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检测试卷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C)

A.身高约为160 dm B.100 m短跑成绩约为6 s

C.步行速度约为1 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 s 2.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的测量结果是112.9 cm,小华的测量结果是1.1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小华的计数比小明的准确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C.小明的计数误差小D.两人只要认真测量就会避免误差

3.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B)

A.1∶1B.3∶2

C.2∶3D.1∶3

4.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D)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D.无法确定

5.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点到P点,再从P点到N点;第二次直接从M点到N点,则物体的两次运动(D)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6.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7.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C)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8.【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D)

A.两同学在t=10 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9.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B)

10.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B)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1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D)

A.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v AB<v BC

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所用的

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D)

A.3∶2B.3∶1

C.3∶4D.4∶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则此时球的直径应取 1.90cm.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被测球体的起始刻度值为10.80 cm,末刻度值为12.70 cm,所以球体的直径为1.90 cm.

14.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2.45cm,停表乙的示数为337.5s.

解析:(1)1 cm=10 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甲的长度是2.45 cm.(2)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 s,指针在37.5 s处,因此停表的示数为5 min 37.5 s=5×60 s+37.5 s=337.5 s.

15.新邵县寸石镇的何芹姣同学,四年如一日,坚持背着患病女孩何颖慧同学上学,被誉为“最美少年”.在何芹姣同学背着何颖慧同学上学的途中,若以何芹姣同学为参照物,何颖慧同学是静止(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6.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马拉松赛全程为42.195 km,某业余选手的成绩为3 h 30 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km/h(结果精确到个位).17.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 s,A、B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 A<(选填“>”“=”或“<”)v B,P、Q间的距离为9m.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当t =12 s 时,A 通过的路程为6 m ,当t =6 s 时,B 通过的路程为12 m ,则A 的速度v A =s 甲

t 甲=6 m

12 s =0.5 m/s ,B 的速度v B =s 乙t 乙=12 m 6 s =2 m/s ,所以v A <v B .由

图象可知,经过6 s 时,A 车行驶的路程s A =3 m ,B 车行驶的路程s B =12 m ,所以P 、Q 间的距离为s =s B -s A =12 m -3 m =9 m.

18.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2的距离是 1.80 cm.木块从位置1到位置4运动的速度为 0.9 m/s.

解析: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2的距离是3.80 cm -2.00 cm =1.80 cm.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时,频闪3次,故木块所用的时间为t =0.02 s ×3=0.06 s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 =7.40 cm -2.00 cm =5.40 cm =0.054 m ,木块从位置1到位置4运动的速度v =s t =0.054 m

0.06 s

=0.9 m/s.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9.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慢 (选填“快”或“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