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特征之浅见

岭南园林特征之浅见摘要:本文主要对岭南园林的特征以及如何形成此种特征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岭南园林岭南文化影响前言岭南园林起源于秦末(另一种说法,岭南园林发端于南越,兴盛于南汉)。
汉代出现了私家园林,广东出土的西汉明器陶屋即能看出庭园的形象。
到唐末五代后,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于是在南越旧宫基础上又大兴土木,其御花园“仙湖”中的一组水石景“药洲”遗迹保留至今。
清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亦繁荣,造园活动开始兴盛并日趋成熟,清中叶到了岭南园林的鼎盛时期,形成在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建筑形式、水石运用及花木配植等方面有别于江南、北方园林的另一大流派—岭南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锦上添花。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通常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紧密相连。
岭南园林自身特点也是受岭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地方人文、经济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1 岭南园林形成的自然、人文条件1.1自然地理环境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统称。
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还包括海南和台湾。
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丘陵,仅粤中为较大平原。
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故泉流纵横,为造园带来了有利条件。
1.2气候影响岭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除粤北部分地区外,终年不见霜雪,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
而高温、多雨、多风的气候特点更直接影响园林的布局及建筑形式。
从建筑上可以很大程度上看出岭南人是如何来适应当地的环境的。
(1)高温影响为避暑气,岭南的建筑设计得更加通透开敞,更显轻快活泼,并多做成“连房博厦”(如可园)和“高墙冷巷”(如梁园)形式。
前者通过减少外墙,降低热辐射影响,后者通过多进院落不断通风降温。
(2)多雨的影响岭南年降雨量1500毫米,远胜于江南。
所以岭南多以建筑围合出庭院,一来便于雨季内部联系,二来也便于观赏。
如若江南园林一样多把园林置于屋后,雨季将会减少观赏次数。
建筑高柱础、宽檐廊也是防雨驱湿之法;屋面多直少曲,是为了排水方便;而地面多铺砖,或草地上多置石踏步,都是为了使雨天方便行走。
园林设计与生活方式——以明清江南与岭南私家园林差异为例

园林设计与生活方式——以明清江南与岭南私家园林差异为例黄慕晗【摘要】我国的造园活动源远流长.以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为主的三大地方园林具有众多共性,但又因为环境,社会以及空间的不同呈现出各异的特色.本文以江南和岭南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列举出明清时期江南和岭南私家园林各自的特色,以此比较出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以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异同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因素对园林产生的影响,最终得出因地制宜是造园主旨思想的结论.【期刊名称】《工业设计》【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2页(P76-77)【关键词】造园艺术;生活方式;因地制宜【作者】黄慕晗【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4911 造园特征我国的造园活动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泛。
按照类型可以分为分布在北方的例如北京、承德等地周边的北方园林、位于江南地区如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江南园林,以及位于以广州为核心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地带的岭南园林。
北方园林大气稳重;江南园林清丽婉约、秀丽典雅;而岭南园林则是清晰旷达、朴素生动。
三大园林派系固然具有着同根同源的审美特征,但是同时又因为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和空间思维的不同而带有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
本文将在本章节详细叙述比较明清时期的江南与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形式的差异。
1.1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造园特征概述江南园林主要是指江南一带官员、贵族以及士大夫等所居住的私家园林。
在园林建造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园林构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的美感。
江南私人拥有的住宅园林,园林部分与住宅建筑遵循前宅后院的格局,有着明确的分区。
在建筑园林过程中明代园林建筑家曾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给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这正是对于园林建筑以及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总结[1]。
在布局上,江南园林强调建筑和自然景观的顺势而为。
将景观布局和园林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水墨山水画卷。
岭南古典园林特点--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

4
植物配置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植 物 配 置
由于地域、气候环境等方面不同,中国 三大园林体系的植物配置差异显著。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征与所处自 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园林空间类型 以及植物的布置方式等均有很大的关联
清晖园 余荫山房
可园
造园空间布局
2. 岭南私家园林从实际出发,注重园林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 园林建筑通透轻巧,格局便捷旷朗,能很好适应潮湿闷热气候。 • 园林中水榭、船厅、水楼依水而筑,能达到迅速降温且观景位置优越的效果。 • 园林植物多采用岭南当地的花卉和果树,既可观赏、遮荫又可食用,具有很高
的实用价值。
植物配置
小中见大
岭南古典园林庭园占地狭小,景深层次相对压缩,空间序列的距离也相对缩短, 常运用绿廊、绿篱、花基、花台等多种方法,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增加绿化面积, 然后运用框景、抬高、假山洞等方式锁定这些微缩的片段式植物景观,以此起到 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5
