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它们在发展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为代表。

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从耒耜到曲辕犁】

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要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5、唐代,长江中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6、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三国)、筒车(唐代)等。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2、西域地区的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提示:商周时期采用“千耦其耘”耕作方式的根源在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重点知识解析】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第二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第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第四,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

2、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产生时间:春秋时期

(2)产生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私有土地的

出现。 1

(3)特点:①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耕农除盐铁外,一般

不必外求。②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③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④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⑤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4)对小农经济的评价:①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精耕细作,在封建社会的形

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

②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生产力发展(消极)。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

1、商周时期,随着国家出现,阶级分化,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

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出现。

2、井田制瓦解:

(1)原因:a、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b、直接原因是各国先后进行税制改革。

(2)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3)废除: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出现时间:战国时期

2、形式:

(1) 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2) 地主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 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3、发展: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1) 北魏至唐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

(2)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两极分化加剧。

(3)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发展历程:

(1)产生:早在战国时代,租佃方式就已经出现。

(2)发展: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3)普及:自宋代开始,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

营方式。

(4)深化: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深化。

2、租佃关系发展的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直接原因:土地兼并。

3、租佃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

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2)佃农要接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略)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衣被天下】

【从烧陶到制瓷】

1、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彩陶、黑陶、白

陶等。陶器为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①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②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③明代

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