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成因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农作物生长旺盛 形成的锋面雨未到
【探究活动】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南岭以南的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湘赣南部; 东北旱灾区: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南部;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 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 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 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 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 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 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0%。
台风
(分布、时间、成因或条件、 危害、措施等)
旱灾
梅雨
如何认识和理解干旱

关键 词 :干旱 ;定义 ;类型 ;成 因 ;影响
中图 分 类 号 :S6 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80 2 1 ) 60 6 —5 00 0 6 (0 10 —07 0
国 内外关 于干旱 的定 义和指标 多达 10多种 。对 0
源学 则将 土壤 、空气 干燥及河 流缺水 均视 为干旱 ,对 干旱 的覆 盖范 围界定不 同。 20 0 8年 1 2月 2 t 布 、2 0 9 E发 0 9年 3月 2 日开 9
笔者对 “ 旱 ” 出 的定 义 是 ,由于 自然或 人 为 干 作 的因素 ,致使 某一 地 区可 利用水 分较 多年平均 值 明显
偏低 的现象 ,即为 干旱 。按 照这 一定义 ,导致 干旱 的 因素 ,既包 括 了引起 干旱 的 自然 原 因 ,也包括 了引起 干旱 的人为 原 因 ;对于干旱 造成 的后果 和影 响 ,此定
若
点 是降水 持续较 常年偏 少 ,土壤表 面干燥 ,土壤 出现
水 分不 足 ,地表 植物 叶片 白天有萎蔫 现象 ,对农作 物
和 生态环 境 造 成 一定 影 响 ;I 名 称 为 “ 旱 ” V级 重 ,特
点 是土壤 出现水 分持续 严重 不足 ,土壤 出现 较厚 的干
时间
土 层 ,植 物萎蔫 、叶 片干枯 ,果实脱 落 ,对 农作物 和
始实 施 的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水 利 行 业 标 准 《 情 等 级 旱
标 准 》 ,对 “ 旱 ” 义 则 是 :“ 降 水 减 少 ,或 中 干 定 因
入境 水 量不 足 ,造 成 工 农 业 生 产 和 城 乡 居 民生 活 以 及 生 态 环境 正 常用 水需 求 得 不 到 满 足 的 现象 。 这 一 ” 定 义 ,又 明显有 别 于上 述 几 种 定 义 。这 里 ,将 干 旱
邯郸市干旱成因及抗旱减灾对策

积 8 22 2. 6万 亩 . 占总耕 地 面 积 的 8% 4
邯 郸 市 地 处 中纬 度 地 带 . 暖 温带 属
19 9 7年 和 19 9 9年 的 降 水 量 均 不 足 常
年 的 6 % . 加 上 近年 大风 增 多 和 沙 尘 O 再 暴 天气 的影 响 .造 成 农 田普 遍 失 墒 . 旱 情迅 速 蔓 延 二是 水资 源 严 重 匮乏 邯郸 属 极 度
定 了 邯郸 “ 年九 旱 ” 十 的气 候 特 点 。 自上
世纪 9 0年 代 以 来 . 1 9 除 9 6年 暴 发 大 洪 水 外 . 他 年 份 均 是 干 旱 少 雨 . 别 是 其 特
麓. 全市 总 面 积 10 7 m . 中西 部 山 2 4 k z其 区 占 3 . . 部 平 原 占 6 .%。 市耕 65 东 % 3 5 全
推 广 节 水 型 生 活 设施 . 极 推 广 污水 处 积
理 的 回 收利 用 系 统 32合 理 开发 利 用水 资 源 .
一
后 . 和 政 府 重 视 兴 修 水 利 . 生 旱 灾 党 发
( 武 仕 水 库 ) 中 型 水 库 5座 , 型 水 东 . 小 库 7 4座 。 市塘 坝 、 柜 水 窖 、 涵 、 全 水 闸 坑
据 1 7 ~ 9 9年 的历 史 资 料 记 载 . 4 0 14 邯 郸 市 发 生过 较 大 旱 灾 1 0次 建 国 9
管 网设 施 的 改造 和管 理 . 尽量 减 少 跑 冒 滴 漏 :有 关 部 门 要研 制新 型节 水 器 具 ,
11自然 务 件 .
