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华门外长干桥片区(暂定名)修建性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华门外长干桥片区(暂定名)修建性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加快推进中华门外长干桥片区保护开发改造建设,对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片区涉及到应天大街及纬七路高架以北、中华门明城墙及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西、赛虹桥高架及凤台南路以东区域,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9.4 万平方米。该片区临近明城墙、秦淮河及待建设的大报恩寺塔,涉及到与历史文化保护和复兴之间关系协调。

二、方案设计研究范围

该片区位于秦淮区,应天大街及纬七路高架以北、中华门明城墙及秦淮河以南(窑湾街、西街新建小区以南)、中山南路东西两侧、雨花路以西、赛虹桥高架及凤台南路以东区域,总用地面积约为49.4 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酒店式公寓、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等混合。

三、方案设计目标

南京中华门外长干桥片区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围绕举办青奥会的要求,结合周边城南传统风貌地段把该地区规划成为集中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集商业、文化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标志性地区。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更加突出生态和城市空间的友好价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循环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区。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传承彰显历史文化的承载地

结合区内丰富的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恰当的表现方式将南京独

特的历史文脉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在城市的门户窗口地区将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3.2 打造综合性的城市生活文化休闲片区滨水地区的活力需要依靠市民的积极参与,将市民文化与城市滨水物质空间相结合,共同营造可观、可用、可品的优雅滨水生活。

3.3 架构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特色长廊

滨水岸线是城市生态敏感区,中华门外长干桥片区地块保护开发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再造,结合地区特征,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绿色长廊。

四、方案设计任务

4.1 问题梳理和应对

充分研究规划范围用地现状和规划建设条件,对上位规划和该片区相关规划条件进行梳理和整合,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4.2 功能结构

4.2.1 功能片区划分。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 年)等相关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基础,提出总体的功能定位和空间结构,按照片区特点划分功能片区,梳理各片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功能和空间的联系,开放沿河空间,开发区域经济价值,服务周边片区。

4.2.2 该地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重点展示地段,是南京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主体的城市地区,规划用地性质为混合用地。

4.2.3 加强与周边城南传统风貌地段、秦淮河—明城墙、晨光1865 创意街

区、拟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的功能整合及衔接,按照地区整体提档升级总体目标,提出策划性运营思路、功能及建筑布局方案。

4.2.4 应充分挖掘梳理古越城、秦淮河—明城墙、长干里地区民俗风情、佛教文化、名人典故等历史信息,尊重该地区的历史街巷肌理,保护西街、下码头、窑湾街、南珍珠巷、集合村等老地名、老街巷。结合现有地名、街巷名,考虑规划布局。

4.2.5 应完善城市保障设施的配建。按《南京中华门—秦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地块内需配建1处110KV变电站(占地0.36公顷)、

1 处公交首末站(占地0.3 公顷)、1 处中心消防站(占地1.

2 公顷)、邮政支局;但上述用地具体规模可在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基础上优化调整或结合周边情况提出配建设施位置优化调整方案。

4.3 交通组织

4.3.1 结合该地区历史街巷保护、旅游线路衔接及空间功能布局,进行合理的人、车流交通组织;

应考虑公交首末站和地铁换乘应和商业布局结合,所有市政设施,特别是面对老百姓的设施须和商业及换乘结合起来。

4.3.2 处理好秦淮河水上交通、门西及城墙旅游线路以及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换乘组织;沿河及内部公共空间进行慢行步道设计;处理好主要道路交叉口与本地块内的交通组织。

4.3.3 在上述设计可行的基础上,图示用地内路网(走向、路幅)可进行适当调整。

4.3.4 按《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与准则》(2010)合理布置地上、地下公共停车泊位,并尽量利用地下空间解决。

4.4 天际线和空间形态

4.4.1 该地区建筑高度及空间形态应结合明城墙—秦淮河—纬七路高架桥面—雨花台人行或车行视点行进过程整体考虑。

通过视线分析,用地南侧沿纬七路建筑屋脊高度一般不得超过高架桥面标高(局部根据高架桥面看明城墙视线分析确定),按视线由南向北逐步递减(沿河不超过7 米),并按车行方向设置若干视线廊道;沿城市干道加强城市综合性功能及相应建筑立面形式设计,北侧沿河加强休闲娱乐功能及相应建筑立面形式设计。整体上形成“南高北低、视廊串联”的传统风貌空间形态。

4.4.2 从经济性及传承传统风貌的角度,按“保留改造、建议拆除、恢复风貌”等方式处理现状建筑及运输设施(铁轨);加强街道界面设计。

4.5 其他相关说明

4.5.1 建筑界面和风格,沿应天大街高架设置大体量商业,增加覆盖率,要形成完整的商业、办公界面,沿街商业界面充分考虑骑楼方式;内部要形成完整、开敞的空间。重视灰空间的利用。

4.5.2 在塑造良好城市空间环境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地下空间利用。提倡多层面总体利用,如下沉式广场、天桥层、地面

层,让地下空间地面化,增加沿街商业。最终容积率、建筑密度及各类性质建筑比例按市政府批准方案。

4.5.3要考虑区域内水环境,可以考虑中水利用。

4.5.4方案设计中应说明新能源利用,着重考虑绿色、环保、低碳等新材料的应用,中标单位协助进行能评、环评和文评。

五、成果要求

5.1方案策划说明

相关城市类似项目设计及运营介绍。

总体层面和详细设计层面策划内容,均需含创意设计说明、专题研究

报告(可仅在总体策划设计层面反映)、反映策划意图的相关图纸、总体鸟瞰图及各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等。

5.2方案策划成果简本

包含城市设计方案及策划内容的简要文字说明、总平面图、重要地段

表现图的简化本10套。

5.3方案策划设计展板

包含简明文字说明内容和主要图纸展示的彩色汇报展示图板1套,规

格统一为A0 (1189mn¥ 841mm,并应装裱在相应尺寸的轻质图板上。

5.4多媒体演示文件

汇报演示用多媒体电子文件1份,长度不宜超过30分钟。

5.5电子文件

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电子备份文件2 套。(文字内容需为D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