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电化学除垢

电化学除垢
电化学除垢是一种先进的清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去除物体表面上的污垢,包括铁锈、污渍、油污等。
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清洁各种表面,如金属表面、石材表面、塑料表面、涂层表面等。
电化学除垢原理是利用溶液中的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被电荷吸引,将金属表面上的污垢解体分解,被溶液中的离子吸附,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电化学除垢的操作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需要将污染表面用水清洗,使表面干净,然后用喷枪喷射一层去污剂,停留2-3分钟,使其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膜,促进离子的吸附;然后将充满电荷的电极放置在表面上,连接电源,以低于1伏的电压作用于污染表面,形成一个“电化学反应”。
最后,用清水清洗,表面污垢就会被清除干净。
电化学除垢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采用的是无毒的环保化学方法,清洁效果明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该技术采用的清洁剂只需要短时间在表面上停留,不会造成洗涤时间过长而产生电磁波等污染;最后,电化学清洁不会损坏被清洁物体的表面,无论是金属表面还是石材表面都不会受到损坏,清洁干净。
电化学除垢技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需要有较大的投资开发和使用;而且电离作用不容易控制,如果使用不当,容易损坏表面;最后,由于电化学去污的清洁剂只能去除表面的污垢,而无法从物体的内部清洁污染物,因此它只能起到表面清洁的作用。
总之,电化学除垢是一种先进的清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去除物
体表面上的污垢,能够将表面清洁干净。
与传统清洁技术相比,它可以减少污染、更加环保。
因此,它可以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抛光工艺及影响因素

电化学抛光工艺及影响因素
钢铁工件的电化学抛光工艺和其他金属的抛光工艺一样,主要由拋光前处理、电化学抛光过程和抛光后的处理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电化学抛光前的表面预处理主要是除油除锈(或膜),如果处理得不好、不彻底干净,将会严重影响表面的抛光效果和质量,同时还把表面的油、锈等污物带进电抛光液,影响后续工件的抛光质量、毒化抛光溶液的性能甚至缩短溶液的寿命。
电化学抛光时如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则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抛光质量。
抛光后的表面,不管抛光质量如何,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马上生锈,或者由于清洗不干净、处理不彻底、抛光表面尚有酸迹,当遇到潮湿的大气后也会很快腐蚀生锈。
很多钢铁工件的电化学抛光不是最后工序,而仅是中间工序,抛光后接着要电镀或涂装,如果抛光表面清洗不干净,将会在工件表面埋下隐患。
普通碳素钢是应用得最广最多的钢铁材料之一,有许多用碳素钢经过机械加工的零件需要抛光处理作为中间工序或最后工序。
电化学抛光最适合用于碳素钢的处理上,现以国产的Q235普通碳素钢工件为例说明钢铁件电化学抛光工艺操作过程及步骤。
文章编辑:抛光机第一品牌——郑州中原抛光机械总厂http://www.paoguangji8
推荐文章:
去毛刺机
去毛刺抛光机
钢领抛光机
钢筘抛光机
综丝抛光机
织针抛光机
抛光磨料
⊕
呋嗯呌抛光机。
镀铬工艺流程

镀铬工艺流程1、铁件镀铬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预镀碱铜→ 酸性光亮铜(选择)→ 光亮镍→ 镀铬或其它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半光亮镍→ 高硫镍→ 光亮镍→ 镍封(选择)→ 镀铬2、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电解除油→ 浸酸→ 碱性光亮铜→ 焦磷酸铜(选择性)→ 酸性光亮铜(选择性)→ 光亮镍→镀铬3、不锈钢直接镀铬工艺1)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半分钟;适用于自动线上不锈钢镀铬,不宜镀铜或镍)→水洗→镀铬。
2)阴极电化学除油→清洗→阳极活化(10A/dm2)→直接镀铬。
3) 化学除油→清洗→阳极电化学除油(0.5A/dm2)→清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45S)→清洗→镀铬注:镀铬时,应先用是正常电镀时电流密度的1.5~2倍镀3~5分钟,然后再正常电流密度电镀,要尽量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过渡引起的停留时@@@@@@@@@@@@@@@@@@@@@@@@@@@@@@@@@@@@@@@@@@@@@@@@@@电镀相关基础知识一、基础化学知识1.盐酸有何特征?答: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般因含有杂质三氯化铁而呈黄色。
