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自从第一版《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发布,指导了许多儿童消化科医生,规范杀菌。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2023版共识明显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特别在诊治方面,有许多不够精准的地方。
盼星星,盼月亮,盼了8年了,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在本月发布。
这次,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对比一下新旧本版的差别。
一、Hp感染的诊断标准【陈述1】符合下述4项中之一者才能确立诊断:(1)Hp培养阳性;(2)组织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结果阳性;(3)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行非侵入性检测,如13C尿素呼气试验或粪Hp抗原检测;(4)消化性溃疡出血时,RUT或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中任1项阳性。
推荐等级:A(强烈推荐);共识水平:82.4%。
2023版里有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在2023版已经不用了,因为无法确诊是否现症感染。
2023版里的PCR分子生物学检测幽门螺杆菌,也不提了。
二、Hp感染检测和根除治疗的指征【陈述2】消化性溃疡患儿需要行Hp检测和根除治疗。
推荐等级:A (强烈推荐);共识水平:100%。
点评:同2023版方案,多了推荐等级和共识水平。
【陈述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患儿需要检测Hp和根除治疗。
推荐等级:A(强烈推荐);共识水平:84.3%。
点评:同2023版方案,多了推荐等级和共识水平。
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十二指肠或胃溃疡并经活检证实为幽门螺杆菌。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消化性溃疡病很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和感染的治疗将是有益的。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组合。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治疗感染的指征,尽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陈述4】慢性胃炎患儿需要检测Hp和根除治疗。
《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2024)要点

《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2024)要点1流行病学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CRC的患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国CRC 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2)地区分布特征:(3)性别分布特征:(4)年龄分布特征:2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推荐与建议●可增加CRC风险并影响筛查策略的风险因素,包括某些遗传性因素、年龄、个人或家族肿瘤史、炎症性肠病(IBD)、糖尿病。
●可增加CRC风险并潜在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吸烟、过量饮酒、过度摄入加工肉类等,应重点关注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对其进行早期CRC筛查、健康教育以及一级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CRC发病风险,包括摄入膳食纤维、全谷物和/或乳制品、合理的体育锻炼等。
2.1 危险因素2.1.1 相关疾病因素(1)个人或家族肿瘤史有CRC家族史的人群患CRC的风险显著增加。
(2)IBD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长期肠道炎症会增加IBD患者发生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是CRC的独立危险因素。
2.1.2 生活方式因素(1)红肉及加工肉类摄入食用红肉及加工肉类增加CRC的风险可能与其能促使食用者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胆汁酸分泌物增加相关。
(2)肥胖已有较多证据表明肥胖和缺乏运动是CRC的危险因素。
(3)吸烟烟草烟雾是包括CR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4)大量饮酒大量饮酒是公认的可致CRC的危险因素之一。
2.1.3 其他因素2.2 保护因素2.2.1 阿司匹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指南———结肠/直肠癌》中提及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作为CRC的一级预防。
2.2.2 合理饮食与体育锻炼3社区居民CRC筛查对象及初筛年龄推荐与建议●将筛查人群分为一般风险人群、散发性高危人群、遗传性CRC高危人群;针对不同风险人群确定CRC筛查早期对象,制定不同的CRC筛查策略和模式。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符合1条主要标准 或至少2条次要标 准者定义为高出血 风险 PCI 患者
可供选择DAPT决策 参考
缺血与出血风险评分
• PRECISE-DAPT及 DAPT评分
专门用于指导DAPT疗程 的风险评分 应当优先于其他风险评 分,如GRACE 评 分 、 CRUSADE 评 分 、ARIS 评 分 、OPT-CAD评分、 ARC-HBR标准等,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1年)
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 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预防缺血风险升 高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及全身缺血事件的基石。
DAPT实施中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
复杂冠状动脉PCI包括:左主干、分叉、慢性完全闭塞、弥漫性长病变、仅存冠状动脉
DAPT疗程及单联抗血小板治疗
• 高出血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可考虑缩短DAPT疗程,高缺血风险的冠 心病患者可考虑延长DAPT疗程。
• 对于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出血风险高(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或者有阿司匹林禁忌的患者,可考虑长期应用P2Y12受体抑制剂单 药治疗。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基因检测
• 血小板功能、基因指导下个体化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方案对减少 缺血事件并无助益。不建议常规进行血小板功能和基因分型检测以 指导抗血小板策略选择。
DAPT中的出血管理
CABG治疗
• 对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正在接受 DAPT、计划接受CABG 的 患者,建议心脏内外科联合评估个体出血和缺血风险,并指导 CABG的时间安排以及抗栓治疗。
• 紧急CABG无需考虑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若行非紧急 CABG,建议 在整个围手术期间继续以较低的日剂量方案进行阿司匹林治疗, 至少在术前 3 d停用替格瑞洛、5 d 停用氯吡格雷。
