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洗和砂洗结合处理苎麻织物

酶洗和砂洗结合处理苎麻织物
酶洗和砂洗结合处理苎麻织物

酶洗和砂洗结合处理苎麻织物

钟安华1,杨森林2

(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并结合砂洗处理苎麻织物比单用酶处理工艺,苎麻织物性能改善更多,效果更好,适合作贴身衣服。本文给出了酶洗和砂洗结合处理的工艺参数,并对被处理织物作全面测试,分析了

不同处理对织物性能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整理;酶;砂浴;苎麻织物;织物性能

中图分类号:T S195 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017(2004)11-0028-02

Ramie wash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nzyme and sand

ZHON G An hua1,YA NG Sen lin2

1.W 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 uhan430073,China;

Abstract:Acidic cellulase treatm ent com bined w ith s and w ash w ill impart ram ie fabric better properties com pared to that of only enzym e treatm ent,parameters of the combination process are determ ined,effects of di fferent treatment on property indicators of ram ie fabric are an alyzed.

Key words:finish;enzyme;s and bath;ram ie fabric;fabric property

1 前言

牛仔服等休闲服装用酶洗、砂洗工艺进行后整理可改善其服用性能,使服装具有陈旧感、厚重感,并且更柔软、滑爽,更有悬垂性,该工艺已相当成熟[1、2、5]。作为纤维素纤维的苎麻织物的酶处理也已有许多专家探讨,但是苎麻服装作为贴身衣服,它的性能仍然受到限制[3、4]。为了进一步改善苎麻的刺痒感,使其穿着柔软、舒适,我们将酶洗、砂洗结合处理工艺应用到苎麻织物上,获得较好的效果。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材料

未烧毛的苎麻煮练布(仙桃苎麻纺织厂),AE201酸性纤维素酶(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浓硫酸,砂洗粉

2.2 工艺流程

未烧毛苎麻煮练布 浸酸 中和 酶洗 砂洗 充分水洗 烘干

2.3 工艺条件

(1)浸酸用1g/L浓H2SO4在50条件下浸泡苎麻织物1h。

(2)中和用Na2CO3调节pH值接近中性6~7。

收稿日期:2003-12-15

作者简介:钟安华(1967-),女,湖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服装功能及纺织品面料开发。

(3)纤维素酶处理工艺:

酶用量(%,ow f) 2

pH值(用冰HAc调节) 4.5~5.0

温度()45~55

时间(m in)45

灭活 用碳酸钠将溶液pH值升至9.0,同时升温至80,保温30分钟,然后冲洗织物。

(4)砂洗 因为前面已用硫酸作膨化剂,所以砂洗时不再用膨化剂,砂洗工艺:

柔软剂(g/L)1

砂洗粉适量

时间(m in)20

2.4 织物性能测试

(1)布面毛羽效果 用电子显微镜与布面呈垂直方向观察拍摄。

(2)光泽度 在YG814型织物光泽仪上测试。

光泽度计算公式:

G C=

G S

G S-G d

式中:G C!!!织物光泽度(%);

G S!!!织物正、反射光强度(%);

G d!!!织物漫反射光强度(%)。

(3)悬垂性 在光电悬垂性测定仪上测定。

(4)折皱回复角测试 在YG541型织物折皱弹性仪上测试,以经向与纬向缓折皱回复角之和表示织物折皱回复性。

28

印 染(2004No.11)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4623314.html,

(5)平衡回潮率 采用烘箱法对苎麻织物在空气温度20 ,相对温度65%条件下测试织物,求平均值。(6)强力 按国家标准GB3923-83,在YG026织物强力仪上进行试验。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处理对织物表面毛羽影响

未烧毛的苎麻织物,毛羽较多且粗[图(a)],经酶处理后,残留毛羽很少[图(b)],但有的仍短而硬;经砂洗后,一些毛羽虽有增加,但只是短绒毛类,比较均匀、柔软,如图(c)所示。苎麻织物酶处理时我们发现酶洗液中有许多漂浮短纤维,到砂洗时洗液中有少许绒毛浮着,这说明酶洗结合砂洗,粗硬毛羽脱离效果更