常用浓盐酸中约含37%的氯化氢。
盐酸易挥发,是一种强酸。
在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盐酸作为浸蚀剂.2.硫酸有和特征?答:浓度为96%的硫酸溶液,比重为1.84。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
在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硫酸作为浸蚀剂,由于其挥发性低,所以可利用加热提高浸蚀速度。
3.硝酸有何特征?答:硝酸是一种氧化型的强酸,在见光受热时分解放出氧而使别的物质氧化,所以硝酸应盛在棕色瓶内,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权有作为浸蚀剂。
4.现有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各一坛,能凭目测将它们分辨出来吗?答:冒白雾的是盐酸,冒黄烟的是硝酸,无烟雾的是硫酸。
金属表面除油的方法

金属表面除油的方法(一)碱液脱脂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于碱的化学作用(皂化作用)来清除金属表面的油脂和轻微锈蚀,使被涂表面净化,这种方法常用于清除钢铁、镍、铜等黑色金属以及不溶于碱液的有色金属。
碱液的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硅酸钠、碳酸钠、硫酸钠等,其中起皂化和洗涤作用的是氢氧化钠;磷酸三钠主要起软化水的作用;酸碱度(pH)由碳酸钠进行调整;硅酸钠则起加强润湿和乳化作用。
如果金属表面油垢过多,用碱液除油效果不理想时,还可采用电化学除油,其溶液配方与碱液配方相同。
(二)乳化脱脂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即在有机溶剂中加入一种或数种表面活性剂,也可添加弱碱性洗净剂组成的混合液,将这种乳浊液浸渍或喷射到被清洗的零件表面上时,浸透油脂层后使油脂微粒化,表面活性剂使油脂微粒乳化分散在水中,从而达到除掉油脂的目的。
乳化洗净液是由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这种洗净液对湿度反应不大,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其特点是无毒,除油效果比碱液高(因为有些水溶性污物在水中就被溶解了),故获得广泛应用。
(三)有机溶剂脱脂法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除油脱脂的方法。
采用溶解能力强、不易燃、毒性小,而且便于操作,挥发缓慢的有机溶剂,如汽油、石油溶剂、松节油、二甲苯、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
采用有机溶剂除掉零件表面油脂的方法,一般都是用浸渍法,即把被清洗的零件浸入溶剂中,经过搅拌或人工冲洗除油,它可以较快地将大量油脂溶解而被除掉,但是要想完全脱脂还是比较困难的,故要想完全脱脂,最好是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这三种方法固然科学有效,但是我们奥斯邦还有绝招。
奥斯邦67是一种通用型工业级金属表面除油清洁剂,可迅速渗透,气味小,能有效清除表面油污。
而且安全环保,使用方便,快速挥发,不留痕迹。
这是不是更加的简单、方便、快捷呢!。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是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与材料之一,也是绝大多数电镀添加剂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
在电镀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如镀前处理的化学脱脂、酸洗除锈、电解脱脂、基体活化到电镀中单金属、合金电镀用的添加剂、镀后处理的防镀层变色剂、镀层保护膜乃至电镀废水处理,几乎都用到表面活性剂。
在液体和空气的界面上,液体表面的分子受到液体分子内部的引力大于受到空气分子的引力,由此造成液体表面上的收缩作用叫做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降低水和其他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从分子结构上一定是有非极性的亲油性基和极性的亲水基两部分不所组成的化合物。
降低表面张力即是表面活性。
极大部分表面活性剂是水溶性的、油溶性的只占极少数。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能在水溶液中降低表面张力的那部分称为活性部分。
分子在水中离解后,活性部分呈各种离子状态或分子状态。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部分是由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构成。
憎水基团通常含C8~C18的各种非极性碳-氢长链基团,它具有排水的作用,亲水基是极性基团(如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磷酸盐、有机胺盐、季铵盐、多元醇及聚氧乙烯长链等)他具有水分子相互吸引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与憎水基是构成界面吸附层、分子定向排列等现象。
表面活性剂能起到润滑、分散、乳化、渗透、增溶、发泡及洗涤等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工业中应用及其广泛。
