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静校正步骤

合集下载

含压实效应的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含压实效应的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k y n c e @ 1 3. o eaghn 6 cr n
5 3
静 校正 量 的计算 提供 了有 利条 件 . 合炮 点井 深 、 综 炮检 点 高程 、 换速 度 、 替 固定 基 准 面 和 压 实 系数 等信 息 , 经 式 () 1 和式 ( ) 算 , 终得 到 了全 工 区 的沙丘 曲线静 2计 最 校正量 , 与 野 外 测 量 的静 校 正 量 进 行 对 比( 1和 并 表
第2 6卷 第 4期
21 0 1年 1 2月
矿 业 工 程 研 究
Mie a gn e ig Re e rh n rl En ie r s ac n
V0 _ 6 No 4 l2 .
De . 2 1 C 01
含 压 实 效 应 的 沙 丘 曲线 静 校 正 方 法 及 其 应 用
正问 题 是 该 区 低 信 噪 比地 震 资 料 处 理 的 关 键 因 素_ 4. 1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 - 折射静校正方法是解
决 沙漠地 区地震 资料 校 正 问题 的最 有 效 方 法 , 其需 但 要 较大 的人 力 、 力 和财力 的投 人 , 物 同时原 始资 料 的信 噪 比和折射 波拾 取 的准确性 将 直接影 响着 最终 地震 资 料 的成 像 精 度 , 此 , 军 才 等 和杜 耀 武 等 提 出 为 赵 的沙丘 曲线 静校 正方 法 , 方 法 是 沙 丘厚 度 和 静 校 正 该 量 之 间的一 个拟 合经 验 公 式 , 以有 效地 解 决 沙 漠 地 可 区长波 长静 校正 问题 , 孔剑 冰 等 和 吴 长江 提 出 了
图 3 . 表 1 随 机 选 择 了 工 区 的炮 点 和 检 波点 桩 号 )从 ( 及其 对应 的静 校 正量 ) 以 看 出 , 可 , 基本 符合 的较好 , 中前者 其 计算 的精度 较 高. 图 3可 以看 出 , 测量 的炮 检点 从 野外

勘探地震理论实验报告(3篇)

勘探地震理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勘探地震过程,加深对勘探地震理论的理解,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使用地震勘探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面上的反射和折射,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主要模拟了以下原理:1. 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性质的影响,产生反射、折射、绕射等现象。

2. 地震波记录原理:通过在地面布置地震检波器,记录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从而获得地下地质结构的图像。

3. 地震资料处理原理:对地震资料进行预处理、反演、解释等,以揭示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设备1. 地震检波器:用于记录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

2. 地震信号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地震检波器记录的地震信号。

3. 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地震资料,包括预处理、反演、解释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地震检波器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在实验场地,连接地震信号采集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数据采集:启动地震信号采集系统,触发地震波源,记录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

3.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滤波、静校正等预处理操作。

4. 反演解释:利用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解释,揭示地下地质结构。

5. 结果分析:分析反演解释结果,评估地下地质结构的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采集本次实验采集了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数据,经过预处理后,数据质量较好,无明显噪声干扰。

2. 反演解释结果通过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解释,揭示了地下地质结构,包括地层厚度、断层位置、岩性分布等。

3. 结果分析(1)地层厚度:根据反演解释结果,确定了地下不同地层的厚度,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

(2)断层位置:根据地震波在断层处的反射和折射特征,确定了断层的位置和性质。

(3)岩性分布:根据地震波在岩性界面处的反射和折射特征,确定了不同岩性的分布情况。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不作为考试内容)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2.1 几何地震学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如地震子波: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毫秒的稳定波形称为地震子波。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波面:介质中每一个同时开始振动的曲面。

射线:在几何地震学中,通常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然后又沿着那条“路径”从P点传向其他位置。

这样的假想路径称为通过P点的波线或射线。

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处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的振动图。

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视速度和视波长:如果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波速和波长,得到的结果就不是波速和波长的真实值。

这样的结果叫做简谐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

全反射:如果V2>V1,则有sinθ2>sinθ1,即θ2>θ1;当θ1增大到一定程度但还没到90°时,θ2已经增大到90°,这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出现了“全反射”现象,因为θ1再增大就不能出现透射波了。

雷克子波:2、基本原理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透射定律:透射线也位于入射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一、第二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即Snell定律:惠更斯原理: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新的波,称其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或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