好。织物表面绒毛感更强烈和细密。

图 不同处理对织物表面毛羽情况

3.2 不同处理对织物手感、光泽性能影响

由下表看出,不同的处理对织物手感光泽的性能有影响。经酶洗、砂洗结合处理苎麻织物不仅能除去织物表面的粗羽毛,而且织物表面光滑、柔软。酶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得的一种有高效催化能力的生物蛋白质,它具有催化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使纤维素纤维中的 -1,4苷键水解。由于纤维素分子的部分水解使纤维的结晶度变小,纤维抗弯力降低,刚度降低,织物变得柔软。织物经砂洗后,刚度进一步降低,织物手感明显柔软,并且由于纤维素酶对织物表面水解,纱线表面毛羽减少,光泽更好。

表 不同处理的织物各项性能测试结果

织物种类未处理布

酶洗后布砂洗后布手感硬柔软很柔软光泽度(%)11.312.112.8悬垂系数(%)66.564.760.1折皱回复角(?)72.2123.8145.9平衡回潮率(%)7.68.59.7强力损失(%)

5.9

6.1

3.3 不同处理对织物悬垂性、折皱性影响

由上表可见,酶处理后织物悬垂性稍好,但仍不够糯滑,因为酶处理后毛羽脱落,并且剥蚀了布身,织物变轻浮而不够挂重,飘逸感较差,悬垂性改变不大。砂洗后织物变得更糯滑,悬垂性更好。

由于酶作用纱线变细,纤维之间的空隙增大,织物紧度变小,织物结构变得松弛,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经砂洗后,在织物起皱过程中纱线变得更容易活动,所以经酶处理的织物比未处理织物抗皱性要好很多;而酶洗、砂洗结合处理织物比单纯酶处理织物折皱回复角更大。

3.4 不同处理对织物平衡回潮率、强力影响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酶处理后织物的吸湿性、透湿性,散湿性很好,并且手感凉爽、舒适性好。在同一条件下测不同处理的织物平衡回潮率,发现综合处理的织物回潮率比单纯酶处理的回潮率稍高。这是因为酶处理后结晶区降低,再通过砂洗,使纤维素分子中更多亲水基暴露出来,有机会与空气中水汽分子形成氢键的缘故。

强力损伤与酶作用密切相关,而砂洗对其影响不大。纤维素酶作用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其活性大小,活性大小又与其处理时的pH 值、温度、活化剂有密切联系。纤维素酶对纤维具有降解作用,如果用量过大,处理时间过长,则对织物强力损伤大,且失去麻织物原有风格。当酶浓度4%,处理时间120min,强力损伤达23%。所以在进行酶处理时,不仅要保证去除织物表面毛羽,同时还要考虑不损伤织物强力和保持苎麻织物原有风格。

4 结语

苎麻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表面毛羽明显减少,光泽亮度增加,手感柔软、弹性明显提高,悬垂性、回潮率也有增加;经砂洗后各项效果则更好,尤其是手感和弹性性能改变非常明显。必须注意的是,严格控制酶洗工艺条件,尽量在接近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砂洗,这样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尉 霞,等.棉纱酶处理与棉织物酶处理服用性能的测试

对比[J].棉纺织技术,2003,31(5),35-37

[2] 张存美.生物酶技术在牛仔服装整理中的应用探讨[J].

棉纺织技术,1995,23(4):23-26

[3] 董政娥,等.生物酶及其在麻纺行业中应用[J].毛纺科

技,2003,(4):29-31

[4] 徐艳春,等.纤维素酶在大麻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J].麻

纺织技术,1997,(6):18-20

[5] 耿佃生.靛蓝牛仔服装的整理工艺探讨[J].印染,2001,

(2):32-33

29

酶洗和砂洗结合处理苎麻织物

印 染(2004No.11)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 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