4个 月 的 降 雨 量 占 全 年 降水 量 的 7 % 5
西南旱灾的成因与对策

重庆
轻旱到 中旱
全 市 3 区县 出现 旱情 ;农作物 受旱 2 0万亩 ; 4个 7
9 4万人 、 2万 头大 牲 畜 因旱 出现 临 时饮 水 困难 4
i 本次西南干旱的主要成 因l 二、
弋 , r r r r r q r r r r ’
1 季提早 结束 。我 国是受 季风影 响显 著 的国家 , . 雨 尤其 西南地 区 深 受来 自印度 洋 的西南 季风影 响 。 在西 南季 风 的影 响下 , 国西南 地 我 区尤其 是 云 贵地 区一 年 主 要有 两 个 季节 , 个 是 旱季 ( 年 1 月 至 一 每 1 次 年 4月 )一个是 雨 季 ( , 每年 5月 至 1 0月 )全 年 的降水 主要集 中于 ,
同期平 均最 高气 温 ( 05 偏 高 2  ̄ 打破 了 15 2 . ̄ C) . C, 2 9 2年 以来 历史 同期
平 均最 高气温 记 录 , 而 导致水 汽蒸发量 加 大 , 从 干旱 加重 。 4生态 破 坏等 间接 原 因 。近年来 , . 西南 地 区大量 建设 水 电站 , 极
置l n盂I nD 』 』 置山 置- n盂 、n鼬耻 』 』 蛐 盈 』 u 皿 』 、 .
i 本次西南干旱灾情的主要特点《 一、
弋, r r r r r, r 硒 , , 、呵 q , r 1
1 . 持续 时间长 。20 灾情 09年 9月 中旬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等地气象 干旱露 头 ,0月下旬 出现 了大范 围 中等 以上程度 的气象 干旱 , 续 6 l 持
个 多月 。
2灾情 范 围广 。长 期高温 少雨 , 使 云南 大部 、 . 致 贵州 大部 、 川西 高 原 南部 、 广西 的北部 和东南 部 出现 重度 以上气 象干旱 。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及防御措施一、干旱的概念及危害因长期无雨或少雨,空气和土壤极度干燥,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损害或枯萎死亡的现象称为干旱。
干旱是气象、地形、土壤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其中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指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进退)和高压天气系统长期控制一个地区,是造成大范围严重干旱的气象原因。
干旱是我国重要的灾害件天气之一。
在我国各主要农业地区都有发生,危害作物、树木、牧草等,造成严重减产歉收或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干旱对作物的危害,就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而言,下列两个时期发生干旱危害最大。
1.作物播种期此时干旱,影响作物适时播种或播种后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
2.作物水分临界期指作物水分供应最敏感的时期。
对禾谷类作物来说,一般是生殖器官的形成时期。
此时干旱会影响结实.对产量影响很大。
如玉米水分临界期在抽雄的大喇叭口时期.此时干旱会影响抽雄,群众称之为“卡脖旱”。
3.谷类作物灌浆成熟期此时干旱影响谷类作物灌浆,常造成籽粒不饱满,秕粒增多,粒重下降而显著减产。
二、干旱的类型1.根据干旱的成因分类可将干旱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
壤干旱是指土壤水分亏缺,植物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致使体内水分平衡调而受害。
大气干旱是由于高温低湿,作物蒸腾强烈而引起的植物水分平衡的确坏而受害。
生理干旱是指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但由于其他原因使作物根系的吸力发生障碍,造成体内缺水而受害。
2.根据干旱发生季节分类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春旱是春季,移动性冷高压常自西北经华北、东北东移入海,在其经过地区,晴朗少云,升温迅速而又多风,蒸发很盛而产生干旱。
夏旱是夏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向北推进,长江流域常在它的控制下,7.8月份有时甚至一个多月,天晴酷热,蒸发很强,造成干早。
秋旱是秋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南退,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南伸,形成秋高气爽天气,而产生干旱。
冬旱是冬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减弱,使得我国华南地区有时被冬季风控制,造成降水稀少,易出现冬旱。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时1洪涝与干旱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与干旱成灾的原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与干旱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思考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答案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
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 × )2.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成因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成因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
特征是全年高温少雨。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那么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成因是什么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成因是季风型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
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信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季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特征: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少雨,湿季多雨。
