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课程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课程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课程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

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3、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4、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5、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

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

科学家掌握辩证思维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理沦自然科学的发展。】

6、简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深刻批判的杜林关于价值的五种谬论。

【答:在《反杜林论》第二编第五章里,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分析和深刻批判了杜林关于价值的五种谬论,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这五种谬论分别是:

1)杜林的生产价值论。

2)杜林的“分配价值”论。

3)杜林关于人力的花费计量一切价值的谬论。

4)杜林关于再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谬论。

5)杜林关于工资决定价值的谬论。】

三、辨析题

1、黑格尔明确指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答:该命题错误。黑格尔的命题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其并没有说“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恩格斯认为,现实性本身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曾经是现实的东西,随着必然性的消失变为不现实,并被新的现实所取代。黑格尔不敢推出这一革命性结论,由于他所代表的是具有两面性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有软弱性和保守性,他们不敢公开向封建制度挑战。在这一命题中,他一方面通过辩证法要求变革,他认为现实的才是合理的,不现实的即为不合理,因而是不应存在下去。但是另一方面,黑格尔故意不说后半句话,表明不愿与封建专制社会对抗,不愿失去统治阶级给他的利益和荣誉。只有代表无产阶级的恩格斯才能推出彻底革命的结论。】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庸俗唯物主义。

【答:该命题错误。

(1)庸俗唯物主义简单地把人脑与胆、胃相比,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胆排出胆汁、胃排出胃液一样,这样就把意识的主观特征抹煞了,这就否认了哲学基本问题,取消了物质与意识的对立。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具有三个局限性:⑴机械性,用机械运动来解释一切,自然科学中达到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⑵形而上学性,这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⑶不彻底性,即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非历史观点庸俗唯物主义是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是马哲产生之后产生的,是哲学上的倒退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哲学史上有重要贡献。

所以,不能把形而上学和庸俗唯物主义混为一谈。】

3、费尔巴哈绝不希望废除宗教,因而是无神论者。

【答:该命题错误。

(1)费尔巴哈确实是无神论者,他在反对宗教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对传统的宗教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针对宗教的危害他勇敢地提出了“政治代替宗教,人间代替天国、劳动代替祈祷”的口号。

(2)但是同时他并且没有主张彻底地废除宗教,他在提出取消人格化上帝的宗教后,又提出了要建立起爱的宗教。】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内在地统一起来的?

【答: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首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在于它们目的的一致性,即都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斗争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无产阶级有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使无产阶级认识到了自身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意识到了自身的地位和伟大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的光明之路,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其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还在于它们在逻辑上形成前提、论据和结论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地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使无产阶级有了完备的斗争武器。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这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深刻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才能真正弄懂并掌握整个马克思主义。】

2、如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首先应当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大量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样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否认或回避矛盾的想法及态度是不正确、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我们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从矛盾的性质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总体上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当然,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仍将长期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解决矛盾的途径,应当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地得到解决,而不是像以往社会那样,最终要通过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根本改变社会制度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是成长中的社会,其矛盾是由于其不成熟、不完善而引起的,因此,只能随着社会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原有的矛盾无从解决,还会产生新的更大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在总体上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在总体上必须采取非对抗的方法去解决。从根本上说,现阶段,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解决。为此,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大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相应的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从而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方向。】

五、评价题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而以“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为副题的《论粮食税》则是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作。

一、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所阐明的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

1、在俄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列宁认为,在宗法式的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中,占优势并对社会主义形成威胁的是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这种情况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以实行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为重要途径。

2、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启动点,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意味着政府可以把最必需(对军队和工人来说)的粮食作为税收来征收,其余的粮食,政府可以用工业品与农民交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恢复工业生产,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

贸易自由是实行粮食税以后必将出现的结果,而贸易自由又会导致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和发展,对此不应实行“堵”的办法,而应实行“导”的政策,即努力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是在无法拿出小农所需要的全部工业产品来向小农交换粮食和原料条件下的唯一合理的政策。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包括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赁制。

3、要现实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和向资本家学习。对于资本主义,应该放到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背景下来分析。“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因为与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它与现代生产相联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不要害怕资本主义,而应利用资本主义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来促进社会主义。

要学会管理,就要向资本家学习。列宁主张共产党员应该“向那些有知识的人(专家)和有组织大企业经验的人(资本家)学习”,而不管他是承租企业的大资本家,还是代销商,抑或是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等等。