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

棉织物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及探讨(DOC)复习进程

棉织物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及探讨 摘要:印染加工过程中棉织物的前处理能耗、污染负荷和水耗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烧碱。本文通过分析棉织物上存在的各种杂质和烧碱及酶制剂对这些杂质作用并采用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相结合开发无烧碱前处理工艺。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无烧碱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流程短,能耗、水耗和废水的COD值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是低碳时代实现低能耗棉织物前处理的有效途径[1]。本文通过对纯棉织物传统的烧碱氧漂工艺和新型练漂剂氧浴宝“一浴法”工艺进行了比较 ,重点介绍了练漂剂氧浴宝“一浴法”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应用,并进行了工艺原理和技术经济的分析与比较。生产实践证明练漂剂氧浴宝“一浴法”前处理工艺具有节能环保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势,处理后的织物可以达到传统工艺的白度和毛效 ,撕破强力好于传统工艺[2]。 关键词:短流程棉织物氧浴宝酶 1.前言 1.1前处理简介 纺织纤维不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化学纤维,本身或多或少都含有杂质,尤其是天然纤维含杂较多、较复杂,而且纤维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各种浆料,沾染了油污。这些杂质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了织物的润湿性和白度,并使织物手感粗糙,妨碍染色及印花过程中染料的上染,影响色泽鲜艳度和染色牢度。因此,无论是漂白、染色或印花产品,一般都需要进行前处理[3]。 前处理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施加的浆料和沾上的油污等,使纤维充分发挥其优良品质,使织物具有洁白的外观、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渗透性,以满足使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前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和热定形等工序。其中,除烧毛和热定形必须以平幅加工处理外,其他过程均可以绳状或平幅的形式加工。具体加工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原布品种和后续加工的要求而定。 就棉而言,前处理的过程主要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通过这些过程的处理以去除棉纤维中的天然杂质和外加的浆料等,改进织物的外观,提高织物的内在质量。羊毛的前处理主要有洗毛、炭化工序,以去除羊毛纤维中的羊脂、羊汗、土杂及植物性杂质。蚕丝织物的前处理主要是脱胶,以去除生丝中大部分的丝胶及其他杂质。化学纤维较纯净,不含有天然杂质,只有浆料和油污等,因此,前处理较简单。特种的品种有其特殊的要求,前处理也就有所不同了,如碱减量等[3]。

某洗沙场1500吨洗沙废水处理项目设计方案

某洗沙场洗沙废水处理项目(1500m3/d)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xxxxxx 日期:xxxxxx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概论 (2) 1.2设计依据 (2) 1.3设计范围 (3) 2、废水站设计 (4) 2.1处理规模 (4) 2.2废水站设计 (4) 2.2.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4) 2.2.1.1工艺流程图 (4) 2.2.1.2工艺流程简要说明 (4) 2.2.2 主要构筑物及附属设备 (5) 3、总图布置 (7) 3.1 平面布置 (7) 3.2 高程布置 (7) 4、环境影响分析 (8) 4.1法律法规和标准 (8) 4.2粉尘治理措施 (8) 4.3生产废水 (8) 4.4固体废弃物 (8) 4.5噪声防治 (8) 第 1 页

1、项目概述 1.1项目概论 项目名称:某洗沙场洗沙废水处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1500m3/d)1.2设计依据 1.2.1设计规范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 版)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 版)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17)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2008 第 2 页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3、运送 医院洗衣房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送工具,不应交叉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运送工具运送感染性织物后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洗涤消毒 脏污织物: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手术室专用

