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复习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知识点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知识点篇一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023年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5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1.5分,共45分)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国北部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受学。
645年2月回到长安。
图1为“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玄奘法师回国依次经过的河流描述错误的是A.①河流的年径流量最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②河流下游流经沙漠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③河流为内流河,径流量节变化较小D.④河流含沙量大,有凌汛2.玄奘法师回到长安时,那兰陀A. 附近河流已进入汛期B. 昼长夜短C. 东部沿海地区易受风暴潮肆虐D. 主要盛行东北风202X年冬奥会已于今年2月7日—23日在索契市举行,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
读图2,回答3-4题。
3.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②临海,冬有增温增湿作用图2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④冬受中纬较暖西风的影响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4.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②冬,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③亚热带风区,冬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④冬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于(66°39′S、144°25′E)南极浮冰区。
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图3)。
根据材料完成5-7题。
图35.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是A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极地东风带的强风所致C .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6.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作用是A.防紫外线辐射 B .防迎风飞雪堆积C.防潮 D.防企鹅活动干扰7.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 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图4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地理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地理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主要涵盖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地理学科在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的重点内容和考查要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高二第二学期自然地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理信息技术、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地貌与地貌发展、水文与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等。
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运动等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
在地球与地图的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地球的纬度、经度和时区划分等基本概念,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学会使用经纬度定位和地图阅读技巧。
2.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地理信息。
学习中要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动力包括地震、火山、板块构造等。
学习中要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动力的形成原因,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地理分布规律,掌握板块构造理论。
地貌是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地形的总称,如高山、平原、河流等。
学习中要了解地貌的分类和形成过程,了解各类型地貌的特征和地理分布规律,掌握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水文与水文过程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学习中要了解水文循环过程,掌握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利用情况,了解干旱和水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6.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平衡等内容。
学习中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掌握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地理分布规律。
二、人文地理高二第二学期人文地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地缘政治、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等。
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学习中要了解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掌握人口增长与控制的问题,了解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规划的意义。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口密度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太湖C. 洞庭湖D. 青海湖4.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五国”:A. 中国B. 俄罗斯C. 印度D. 澳大利亚5. 以下哪个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经济优先原则B. 环境优先原则C. 社会公平原则D. 资源无限原则二、填空题6.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________公里。
7.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8.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
9.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10.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并列举出主要的板块。
12. 请简述什么是洋流,并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四、论述题13. 论述我国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4.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5. 某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干旱,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六、综合应用题16. 假设你是一名城市规划师,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发展方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D5. C二、填空题6. 6378.17. 塔克拉玛干沙漠8. 巴西高原9. 长江10. 刚果盆地三、简答题1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若干块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从而引起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主要的板块有: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2. 洋流是指海洋中大规模的水流运动,它们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
洋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和湿度,而寒流则可以降低气温和湿度。
地理高二下册期末知识点

地理高二下册期末知识点地理高二下册的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在本学期所学地理知识的综合考核。
下面将对地理高二下册的部分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1. 地理科学和地理方法: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地理方法:地理研究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技术和方法。
2.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和定位技术;地图类型和制图技术。
3. 自然地理环境:大洲的划分和特征;地球的气候变化与区域气候差异;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4.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空间格局;环境污染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中国地理1.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土地利用和农业地域系统的特征;水资源和水问题。
2.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区域政策;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差异。
3.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数量和分布特征;人口变化和人口迁移;城市化的进程和问题。
4.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三、全球地理1. 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学的概念和实践。
2.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变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
3.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化的全球现象;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城市发展。
4. 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联动性;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排放减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以上所列仅为地理高二下册期末考试的部分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对各个章节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掌握重点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地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地理科目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地理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全面考察,下面就是一系列与地理有关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理概念及基本知识1.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和人类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领域,主要内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
2.地球的结构与特征: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的特征有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组成。
3.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使得地球一天之内自西向东旋转一周,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理格局指的是地球表面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形地貌、气候带等。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知识1.大气环流和气候: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中空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常见的大气环流有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等。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2.地貌与地势:地貌是地球表面上地形地貌的总称,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景观。
地势指的是地球表面相对高低的情况,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3.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常见的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地震带等。
火山是地壳中岩浆喷发的现象,常见的火山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带、大西洋火山带等。
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知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数量。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城市是人类集聚活动的地方,是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迁移。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分布、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等。