参考文献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岭南私家园林——世俗功用的审美观念表现得更为强烈浓郁,更注重生活享受 江南文人士大夫园林,更注重文化享受
2
造园空间布局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风格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作者:刘延东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江南、北方和岭南私家园林的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江南园林轻灵空透、小巧细腻、青瓦墨黛;北方园林大多以宫廷帝王园林为代表,气势恢弘、磅礴、布局对称严谨,无不体现出皇权政治,庄严稳重;岭南私家园林本文以广西私家园林为例,具有代表性的有谢鲁山庄、雁山园、明秀园。
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这三种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艺术特色江南建筑总体来说空灵小巧,玲珑细致,到处散发着温婉的气质;北方皇家园林庄重沉稳,为了适应北方冬季寒冷凌冽、夏季多风的气候,打造出一种封闭厚重的建筑感,是一种有别于江南园林的刚健之感;而岭南园林的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在园林庭院中使用较少的如亭台楼阁之类的江南园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
1花木配置江南园林位于长江流域处,气候湿润,植物种类丰富;北方皇家园林较为单一;岭南地区亚热带气候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因此江南的植物品类要远胜于北方地区,而且园艺匠师还能够充分考虑生态景观随季相的变化和天候的更迭来灵活地搭配植物的形态和色彩。
北方冬季持续时间长,气候寒冷干燥,能够适应这种恶劣条件的植被品种较少,因此造园者在进行花木的配置时对植栽品种的选择收到较多限制。
有些庭园为了求得四季常绿,甚至以松柏作为景观主题,虽然别有一番古朴苍劲的气势,却也难免失于乏味单调。
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是决定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因素,当地的自然植被以及植物群落是营造岭南园林植物景观值得学习的极好范例。
2 堆山叠石北方皇家園林的山石比较厚重;江南园林的山石比较空灵;岭南私家园林的山石堆放散落。
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山石堆放虽然引用了大量江南流派的技法,皇家园林对江南叠石技艺的借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结合北方地域特色,适应北方鉴赏习惯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地方风格化特征——以岭南园林为例

2020年第14期现代园艺中国传统文化灿烂辉煌,从奴隶社会中后期到清王朝末期30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古典园林体系。
中国自古以来地域广阔,有多种气候类型,地域环境复杂多样。
由于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地域文化也有所不同,所以,造园活动所用的文化元素、材料、植物、建筑的构造也有所不同,逐渐发展为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为主要代表的三大地方风格园林,发展历程(见表1)。
1三大地方园林风格比较1.1用石材料的对比一般石材运用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
北方园林主要为皇家园林,石材较少,北方产青石和北太湖石,2种石材给人一种浑厚凝重的形象,北方园林建筑深受皇家建筑的影响,且以皇家园林建筑为主,青石和太湖石与北方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所以,北方园林叠山石材多采用青石和北太湖石。
江南园林叠山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在造园中对石的用量非常大,光石材品种就非常多,其叠山主要以太湖石和黄石2种石材为主。
岭南园林常使用塑石的技法,叠山的形象皱褶众多,通常只可远距离欣赏而不可近距离观望,岭南地区沿海一带,多采用石蛋、礁石进行叠山塑造。
1.2理水的对比自古以来“山水”便是大自然风景的代称,中国园林叠山和理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理水上不同地方的园林也存在差异。
北方大部分地区水源匮乏,北方园林在造园活动中水源的运用相对较少,水池一般较南方园林更小,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园林也有采用“旱园”的做法。
江南园林理水方式较之并没有北方园林丰富多样,然而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理水的运用非常普遍。
岭南地区同样水资源丰富,理水手法多样,少数水池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式,而是采用西方园林的几何规整式。
1.3植物配置的对比自然界中的美有不少来源于植物本身,植物在园林创作中有着调节环境与美化环境的作用。
北方气候干旱且寒冷,观赏性植物比南方少,到了冬季绿色植物少,水面结冰,给人萧瑟的气氛,为了皇家宫苑庄重大气的形象,一般多种植针叶树种,以达到冬有绿色的目的。
岭南园林

(四)建筑 仍建筑上看,岭南园林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将生活性癿建筑迚行点石、配植、盆栽、插花实用性建筑也成为了景观。仍类型上看, 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亍碉埽,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癿石舫外,还有岭南癿舫,如 宝墨园癿紫洞艇,更有不众丌同癿船厅,把客厅不楼结合,略帞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敀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 癿做法很丌觃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癿,或用角梁不枋穿插癿,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不 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癿风雨楼和山区癿索桥。就组合斱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迚行多 迚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不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 玱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癿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 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 清晖园中癿“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癿瓜果砖雕漏窗。