棉织物预处理及染色实验

染整工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棉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实验 系别:轻化工程系 班级:轻化工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同组同学: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一棉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涤/棉混纺织物退煮漂一浴法的工艺,棉织物和纱线的丝光方法,直接染料染色的一般方法。 文献综述 一、前处理 纺织产品染整加工中的前处理包括:烧毛、退浆、精练、漂白工序。主要目的是去除各种杂质,提高织物的白度和吸水性以满足后续染整加工的需要。但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也包括一些以改善织物品质为目的的过程,如丝光,热定型等。 简化工序,缩短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是人们愈来愈感兴趣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印染界在棉织物的短流程加工工艺以及冷轧堆加工工艺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棉织物碱氧一浴冷轧堆工艺和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等;棉织物前处理和染色合一的工艺也有一定量的研究,但使用的染料多是直接,硫化和还原染料,而活性染料未见报道。 棉织物前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一浴一步冷轧堆这种合二为一的工艺有很多影响因素要考虑,既要考虑织物上的人为杂质和天然杂质的去除,又要考虑处理液中各染化料之间的相容性,如活性染料是否耐强碱水解和双氧水破坏以及活性染料的某些结构是否对双氧水分解有催化作用等。 二、基本原理 成熟的棉纤维中含有果胶蜡质、蛋白质、灰分、木质素及色素等天然杂质,itd纯棉织物除此之外,还含有大量的人为杂质,如浆料、油污及其他杂质等。这些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棉织物的染整加工,一般在染色加工前去除。 从上述杂质的结构及去除的原理分析,烧碱在高温时借助于表面活性剂,能将淀粉等浆料溶胀,使其变成溶胶状物质,从织物上脱落;再之,它又能使果胶质与纤维素相连的醋键水解断裂,同时也能打断它们的分子链,对蛋白质分子,碱促使其酰胺键断裂而溶解,脂肪物质则与碱发生皂化而榕解,高级脂肪醇及其他物质可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去除。若将保险粉、还原剂和碱同浴,也有利子棉籽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46152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一、总务科负责医院医用织物的订购、洗剂、卫生质量管理等工作。 二、选择社会化洗剂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工商营业执照、环保局批准文书)、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用织物运送、洗剂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三、科室应将清洁织物和使用后织物分别放置于专用容器内,并有明显标识。 四、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应分类收集,不可在地面放置,收集时减少抖动。 五、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置于专用黄色塑料袋内,并在袋外粘贴“感染性织物”标识,注明种类、数量。 六、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应加盖密闭。 七、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或包装箱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暂存场所内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清洁织物存放时间过久,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问题应重新洗剂。 九、清洁织物和使用后的医用织物要分车运送,不得交叉使用。洁车每日清洗消毒,污车一用一清洗消毒,社会化服务机构应采取封闭方式运送。 十、使用后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其环境表面、地面、空气进行清洁消毒。 十一、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内容包括医用织物的名称、数量、外观、洗剂消毒方式、交接时间等信息,并有质检员和交接人员签字,记录单据宜一式三联。社会化洗剂机构还应有单位名称、交接人与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供双方存查、追溯。日常质检记录、交接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 十二、脏污织物和感染织物的清洗消毒社会化服务机构应遵循《医院医用织物洗剂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宜单独洗剂。 十三、清洁织物的卫生质量要求: 1、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2、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2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棉织物前处理

棉织物前处理 一、技术指标 白度>75 、毛效10cm、强力保持>80%,要求温度低,浴比小,短流程,剂量小。 二、配方分析与设计 2.1. 配方 为达到以上指标并在指标范围内减少药剂和水的用量,采用双氧水漂白,退煮漂一浴法。以下为设计的配方: 表1 操作时,双氧水在温度达到75℃后半小时后加,在加入硫酸铵后常温浸置10min。 图1

2.2. 配方分析 2.2.1. 雷米帮A 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织物表面的油脂蜡质除去。 2.2.2. 硫酸铵 采用硫酸铵代替JFC,起渗透剂的作用,硫酸铵在碱性环境下生成NH3。根据纤维孔道扩散模型,NH3分子小,可以进入纤维内部,起膨化纤维,渗透作用。但是由于氨气易挥发,所以在升温开始前,加硫酸铵以后织物浸置10min 2.2. 3. 螯合分散剂 由于双氧水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下易分解,所以加入螯合分散剂,稳定金属离子的同时将其从织物表面除去。 2.2.4. 碳酸钠、氢氧化钠 作为pH调节剂,由于双氧水的最佳pH在10-11,所以通过调节两者比例,可以使pH 稳定在最佳范围内。 2.2.5. 活化剂 活化剂的作用降低双氧水起作用需要的温度,节约能源消耗。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结果 3.1.1. 毛效 表2

