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微心理

合集下载

微反应心理学

微反应心理学

微反应心理学微反应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领域,它研究的是个体在接受外部刺激后产生的微小而细微的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往往表现为肢体微动、面部微表情、眼神微动等细微的变化,通过这些微反应可以揭示个体内心理活动的真实状态。

起源与发展微反应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在非言语交流领域被引入,用于研究人们在交流中的微细行为,并逐渐延伸到心理学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完善,微反应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微反应的类型微反应可以分为主动微反应和被动微反应两类。

主动微反应是个体在自觉或自愿情况下产生的微小反应,如眨眼、微笑等;被动微反应则是个体无法自觉控制的反应,如瞳孔变化、面部微表情等。

通过主动微反应和被动微反应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个体内心理活动的真实状态。

微反应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微反应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情绪研究领域,通过观察微反应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反应差异,有助于揭示情绪的生成和调节机制。

其次,在心理评估和临床诊断领域,微反应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指标,帮助心理学家和医生更好地判断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在社交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微反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本质。

未来展望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反应心理学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未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微反应进行更加精确和全面的分析,以及更加深入地挖掘微反应与个体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更多的启示。

微反应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通过对微反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于心理微表情的书

关于心理微表情的书

关于心理微表情的书心理微表情是指人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微小的表情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真实情感。

心理微表情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提出,他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人们认识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

以下是关于心理微表情的一些书籍推荐,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心理微表情的秘密: 解读内心世界的脸部信号》这本书是由保罗·艾克曼所著的,是心理微表情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理微表情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解读方法,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心理微表情在沟通和情感交流中的作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二、《微表情心理学》这本书是由Martin Graff著作的,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微表情的基本概念、生理机制、表情分类以及观察和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第三部分则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微表情分析技巧。

此外,这本书还包括了很多互动测试和实用技巧,适合初学者和专业人士参考。

三、《微表情与情感解码》这本书由美国大师级情感办学家Scott Watson所著。

全书依托Watson 丰富的经验和对情感沟通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心理微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相关知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用技巧,深入揭示了情感解码的奥秘。

本书包括了对微表情、直觉、情感相处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四、《微表情-如何高效解码他人情感》这本书是由美国行为心理学家 Joe Navarro所著,全书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微表情来评估他人的情感状态,包括情绪、意图、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还特别关注微表情与情感欺骗的相关内容,让读者了解到在社交场合中如何更好地辨别和应对欺骗行为。

五、《情感智商》这本书由纽约大学教授丹尼尔·高尔曼所著,与微表情相关的部分主要在书的后半部分。

该书对情感、情感智力、情感智商等关键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学习本书有助于读者获得更为深入的情感智慧,并通过情感智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情感上的自我掌控,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微行为心理学》读后感400字 最新版

《微行为心理学》读后感400字 最新版

《微行为心理学》读后感400字最新版After reading "Microbehavioral Psychology," I was captivated by the intricate exploration of human behavior at a micro level. The book delves into the fascinating realm of understanding the subtle nuances and intricacies that govern our everyday actions. I found myself engrossed in the author's unique perspective on how these seemingly insignificant behavioral tendencies can ultimately shape our overall experienc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阅读完《微行为心理学》后,我被书中对微观层面人类行为的深入探索所吸引。

这本书纵览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动作微妙差异的洞察力和开发复杂度。

我发现自己被作者独特的观点所吸引,他认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倾向最终会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塑造我们整体的经历。

One aspect that particularly intrigued me was the concept of "behavioral priming." This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our actions are often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cues or stimuli, which then affect subsequent behaviors in a given context. It amazed me to learn how something assimple as a faint smell or a subtle visual cue could subtly nudge and shape our choices without us even realizing it.其中一个让我特别着迷的方面是“行为启动”。

人类十大神奇的心理效应

人类十大神奇的心理效应

人类十大神奇的心理效应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

以下是十大神奇的人类心理反应。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又叫禁果效应,是心理学的一种人际交往效应。