二、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粮食税》作为关于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它的发表,不仅为苏维埃俄国人民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依据,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先提出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这里讲到的只是过渡时期的政治方面,而没有讲在经济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在其他一些地方,如关于党的近期纲领的一些文件中讲到一些措施,但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从理论上阐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列宁解决的。他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论证了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的必要性,同时指明了过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2、关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人国家同农民在经济上结合及其形式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曾作过一些论述,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列宁。列宁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粮食税、发展工农之间的产品交换等重要思想。

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但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应当利用资本主义这个思想却是列宁的贡献。他不但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战胜小私有经济,而且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此外,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向资本家学习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以及发挥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观点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

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是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苏维埃俄国,而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譬如我们党在50年代所领导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2、新经济政策是适应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政策,但其许多方面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学习《论粮食税》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和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工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目前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只有重视农业的发展,处理好工农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从过去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转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思想为开启我们的改革思路,即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同时注意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再次,列宁关于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管理经验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7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必须修满的生物学学分为 A A.4学分 B.6学分 C.10学分 D.12学分 2.下列各项中,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组成部分的是 A A.分子与细胞 B.稳态与调节 C.生物科学与社会 D.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中生物课程选择性必修部分的是 D A.稳态与调节 B.生物与环境 C.生物技术与工程 D.遗传与进化 4.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必修课程共有3个模块 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 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 D.现实生活应用属于校本生物课程 5. 对选考生物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 D A. 模块1:分子与细胞 B. 模块2:遗传与进化 C. 模块3:生物与环境 D. 系列3: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6. 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C A. 必修课程共4学分 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 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1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 D. 修习完高中生物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 7.对高中学生修习生物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 B 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 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生物:不少于4分(必修) 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 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 8.在新课标《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一个层级的是 A A.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 B.说出细胞由C、H、O、N、P、S等元素组成 C.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概述核算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于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9.在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同一层级的是 C A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B.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C.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10.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生物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 A 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生物校本课程 B. 高中毕业不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修 C.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 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高校公共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分析_荣晓燕

2006年5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May ,2006 第3期(总第121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 .3M ay .No .121 收稿日期:2006-02-20 作者简介:荣晓燕(1964-),山东文登人,山东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 高校公共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荣晓燕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走向成功的重要突破口;而注意在课堂上探索有效的方法,则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6)03-0129-03 A bstract :The colleg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reinforce and improve the Ideology and Politi -cal Scienc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losely combining with the ideology re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only way to the reformation of the colleg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colleg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methods in class can really make Marxist Theory come into the mind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xercise great influence on them .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h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ideology education ;ps 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当前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怎样使高校的思想教育水平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如何利用公共理论课(“两课”)教学的舞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本文欲在高校公共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问题作一探索,以期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一、与大学生思想的紧密结合是高校公共理论课改革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战略意义。 然而,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备有利条件和提供有利时机的条件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虽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大学生中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发生,是应引起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当务之急解决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思想

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实用写作模拟试卷一 2009年 试卷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实用写作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为社会、为国家的起了很大的作用。 2、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规定的。 3、批复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和作用,下级不能违背上级的批复。 4、是指编者根据简报的内容所作的说明和评论。 5、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6、指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依法提出的刑事案件的上诉或者抗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所做的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依照第二审程序重新进行审理,所做出的改判的书面结论。 7、的任务常常是纠正错误、宣传科学。 8、按规定,在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9、消息的也叫肩题、眉题,标在正题前面作为前奏,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提示消息内含精神实质的作用。 10、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送往宾客的仪式上或会议、活动结束时,对宾客、会议代表、活动参与者的离去表示热情欢送的讲话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述职报告、提案、领导讲话稿、演讲词、解说词、典型材料等属于()实用文体。 A) 公文类 B) 机关日常事务类 C) 规章类 D) 礼仪文书类 12、既有个性特点,又有共性规律,能代表某类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方向,具有说服力的材料是()。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在目镜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是汉字或英文字母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实验完毕后取下载玻片,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取下目镜和物镜,放回镜盒内(或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下降镜筒,将显微镜放进镜箱内,送回原处。 实验现象与结论: 1、视野中看到的汉字或英文字母与纸片上的有何不同?显微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上--- e------ 显微镜成的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2、物象的放大倍数如何确定?目镜放大倍数ⅹ物镜放大倍数 试题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漱口 2、擦片: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试干净。 3、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4、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口腔上皮细胞。 5、把牙签上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二)观察 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看到扁平细胞后再换上高倍物镜,移动玻片标本寻找一个清晰、完整的细胞,从外到内辨认细胞的结构。 画图: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试题三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观察它的外形。 (2)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公共财务》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务》课程教学大纲