3.1.2. 白度 表3 3.1.3. 大样 对3号做大样,得到以结果: 3.2. 数据分析 1、2号样的比较发现,两者在双氧水的浓度上,前者是后者的3.3倍,而白度只相差3.4,说明1号样的双氧水用量过多。 1、3号样的比较发现,硫酸铵的有无影响织物白度,但是相差不大。原因可能为双氧水浓度过大,导致硫酸铵对其的影响占比重减小,无法在白度上体现硫酸铵的影响。 对比1、2、3号样的毛效,可以发现毛效相差巨大,1号毛效15.5cm,而2、3号只有点状浸润。1、2号差距只有双氧水的浓度变化,1、3号差距是硫酸铵的有无,说明2、3号样中硫酸铵没有起作用,这是操作上的误差导致NH3散失。但是这也在反面上说明,硫酸铵的在该配方中起的作用与实验推理中的作用相符。 但是在后面的染色过程中,按照该配方处理后的棉布的K/S值大于实验室所给的棉布的K/S。 四、小结 大样的强力为原样的92.99%,白度>75,织物厚度、线密度与原样相差不大。说明配方可以在达到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大幅度保持织物的强力与质量。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要求 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一)洗涤中心: 1、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两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2、设置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医用织物发放的专用通道。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污染区设有手卫生设施,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二)医院发放点、回收点 清洁织物存放与污染收集回收应分区明确,有完全的物理阻断,确保清洁织物在整个环节(存放、装车发放、运送)不被污染。 二、分类收集 1、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有“感染性”标识,防渗漏。 3、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洗涤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一)脏污织物: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 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3、新生儿、婴儿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成人使用 后的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专用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进行单独清洗、消毒。 6、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 (二)感染性织物: 1、遵循先洗涤后消毒的原则,或选择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方式。 2、不宜手工洗涤。 3、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 4、对已明确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或其他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不宜重复使用,应作焚烧处理。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毒方法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洗涤设备的消毒 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 五、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范文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 1. 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 2. 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 3. 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 4. 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 5. 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 6. 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 BOD5 SS 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 7. 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 型滤池(进一步减少 SS,使岀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 9. 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 10. 岀水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 BOD —般可去除 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 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达 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 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 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 ( 即物理处理 ) ,初沉池的岀水进入 生物处理设备,有和生物膜法, ( 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 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流化床 ) ,生物处理设备的岀水进入二次,二沉池的岀水经过消毒排放或 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 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 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 最后利用。 工艺选择 ( 1)按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推荐,日处理能力在 20 万立方米以上(不包括 20 万立方米 /日)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也可采用其他成熟技术;日处理能力在 10-20 万 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 SBR 法和AB 法等成熟工艺;日处理能力在 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选用氧化沟法、 SBR 法、水解好氧法、 AB 法和生物滤池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 ( 2)按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在对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应采用具备较 强的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强化处理工艺。 日处理能力在 10 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 一般选用 A/O 法、 A/A/O 法等技术。也可审慎选用其他的同效技术;日处理能力在 10 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 (BOD , COD 物质),去除率可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 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

棉型织物前处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棉型织物前处理的 现状及发展趋势 纺织101 刘培 201000514116