指有好感的异性受的外界干涉越多,他们的感情就会越深。

这也就是造就千古奇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但不顾是非曲折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4.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马太效应”一词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

他以此来概括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贡献所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5.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

6.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微动作微表情心理学

微动作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和微动作——看穿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你知道吗?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

微表情和微动作甚至可以成为判断一个人内心想法的的重要依据。

有趣的微动作和微表情有的人在恋爱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骗,甚至还弄不清楚为什么。

其实在不经意间微表情已经告诉了你真相,只不过你没发现。

的欺骗都有迹可循。

只要学会细心观察。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轻松识破对方的谎言。

(1)语言和肢体动作呈现出不一致性。

例如当你问男朋友是否还对你的感情一如既往时,他语言上给与肯定的回答,但是回答你的同时却轻微摇了摇头。

这时出现了语言和动作的不一致性。

而语言比肢体动作更能撒谎,此时他很有可能在撒谎。

(2)说话时不停摸鼻子或者摇头晃脑人在撒谎时心跳加速,血流加快,这回导致人的鼻腔不舒服,所以会饿、让人不自觉的抚摸鼻子。

(3)对问题表示生硬、机械性的回答“昨晚你去过安妮家吗?”“不,我没去过安妮家”这种非常机械的回答,实际上是一种面对质问无法很好掩饰的表现。

(4)当对方在撒谎地描述一件事情时,他可以按照事先编造好的顺序叙述,但是却无法对事件进行倒叙。

由于事情时虚构的,当打乱顺序时,对方一定会慌乱。

(5)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不愿回答通常这是一种反常态的心虚而故作镇定的表现,联想一下,当你问另一半怎么这么晚回来,是不是出去鬼混了时,他很不屑地丢给你一句:“懒得理你”,有故作镇定之嫌。

在职场中,运用好微表情心理学知识谈客户,对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某天你作为公司代表在与意向合作者恰谈合同细节,当你讲到某一条款项的时候,对方虽然脸上保持着微笑,但眉头还是飞快地皱了一下。

你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反而觉得对方的“微笑”是对你的鼓励与认可,于是你就这一款又解释了许久。

最后对方却说“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有机会我们再讨论”,你一脸懵,实在回忆不出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错。

但如果捕捉到了对方皱眉的信息时,能在心里留下一个“合作方可能不认同这一点”的印象,结果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微表情心理学完整版

微表情心理学完整版

微表情心理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微表情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与面部上的行动或表情知道他现在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说实在的,不怎么想去学习这个,因为有时候想想被骗也是种幸福把,但是还是想知道一个人在与我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谈话的时候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或是人心里真情实感.....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像这个,大家能看出来她现在心里的真实想法吗人在说谎是会时不时的去抹脖子或者是把玩身上的饰物,而且眼神是闪烁不定的,从而来掩饰此时心里的不安和焦躁,这是典型的机械动作。

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先说面部的表情,·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

做过拉皮手术的人,会因为脸部肌肉麻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假笑时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