利用其乳化、润滑及增溶作用来提高镀件的除油效率及除油质量;利用其在金属和溶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及吸附作用,来改善镀层的结晶组织、提高阴极极化从而降低镀层的分散能力;利用其润滑作用,可防止析出的氢气在镀件表面滞留,从而防止镀层出现麻点及针孔。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根据表面活性剂的用途可分为:润湿剂、乳化剂、发泡剂、洗涤剂及增溶剂等等。
但最常见和最方便的方法是按离子的类型分类,根据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电离生成离子的叫做离子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电离生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预处理概述

表面预处理概述表面预处理就是利用某种工艺方法和手段,使工件的表面得到清理,或者使表面变得粗糙,以保证表面涂(镀)层与金属基体的有效结合。
有时,人们又把表面预处理称为表面调整与净化。
将采取各种加工方式使制品(或基材)表面达到一定表面粗糙度的过程称为表面精整。
所有表面处理技术在工艺实施之前都必须对材料进行预处理,以便提高表面覆层的质量以及覆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大量实践证明,预处理是表面处理工程技术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3-1 加工制作后表面沾有油污的零部件1.表面预处理的目的和内容表面预处理的好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类覆盖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往往还影响这些表面生长层的质量,如结晶粗细、致密度、组织缺陷、外观色泽及平整性等。
干净的待加工表面也是保证其工艺过程顺利进行和得到高质量改性层的基础条件。
金属原始表面一般覆盖着氧化层、吸附层及普通沾污层,如图3-2所示。
表面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除覆盖物,达到与各种表面技术要求相符的清洁度。
(1)对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目的对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工件表面几何形状满足涂镀层的要求,如表面整平或拉毛。
2)使工件表面清洁度满足涂镀层的要求,如除油等。
图3-2 金属原始表面示意图1—普通沾污层 2—吸附层 3—氧化层 4—贝氏层 5—变形层 6—基体3)除去化学覆盖层或化学吸附层,包括除锈、脱漆、活化,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镀层。
(2)对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内容镀前预处理包括:整平、除油、浸蚀、表整四个部分。
1)整平主要是除去工件上的毛刺、结瘤、锈层、氧化皮、灰渣及固体颗粒等,使工件表面平整、光滑。
整平主要采用机械方法,如磨光、机械抛光、滚光、喷砂等;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用于除去微观不平。
2)除油又称脱脂。
表面油污是影响金属表面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油污的存在会使表面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下降,甚至使涂层起皮、脱落。
除去工件表面油污(包括油、脂、手汗及其他污物)使工件表面清洁的方法有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有机溶剂除油等。
电镀知识

电镀基本知识1、表面处理的目的一、美观(appearance).为了提高制品之附加价值,赋予制品表面美观,例如装饰性电镀 (decorative plating) Au, Ag, Rh, Ni, Cr,黄铜等电镀 (electroplating).二、防护(protection)为了延长制品的寿命,再制品表面披覆(coating)耐腐蚀之材料,例如保护性电镀(protective plating) Zn,Cd,Ni,Cr,Sn 等电镀.三、特殊表面性质(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1. 提高制品之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uity),例如电镀Ag,Cu.2. 提高焊接性(soderability)在通讯急电子工业应用,例如Sn-Pb 合金电镀.3. 提高光线之反射性(light reflectivity ) 例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的外壳需反射光线,Ag及Rh的镀层被应用上.4. 减小接触阻抗(contact resistance)例如在电子组件之Au及Pd电镀.四、机械或工程性质(mechanical or engineering properties)1. 提高制品之强度(strenth),例如塑料电镀.2. 提高制品之润滑性 ( bearing propertries ) 例如多孔洛电镀 (porous chromium plating), 内燃机之铝合金活塞 (piston) ,镀锡Sn以防止汽缸 (cylinder)壁刮伤.3. 增加硬度(hardness)及耐磨性(wear resistance) ,例如硬洛电镀(hard chromium plating).4. 提高制品之耐热性,耐候性,抗幅射线,例如塑料,非金属之电镀.2、电镀常识2.1电镀利用电解原理,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
