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三大基本思想之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分析三大基本思想之分解

SCIbird

说明:鉴于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文章小错误难免。因此笔者建议读者最好将文章中的结论动手推导一遍,相信必有收获。光看不练,等于白看。

本章介绍数学分析中的三大基本思想之分解。需要强调的是,逼近、变换和分解这三大分析基本思想是统一的,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常常是综合运用。

笔者将分解看作这样一种数学思想:将一个复杂的结构或问题,分解成若干子结构,使得这些子结构尽可能简单。若按照广义理解,从一个复杂问题中分离出主要矛盾,这也是一种分解思想。

前者的例子可以考虑幂级数分解,如考虑超越函数

21112!

!n z e z z z n =+++++L L 如此将一个复杂的超越函数z e 分解成幂级数形式,而幂级数可以看做多项式的

推广,而我们对子结构n z 非常熟悉(可类比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实际上,幂级数是研究超越函数的有力工具。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Fourier 级数,或者其它函数级数。

后者的例子可以考虑微分,考虑函数增量()()y f x x f x Δ=+Δ−,数学上证明了对可导函数,有

()()y f x x o x ′Δ=Δ+Δ

y Δ的线性主部记为()dy f x x ′=Δ(微分),dy 对y Δ的贡献较大,属于主要矛盾。如此,我们从一个非线性增量中,分离出线性部分,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这个例子很平凡,但却很实用,特别在物理分析中(如微元法)。很多宏观物理过程在短时间内或小尺度范围内变化很小,可以近似为线性过程。

数学上已经证明了非初等函数是大多数,而研究非初等函数的常见途径有三个,即积分法(如含参数积分)、微分方程法和级数法(特别是幂级数法)。从实用角度看,级数法更方便,比如利用幂级数进行数值计算。

分解思想在数学中非常普遍(不仅仅是数学分析),我们在证明一个复杂数学定理时,常常分成若干引理,这其实应用了分解思想。学会如何把一个复杂

问题简化,拆成若干简单问题,这是一门真功夫,需要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分解思想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可操作性上。数学上很多定义逻辑上很抽象,也很完备,但单靠定义是无法操作的。比如重积分的Riemann 和定义,如果靠重积分的Riemann 和定义来计算,甚至证明数学定理,恐怕举步维艰。累次积分就应运而生

(,)(,)X Y X Y

f x y dxdy dx f x y dy ×=∫∫∫∫

累次积分的妙处还在于“给无序的定义引入一种有序的计算”。在无序中引入顺序或偏序,这种思想的妙用不仅仅在数学中存在,大家需要好好体会。

递归关系或者递推关系1()n n a f a +=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分解,即在同一法则f 下形成一种逐级发展的“自相似结构”。比如我们计算积分

2

0sin n n a x dx π=∫ 时,就设法建立n a 与2n a −的递归关系。建立递归关系是一种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分解思想,大家应该熟练掌握。

说到递归关系,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将逼近与递归联系到一起。这就是求解非线性方程的经典解法---牛顿迭代法。

非线性问题非常复杂,直接求解基本不可能,于是人们发展了一些实用性较高的近似方法来求解非线性问题。如压缩映射不动点法和牛顿迭代法(又称切线法),我们主要谈谈后者。

设函数()f x 在[,]a b 上连续可微,并且满足

()()0,()0,[,]f a f b f x x a b ′<≠∀∈

根据函数零点定理(介值定理),可知()0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根ξ。根据()0f x ′≠可知导数在区间内不变号(根据导数介值定理),因而是严格单调的。所以可知ξ是惟一的。

那么如何计算零点ξ?牛顿想到了一种切线方法,该方法的具有非常强的几何直观。切线法的思想:设曲线()y f x =在一点0x 处的切线方程为

000()()()y f x f x x x ′=+−

为了近似求解方程()0f x =,这里用上述切线与x 轴的交点近似代替零点ξ. 换句话说,就是用方程

000()()()0f x f x x x ′+−=

的解近似代替方程()0f x =的解。

牛顿迭代法示意图

上面我们用了逼近思想和变换思想,即局部上用切线近似代替曲线,用线性变换代替非线性变换。

解方程000()()()0f x f x x x ′+−=,得到

0100()()

f x x x f x =−

′ 以1x 代替0x 点,交x 轴于点2x ,于是 1211()()

f x x x f x =−′ 如此反复迭代,得到一个迭代序列{}n x (建立递归关系)

111(),1,2,()

n n n n f x x x n f x −−−=−=′L 如果此序列存在极限n x c →,对上式两边取极限,得到

()()

f c c c f c =−′ 由此得到()0f c =,再由惟一性可知c ξ=.

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此递归序列存在极限n x c →,通常要加上一些附加

条件(不唯一),这方面一个比较实用的定理如下:

(定理)设函数()f x 在[,]a b 上二阶连续可微,并且满足条件

()()0,()()0,[,]f a f b f x f x x a b ′′′<≠∀∈

如果可以选取初值0x 满足

00()()0f x f x ′′>

那么由迭代序列

111(),1,2,()

n n n n f x x x n f x −−−=−=′L 产生的数列{}n x 单调收敛于方程()0f x =在区间(,)a b 内的惟一解ξ.

注:上述定理的证明请参考《数学分析新讲》第二册。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数理方程中常见的用幂级数法解常微分方程,然后建立系数n a 之间的递推关系。最后利用初值条件,求解数列n a 的通项。

说到分解思想,笔者想起了高中时一件小事。那时笔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单元微分法和积分法,偶然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矢量也可以积分”的内容,感到无比诧异。习惯了代数思维的自己,很难想象矢量如何积分。后来,隔了一年多才想明白,其实也简单。矢量可以投影到三维坐标轴上,得到三个分量。然后用矢量分量的坐标表示,从而将一个矢量积分转化为三个代数积分。多年后回想这件事情仍然很有意思,困惑不在于技术上,而在于理念或想法的转变上。这个例子本质上是将“几何思维转化为代数思维”,这种转化远不像字面上那样容易。后来偶然发现一道中学物理竞赛试题,比较能说明上述想法。

(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 第6题)

在高能物理中,实验证明,在实验室参考系中,一个运动的质子与一个静止的质子相碰时,碰后可能再产生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即总共存在三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试求发生这一情况时,碰前那个运动质子的能量(对实验室参考系)的最小值(即阈值)是多少?

已知质子和反质子的静止质量都是270 1.6710kg m −=×. 不考虑粒子间的静电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