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心肌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且危害重大,是年轻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病因。
同时,心肌病血栓/栓塞的风险也较其他疾病明显增高。
心肌病患者可分别或同时出现心腔表面肌小梁增多、隐窝形成、心腔增大、运动减弱、血流淤滞等现象,且部分特殊类型心肌病(如围生期心肌病)可合并高凝状态。
以上因素均增加了心肌病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据统计,各类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病率高达6%~33%。
而亚洲高危血栓风险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率仅为18.1%~35.6%,远低于欧美。
因此,制定和推进心肌病的抗凝治疗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部分针对各类心肌病抗凝方案的治疗建议或推荐,但仍无全面针对心肌病的统一抗凝指南或专家共识。
制定心肌病抗凝方案专家共识、推广与规范化心肌病患者的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与肺栓塞并发症,意义重大。
本专家共识心肌病的定义采用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肌病和心包疾病工作组发表的声明标准,是指非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
将心肌病分为五型: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限制型心肌病(RCM)和未定型心肌病[包括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应激性心肌病等。
本专家共识将从与抗凝治疗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心肌病合并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心肌病合并血栓、特殊类型心肌病,对心肌病抗凝治疗分别进行阐述。
本共识借鉴ESC的2014年HCM诊疗指南、2018年孕产妇心血管疾病指南、2019年围生期心肌病病生理及诊疗指南、2020年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1年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21年心脏淀粉样变诊断和治疗立场说明以及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2020年HCM诊疗指南,同时参考我国的2017年中国成人HCM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围生期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等,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的系统性回顾,评估了抗凝治疗建议的证据强度,并采用以下级别进行推荐:1 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心肌病因合并心房肌病变、心房扩大、心室舒张功能不良等,发生房颤的比例高。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解读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越发深入,国内外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几部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相继发布1-4,国内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然而,传统的“检测与治疗”和“筛查与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受到治疗人群的选择、患者依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的理念得以提出,进一步对我国居民家庭Hp感染的传播、处理,感染源的消除,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建议,以便于指导临床医师、社区和家庭医生对家庭Hp感染的诊治和管理,从而对我国防控Hp感染、预防胃癌的发生、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起积极作用。
为此,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共同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居民家庭Hp感染防控和管理的共识和意见——《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并于近日发布5。
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临床医师理解,并在临床中更好地落地实践,本文对该共识的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居民家庭Hp的感染和传播【陈述1】Hp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
【陈述2】Hp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陈述3】被Hp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陈述4】大多数Hp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陈述5】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我国作为一个胃癌大国,Hp感染的防控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Hp传播的重要途径。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是Hp感染的主要方式,包括父母与子女、配偶之间、同胞之间,其传播主要通过口-口、粪-口和水源途径传播(见图1),造成传播的日常行为有共用餐具、牙具、口嚼食物喂食、亲吻等。
图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已有研究显示,多数Hp感染出现在儿童期,且多发生在12岁前7,而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Hp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8。
利用Beers标准和STOPPSTART标准评价我院住院老年患者阿司匹林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21.05.028•药物与临床•利用Beers标准和STOPP/START标准评价我院住院老年患者阿司匹林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丁辉华王川张卫娜沈坚阿司匹林是21世纪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于1897年10月由拜耳医药研发合成其乙酰化结构并上市叫阿司匹林能够阻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已被广泛用于有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2]o Beers标准最初于1991年由美国老年医学专家Beers等[3]提出,主要针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s, PIMs)情况进行判断。
该标准分别于1997年、2003年、2012年、2015年和2019年[4]进行了5次更新,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老年医疗和药物使用情况,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评价PIMs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叫STOPP(Screening tool of older persons' prescriptions)/START(Screening tool to alert to right treatment)标准于2008年由爱尔兰科克大学组织多位专家通过德尔菲法达成共识而制定,是另外一个目前被广泛用于评价老年人用药合理性的标准[旳。
