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璞归真,语文课的真谛所在

——《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

永康市白云小学施友爱

【背景】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主题】一年级阅读教学怎么做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如何把优秀资源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情景描述】前后三次教学的关键片段

【问题讨论】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本位是什么?

如何把语文教学的本位落实在阅读教学中?

【我的历程】

《小小的船》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中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课文描绘的场景很美,但是要让一年级的孩子体会到这种美也很难,“美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何让孩子在短短的四句话当中体会这种美,把这四句话讲通、讲精,我着实思索了好久。为此,我还上网寻找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心想:网上的案例都是其它教师经过认真斟酌的,我只把别人案例中的精华部分利用起来,那不就是一堂好课了?

可是事与愿违,当我把别人的案例中经典部分搬到自己的课堂时,才发现我根本引领不了我的学生进入那样的境界。孩子们成为了一个个木偶,被我一会儿指到这里,一会儿又指到那里,到头来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教学片断一:

师:那为什么要把“小小的船”和“弯弯的月儿”,放在一起呢?

生不知所措

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懂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么字,就可以把这句话联系起来?

生:加一个“和”字。

生:“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

师:不对,老师告诉你们,这里应该加一个“像”字,连起来就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

的船。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还可以像什么呢?

(香蕉、镰刀、电话、……)

师:那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不说像镰刀、香蕉呢?

生不知所云

师:想一想,如果是小船,我们可以怎么样?但如果是香蕉,我们就……

生没有反应

师:我们坐上小船玩一玩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谁能用读告诉别人他已经坐上了小船?

生读,没有感情

还是同样的几个问题,可是我的孩子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上到后来,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好让学生反复地把课文读了几次就宣布下课了。

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的案例,课堂上出现的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在我的课堂里却悄然无声,截然相反呢?难道我的孩子不如他们的孩子聪明、可爱么?当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胡老师的办公室,与她一起探讨的时候,胡老师反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读过这首儿歌?你的问题设计为什么总是用“为什么”,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合适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是的,我从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孩子们会怎么样来看待这几句话。在他们的眼里,这几句话代表了什么,有着怎么样的童趣?我所想的都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怎么样才能出精彩,怎样的设计才有创意,怎么样的问题问得有水平……孩子的认知点在哪里?孩子的基础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的兴趣何在?如何利用孩子的起点来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教学内容?……这些我都一无所知。我把一年级的阅读课看得太复杂、太复杂!甚至我都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该达到怎样的目标?看似简单的四句话究竟该让孩子们了解到怎样的程度,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定位?把别人的原原本本引用而来是语文教学的本位吗?

回来后,我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了几次,思前想后,决心要借班重新再上一节,把问题重新再进行设计:不再问为什么了,让孩子多想象,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让孩子

们在美丽的图画中,充分感受到夏夜星空的美丽。

教学片断二:

师:(动画:月亮慢慢地爬上夜空,配乐:虫鸣,蛙叫。)宁静的夜晚,听,虫儿在鸣叫,小青蛙在歌唱,月儿慢慢地挂上了蓝天。快看看,这弯弯的月儿特别的像——特别的像什么?你看出来了吗?

生:哇,这么漂亮!

生:这么好看!

师:我们来看看,这月儿像什么?

生:像香蕉、像笑脸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月亮不仅仅是月亮,它还变成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看,(动画:月亮在夜空中飘荡,音乐:摇篮曲)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呀!蓝蓝的天空就是蓝色的大海,朵朵的白云就是大海里的浪花,月亮船呀就在这云海中飘呀,荡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这两句美美地读一读,读给自己听一听。

生读,有轻声的说话声:这么可爱的小船。

师:在我们好听的读书声中,月亮船微笑地看着我们,这么可爱的月亮船,小朋友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生:想。

师:那我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乘着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我们飞出了教室,飞上了蓝天,坐上了月亮船。让我们随着月亮船一起摇啊摇……(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生:(聆听歌曲,在歌声中体验坐上月亮船的感觉。)

师:现在我们坐在月亮船里,你睁大眼睛到处看一看,你一定能看见很多很多美丽的东西,看见什么了?

生:月亮。

生:小船。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还有小船

……

在这一次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多感受、多看、多听,以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因为初次接触多媒体,所以他们很兴奋,觉得这样很好玩。上课时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来等学生静下来,再继续上课。如此热闹、活跃的课堂真的

就使学生领会了夜空的美了吗?

当我听到孩子们说在月亮船上看到了月亮和小船的时候,我心里暗想:啊,他们连前面讲的比喻都没有明白。如果他们明白了小船就是月亮,就不会说出在月亮上还看见了月亮。为什么呢?孩子们明明从多媒体上看到了夏夜的美,前面也讲过这月儿像香蕉、像笑脸、像小船,可是到后面为什么会变成说看见了月亮呢?

毫无疑问,我的教学仍然是失败的。在学生出现了问题之后,我不知道如何引领学生走出困惑。我和孩子都成了多媒体的奴隶。

我再一次坐下来思索自己前后两次的教学过程。第一次,我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完全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也没有仔仔细细地思考语文教学的定位与一年级孩子的阅读目标,拔高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而第二次,我却把多媒体放在了首位,以孩子的视觉为主,那么当孩子们的注意力只在炫丽的多媒体上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本位目标又在哪里?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在何处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即用语文的手段来学习语言文字,根本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凸显。这节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除了对句子读了几次外,其它地方连课文都没有用上!

“语文课,就要用语文的方式去教。不要搞得花里胡哨的,一下子听歌,一下子多媒体,就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学会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应老师的一段话可谓声声入耳,字字敲在我的心头。

语言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这才是语文的最根本。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学习语言而设计。当孩子们运用现在的知识可以充分体现到文字的魅力所在时,我们又何必非要把多媒体搬上来,好像少了多媒体,就不应该成为一堂公开课。当自己的引领能力与我们的学生还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把优秀教师优秀片断都取来,一字不漏地搬照,这合适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理清这一切之后,再来读文章时,我忽然有了新的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短短的四个字,写到了四样景物,而这四样景物的前面都运用了叠词,这不就是这篇课文的特点吗?深入体会,这些叠词中不正蕴藏着无限的童趣吗?读好叠词,体会叠词,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儿歌浓浓的韵味,体会到自己这种可爱的童心。再看看课文当中的那幅插图,这个小姑娘把书包都挂在了月亮上,还勾起两只小脚丫,多可爱啊!

“直接运用文本中的插图、运用文本中的叠词,把课文再上一次。”我心里暗暗想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