·害怕、愤怒和兴奋都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

·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血腥暴力行为。

·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精彩摘录
如果你分析过历史上的伟人或成功者,你就会发现,他们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中的一个:第一,确定了与 自己的志趣和才能相吻合的人生目标,并且坚定地实践;第二,有一双敏锐的识人之眼,善于鉴定他人。
矮胖型,具有狂躁气质;躁狂抑郁症、高血压、高血糖。瘦长型,具有分裂气质;内向、顺从、胆小、害羞、 偏执,精神分裂症,趋向自我封闭。强壮型,具有黏着气质;有冲动性行为,心理无常、无序,癫痫病。发育异 常型,具有抑郁气质;软弱、极端封闭,抑郁症。
(一)按长短:超过眼睛为长眉,未超过眼睛为短眉。长眉:性情温和,重感情,凡事都比较好商量,但容 易多愁善感。短眉:自私易怒,不轻易妥协,但也容易多愁善感,而且容易和家人闹僵。 (二)按粗细粗眉: 肝气旺盛,做事积极,但容易冲动。细眉:比较柔弱,优柔寡断。 (三)按浓淡浓眉:傲慢顽固,自我意识 强,不是很谦虚,但是率直,人缘好。淡眉:心思简单,脚踏实地。
目录分析
1
第1章导读
第2章引言谁说 2
成功无捷径
3 第3章人人都可
以是个性分析 师
4 第4章面部微表
情的真相
5 第5章身体微反
应的秘密
0 1
第6章闻声 识人参透话 外之音
0 2
第7章会说 话的着装
0 3
第8章不懂 微表情怎么 混职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4
第9章男人 和女人
0 6
第11章译 者后记
0 5
第10章结 语
读书笔记
看的第一本心理学类书籍,看之前太随性,耐着性子读完,索然无味。 一般般,理论和经验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早中期,能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有价值信息较少。 所谓的微表情,我个人觉得更多的还是内心情感的体现,所以抓住情感这条线,应该会更好的掌握对话者的 心态。 更类似于心得类书籍,语言很直白,直截了当的说明各种情形下的各种情况,可作为初学者当工具书使用。 对于平时大大咧咧的我来说,交流中很多微表情和小动作传达的信息往往被忽略掉,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总体一般,感觉不太像是心理学,更像是看人学。 原来一位长辈曾说过看我们20多岁的人就像是看透明的一样,曾经不以为然,现在我相信。 本书对于从一个人的外貌来判定性格更像是一个西方的算命大神的江湖秘籍,不具有普遍性。 说实话,看到最后,也不记得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看人犹如古人看病一般,要经过望闻问切方能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2、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

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3、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原来喜欢用“……”和“。

”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4、人脉交际8大心理定律1.首因效应:首次见面给人好感觉。

2.诚信定律: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

3.赞美定律:善赞美能博得人心。

4.面子定律:给人面子才善交际。

5.谎言定律:善意谎言助交往。

6.忍让定律:忍让能创和谐。

7.异性效应: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

8.互惠定律:让对方产生“负债感”。

5、可以增进感情的地方1.酒吧。

光线昏暗和私人距离可以增强亲密感。

酒后彼此增加了更多的幻想,感觉男的更帅,女性更靓。

2.可以看烟花或夜景的地方。

黑暗会使人没有安全感,如果有强光出现会使彼此感到温暖浪漫。

3.恐怖电影和过山车。

心跳加速的感觉会被误认为爱情。

4.火锅派对或者海岛露营。

6、7个生活细节年轻大脑1.3件事情轮换着做:可以刺激大脑不同区域减少大脑退化速度。

2每天大笑1次,具有缓解压力抗击心理衰老功效。

3.睡够7小时:充足睡眠有助大脑强化记忆。

4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每天看电视过久,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

5.学1门外语。

6.每天清洁3次牙齿。

7.坚持健身4个月:锻炼有助于加强记忆。

7、真正的朋友,节日里不发短信,平时也无电话寒暄,一旦有事,拿起话筒,连一句“不好意思”的客套都不用,可以直奔主题……8、如何提升生活品质1.每天和伴侣做快乐的事,如一起看电视或读增加生活情趣的书。

2.不要牺牲健康,像通宵赶工、睡眠不足、不运动、吃垃圾食物应避免。

3.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

4.量入为出,财务压力使人快速衰老。

5.不要把“办不到”当口头禅。

6.轻松面对杂务。

7.言出必行。

9、请在夜晚说爱我在白天,人们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意识。

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成为完全从属于家庭、属于自己的人,能够较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

因此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如果在晚上求爱,人的心理防御会降低,感情更充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