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
一、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1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2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形成干季。
热带锋型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在此符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
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
)。
D.登陆以后势力会锐减
(2)台风过境时,某地在狂风暴雨过后出现短暂的晴天,然后 又是狂风暴雨,这表明 A.台风中心从该地经过 C.台风外围大风区从该地经过 ( )。 B.台风未从该地经过 D.台风未出现降雨天气
解析
第(1)题,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中心
附近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从四周向 中心辐合,登陆以后由于陆地摩擦力增加和失去了热带洋面
(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
份”是 A.台风、洪涝 C.沙尘暴、台风 A.地形为盆地 C.距离海洋较远 ( D.干旱、洪涝 ( )。 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D.纬度较低 )。 B.寒潮、沙尘暴
(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灾害出现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
减少可知应是寒潮或沙尘暴。 第(2)题,寒潮及沙尘暴都是反气旋控制下产生的,甲因 为是盆地,周围山脉阻挡了偏北风。 答案 (1)B (2)A
——影响我国的寒潮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011年1月4日电 从新疆阿勒泰地
区气象局获悉,受西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阿勒 泰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最强的寒潮天气。截至4日8时,该 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全地区最低气温在-35 ℃以下。根据区域自动站监测:最低气温有9个站在- 41.5 ℃到-49 ℃,其中富蕴县的吐尔洪乡达-49 ℃。目 前,阿勒泰地区各市县尽全力做好积雪清除和防寒工作,
什么样的地表环境容易导致或加剧干旱?
地表坡度大,地表水难以保存;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
胡泊、河流少,地表径流难以保存;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低;
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华北春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干旱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讲,主要是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但是近年来
人类的一些自身活动也加剧了水的供需的失衡。从人的因素上来考
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
水减少。
3.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
源短缺。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行动起来了。在我国,控制人口、植树造
林、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农业大国,我们
落后的灌溉方式也正在向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转变。
防治干旱的有效办法
二、防治自然灾害的有效办法是:植树造林,采用绿色植被遮盖裸露
在阳光下的一切地面。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提倡种草,因为草在冬春季节是引发火灾
的导火索。但植树时也不可把草全铲除,因为当树成林之前留住草还
可以遮挡阳光,保持水土,当树成林之后草会自己消亡。要以增加降
水改善气候为主,因地制宜,首选速成乔木,其次选耐旱灌木。
森林具备使天空多降雨水的六种功能:
㈠能制造凝结成水滴的凝结核。树木呼出的氧气是带有水分子的凝结
核,这是植物专门制造雨水来解决自身干渴的特异功能。凝结核是形
成水滴的核心,只有水气是不会形成水滴的。森林提供了大量的凝结
核。这些凝结核促成降水核心。如热带雨林自身也会降雨。
⑵ 能提高空气湿度、森林内地下水蒸发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空气
湿度提高,水气的上升补充了天空飘来的白云,使空气中水气达到饱
和,容易达到降水条件;
㈢能降低气体温度、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很少转化成热能,所以树荫之
下气温低,保和的水气偏低一度即可转为露点,森林内温度比无林区
要低一到六度,空中的水气很容易转为露点,露点增大后才能形成雨
滴。
㈣ 能降低大气压力,空中的水气只有遇到低气压处才能停留聚集,
达到保和时降雨(高气压天晴,低气压降雨)森林有云海景观,沙漠就
没有云海景观;
㈤ 能降低风速。森林内风速低,空中来的云团,只有风速低或无风
时,才能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通过进一步的聚集,增加水气含量,
才能达到饱和而降雨。
㈥能加强土地的浸水、贮水和吸水功能,丰水期使地下含水量提高,
枯水期吸水蒸发,增加空气湿度。有一棵树等于一水库之说。
雨水充沛的地区是现存的大森林。可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森林仅
存在酷热、严寒或深山陡涧之地,不是酷热或严寒难耐,就是交通不
便,是最不适合人类生活地区。好的一点是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保
护森林、保护动物等于保护人类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