OMNI 介绍解析

OMNI 介绍解析
兼容接口。
OMNI 软件介绍
OMNI Workshop模块包括:
•Omni Parameters:研究基本 3D设计参数面元 大小,偏移距,分辨率等 • Omni Shoot: 设计、编辑、校检、输入、输出 , 以及绘制3D勘探观测系统. • Omni Response: 评估3D观测在DMO、多 次波、和噪音衰减方面的作用等。 • Omni Target:在复杂模型上以射线检查地 下影像(照明度分析)。 • Omni Stack:以现有2D地震资料分析优化 3D观测系统。 • Omni Depth:在VSP、层析成象、和高地形区 检测地下影象。 • Omni Compare:比较不同设计之间的差异。 • Omni Array:组合分析
单的、相似的绘图外观。
产生幻灯显示的 Omni-Workshop显示。
用窗口剪贴板可以将Omni Workshop Displays 输出到第三方产品中。
用窗口剪贴板可将第三方产品输入到幻灯显示中来
Omni Shoot - 设计、编辑、校检、输入、金裕恒泰 输出,以及绘制3D勘探观测系统
输入/输出各种形式3D施工观测系统设计文件,如SPS、SEG-P1、 I/O Script等格式.
金裕恒泰
设计基本思路
3D设计与处理的惜惜相关之处
每个设计对处理的以下环节是否合适有一定影响
– 静校正,特别对于OBC和横波数据 – 信噪比和噪音衰减 – 多次波估计和剔除 – 时间和空间域的目标层分辨率 – 覆盖次数,包括叠加覆盖、DMO覆盖、成象覆盖 – 振幅和相位保真度 – 方位角的考虑,速度、AVO、各向异性和叠加 – AVO诊断和识别的可能性 – 成象的可能性 – 采集引起的问题-条带问题、CCP观测系统问题、衰减问题等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

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

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

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西北地区,地表条件比较复杂,静校正问题尤为严重。

目前地震勘探的重点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在这些地区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勘探的效果,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本文简单地讨论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分类以及适用条件。

静校正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模型和高程为基础的静校正计算方法。

(1)基准面校正;CMP叠加参考面校正;低降速带底面校正。

(2)控制点数据线性内插法(微测井、小折射方法等建立控制点数据)。

(3)沙丘曲线法(根据沙丘厚度在延迟时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延迟时,计算静校正量)。

(4)相似系数法。

(5)数据库法(建立导线成果、浮动基准面高程、地表高程、小折射成果、高速层顶深度、潜水面深度等数据库)。

第二类是基于生产炮初至信息为基础。

(1)基于折射原理的方法:①斜率、截距时间法,包括单倾斜和多倾斜折射面;②合成延迟时法,包括ABC方法、FARR显示方法、相对延迟时法、绝对折射静校正、合成延迟时法(DRS);③时间深度项法或称为互换法,包括GRM、EGRM、ABCD法、相对折射静校正(RRS)、相遇时间法等;④回折波和折射波连续速度模型反演静校正方法;⑤迭代反演低降速带厚度法静校正(假设V0已知情况下);⑥折射分析射线反演静校正方法。

(2)基于其它原理的方法:①走时层析反演,包括近地表速度模型约束反演、广义线性反演(GLI)、模型反演、数值等效法等;②初至曲线拟合,包括指数曲线拟合法、光滑曲线拟合法、模型曲线拟合法等;③多域正交迭代;⑤回折波层析成像法静校正;③全差分法。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一 预处理
二 叠前去噪和一致性处理 三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四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五 偏移 六 叠后处理和显示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信号处理角度:去噪 噪声的形成机理 传播过程中产生,规则的各 类非有效波和不规则的噪音,包括波形的改造 衰减各类规则和不规则噪音, 包括多次波 反褶积 改善地震子波的 频谱,使其应当有足够宽的频带和零相位,同 时改善子波的一致性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一、基于射线理论 1、叠后偏移 (1)圆弧切线法 (2)波前模糊法 (3)绕射曲线叠加法 二、基于波动方程基础的 1、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 (1)Stolt偏移法 (2)Gazdag相移法 2、克希荷夫积分法波动方程偏移 3、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反褶积:
主要指叠前反褶积,目的是压缩地震道中的有效 地震子波缩短它的延续时间来改进时间分辨率, 同时改进子波的一致性以取得最佳的叠加效果, 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 用在偏移后进一步提高剖面的分辨率,该技术能 较好的保持波组特征,实现高分辩率处理的保真。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反褶积也是克服地层滤波响应的有效手段 如反Q 滤波
叠后偏移:
地震偏移的目的是把反射波图像恢复成地下地层的 真实图像,常规偏移处理是在水平叠加的资料,又 称叠加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1、记录道S的反射点P在垂直向下的反射时间t0,而不在真实 空间位置,相对于反射界面段的真实位置向界面的下倾方向 偏移 2、 由于反射界面的偏移现象,在反射界面倾角变化的地方 引起波的干涉,如回转波、绕射波 3、在断层比较发育的地区,绕射波、断面波发育,还会引起 波的干涉,给解释工作带来困难 4、反射界面倾角较大时,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是非共反射点 叠加。