四、岭南园林典型实例
岭南四大园林
1.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叫余荫园,占地1598 平斱米,在岭南四大名园中它癿面积也 许是最小癿。但正因为其小,所以园林 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 台、池、馆不游廊、拱桥、假山、花徂 交相穿插,构被规为岭南造园艺 术癿代表作。 余荫山房始建亍清同治六年( 1867年),是清代丼人邬彬为纨念其 祖先余荫而修建癿。据说当时邬家两代 三人先后中丼,为显示家庭荣耀,邬彬 花银3万余两,按江南园林风格,历时 五年建起了余荫山房,同治十年( 1871年)竣工时曾成为轰劢番禺癿一 大盛事。如今园门楹联“余地三弓红雨 足,荫天一角绿于深”,便巧藏园名“ 余荫”二字。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作者: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来源:《广东园林》2016年第04期摘要: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
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造园艺术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两大璀璨明珠,因为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造园师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江南和岭南两大地方风格的园林。
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各自坚实的文化传统。
现有岭南艺术风格研究,多从一个时期或是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通过研究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
以历史的角度审视和把握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时期的艺术实践状态。
从而建立对江南与岭南园林的整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研究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发现岭南园林造园特征。
1.岭南园林发展历程1.1岭南传统园林发展历程1.1.1生长期秦汉时期,岭南园林处于萌芽、产生、发展的阶段。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最早的实例是赵佗所建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
此宫苑效仿秦皇宫室苑囿。
于广州越秀山下建王宫。
并依山而筑赵王台和朝汉台。
赵佗是北方人,带来中原文化,便有了宫殿里修筑高台的做法。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如建立在虞翻的虞苑。
而后。
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是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
顾微《广州记》所记载的菖蒲涧为一处林泉胜景,被视为岭南城市公共园林的起源。
1.1.2发展期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人岭南。
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
这些寺庙多建在风光优美的名山中。
以南华寺为代表。
公共园林此时处于开发时期,广州西关一带的荔园、连州的海阳湖、潮州西湖曾极一时之盛。
五代十国时期。
南汉王刘龚投以钱财物力,“仿唐上京之制。
置左右街使”,形成广州城的初步分区及城市中轴线,又兴建园林宫馆,于城南今九曜坊处建南宫。
南汉宫苑规模极盛。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
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1.岭南园林的特点效法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将精美灵巧和庄重华缛集于一身,园林以山石池塘衬托,更结合南国植物配置,并以自身建筑的简洁、轻盈布置其间,形成岭南庭园的畅朗、玲珑、典雅的独特风格。
岭南园林是集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园林,其特点是:1、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较小;2、其造园顺应地域与自然环境、园林的的艺术表现,除本身的艺术处理,如叠石、理水、植被、园林小品等要素的运用外,还广泛借助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书法、雕塑等;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园林空间的意境表达往往借助绘画、书法、楹联、匾额、题字等文学艺术手段来实现;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明清以后,随着岭南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造园活动日益兴盛,加之广州是通商口岸,使岭南受西洋文化的影响颇多,使造园理念、园林规划布局、造园形式及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正是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岭南园林的分类2.1 按归属类型分:岭南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商业园林等。
皇家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也是岭南园林的起源。
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大举兴宫筑苑。
皇家园林的代表作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
南越王朝开辟了岭南园林的历史,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岭南。
私家园林是属于贵族、富商、地主、士人的园林。
岭南私家园林应始于唐代,盛于明清。
与江南私家园林比,虽然面积小,但建筑、山水、植物却别有地方风韵。
代表作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
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
公共园林应兴起于唐代,表现为州府的建设行为和平民的游园活动。
代表有广州的兰圃、荔湾湖公园、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
商业园林的集中地是广州。
广东人将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商业园林。
主要表现为酒家茶楼和宾馆厅舍园林等。
代表有广州北园、南园、泮溪、白天鹅宾馆、白云宾馆等。
2.2 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
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
在现代的公园中,岭南园林大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就高凿低,堆山开池。
如福建省的中山公园。
综合式是既有自然之胜,又有人工庭院的形式。
如广州流花湖公园。