1.理论课程

财务监督等理论与实务,涵盖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概念、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各项内容和财务分析的方法,初步具有解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般财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 (1)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具体应用。 (2)掌握公共组织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的方法与实务。 (3)掌握投资管理、净资产管理、财务清算的方法。 (4)初步掌握公共组织的财务报告、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等理论与实务。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总论

学时:4 教学内容: 公共组织的基本概念,特征,概论界定: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了解我国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掌握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概论 一、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定义 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作用 三、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特点 四、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法律方法 二、行政方法 三、经济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公共组织的基本概念、特征、界定,理解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等,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重点、难点: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理论课(二)第二章预算管理 学时:6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部门预算的概述 一、公共部门预算的概念 二、公共部门预算的内容:1.收入预算; 2.支出预算 三、公共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公共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基期法 二、零基法 第三节编制预算计算方法 一、定额计算法 二、比例计算法 三、标准计算法 四、比较计算法 第四节公共部门预算编制审批程序和执行 一、审批 二、执行 教学要求:理解公共部门预算的概念;了解公共部门预算的内容,了解我国公共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掌握公共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和编制预算计算方法;了解公共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审批程序和执行任务. 重点、难点:预算、基期法、零基法;预算编制方法和编制预算计算方法

(完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题.docx

▽▽▽▽▽▽▽▽▽▽▽▽▽▽▽▽▽▽▽▽▽▽▽▽▽▽▽▽▽▽▽▽▽▽▽▽▽▽▽▽▽▽▽▽▽▽▽▽▽▽▽▽▽▽▽▽▽▽▽▽▽▽▽▽▽▽▽▽▽▽▽▽▽▽▽▽▽▽▽▽▽▽▽▽▽▽▽▽▽▽▽▽▽▽▽▽▽▽▽▽▽▽▽▽▽▽▽▽▽▽▽▽▽▽▽▽▽▽▽▽▽▽▽▽▽▽ 姓名 班级 考号 ▽▽▽▽▽▽▽▽▽▽▽▽▽▽▽▽▽▽▽▽▽▽▽▽▽▽▽▽▽▽▽▽▽▽▽▽▽▽▽▽▽▽▽▽▽▽▽▽▽▽▽▽▽▽▽▽▽▽▽▽▽▽▽▽▽▽▽▽▽▽▽▽▽▽▽▽▽▽▽▽▽▽▽▽▽▽▽▽▽▽▽▽▽▽▽▽▽▽▽▽▽▽▽▽▽▽▽▽▽▽▽▽▽▽▽▽▽▽▽▽▽▽▽▽▽▽▽▽▽▽▽▽▽▽▽▽▽▽▽▽▽▽▽▽ 生物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5 分) 装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研究和 的一门学科。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 保 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 2、根据近年来生物教学改革探索积累起来 的经验,我们可以从教学活动方式、方法 的视角,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分为 型、问答型、学导型、型、 订 型五种类型。 3、生物课程标 括、、 四部分。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 包思维、 、等。8、课程目 标是 思维、 思维

实现评价的目标和 功能。教 师应注意 第 1 页 ( 共 1 4 页 )线评价和评价相结合,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 5、学习、学习、 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三种现代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 6、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习和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价值,彼此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7、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 思维和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所有初中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 当达到的目标。 第 2 页(共 14 页)