棉型织物前处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棉型织物的前处理是纺织品整个染整加工的第一道程序。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纤维上所含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品加工中所施加的浆料和沾上的油污等,时限为充分发挥其优良品质,并使织物具有洁白、柔软的性能和良好的渗透性,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成品。 纯棉织物的前处理生产工艺, 传统上一直采用高温强碱的化学方法, 这种工艺消耗大量能源, 并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为此, 国际上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就研究采用生物酶技术进行纯棉织物的前处理工艺, 以取代传统的高温强碱工艺, 我国近几年也开始采用这一新工艺。但从报道材料中可看出, 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毛效达不到传统工艺的水平, 特别是高支高密厚重的重浆织物; 棉籽壳、蜡质去不尽。 棉织物的前处理包括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开幅,轧水、烘干和丝光等工序,其特点是工艺流程较长,使用的设备也多。 而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织物的前处理过程包括: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和热定型等。 目前,在印染前处理工艺中,常用的主要化学品是碱、酶、双氧水和相应有效的助剂,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某些原料的工艺技术要求,冷轧堆前处理工艺、氧水的活化剂开发与应用、生物酶的应用。 棉型织物的前处理工艺正在朝着短流程,低能耗,轻污染,高能效的方向发展。主要做好加强前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工作、前处理工艺实现清洁生产、重视短流程前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助剂和设备的发展必须与工艺同步等工作。 关键词:前处理现状发展趋势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龄长,具有脱氮的功能。 设计要点: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5000mg/l;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去除BOD5时,取5~8天,当要求硝化反应时取10~30天;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36、48h,根据对处理水水质要求而定;BOD—SS负荷(Ns)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积负荷(Nv)为0.1~0.2 kgBOD/(m3.d);污泥回流比为50~150%;混合液在渠内的流速为0.4~0.5m/s;沟底流速为0.3 m/s。 但氧化沟工艺与SBR和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比较,能耗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2、A/O法 即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根据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由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承担,特制定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一、完善医院医用织物管理组织,职能部门(总务处、护理部、院感处)为负责医用织物周转库房(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管理监控部门,明确职责。 各职能部门职责: 总务处: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商务、环保等有关部门管理规定)、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用织物运送、洗涤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风险评估内容详见WS/T5084.1.1.5(a~c)。应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负责对织物周转库房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与工作流程常态化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整改。 护理部:负责回收环节管理,以及洗涤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院感处: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岗前培训及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根据工作需

要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用织物有关时,应进行菌落总数和相关指示菌检测。 二、建筑布局要求 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应设置织物周转库房。应分别设有不交叉、相对独立的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域,标识应明确。室内应通风、干燥、清洁;地面、墙面应平整;有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 三、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织物周转库房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 各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交接、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四、人员防护要求 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职业防护,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应交叉使用;在污染区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按照WS/T311的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并按照WS/T313要求进行手卫生。在污染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选穿隔离衣;在清洁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卫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戴帽和手套。 五、加强织物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医用织物周转库房应有专人对织物洗涤消毒质量进行检查,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总务科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

洗砂废水处理方法

洗砂废水处理方法 洗砂废水处理方法 一、洗砂废水概况 洗砂废水,是指水洗砂石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洗砂时所产生的废水,砂石是建筑的基础材料之一,随着国内砂石需求的日益增长,天然砂的面临着资源减少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水洗砂将作为建设用砂的重要来源跻身于建材市场。水洗砂可以广泛应用在混凝土、砂浆和制品中,在现代化建设工程中越来越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在质量和数量上逐渐替代天然砂是人工砂石生产线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标志之一。 二、洗砂废水的特点 洗砂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而悬浮物的含量最大,浓度大约3000mg/L,形成大量的泥浆水。泥浆的特性取决于它的成分,和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一般特性是泥浆外观为土黄色,均匀有粘性,长时间静止不分层,比重在1.20~1.46之间(其中黄沙比重1.6);含泥量20%~30%,PH值:6~7。在废水未进行综合治理之前,以每天生产8小时,每月生产25天,每年生产10 个月计算,每年的废水的产生量就是80000吨(这里是按一台碾计算)。这些废水有大约80吨化学需氧量(COD)和8000吨悬浮物(SS),如果不对其生产废水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污染水质,影响道路交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给社会增加不和谐因素。 三、洗砂废水的处理方法 洗砂废水的处理无外乎就是进行泥水分离,通过物理的方法将泥砂分离出来,由于洗砂废水含泥沙量较大,先用初沉池自然沉降的办法将细沙沉淀下来,进而控制进入加药絮凝环节的含固量,以达到降低药剂成本投资的目的,然后通过添加絮凝剂,形成颗粒沉淀,上清液进入清水池回用,下层淤泥进入污泥脱水设备,泥饼外运处置。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规定修订稿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全椒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2018年2月份修订)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 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 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对于提高科室管理水平、预防医院感 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 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强化责任意识。 二、加强医用织物管理 1、科室应将清洁织物和使用后织物分别放置于专用容器内,并有明显标识。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感染性织物应置于专用黄色塑料袋,并在袋外粘贴“感染性织物”标识,注 明种类、数量,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应加盖密闭。 3、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或包装箱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暂存场所