3.旅游与环境: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休闲、文化交流等目的而在国内或国际间流动。
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黄藏寺水利枢纽地处黑河上游,控制了黑河干流来水的80%,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调节分配起到重要作用。
图示意黄藏寺水利枢纽的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黄藏寺水利枢纽所在山脉为()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C.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D.4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2.黄藏寺水利枢纽可能会加剧黑河下游的()A.水土流失问题B.石漠化现象C.沙漠化现象D.红漠化现象3.为改善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建议()①增大生产用水比例②缩小生活用水规模③增大生态用水比例④减少中游用水比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小王自驾行驶在某岛屿公路上,从该岛东部出发,穿越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历时五天到达该岛屿西部。
小王出发地附近热带雨林茂密,终点附近为广袤的热带草原。
据此完成4~6题。
4.小王此次旅行所在的岛屿最可能是()A.马达加斯加岛B.日本本州岛C.大不列颠岛D.斯里兰卡岛5.该岛屿西部能见到()A.滴水叶尖B.正午立竿无影C.梯田广布D.绿洲农业发达6.推测该岛屿东部自然带的成因是()①西风来自海洋②地形对水汽的抬升③暖流增温增湿④受赤道低压控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我国露营地空间分布不均,部分露营地选择布局在高等级旅游景区附近,呈现“傍景”分布特征。
地理高二期末知识点高中

地理高二期末知识点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着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如何形成和运行的。
高中地理是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高二期末考试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归纳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大气层内不断变化的气流运动,包括赤道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南北极地区的极地高压、副极地低压带以及赤道两侧的副热带低压带等。
学生应掌握各个地带的主要特点,了解它们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2 气候带与植物带气候带是指随纬度不同,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有一定规律性变化的地带。
植物带是针对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而言的,随纬度变化,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各气候带中分布。
1.3 地球内部的地貌与地壳运动地球内部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洲壳和洋壳。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现象,学生应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和各种地壳运动形式,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的总数。
城市是现代社会人口密集居住、工商业集中和交通枢纽的地区。
学生应了解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的影响,包括资源压力、环境问题等。
2.2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体系是指由一个个城市按一定规模与联系组成的全国范围的城市网络。
学生应熟悉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体系的特点,了解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的地位和作用。
2.3 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发展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交通运输是人们进行物资流动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了解交通运输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 地理技术知识点3.1 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性计算机信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部分: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总体促进社会发展):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总体促进文化繁荣):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4.旅游资源的内涵○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5.旅游资源的分类(重要标志)6.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表现在:a.内容上的多样性 b.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2非凡性○3可创造性○4永续性(相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7.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1资源价值 a.美学价值 b.科学价值(指:地文景观)c.历史文化价值 d.经济价值 e.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侧重景观数量)f.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侧重景观类型)○2地理位置与交通○3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主要指标:a.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b.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高)○4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9.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1、泰山(山东,1987.12)2、黄山(安徽,1990.12)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4、武夷山(福建,1999.12)【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10处)】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3、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4、三江并流(云南)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江西)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四川)7、中国南方喀斯特(2014.6.23 “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作为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南、贵州、重庆)8、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9、澄江帽天山化石地(云南)10、新疆天山(新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31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4.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1.8.2世界文化遗产)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世界文化遗产)28.庐山(江西,1996.12世界文化景观)29.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30.杭州西湖文化遗产(浙江,杭州,2011.6.27世界文化景观)31.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世界文化景观)10.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1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2选择观赏位置(确定好观赏距离、观赏角度和选择是否动态观赏)○3把握观赏时机(如: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4抓住景观特色(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应保持一定的节奏)○5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
其和谐可表现在:a.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突出自然美。
b.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
c.民俗风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6以情观景(方法:a.综合感受,动用感官 b.发挥想象 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11.园林的构景手法[4]○1主配(即主景和配景)○2层次○3框景○4借景★12.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1)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
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
15.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1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
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
○2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
16.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环境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建筑物、索道、停车场等)○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17.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1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2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3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4分类:a.旅游极限容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b.旅游合理容量(或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18.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9]○1政府:a.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b.倡导绿色旅游 c.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2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a.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3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a.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b.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4立法机关:a.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法规 b.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19.设计旅游活动的步骤○1了解旅游者的主观愿望和能力 a.考虑主观因素[个人的兴趣(即旅游动机)和爱好(即旅游偏好)的不同。
其中,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 b.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的限制○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c.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4保证旅游安全 a.考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b.考虑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如:交通等) c.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二部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重点图:书p5图1.8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寒潮、热带气旋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等)、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2、主要的气象灾害(图册p102)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的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时间上与暴雨时间高度一致春夏季节,分布普遍,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书p45图2.30)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均受影响危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预报;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认真阅读:书p7——16的图、画的重点3、主要地质灾害(图册p101)4、主要海洋灾害暴潮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书p25图2.2)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原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水文灾害灾情严重三、自然灾害与环境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