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声波及其应用
超声与次声(解析版)

超声与次声(解析版)超声与次声(解析版)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声波的两种形式,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解析超声和次声的特点、原理以及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声波。
一、超声的特点和原理超声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其特点如下:1. 高频率: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kHz至1GHz之间,远超人耳可听到的范围。
这使得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传播能力。
2. 短波长:超声波的波长较短,能够有效地穿透和传播在其他波长下受到阻碍的介质中。
3. 方向性:超声波的传播是定向的,能够通过聚焦和反射来控制传播的方向。
4. 易于控制: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精确地测量距离和检测物体的位置。
超声波的原理基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
当声波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测量这些现象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以及材料性质等信息。
二、超声的应用领域1. 医学影像学:超声在医学中应用广泛,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医生可以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血液流动情况,辅助诊断疾病。
2. 工业检测:超声波能够穿透金属、非金属材料,用于检测和评估材料的质量、厚度、裂纹等缺陷。
在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3. 水下探测:超声波在水下传播能力强,能够用于水下地质勘探、潜水器控制和海底资源勘探等。
4. 生物科学:超声波可用于生物分子的纯化、分析和检测,具有无创和非侵入性的优势。
次声的特点和原理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其特点如下:1. 低频率:次声波的频率通常在1Hz至20Hz之间,远低于人耳可听到的范围。
这使得次声波在传播时会受到较大的阻尼和衰减。
2. 长波长:次声波的波长较长,传播距离短,容易在空间中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3. 不易聚焦:次声波的传播不易聚焦,对于精确测量和定位较为困难。
4. 对颗粒物质的激发:次声波能够通过共振和激发颗粒物质,从而改变颗粒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次声的应用领域1. 地震学:次声波可以用于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监测和研究,帮助科学家预测地震和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并逐渐广泛地被人们所重视。
次声波的应用前景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
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
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进行预测和预报。
(4)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
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干扰,可以测定次声波的特性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
(6)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其某些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
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
利用次声波的例子

利用次声波的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利用次声波的例子:
1. 嘿,你知道吗?大象之间可以通过次声波来交流呢!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相隔老远,却能凭借次声波感知到彼此。
想想看,这多神奇呀,就像我们人类即使不用手机也能和远方的朋友对话一样。
大象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
2. 哇塞,那地震前不是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吗?其实有些动物能提前感受到,就是因为次声波呀!老鼠呀,它们那么小的家伙,却能在危险来临前就察觉到,次声波是不是很牛呢?就像它们有了超能力一样,真让人惊叹啊!
3. 哎,你说那些海洋里的鲸鱼,它们也利用次声波哦!在那么深那么大的海洋里,次声波可以帮它们找到同伴,传递信息呢。
这岂不是跟我们在人群中大喊去找朋友差不多嘛,只不过它们用的是次声波,这多有意思啊!
4. 嘿,你有没有想过,次声波还能用来探测呢!就像那些地质学家,他们用次声波仪器来探测地下的情况。
这不就跟我们拿手电筒在黑夜里找东西一样嘛,只不过他们的工具更高级,能找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次声波是不是太有用啦?
5. 哦哟,医院里有时候也会用到次声波哦!比如一些特殊的检查,次声波能发挥大作用呢。
这就好像医生有了一双特别的眼睛,可以看到我们身体里隐藏的问题,次声波可真厉害呀,不是吗?
6. 哈哈,次声波还被用在军事上呢!可以探测到远处的敌人或者物体。
是不是很厉害呀?就像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一样,能提前知道危险在哪里,真牛啊!
7. 呀,有些工厂里也会利用次声波来检测机器啥的。
这就跟我们定期给身体做检查一样,能及时发现问题。
次声波在这些地方简直太重要了,没有它可不行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次声波在好多地方都有着意想不到的用途,真的是太神奇啦,我们可得好好利用它呀!。
生活中次声波的应用