内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 的一次性专用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4、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 善保存并及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 废物管理。 三、医用织物的储存 医用织物的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分别存放于使用后 医用织物接收区/间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的专用盛装容器、柜架内,有明显 标识;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 ≥50cm。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h;清洁织物的存放时间过久, 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问题应重新洗涤。使用后医用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 其接收区/间环境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物表、空气消毒。 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环境受到污染时应进行清洁、消毒。 四、清洁医用织物的卫生质量要求 1、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 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 2、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3、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2。

棉织物前处理如何提高白度与毛效

棉织物前处理如何提高白度与毛效 白度不佳包括白度不纯正、不均匀、局部出现黄斑等,润湿性不达标包括毛效达不到8~10cm/30min,毛效不均匀,瞬时毛效差等,这与棉织物坯布的质量有关,如低级棉含量多,纱支较粗,克重较大的面料往往白度与毛效不易做好,当然最关键的是工艺制定及助剂选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对漂白白度的影响因素: 1,H202及NaOH量必须充足 H202和片碱的量是影响白度的最关键因素,H202在前处理后不仅起到漂白色素的作用,而且具有去杂作用(特别是去棉籽壳);片碱提供H202漂白所需的碱度(pH),虽然书本理论上都把漂白最佳pH值控制在10.5,其实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10.5的pH值得到的白度很差,实际片碱用量要远高于10.5的pH值。 2,氧漂稳定剂 含硅的稳定剂的确能够提高漂白的白度,对于非硅类氧漂稳定剂,在织物漂白过程中,对白度的提升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起到多大的作用,似乎没有人搞得清楚。大部分实验的结果是加不加稳定剂白度都一样。但是使用氧漂稳定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是有用的,至少可以帮助减少漂白损伤。 3,漂白的活化剂。 很多的学者不断的追求低温下的漂白,不断地寻找低温甚至低碱条件下双氧水的活化剂,殊不知温度和片碱就是最有效和最廉价的双氧水活化剂。最终的低温漂白结果是:在相同双氧水用量的条件下,白度与高温工艺差得很远;在相同用量的精练剂条件下,毛效也差得很多。最终不得不猛加双氧水和精练剂提高低温漂白的白度和毛效,也就是节约了蒸汽能源,浪费了助剂,同时对后续染色留下隐患。 对织物毛效的影响因素 1,氢氧化钠的用量

片碱的用量多,会有效地提高毛效,但是也要考虑污水的处理以及织物的强力损失,尤其是做氧漂一浴,更是要严格控制片碱的用量。总之,前处理若想获得良好的毛效,必须要有足够的碱用量,一个例子就是目前一些所谓的精练酶或者粉状精练剂,提供碱剂的成分主要是五水偏硅酸钠和纯碱,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碱性不够,往往染厂会在使用过程中还会补充些片碱,或者是助剂商在生产粉状精练剂时拼混一些珠碱。 2,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和流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前处理工艺有流程变短、耗水量减少等发展趋势。很多的前处理精练剂的配方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精练工艺。比如在梭织物的前处理如何提高化学浆料的退浆率;针织物的前处理如何提高小浴比工作液的除油与毛效。另一方面,一些新的表面活性剂种类也不断地应用到前处理之中,如比常规AEO效果更好的异构十三碳的脂肪醇醚(iso-AEO),具有极佳的分散乳化性能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及其磺酸盐(FMES)等,都已在织物前处理过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尤其是FMES,凭借其耐碱和分散净洗性能,在梭织物的前处理中可以得到极高的退浆率。 3,充分的水洗 织物练漂后洗涤非常重要,要清洗干净去除下来的杂质,保证白度和毛效。尤其是对浆料的去除,练漂后的热水水洗尤为重要。