[专业课程,实证,公共管理]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证研究

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证研究 一、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概况及其意义 公共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公共管理学的专业课程几乎涵盖了多数公共部门及其相关联领域的专业课程设置,涉及门类广、交叉领域多,既有专业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这使得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成为建设合理、科学的公共管理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当前,国内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普遍存在着课程总体设置繁杂、随意性较大、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优化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忽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问题(钟蔚,2012)。为了在整体上优化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研究者们一方面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介绍和中外比较分析(王乐夫,1998;张少栋,2004;姚光亚,2005;张钢,2003 ;田蕴祥,2010),另一方面则对国内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优化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东北大学最早进行专业课程优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于2005年由娄成武教授主持完成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项目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杨来胜等(2007)强调在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基础上,公共管理核心课程体系要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以强化技能为导向,进行多学科融合,应根据不同高校学科基础优势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各有侧重,建设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公共领域管理与领导人才的特色课程新体系。乔晓雯(2012)结合目标导向理论认真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认为其课程体系的优化要符合大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科学规律,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国内对本科专业课程的优化多有论述,但是,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尤其缺少对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经验比较研究。近十余年来,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在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总结和分析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有益于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有益经验 为了保证经验案例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三类高校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以及理科类院校为经验分析对象,其中的综合类高校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类院校为上海财经大学,理科类高校为华中科技大学。出这些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各有特点,并且在国内公共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均有所建树,具有建设成就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三类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情况,有关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办学思路、合作办学实践以及教育交流活动等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均来自上述学校的招生简章、官方网站以及有关专业建设的新闻报道。通过对三类不同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分析,发现各类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取得了下列成果: (一)专业课程体系整体结构日趋完善 国内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课程分类日趋合理,课程设置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 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 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 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4 年制订,2006 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 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学分:4 学分 课时:64 学时 主讲教师:金志云 选定教材:黎民. 公共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课程概述: 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政府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 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程坚持“对话”、“分享”的教学理念,在对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精讲的基础上,采用多

(完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题

▽▽▽▽▽▽▽▽▽ ▽▽▽▽▽▽▽▽▽ 线 ▽▽▽▽▽▽▽▽▽ ▽▽▽▽▽▽▽▽▽ ▽▽▽▽▽▽▽▽▽ 装▽▽▽▽▽▽▽▽▽ ▽▽▽▽▽▽▽▽▽ ▽▽▽▽▽▽▽▽▽ 是研究 和 的一门学科。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 。 2、根据近年来生物教学改革探索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可以从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视角,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分为 型、问答型、学导型、 型、 种现代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 的重要课题。 6、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学习和 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价值,彼此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7、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 思维、 ▽▽▽▽▽▽▽▽▽ ▽▽▽▽▽▽▽▽▽ 订 型五种类型。 思维、 思维和 ▽▽▽▽▽▽▽▽▽ ▽▽▽▽▽▽▽▽▽ ▽▽▽▽▽▽▽▽▽ ▽▽▽▽▽▽▽▽▽ ▽▽▽▽▽▽▽▽▽ ▽▽▽▽▽▽▽▽▽ ▽▽▽▽▽▽▽▽▽ ▽▽▽▽▽▽▽▽▽ ▽▽▽▽▽▽▽▽▽ ▽▽▽▽▽▽▽▽▽ ▽▽▽▽▽▽▽▽▽ 3、生物课程标准包括 、 、 、 四部分。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第 3 页(共 16 页) 第 4 页(共 16 页) 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 评价相结合, 思维等。 8、课程目标是 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指所有初中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 学习应 当达到的目标。 9、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 ▽▽▽▽▽▽▽▽▽ 第 1 页(共 16 页) 第 2 页(共 16 页)

▽▽▽▽▽▽▽▽▽ ▽▽▽▽▽▽▽▽▽ 线 的,即 、 和 。 10、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 念和科学习惯,它包括 、 、 和 四个方面。 11、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 、 、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 交流。 1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 ,激励 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生物学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 )

生物初中会考实验操作考试练习题

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练习题 一、生物实验A 类操作练习题 1.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稀碘液、解剖针、小块木板、洋葱鳞片叶、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方法步骤: 第 1 页共15 页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消毒牙签(一端尖,一端钝)、稀碘液、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一次性杯子、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方法步骤:

3.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并绘制细胞结构图实验器材:显微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铅笔、尺子、橡皮实验要求: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 (2)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方法步骤:

镜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对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 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安放玻 片 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 的两端。注意两张玻片都应如此安放,取放玻片时应先将镜筒升 高。 调焦 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 晰。 观察 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永久装片。 (2)绘制人体口 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画图要求:1.画椭圆形轮廓,中央点密集的铅笔细点呈球形,周围点稀疏的点。 2. 用水平线右侧引线并标注名称 3. 图下注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 用显微镜观察并识别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单层扁平上皮、骨骼肌、神经元、疏松结缔组织四种组织的永久切片)、纱布、擦镜纸(备用)。