10、这样的女孩最动人1.懂事知道啥时候该撒娇,啥时候疼惜你。

2.不放过任何与你有关的信息,融入你生活圈。

3.她绝不在你同事家人朋友面前提你的缺点。

4.她需要你的肩膀,但绝不会凡事都依赖你。

5.她不会总要求你先让步。

6.她和你一起聚会时会打扮得漂亮但不妖艳。

7.看到女人围着你转,会吃醋,但不会无理取闹,兴师问罪。

11、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就是再喜欢也不行,要懂得放弃。

2.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却,但一定要放下。

3.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4.你永远没有你本身想象中那么重要。

5.钱能解决的问题统统不叫问题。

6.找点时间,单独呆会儿。

7.不要感到是生活亏欠了你,其实是时机未到或你还努力不够。

12、心灵排毒的5个贴士1.自我合理宣泄,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

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

3.自我理性升华,看书,看好电影,接触自己喜欢的人,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4.适度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给自己心理上的解脱。

5.自我遗忘,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13、职场规则1.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2.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会知道。

3.不管什么时候,低调总是最安全的。

4.把自己当成聪明人,往往是最笨的。

5.你是上司的人,上司未必是你的人。

6.站在上司立场想问题,站在自己立场办事情。

7.高你半级的人是最危险的,同级的是天然敌人。

8.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

14、心理技巧:你先说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你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应该一起说。

这样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小得多。

你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该分开说。

这样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流没,人还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

15、撒谎的孩子有出息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騙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

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

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

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16、独立的思想在中国还是一件奢侈品。

如果你恰巧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那么你要小心了,因为绝大多数没有思想的人,会固执地认为有思想的你是一种奇怪而可怕的怪物,人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耐力,有手段,有时间,通过大量口水来说教你,解救你,直到你也成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

17、如何才能“写出好心情”?心情不佳,这样可以挽救负面情绪:1.即时与随性:心情有了状况,逮到时间就提笔把想法如实写下来。

2.强调感觉:写出情绪感受,会减轻焦虑感。

3.重新定义:接着,为事情进行新的诠释:除了这个负面角度,还有其他的可能解释吗?就能帮助自己跳出情绪泥沼。

18、心理技巧:如何克服嫉妒心理没有必要去嫉妒别人的成就、地位之类。

因为:1.别人可能真的付出比你多,只不过你没看到。

2.这些东西只能带来一时满足,而不是永久满足,不要也罢。

3.这里面有你玩不来的游戏规则,玩的来的人也都挺累。

4.你有不如人的就一定有比别人好的,静待时机。

5.不争这些,你的朋友会更多。

19、爱情盲点恋爱中的女孩子常犯的一个错误:把分手当成是索要爱的手段!20、很适合放不下的童鞋考虑的一句话——“其实有时候想想,是真的爱的深,还是因为不甘心。

”21、冷技巧:考试前先憋尿荷兰Twente大学的Mirjam发现在做“选择题”时,膀胱越涨做出的答案会更准确。

在实验中他找来自愿者,让他们在喝水后回答一些问题,结果是喝水多的小组做出的答案更加准确。

当人憋尿憋到一定境界时,大脑就会高速运转,以快速解决面前的问题,好快点去撒尿。

22、恋爱技巧:有情如何才能人终成眷属?1.随时能联系到彼此。

2.经常谈心,让彼此知道对方的想法。

3.吵架要发泄出来,不能隔夜。

4.互相尊重。

5.不要跟异性朋友没完没了的联系。

6.不要吝啬你的甜言蜜语。

7.态度决定一切。

8.两个人吵架,不管是谁的错,必须有人先低头道歉,哄对方。

23、幸福的9个预示《美国心理月刊》发现,能做到以下一半以上的童鞋,更容易收获幸福:1.拍照片喜欢露牙齿。

2.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

3.不喜欢看电视剧。

4.平时爱喝饮料。

5.再忙也要运动。

6.有两个最好的朋友。

7.性生活和谐。

8.和快乐的人住的近。

9.有一个姐姐姐或妹妹。

你达到了几个?24、心理技巧:遭遇客户抱怨怎么办?高情商化解客户抱怨的黄金步骤:1.发挥同理心,仔细聆听抱怨内容。

2.表示感谢,并解释为何重视他的抱怨。

3.有错,为事情道歉,没错,为心情道歉。

4.承诺将立即处理,积极弥补。

5.提出解决方法及时间表,请对方确认。

6.做事后的满意度确认。

25、让内心变强大的5个贴士1.空虚无聊的时候就读书,在低落和空闲的时候,你最能静下心来学习。

2.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3.不庸人自扰,不玩弄心计,不打坏心眼,但偶尔可现实和虚伪一下,因为大家谁都不喜欢硬邦邦的人。

