人教版高二地理下学期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下学期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与黄河流域相比,我国南方的农业开发相对较晚。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比较集约的农耕区域,江淮、桐柏山以南则仍是莽莽千里的原始林区,即使是长江中下游条件较好的地带,也还处在相当有限而简单的开发阶段。东汉以后,北方战乱频繁,自然灾害增多,人口大量南迁,我国北方农业时兴时衰,南方农业则有比较稳定的持续发展,并取代黄河流域而成为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域。其中两晋时期的第一次人口大迁移,使南岭以北的中、北亚热带得到了较快的开发;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南方人口进一步增加,南岭以南的地区已渐被开发。与此同时,在自然灾害和战乱等因素的作用下,人口不断由平原向山区扩散,丘陵山区普遍得到开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整个南部虽然战乱不断,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但丘陵山区的人口密度已经普遍达到100人/平方千米左右,可以垦殖的土地资源已基本辟为农田,东南部已经成为我国农耕事业十分发达的区域。

南方丘陵山地区域概况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亚热带范围之内,其北界大体为秦岭—淮河一线,西界为南襄盆地—大巴山—云贵高原东缘一线,南界则为以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为主的热带区域北缘。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如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两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外,在行政上主要包括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北部、洞庭湖平原和湘西山地以外的湖南全部、鄱阳湖平原以外的江西全部、杭嘉湖以外的浙江全部、珠江三角洲和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全部和福建、广西两省区的全部。在我国约250万平方千米的亚热带陆地面积中,东部丘陵山地占了大约38%。

本区水热配合较好,全年最大可能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是我国亚热带中最为湿润的地区。其中,福建南部和粤、桂两省区的中南部属于南亚热带,距海较近,水热资源最为丰富。浙、闽、湘、赣、粤北、桂北属于中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长江以北的亚热带山丘主要是横亘于鄂豫皖交界处的桐柏—大别山区,其北濒临淮河,在气候上表现出向暖温带过渡的色彩,但仍具有亚热带山区的基本特色。

这一地区也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主要是由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交错分布组成,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800米左右。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南方丘陵山区的气候资源极为丰富,据有关部门研究,每年的理论生物生产潜力在全国最大,不管是植物生长还是作物的经济产量,都要大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比华北地区高出一半以上,三倍于东北地区。但是目前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远没有挖掘出来。据农业部门测算,东南部大面积的种植业平均产量仅相当于以光、热、水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的20%左右。造成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相当多的地区复种指数较低,不能在时间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例如,冬闲面积较大。据调查,大别山区冬闲田的面积约占水田总面积的一半左右,武夷山区的冬闲田占耕地的70%~80%。就是说,这个地区还有相当多的耕地不能利用冬半年的光、热、水资源。

2.大部分山地的植被覆盖率过低,不能在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例如,区内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仅占54%,而且有林地的郁闭度一般也很低。植被覆盖率低,光合面积小,这是对气候资源最大的浪费。

3.农业生产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本区农业生产格局虽然与气候资源的地区差异大体相应,但各地利用气候差异生产优势产品还大有潜力。在作物和树种的布局上,有些不适宜某些作物和树种生长的地方,“一刀切”地种植这些作物和树木,如南亚热带引进橡胶等热带作物,在北亚热带引进苹果等温带果树,而且规模较大,造成不小的损失。而各种气候类型中特别适宜的农产品却未发展到应有的集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如南岭的杉木未形成区域性的产品优势。

科学工作者和当地的农民为了进一步挖掘南方丘陵山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做了大量的

研究和试验。如合理搭配农作物品种,在时间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有林地在林业用地中的比重,并在林地中正确搭配树种,形成郁闭度高、乔灌草结合、多层次利用水热资源的生物群落,在空间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等。

南方丘陵山区生物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潜力

南方丘陵山区的生物资源使这一地区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巨大潜力。目前的利用规模极大,但是与其潜力相比,资源的利用深度不大,效率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大部分生物资源的利用处在粗放经营,甚至只用不管的状态,因此总效率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业所利用的生物资源比较单一,一些有明显速生性和产品质量优异的生物品种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其二,除茶、果、竹、木有重要地位的局部地区外,在劳动力投向方面80%以上用于少数几种农作物,特别是水稻。面积最大的次生林抚育、草坡管理等投工极少,大部分园地的经营也极为粗放。在资金投入方面,对耕地的投入要远远大于林地。这种各项投入高度集中于耕作业的状况,造成对少数生物物种高投入、高产出,而对大部分生物资源,包括优势生物资源只用不管、粗放经营的局面,从而使本区生物资源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2.对生物品种所要求的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影响了生物的生产能力。例如,某些热带作物、糖蔗、柑橘北移,苹果、梨南下,茶叶下移到黄胶土岗地,双季稻推至淮河一线等等,其中有些违背了生物特性,结果劳而无功;有些生态要求无法满足,结果事倍功半。

3.开发生物资源的深度有限,层次较少,降低了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例如,对许多生物资源仅利用了资源价值的一部分,就大宗产品而言,油桐和油茶目前仅用油品,而从油茶的花和饼粕中很有希望提取出高效低毒的杀虫成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油桐和饼粕可能成为优质的高蛋白饲料。这说明生物资源在未来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需要和通过深度开发不断增值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南方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南方丘陵山地虽然土地状况各异,生产潜力不一,但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1.多宜性。这里的大部分土地具有多宜性,且质量越高,适宜部门越多。冲积平地既适宜垦为耕地,更适宜作为林地和种植牧草。岗台地和丘陵地既是林地和牧地的适宜类型,也是耕作业的次适宜类型。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农业的重要基础之一。

2.不稳定性。同平原地区相比,本区大部分土地类型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由于地形的影响,本区的水土等物质随时可进入运动状态,从而导致土地性状的全面改变。例如,暴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裸岩等难利用的土地。因此,虽然这里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可进行多种选择,但要充分考虑土地类型的不稳定性,并预测其演变趋向。

3.组合性。由于地形复杂和土壤多样,山区的土地类型要比平原多得多,而且各种类型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南方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潜力

本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如下。

1.可耕地资源已充分开垦,有些地区已经垦殖过度。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垦殖过程中,特别是旱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近20多年中开垦的旱地和围湖造田等增加的耕地。一方面是较好的水田不断被水库、道路等侵占,另一方面又在丘陵岗地上不断开垦,许多地区耕地总数虽然减少不多,耕地构成却有大的变化,总体质量有较大的下降。

2.林业用地面积大,但利用不充分,结构不合理。在目前有林地中,用材林和竹林面积较大,而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的比重较小,这对人口较多、生态脆弱的本区来说是不利的。另外,由于耕地不断侵占质量较好的林地,水土流失严重,林业用地的质量已有较大的下降。

3.土地利用状况有很大的区内差异,但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组合。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的垦殖率高,耕作业和畜牧业发达,粮食生产情况一般较好,非农产业也有较高水平。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