2.2前处理零件在处理之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毛刺和油污,有的严重腐蚀,给中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给化学或电化学过程增加额外阻力,有时甚至使零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或膜层,还会污染电解液,影响表面处理层的质量。
化学除油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化学除油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1、配方:氢氧化钠30-50G/L,工业洗涤剂0.5-1ML/L,水70-125G。
2、工艺条件:温度:50-60℃时间:3、除油后用清水冲洗。
4、化学除氧化膜:进行酸洗处理以中和制件表面残留的碱液,并除去其自然氧化膜,使之露出制件的铝及铝合金基体,对于含硅铝合金制作,必须用混合溶液进行酸洗,以除去其表面的暗色硅浮灰。
酸洗液的配方:浓硝液温度:室温时间:除去含硅铝合金制件表面氧化膜和硅浮灰的酸洗液配方:浓硝酸3体积;浓氢氟酸1体积。
温度:室温时间:铝及铝合金制件经化学酸洗后,必须立即用流动温水和冷水清洗,以除去残酸,然后浸入水中,以备化学抛光。
5、化学抛光:化学抛光是利用铝和铝合金制作在酸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选择性自溶解作用,来整平抛光制年表面,以降低其表面粗糙度、PH的化学加工方法。
这种抛光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不用电源,不受制件外型尺寸限制,抛兴速度高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铝及铝合金的纯度对化学抛光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纯度愈高,抛光质量愈好,反之就愈差。
化学抛光就是采用简要的粘性液膜理论进行的。
抛光液配方和工艺条件:配方一:(重量份浓磷酸75%;浓硫酸8.8%;浓硝酸8.8%;尿素3.1%;硫酸胺4.4%;硫酸铜0.02%。
温度:100-200℃时间:配方二:(重量份浓磷酸85%;浓硝酸5%;冰乙酸10%。
温度:90-105℃时间:抛光液的配制方法:1、先把磷酸、硫酸和硝酸按照一定的(%)重量,逐渐依次倒入抛光槽内,小心拦匀。
2、再按配方的成分,分别用水溶解一定(%)重量的冰乙酸、尿素、硫酸胺、硫酸铜加入槽内拌匀。
3、然后,在搅拌状态下,逐渐调节上述抛光液至各配方所需的温度范围,即可进行化学抛光。
三、化学抛光工艺条件的影响:1、温度影响:温度应控制在90-115℃之间,其中最佳温度为105℃。
2、抛光时间的影响:抛光时间与抛光温度成反比,温度低延长抛光时间,温度高缩抛光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主讲人:徐临超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目标: 掌握电化学除油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了解电化学除油的特点及常用方法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1 概念 电化学除油又称电解除油,是在碱性溶液 中,以零件为阳极或阴极,采用不锈钢板、镍 板、镀镍钢板或钛板为第二电极,在直流电作 用下将零件表面油污除去的过程。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作业 (1)选择题 电化学除油的作用机理不包括( )作用。 A 皂化 B 乳化 C 搅拌 D 溶解 (2)判断题 电化学除油过程中,无气体生成。
3 常用电化学除油方法 (1)阳极除油 (2)阴极除油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课程小结
电化学除油的概念 电化学除油又称电解除油,是在碱性溶液中,以零件为阳 极或阴极,采用不锈钢板、镍板、镀镍钢板或钛板为第二 电极,在直流电作用下将零件表面油污除去的过程。 电化学除油的基本原理: 乳化作用、皂化作用、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搅拌及冲击 作用 常用电化学除油的方法: (1)阳极除油 (2)阴极除油
3 基本原理 在电解条件下,电极的极化作用降低了 油与溶液的界面张力,使其表面张力减小, 油脂膜产生裂纹。 基体表面由于电解析出的氧气或氢气, 气泡对油脂膜产生强烈的机械撕裂和搅拌作 用,使金属表面的溶液不断地得到更换,加 速了溶液对油污的皂化和乳化作用,使基体 表面的油污得到清除。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
2 电化学除油的特点 电化学除油液与碱性化学除油液相似,其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于各种尺寸、形状的工件除油; (2)除油彻底; (3)除油速度比化学除油快得多; (4)耗能高; (5)对形状复杂的基体除油不彻底; (6)仅适用于导电基体。
化学预处理——电化学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