2.3 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中心,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三雕是砖雕、木雕和石雕,三塑是泥塑、灰塑和陶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
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特征。
各个园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东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园以它砌门,五公祠以它堆山。
福建园林以礁石、塑鼓石为山水特征,以起翘正脊、海波脊尾为建筑特征,正脊龙雕、鱼草山花和石刻石雕为装饰特征。
台湾园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为山水特征,以闽南建筑为建筑特征,以平顶拱桥为桥特征,以灰塑或砖雕瓜果器具漏窗为装饰特征。
3.江南园林的特点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
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
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
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4.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不同特征4.1 环境特征比较:融入自然与城市山林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地带,东南频海,区内丘陵地多而平地少,期间河流纵横。
加上气候炎热、多雨又多台风,春雨之际湿度很大,有时达到饱和点,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对园林影响很大。
如广州清晖园为适应南方炎热气候,形成了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岭南园林的建筑与当地的气候也紧密结合,注重通风和遮阳,因岭南大部分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南向的季候风,建筑大多面朝南和东南方向,并在南北立面上开设大窗,东西向则做承重墙不开窗;同时利用小天井解决部分采光和室内的自然通风;岭南庭院建筑喜欢采用外廊,除了建筑美学上的意义外好有遮阳的功效;树木种植较多,林木旺盛,也具有遮阳防晒的功效。
岭南园林的选址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邸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之中甚至将宅院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咫尺山林的构巧。
江南气候温润,沃野平畴、水量充沛,河湖密布,水道纵横;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随时都可以得泉引水,随处都可取姿态入画的造园美石,江南物产富饶,且多奇花珍木自古以来一直是“丝绸之府”“文物之邦”、“天下乐土”。
江南园林叠石理水,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园林选址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虽占地不广,然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皆宛然如画,犹如点点绿洲,故被誉为“城市山林”,使居者“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很少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不惜用人工手法开池浚壑,理石挑山,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用象征的方法造成咫尺山林的气氛。
4.2 功用特征比较:物质享乐与文化享乐岭南园林造园秉承务实的理念,追求生活的实在性和注重物质的回报效应。
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注重交际性和实用性,即使是宅居园林,也强调其空间的交往环境,而淡化其怡情养性的休闲环境。
园林营构结合物质生产,尽量做到多用途。
清代广州名园海山先馆,不但是园主富商潘仕成用来宴请四方达官贵人(包括外商)进行交际的场所,而且还作为政府部门外交活动的场所。
江南园林特别注重园林的意境和韵味,造园的目的是表现一种寓言情于景的境界。
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在园林中,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的形态本身并不是造园的目的,而由它们所传达或引发的情韵和意趣才是最根本的。
江南园林的使用,首先是作为主人家庭即兴消遣、佳节良辰聚玩的地方。
封建士大夫的典型园居方式,除一般的漫步游览外,有所谓读书、作画、弈棋、抚琴、清谈、对酌、啜茗以及静坐参禅、倚卧神游之类。
按园主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癖好,也有听戏、赌博等玩乐方式。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反映了园林主人既要“吃肉”,又要“赏竹”,注重精神文化享乐的心理需求。
4.3 性格特征比较:直观亲近与含蓄秀美岭南园林的性格特点表现为开朗、明快、简捷、直述,表达方式直接明了。
岭南的宅院中,景观景点喜用点题来表达意境,如题名、匾额、对联等。
粤东庭院的景石常在叠石上刻题点景,如潮阳西园中的“蕉榻”点题假山亭旁的叠石形象似芭蕉叶,“谭影”则为微风轻拂引起涟漪绿波的叠石水潭倒影,题意贴切。
但总的来说,岭南造园因受商品意识和商人思想的影响,园林讲究的是实用,园林景观景象的表述也不拐弯抹角,在园林的尺度上是近距离的对话,意在园林的融合性和亲近性。
园林尺度较小,讲究景观与人的近距离对话。
庭院空间小巧玲珑在建筑色彩格调上却绚丽多彩、纤巧繁缛,不像江南园林那样自然素朴。
建筑物的体量不大但装修装饰雕刻精美华丽,红、橙、青、绿各种色彩交错运用,有时觉得装饰已达到堆砌的地步。
江南园林体现的是含蓄收敛的秀美,这种园林的性格与文人士大夫隐逸思想有关。
江南园林的主人大多为名流雅士,擅长舞文弄墨,精通琴棋书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营造好的意境中过着一种清雅的文化生活,可以观花玩水,植树种竹,弹琴吟诗,再通过这样的体验,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
园林的意境往往是含蓄、朦胧的,它所蕴涵的象征意味和深层寓意,常常令游赏者难以准确地领悟、把握,和岭南园林的直接易懂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借助文学语言,例如命名、题咏、对联等,正好将这些精巧的艺术构思和思想意蕴顺利地传达给游赏者,这些手法和岭南园林又互为因借。
4.4艺术特征比较:舒朗华丽与高雅飘逸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平面多呈几何型组合、图案形布置,从而获得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建筑的色彩装饰绚丽多姿,纤巧繁缛。
建筑处理连房广夏、通透爽朗,装饰华丽,雅俗共赏,受外来影响较多。
引水入园或掘地为池,面积小而规整以几何平面为主。
观赏路线多为环形,通常以连廊、亭榭、房屋、走道绕庭院山池一圈,流畅舒朗,兼有观赏和交通功能。
观景近观为主,动观为辅。
岭南庭院建筑的绚丽多姿和园林图案形的布局、几何形的水池已成为岭南园林的主要特色。
江南园林的造园平面布局以自由形态为主,以模仿自然形态为主旨,意图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