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2: 关于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程的实施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学院决定对所有类型现开设的课程进行规范,编制或修订新的“课程标准”。为了指导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特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我院教学改革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公共基础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应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特点,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习阶段的安排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出相应的规定与要求。 ★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请按照一体化项目要求完成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 ★不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请按照一般公共课程大纲要求完成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 结合对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对兄弟院校经验的学习,我院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模板见附件)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3 课程目标 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5 课程任务设计 6 考核与评价 7 教学基本条件 8 教学建议 9 课程教学资源 10有关说明 字体要求: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宋体小四,正文部分宋体小四,表格字体宋体五号。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1.PDCA循环中P阶段是指(A) A)计划制定阶段 B)计划执行阶段 C)执行结果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2.与经济手段相比较,行政手段具有的特征是(B ) A)利益性 B)无偿性 C)间接性 D)多样性 3.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途径不包括(C )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经济途径 D)法律途径 4.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 ) A)公共性 B)历史性 C)政策引导性 D)管理参与性 5.公共政策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包括(C ) A)行为引导功能 B)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 C)行为限制功能 D)调控和规 6.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 A)管理的一般职能 B)管理的性质 C)管理的使命 D)责任的性质 7.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 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 B)管理途径 C)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 8.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B) A)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准政府组织 D)事业单位 9.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D) A)权威性 B)独占性 C)政治性 D)公共性 10.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问题特征的是(D) A)选择性 B)动态性 C)时效性 D)静态性 1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C) A)竞争性 B)排他性 C)自然垄断性 D)顾客导向性 12.当事情已经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时候,领导者就不要再左右它,而是让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这种领导方式属于(D) A)集权型领导方式B)民主型领导方式C)参与型领导方式D)放任型领导方式 13.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的需要的公共管理理论是( B ) A)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 B)新公共管理理论 C)公共治理理论 D)新公共服务理论 14.揭示了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两大动力:“一是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二是官员们相互之间制造工作”这一理论的是( A ) A)帕金森定律 B)公共选择理论 C)瓦格纳的理论 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理论 15.政策生态环境可以分为( B ) A)经济资源环境与政治法治环境 B)社会总环境与工作环境 C)社会文化环境与国际环境 D)输入—输出环境

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

生物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 门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 教师应注意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方面进行评价。 6、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即、和。、、 7、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它包括、诚实、合作和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教学模式的要素有:教学理论、()、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实施条件。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教学目标D、教学方式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下面对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 B、教学目标的要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其表述应使用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行为动词 C、教学目标应说明行为条件 D、教学目标应明确表现程度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设置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教考试函〔2 006〕2号,以下简称2号文)文件精神,从2008年10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有关规定如下: 一、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统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根据2号文件要求,从2008年10月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再安排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门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考试。只按全国考办的考试时间安排表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 三、2008年7月前(含2008年7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已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行的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一门合格成绩的,其成绩继续有效。2008年 7月后尚未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基础科段)或本科(独立本科段、本科段)专业全部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考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的规定详见附件二。 四、2008年6月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已取得本专业2门以上现行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可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

公共管理学2020.1.2

(一)公共管理学框架 第一篇概论篇 Chapter 0 管理导论 Chapter 1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篇主体篇 Chapter 2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Chapter 3 公共部门的角色 Chapter 4 公共组织管理 Chapter 5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三篇实务篇 Chapter 6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Chapter 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Chapter 8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Chapter 9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四篇前沿篇 Chapter 10 公共危机管理 (二)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4*10=40分)复习范围: 1、简述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实践内容。(PPT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PPT第一章,教材P14) 3、简述外部性理论以及外部性内在化的政府干预措施。(PPT第三章,教材P55、56) 4、何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PPT第三章,教材P66) 5、简述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PPT第七章,教材P79-86) 6、简述科层组织的含义及其困境。(PPT第四章,教材P138-142) 7、弹性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多种形式,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PPT第四章,教材P142-148) 8、简述领导权力的构成内容。(PPT第五章,教材P160-163) 9、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PT第五章) 10、阐述莫尔教授提出的政府战略管理的三角分析模型。 11、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PPT第九章,教材P275-277)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T第八章,教材P193-194) 13、何为目标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PPT第九章) 14、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教材P305) 二、案例题(1*30=30分)复习范围: 1、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理念 2、公共部门的角色(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3、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 三、论述题(30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范围: 1、公共组织管理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论述题答题要求:通过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来证实你对本学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内容解释有创造性并符合逻辑、系统性、一致性与连贯性;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你的工作经验或你熟悉的单位情况解答问题;能够有分析地、合理地、连贯地表述观点。请不要:仅简单描述问题,没有引用适当理论、模型和概念。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阐述”所研究的问题上。完全拷贝他人的作业,否则不会通过考试。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有自己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