《生活中次声波的应用》
嘿,你知道吗?这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声音,叫次声波。
听起来好像很神秘,其实在咱们的生活里,次声波还挺有用处呢!
咱先说说这地震预测吧。
次声波在这方面可是个小能手。
当地震要来的时候,大地会悄悄地发出次声波。
科学家们就像有超能力一样,能通过检测这些次声波,提前知道地震可能要来了。
这样就能赶紧通知大家,做好准备,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说不定就是因为次声波的提醒,能救好多人的命呢!
还有那海上的大风大浪,也会产生次声波。
航海的人要是能检测到这些次声波,就可以提前知道海上的天气情况。
要是次声波说“嘿,伙计,后面有大风暴要来啦”,那船长就赶紧改变航线,避开危险。
这样一来,船和船上的人就都安全啦。
次声波还能用来监测一些大型的机器设备呢。
那些大工厂里的大机器,要是出了啥毛病,也会发出次声波。
工程师们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通过听这些次声波,就能知道机器哪里不舒服了。
然后赶紧给机器“治病”,让它重新好好工作。
不然要是机器坏了,那可就麻烦大啦。
你看,这小小的次声波,在咱们的生活里还真有不少大用处呢。
它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小英雄,虽然我们平时可能看不到它,但是它却在悄悄地为我们服务。
说不定在未来,次声波还会有更多更神奇的应用呢!咱就好好期待着吧。
下次当你听到关于次声波的消息时,可别小瞧了它哦,它可是很厉害的呢!。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江湘吉次声,又称亚声,就是低于20Hz的音,是一种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
次声“隐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例如我们看到蝴蝶翅膀的振动,却无法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振动的频率很慢,约为3~5Hz,这就是一种次声。
在自然界,例如火山喷发、地震、雷电、风暴、海啸、流星、极光、电离层扰动、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总之,一切大物体的振动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有强大的空透能力及破坏力。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爆发,它产生的次声波传播了十几万公里,绕地球足足三圈。
次声波为什么能“跑”得这么远呢?原来,由于常见次声波的频率在10~20赫的范围,在空气中的波长大致从数十米至数千千米,而空气对声波的吸收程度与频率有关,频率愈低,吸收愈小,因此,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的衰减很小,往往能传播数万乃至数十万千米而未见有明显的衰减。
也就是说,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
正是利用次声波的这些性能,科学家们发现它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定位救援。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国际海难救助组织就在一些远离大陆的岛上建立起“次声定位站”,监测着海潮的洋面。
当海难发生时,无线电呼救信号失灵,遇难的海员只需将深水炸弹投入海洋爆炸,它所生成的次声波,就能在几分钟之内将求援信号送向远方,叩响“水中听音器”,救助人员即可迅速赶到海难现场进行救护。
2.次声武器。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与人及生物体主要器官的固有频率十分接近,所以在其作用下,人及生物体的主要器官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的平衡功能亦会遭到破坏,人因此会产生旋转感、恶心难受。
如果次声波的功率很强,人体受其影响后,便会呕吐不止、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经错乱、失去知觉,甚至内脏血管破裂而丧命。
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

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次声,指的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虽然我们很难听到次声,但是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以下是关于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的一些内容。
1. 次声成像次声成像(Subharmonic Imaging)是利用次声信号来生成图像的技术。
次声信号是在高频声波作用下,一些物质的非线性特性产生的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的频率是原始声波频率的1/2,因为物质只对高频信号的一半做出反应。
利用次声成像技术,可以提高超声成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从而更好地观察和诊断肿瘤等疾病。
2. 次声治疗次声治疗(Subharmonic Therapy)是利用次声信号来治疗创伤和癌症等疾病的方法。
利用次声能够穿透组织深度的特性,将高频声波转换为次声信号,使得能够直接作用于深处的组织。
次声的能量比较低,能够降低治疗时的疼痛感。
同时,次声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增强治疗效果。
3. 次声传感器次声传感器(Subharmonic Sensor)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能够检测生物体内的分子、细胞和其他生理信号。
它基于次声的非线性特性,能够检测微小的变化,从而更加精准地监测生物体内的变化。
次声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癌症早期诊断、药物设计和生命科学研究中。
4. 次声信号分析次声信号分析(Subharmonic Signal Analysis)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体内信号的技术。
通过分析次声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的状态。
利用次声信号分析技术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监测疾病进展等。
总的来说,次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疗效,还可以监测生物体内微小的变化,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
次声波

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
例如,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燥、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最终可导致死亡.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次声能够“杀人”这一特性,致力次声武器——次声炸弹的研制尽管眼下尚处于研制阶段,但科学家们预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息之间,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将被杀死,且无一能幸免.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次声波及其应用.