STOPP/START标准已更新至2014年10月第二版[8]o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6月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2019年版Beers标准[4]和爱尔兰2014年版STOPP/START标准[8]评价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PIMs情况,并分析PIMs存在的可能原因,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按月份调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我院住院患者中服用过阿司匹林的所有病例。
排除死亡、住院期间未服用阿司匹林而出院带阿司匹林、住院时间<24h、年龄<65岁病例。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PPT精

HR=0.81 P<0.001
12.1%
9.9%
2.4%
1.8%
行PCI的ACS的患者13,000例
15个月
TIMI 大出血
生命危险
非致死性
致死性
颅内出血
HR
0.32
1.52
1.25
4.19
1.12
P
0.03
0.01
0.23
0.002
0.74
NNH=167
事件率(%)
CURE研究显示 NSTEMI/UA 药物治疗患者显著的临床净获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MI)
临床推荐: (1)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 mg,长期维持剂量75-100 mg/d。禁忌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没有证据表明应用肠溶片获益。 (2)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①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尽快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150 mg(年龄≤75 岁)或75 mg(年龄>75岁),维持量75 mg/d;接受直接PCI 患者,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300-600 mg,维持量75 mg/d,至少12 个月;②发病12 h 后接受PCI的患者,参照直接PCI 用药;③接受溶栓的PCI 患者,溶栓后24 h内口服300 mg负荷量,24 h后口服300- 600mg 负荷量,维持量75 mg/d,至少12 个月;④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至少12 个月
PLATO 研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安全性无差异
事件率(%)/年
PLATO 大出血
TIMI 大出血
输入红细胞
PLATO 生命 危险/致死性出血
致死性出血
P值:NS
冠心病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治疗 (高龄患者≥75岁)
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

圆桌会议:阿司匹林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8月第29卷第8期总第363期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籍振国 刘红彬 甄宇治 刘海军 马国平摘要:高血压,即使是经过了治疗,仍较正常人有较高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其首要死亡原因是缺血性事件。
阿司匹林是经过大量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可降低首次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的抗血小板药物。
近年来有关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国内及国际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应用阿司匹林。
随着卒中预防领域内几项关键性的临床试验(ESPRIT、CHA RI SM A及WH S)的公布,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写作委员会对2006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本文结合新的临床试验的证据,对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更适当地应用阿司匹林,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缺血事件,提高人口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8)8-0009-04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spirin Therapy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J I Zhen guo,L I U H ong bin,ZH EN Yuz hi,et al.Card iology D ep artment of the Fir st H osp ital of H ebei M ed ical Univer sity,S hij iaz huang050031,China Abstract:Despite tr eat ment,there is often a hig her incidence of cardio vascular complicat ions in patients with hy per tensionthan in no rmot ensiv e indiv iduals.T hese patients!life quality and pro gnosis are heavily affected by the complications.T he ischemic event is the majo r cause of death in hypertension.D ouble-blinded and rando mized tr ials have sho wn that aspir indecr eases the risk o f the first episode of myo cardial infar ction and ischemic stro ke.A cco rding to the new ev idence-based medicine about prev ention and t reatment of ischemic car diovascular event in r ecent y ear,aspirin was r eco mmended ing uidelines o f China and inter nat ional or ganizatio ns.Fo llow ing the several impo rtant tria ls about str oke hav ing been pub lished(ESPRI T,CH AR ISM A and W HS),A merican Hear t Associat ion/A mer ican Str oke A ssociation Co mmittee had up dated the guideline in2006.T he present paper review ed t he new ev idence o f clinical tria ls and comment ed the significanceof aspir in therapy in hypertension manag ement in pat ients w ith hy per tension,in o rder to decr ease ischemic ev ent r elated tothe hypertension and impr ove the life qualit y and span o f human being.Key Words:hy per tensio n,dr ug therapy,aspirin高血压是全世界、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