4.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懂得分辨别人的赞美。

5.不要太八卦。

26、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生活1.对于工作,我们努力但不痴狂。

2.对于购物,我们量力而不攀比。

3.对于娱乐,我们爱好但不丧志。

4.对于家庭,我们忠诚但不刻板。

5.对于金钱,我们喜爱但不贪婪。

6.对于享受,我们追逐但不放纵。

7.对于爱情,我们相信但不迷失。

27、成功者的习惯1.微笑。

2.气质纯朴。

3.不向朋友借钱。

4.背后说别人好话。

5.听到某人说别人坏话时只微笑。

6.过去的事不让人全知道。

7.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8.对事无情,对人有情。

9.多做自我批评。

10.为别人喝彩。

11.感恩。

12.学会聆听。

13.说话时常用我们开头。

14.少说话。

15.喜欢自己。

28、你还记得你的初恋吗?人们对初恋的快乐时光总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不过,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马尔科姆·布里尼恩的研究显示,初恋的美好时光恰恰是未来婚姻幸福的障碍。

布里尼恩认为,人们往往会把初恋的激情当做评判未来感情生活的标准。

他呼吁:为了幸福婚姻,请淡忘初恋!29、心理科普:大脑的心理秘密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

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

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30、心理常识:别人没有你想象的快乐斯坦福大学心理研究发现:我们总是有低估他人负面情绪的倾向。

也就是说:我们总认为别人春风得意,而倒霉的那个总是自己。

这是由于我们自身有关注负面信息的倾向,还有就是在交际中对方戴着快乐的面具刻意隐藏。

别人并不像你看到的那么风光,知道吗?31、自我成长的8个贴士1.成功是因为态度。

2.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3.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4.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5.我们不改变坏习惯,坏习惯将控制我们一生。

6.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

7.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8.有梦就会实现!32、恋爱心理:亲吻跟女生初吻如何不被抗拒,并且感到甜蜜呢?女孩都是矜持的,因此不急着把嘴凑上,可以先吻额头,然后鼻尖,接着是耳朵或脸颊,最后才吻嘴唇。

这样的步骤可让女孩舒缓紧张的心情,为初吻找到顺理成章的理由,并且她会欣赏到你的贴心。

毕竟,浪漫也是一种礼貌。

33、给失眠者的10个睡眠小贴士1.少吃多餐。

2.关掉手机。

3.清理大脑。

4.听听催眠CD。

5.生活有规律。

6.把洗澡水温调低。

7.卧室不要刷红色。

8.晚上不玩游戏。

9.保持脚的温度。

10.遵守20分钟规则。

如果你躺20分钟都无法入睡,那就起床干点什么,直到有睡意再躺回床上。

34、恋爱心理学1.女人往往终生只爱一种男人。

男人的口味时时会变。

2.女人为情所困时,常会不断降低底线,委曲求全。

男人会事先设定好底线,一旦触及,便毫不犹豫转身离开。

3.女人一恋爱就忍不住往终身大事上联想。

男人恋爱首先不是为了谈婚论嫁,而是为了从中获得乐趣,婚姻和恋爱对他完全是两码事。

35、如果开心和悲伤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最完美的。

如果开心和悲伤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同一个人,你应该选择想和ta共度悲伤的那个,人生本来是苦多於乐。

开心有太多人可以和你分享,不一定是情人,悲伤却不是很多人可和你分担。

你愿意把悲伤告诉他,他才是你最想亲近珍惜的人——张小娴36、两性心理:如何成功吸引异性?吸引住男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虽一直得不到,却觉得自己很有希望;吸引住女人的办法恰好相反,就是让她一直感觉被满足,而且还有更多遐想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