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P-SV波静校正方法

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P-SV波静校正方法

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P-SV波静校正方法
马昭军;唐建明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卷),期】2008(30)5
【摘要】由于横波的低速带厚,并且不均匀,加之地表浅层横波速度相对较低,导致P-SV波静校正量大,并且横向变化剧烈.而目前大多数解决该静校正问题的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这里提出了一种简单又易于实现的P-SV波静校正方法.首先,匹配同一层位的PP波和P-SV波同相轴,估计该区的纵、横波速度比γ0值;然后,在PP波和P-SV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利用该γ0值转换PP波构造时间到P-SV波相同构造时间,将该时间应用于P-SV波剖面上;最后,在消除大部分静校正量的P-SV波剖面上作互相关,消除道与道之间较小的时差.经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P-SV波静校正问题,使记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总页数】4页(P373-376)
【作者】马昭军;唐建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德阳分院,四川,德阳,6180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德阳分院,四川,德阳,618000;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P-SV转换波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J], 潘树林;高磊;陈辉
2.利用地震瑞利波速度反演求取P-SV波横波静校正量 [J], 孟小红;郭良辉
3.一种改进的P-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J], 潘树林;高磊;周熙襄;钟本善
4.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苏码头构造的应用 [J], 孔令霞;邹定永;屠志慧;李楠;张琳羚
5.P-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综述 [J], 毛庆辉;王彦春;郭俊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MNI 介绍

OMNI 介绍

• Omni Array:组合分析
OMNI 软件介绍

金裕恒泰
OMNI 设计模块
Omni Parameters参数论证模块

金裕恒泰
Omni Parameters 研究基本 3D设计参数 -面元大小,偏移距、分辨率等.
–针对目标层在最大非假频下研究面元大小。 –综合计算和显示目标界面上的最大偏移距。 –计算和显示目标层上的纵向和垂向分辨率。 –计算和显示目标界面上所需的偏移孔径。 –以平均Q因子计算和显示目标层上期望的S/N衰减。
设计基本思路
采集后检验和采集足迹分析

金裕恒泰
勘探的观测系统是分析产生勘探 “足迹”趋势的工具

-用处理或者重采集来评估是否 采集问题得到削弱(解决)。
OMNI 软件介绍
OMNI Workshop 是 3D解决
金裕恒泰
方案专家SIS的最新3D地震
勘探施工设计软件,自动生 成开放式数据库,允许在勘 探施工规划、执行和分析各 阶段存取数据库。从开始新
金裕恒泰
面元分析可显示平面分布的面元属性,包括:覆盖次数、唯 一覆盖次数、方位角、偏移距、Variance Offset、Std Dev Offset、Skew Offset、Kurtosis Offset 等,展示了炮间 距是否均匀,是否会产生采集脚印等;叠加响应初步展示了 叠加振幅的变化

Omni Response -评估3D观测在DMO、 多次波、和噪音衰减方面的作用等
噪音分析(线性和多次)

金裕恒泰
对于线性噪音分析,定义线性噪音波列的速 度和时间及一些主同相轴的叠加速度,以主 速度施加NMO然后叠加数据,计算最大线性噪 音残余振幅以彩色方式显示在面元中 对于多次干扰的分析,用时间、主频和多次 波速度定义两个单独的平直的同相轴,在3D 结构的每个面元上以变化的偏移距构造同相 轴,以主速度施加NMO 然后作 CMP叠加,计 算主同相轴振幅与最大残余振幅之比并以彩 色方式显示在面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