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美”的思考

1、“美”字探源: 羊大为美羊人为美

3、“美”的特征: 社会客观性具体形象性自由开放性情感感染性

美学的学科概况

一、美学学科的确立

1、学科背景知识: 英国经验哲学、大陆理性哲学

2、鲍姆嘉通及其“感性学”

①鲍姆嘉通其人其著

A关于精神世界之学科的思考1735年:《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1750年:《感性学》(第一卷)

3、从“感性学”到“美学”

鲍姆嘉通——中江肇民——王国维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1、历史上的观点

①美学是研究美的②美学是研究艺术的③美学是研究美育的④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的⑤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

2、美学的研究对象

①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原则:概括性和包容性、动态性和过程性

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根据以上原则,将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审美活动更为适合恰当。其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审美活动展示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具有广阔的审美现象涵盖量;

第二,更加充分、更为集中地对艺术活动进行观照和考察,从而推动人类精神和境界的提升;第三,帮助我们进一步体认、反思我们自身,从而完善我们自身。

综合以上知识,美学这门学科的大致涵义为:

以人类的现实生存境遇为出发点,以审美关系为逻辑起点,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逐步实现人类的审美解放和审美超越、提高人类生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门人文科学。

四、美学学科历史与美学历史

1、美学学科的历史

美学学科的产生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出版的专著《感性学》第一卷为标志。美学学科并非凭空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①集结梳理散见于各门学科中的美学思想。

②得力于人类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批评。③美学学科在哲学内部成为独立学科。

中国美学学科史概览

2、美学的历史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有审美意识,后产生美学思想,至近代美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出现。

①审美意识的历史: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

②美学思想的历史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可上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和孔子。其主要阶段有:先秦两汉美学、魏晋南北朝美学、唐宋元明清美学

西方美学思想史发端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主要阶段有: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

王国维(1877-1927)

悲剧意识: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

无用之用:1905年发表《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艺术境界:1906至1908年撰写《人间词话》

蔡元培的美学贡献:

1907年开始研究介绍康德等的德国古典美学思想;

1912年担任民国教育总长,美育在他的倡议下首次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

1917年担任北大校长,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口号;

经他的积极提倡和大力支持,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次空前的“美学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

1956年,朱光潜在《文艺报》发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对自己解放前的美学思想作了自我批评。

与此同时,《文艺报》等报刊陆续发表了黄药眠(《论食利者的美学》)等人的文章,对朱光潜解放前的美学思想进行批评。

最集中、最热烈的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当代美学的四个美学学派。

主观派(“美是观念”)——吕荧、高尔泰客观派(“美是物本身”)——蔡仪

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客观社会(实践)派——李泽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

“文革”后,学术复苏,再度出现“美学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论争;

2.译介大量西方现当代美学思想;

3. 形成美学之“方法论热”;

4.出现应用美学热。

一、审美潜能的产生

1、大自然的创化

①无机自然界被极其宏伟的力量雕琢得极富魅力。②生命现象是大自然审美匠心的伟大创造。③人,更是大自然的“杰作”。

2、人类文明的驱动——“自然人化”

第一,自然的人化

一种情况是自然物成为人类的实践对象;一种情况是自然物只是作为科学认识对象或艺术表现对象。

第二,人的人化

一种情况是人的“文化”;一种情况是人的“野化”

一、审美活动的涵义

朱光潜:《我们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审美活动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活动,是审美关系的动态存在,是最能体现人的本质特点的一种活动方式,是最具人的本真性的一种生存方式。

2、审美活动概念之辨析

①审美活动是具有超越性的生存方式。②审美活动是具有自由性的生存方式。

③审美活动是具有应然性的生存方式。

二、审美活动的类型

1、相对独立型审美活动

自然美的欣赏活动

艺术活动

2、相对依附型审美活动

日常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都含有审美的成分。

“迪扎因”:工业化时代以后,在工业生产与技术活动中蕴含的审美活动。

一、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互动

审美活动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双向互动中呈现的。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这种互动,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一般性的审美活动

要求审美主体具备必要的审美态度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同时要求审美对象具备一定的审美形态。

这是一种双向对等的互动关系。

②两极性的审美活动

A、审美主体(强烈)期待审美对象——“情人眼里出西施”

B、审美对象(强烈)召唤审美主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审美主体的终极追求——回归生命之本真状态

审美惊异:回归本真的契机

审美体验:回归本真的必经之途

审美澄明:生命本真的显现

2、审美对象需要的外在条件

色彩、线条、形状、音响、语言

自然美的涵义

自然美是能够引起人类审美愉悦的自然物的生动形象所展现出的美。

狭义的理解:指天然存在,不参入任何人类痕迹的自然物所展现的美。

广义的理解:包括被人类加工过而改变了原有模样的自然物和始终处于天然状态下的自然物所共同展现的美。

3、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自然美

致用——比德——畅神

4、自然美的特征

①自然性②形式性③变异性④多面性

3、艺术美的特征

①独特新颖性②形象典型性③情感真挚性④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统一性

5、艺术美的审美功能

①审美愉悦②启迪认识③感化教育④调节补偿

希腊文化

A、人文主义

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古希腊人热爱生活,肯定现实,以人和人的世界为艺术的主题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