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课件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教程王思斌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1、社会角色来源: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演员扮演的戏剧中的人物。米德把角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来应用。

*2、含义:有一定的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

①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来表现

②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由相互关系来确定

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期待,行为规范是指对行为权力的规范,社会对外在一定地位上的人会提出一种期望③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属性和多种社会关系的组合反映

④社会角色是组成社会群体的最基本单位

3、社会角色的类型:

(1)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

A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称为先赋角色特点:不可选择性和不可变更性。

社会对其期望具有稳定性和不可辩证性

B自致角色是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一个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某种社会地位,与此对应,也就获得了某种社会角色

(2)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

A规定角色:指对角色的行为,行为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而严格地规定的角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B开放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社会在许多角色并没有明确而具体扥规定,而只是指出了扮演这种角色所应遵循的基本思想。这类角色的承担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种角色叫开放角色。

角色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太严格,但不是没有限制的。

规定角色和开放角色的临界点:法律和道德的规定。

(3)A功利性角色:根据角色追去目标。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的。

判断其成功与否的标志是:是否追求到最大利益(有道德法律限制)

B表演性角色:主要表现社会的价值观、秩序、法律、道德等。

目的:通过行动表现诸文化价值。

(4)

A理想角色:对于任何社会位置、承担某一角色的成员来说社会都为其设计了一套遵循的、理想的、被期待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其行为,这套行为规范称之为理想角色。

B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5)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1)角色扮演的含义:一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并按着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

*(2)过程:

①了解角色期望/期盼。(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期望或要求,并不是针对某一角色具体承担者,角色期待是具体存在的,当个体成为这个角色时,必须了解这个角色的期望。)

②角色认同/角色认知/角色领悟

角色的承担者对其行为规范的了解。一个人扮演角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角色认知有关。

③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角色实践(是角色人知的展开)

*2、角色扮演的问题

(1)角色混淆: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现象。

角色混淆的原因:角色认识不清;场景分辨不清

(2)角色紧张:参加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

(3)角色冲突:P89

(4)①角色失败:是指一个人未能或无法成功扮演某种角色,是角色承担者严重不称职或不能继续承担这种角色的情况

②情况:

A角色承担者未能有效的按照社会期望进行表演从而失败

B角色关系解体,原来的角色承担者无法再继续扮演原来的角色

③角色中断:一个人不能承担前后两种角色

解决方法:在前一个角色里做好必要准备

第二节人的社会化

一、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并有意识地从事生产的个体。

①现实存在的总是个人,个人总是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不同,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化了的,即社会化文化改造过的自然属性。

②人除了自然属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化是人区别于生物的最根本特征。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③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生物性是社会性的基础,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本质)。社会性通过一系列社会关系表现出来。

2、*(1)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

①社会由个人组成,许多人构成了社会的整体存在,但社会活动不是个人活动的叠加。社会活动是人民群众活动的表达,社会活动独立于任何个人之外,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它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

②个人虽离不开社会,但个人活动也不是简单分解,个人活动具有自身特点,个人与社会的需求有区别,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也有矛盾。

(2)个人与社会统一具有一致性

①表现在个人与社会不可分割,个人离不开社会,离开社会人就不可能存在于发展,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只有在人类活动中才能把握社会关系。②个人与社会互为因果:人的活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关系中的一切都是有人创造的。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的社会性是在社会关系中创造出来,反映出来,表现出来。

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人也生产社会。——马克思

3、关于个人与社会的错误观念:

(1)个人主义至上:认为个人在社会之上,个人是目的,社会服务于个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社会至上主义:强调社会在人之上,个人在社会中是微不足道的,社会是目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

*二、人的社会化

1、含义:社会学的社会化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2、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

(1)个性发展角度: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个性通过社会化逐渐形成。

(2)文化发展角度: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

(3)社会结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隔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而其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

3、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①从个人角度:人必须社会化,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其发展在不断加速,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继承人们在以往创造的文化,并不断学习人们创造的新经验、新知识,这也是人的社会化②从社会角度

(2)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