水洗砂污水处理系统技术要求

水洗砂污水处理系统技术要求

50m3/h 的要求。 二、设备制作要求: 1. 此污水处理是用于处理铸造用C02硬化水玻璃砂水洗再生后污水的处理,处理量要求为 50m3/h ;目的为去除污水中的水玻璃残留物、悬浮物及平衡酸碱值。 2. 未处理的污水水质:悬浮物含量约600mg/l (最终参数以实物为准);PH值9~9.5。 3. 处理后清水需达到以下要求:悬浮物含量v 50mg/l; PH值7~7.5。 4. 设备所有部件应满足露天放置条件,必要部分(如电机、减速机、皮带轮、联轴器、气 动元件等)应加罩保护。 5. 各钢结构必须包括维修梯子、平台、支架、立柱及必要的栏杆等安全装置,并符合国标 要求,护栏距离相邻部件大于800mm。 6. 所有轴承均选用国产名牌产品,提供轴承合格证。 7. 反应池混合方式可以是机械搅拌,也可以是风机曝气,保证絮凝剂与污水混合充分,反 应彻底。 8. 反应池外部需要用槽钢、角钢和扁钢进行加固,保证其足够强度,充满污水时不得有 “鼓肚子”现象; 9. 斜板沉淀池壳体外部需要用槽钢、角钢和扁钢进行加固,内部圆钢加固,保证其足够强 度,充满污水时不得有“鼓肚子”现象; 10. 防腐处理:内部,机械除锈,三遍环氧煤沥青防腐漆;外部,机械除锈,防锈底漆二 遍,面漆锤纹漆二遍,面漆颜色为RAL5021 水蓝色。 11. 电控柜总体要求: (1) 电柜壳体钢板厚度》2mm电控柜的防护等级要达到IP55标准,电控元件布 置均匀、布线美观,并留有20%的空间。 (2) 电控关键元器件如总断路器、断路器、接触器选用西门子产品,PLC选用原装西门

子S7系列产品,其他元件选用国内优质产品。按钮、控制开关均设防尘罩。控制部分选用隔离变压器,控制电压为AC220V。 (3) 控制线缆采用KVVR系列多芯铜芯软电缆,电机控制线缆采用YZ系列橡套多芯铜 芯电缆,大电流动力电缆采用BVR系列单芯铜芯电缆。走线采用桥架或穿线管,转接处采用接线盒过渡,布线规范,不允许现场气割孔。 (4) 动力电缆、控制电缆的集中区域使用桥架,每一个设备的线缆终端使用标准连接器 件(线管、金属软管、PVC保护管、终端固定件)。控制电源使用隔离变压器,按照 电气标准,柜内线缆使用标准色标,以区分电压等级。 (5) 电控系统的设计、安装完全符合GB/T5226.1-2008;工业机械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 件条款要求。 (6) 供方污水处理电控系统与需方的污水泵连锁,此连锁部分电气施工由供方负责。电 控柜内应留出接点,至少4组端子,以便与需方信号连锁。 三、主要机电配套件明细表 四、技术资料提供 设备发货出厂时,随机提供产品说明书(一式二份),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指导书 2、设备常见故障处理 3 、设备维护、保养说明 4、备件及易损件清单、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 5、主要外购件的合格证及说明书 6、设备结构示意图

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以下简称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要求,洗涤消毒要求,洗涤设备及环境污染后的消毒,资料管理与保存。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洗衣房和为其提供服务的社会化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其他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管理要求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后的灭菌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7918.4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绿脓杆菌 GB 7918.5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15979 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用织物hospital fabric 医院内需洗涤后重复使用的所有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以及医生、护士、实习生、卫生员等医务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布巾、地巾等。 3.2感染性织物infectious fabric 医院内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或者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等污渍,并已明确有传染性的;或者被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3.3 普通污染织物used soiled and fouled fabric 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不能确定为具有感染性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 3.4清洁织物clean fabric 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无污渍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 3.5洗涤washing 利用各种洗涤设备、洗涤剂(粉)或各种有机溶剂,对各种衣物或其他纺织品进行水洗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