次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是10-4H z~20H z。
这种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种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次声波与超声波不同,通常具有破坏作用,是有害的。
次声波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以后的50多年时间虽然少有研究,但人们发现天然次声和人工次声都对人的状况和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
次声波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武器,不仅能用来消灭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摧毁工业和民用目标。
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在自然现象中,地震、火山爆发、风暴、雷暴、海浪冲击、机器振动等都会产生次波。
另外,还可以人为制造次声源一次声发生器。
这种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很像风琴管或警笛,可以具有较大的功率。
次声波在20C的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
振动频率为10-2H z的次声波,波长为 3.4×104m。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
当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
因此在空气、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例如一包4千克的炸药爆炸时,几千米远处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爆炸引起的次声却能传到80千米以外。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发,当时使20多立方千米的岩石变成碎块抛向空中,产生了强爆炸波,发出了巨响。
据说,在远离火山几千千米的印度洋上的罗德里格斯岛上还能听到隆隆的声响;而火山爆发激起的次声波则传播得更远,居然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
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
次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和潜艇等障碍物。
7000H 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而7H 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
地震或核爆炸所激发的次声波能将高大的建筑物摧毁;海啸带来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次声波及其应用
常言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自然界有与其恰恰相反的现象。如蜜蜂采蜜时有嗡嗡的声音,而蝴
蝶在花丛中飞舞时,却很难听到声音,这是什么原因?自然界有许多我们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就是其中
之一。
一、 何谓次声波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10-4Hz~20Hz。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中,我
们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人类可闻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可是现代声学研究的声的频率范
围不断向高端和低端扩展。2×104~5×108的声波称为超声波,5×108Hz~1010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波,而
1012Hz~1014hHz则是分子热运动的范畴。目前,整个声学研究的频率范围跨越1016,是物理学各分支里少有
的。
二、 次声波的产生
本文开头提到的蝴蝶飞舞时,由于翅膀振动的频率很低,发出的就是次声波。在自然现象中,地震、火山
爆发、风暴、雷暴、磁暴、陨石落地、大气湍流等都会产生次声波。人类的活动,如核爆炸、人工爆破、
火箭起飞、飞机起降、奔驰车辆的振动等也会产生相当强的次声波。另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声源——次声
发生器。这种发生器的工作很像风琴管,可以具有较大的功率。
三、 次声波的特点
和声波一样,次声波的传播遵循声波传播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它的频率很低,在传播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次声波在20℃的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如振动频率f=10-2Hz的次声波,其波长为3.34×104m。由于
次声波的频率低,波长大,容易发生衍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很难被阻挡,经常会一绕而过,在有
些情况下,哪怕是巨大的山峦也无法阻挡它的传播。
另一方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大。次声波由于频率很低,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当
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时,空气对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因此,次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等
介质中传播得很远。例如一包5kg的炸药爆炸时,几千米以外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由爆炸引起的次声波
却能传到80km远处。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发,产生了强爆炸波,发出
了巨响。同时产生的次声波则传播得更远,居然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1961年,前苏联在北极
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
四、次声波的应用
由于次声波具有远距离传播等突出优点,它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特点
为人类服务,但同时也要防止它所带来的危害。
⒈科学监测方面的应用
利用次声波通过大气所引起的压力波动效应,可以测量次声波。次声波的测量
表明,次声波是平面波。它沿着与地球表面平行的方向传播。在强烈地震时,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有三种:
纵向波、横向波和表面波,它们所激发的次声波的强度各不相同。接收这三种不同的次声波,可以推算出
地震波的垂直幅度、方向和水平速度。
⒉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
很强的次声波对人和动物都是有害的。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
例如,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在10Hz以下。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如果与人的某个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同,会
引起共振。因此,次声波对人的心脏、听觉、视力、语言会产生影响,强大的次声波会导致人的死亡。当
次声频率和人脑固有频率(8Hz~12Hz)接近时,会引起共振,刺激人的大脑,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一定的
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上恐惧不安,还会引起头痛、恶心、晕眩;严重时使人神经
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
⒊动物对次声波的感知
用一些动物做实验发现,强次声波能使狗呼吸困难,使老鼠的耳膜振破,甚至
使一些动物心脏破裂而死亡。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不同,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某些动物却可以听得到。
因此,大地震前由于前震产生的次声波能使狗等动物听见,而产生烦躁不安等异常现象,具此,可以预测
大震将要来临。
次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它不仅用于探测气象、地震、预报台风、海啸,而
且也用于军事侦察。所以对次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影响和应用的研究,已导致现代声学的一个新分
支的形成,这就是次声学。有人预计,近代声学不断深入到人的思维和大脑活动,很有可能,声学是人类
最先突破人脑活动禁区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