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杆塔及材料多因子老化特性研究_吴雄

复合材料杆塔及材料多因子老化特性研究_吴雄
复合材料杆塔及材料多因子老化特性研究_吴雄

复合材料特性

(1)力学性能 石墨烯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强度最高的物质,添加石墨烯可以增加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拓展石墨烯的改性范围,开发出多种的增强复合材料变得尤为重要。改性的程度有许多影响因素,例如强相的浓度和在基质中的分布状态,界面粘合性和增强相的长径比等。石墨稀纳米片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粘合性强,是进行有效加固的关键。局部两相间不相容性可能由于石墨稀对基体的附着力差而降低应力转移几率,导致了一个较低的机械性能复合材料。可使用氢键和范德华力非共价键改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聚合物基体机械性能[1]。 尽管些物理相互作用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外部受力下填料与基体之间相对移动是不可避免的。这限制了材料的最大使用强度。为了缓解该问题,关键是选择有效的手段,提高界面与基体间的抗剪切强度。改善填料与基体之间靠共价键形成的应力传递。例如,利用GO表面的羟基(-OH)与聚氨酯链上的端部的-NCO基团反应,形成聚氨甲酸酯键(-NH-CO)而共价键合到聚氨酯上。(2)导电导热性能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是目前已知导电材料中最好的,其载流子迁移率达15000 cm2·V- 1·s- 1[ 2]。这个数值是目前已知具有最高迁移率的锑化铟材料的两倍,是商用硅片迁移率的10倍以上。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当加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可导电的石墨烯分散在基体中形成导电网络,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复合材料表现出导电性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呈现一种非线性增长。 石墨烯的导热性能很高,在室温下为3000W·M-1·K-1,已被用来作为基体填充物,以改善聚合物的热导率和热稳定性。片状石墨稀的二维片层结构在聚合物较低的界面热电阻,从而产生更好的导电性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其他因素,例如石墨稀片的长径比,取向和分散,基体的种类等也将影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3)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是复合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性能,可以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嵌入石墨烯来实现。高的热稳定性和层状结构的石墨烯的加入,会使复合材料热性能显著提高。Ramanathan等[3]系统研究发现石墨烯的加入可以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模量、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大幅度提高。并且石墨烯的作用效果远远好于单壁碳纳米管和膨胀石墨。 (4)气体阻隔性能 石墨烯的加入相对于原始的聚合物可以显着减少气体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透过率。各种研究表明,气体渗透性降低可能由于石墨稀长径比和高表面积,以及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弯曲通道”效应 (tortuous path effect),从而有效的阻隔了气体分子的扩散和穿透。Pinto等[4]研究了聚乳酸/石墨稀复合材料对氧气和氮气的阻隔性。结果表明,与未加入石墨稀前相比在复合物中使用0.4%(重量)添加量可以使复合材料对氧气的透过量下降三倍,对氮气的透过量下降四倍。(5)吸附性能 众所周知,吸附强烈依赖于孔隙结构和表面面积,以及吸附剂的官能团。石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纺织品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纺织品 刘洪玲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 摘 要:本文从结构的角度分别综述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中的几种纺织品:机织物、编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分析各种织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同时也指出了各种织物应用于复合材料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纺织品,复合材料,结构,特性 中图分类号:TS1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93(2001)10-0002-05 1 概述 利用纺织品作为增强材料与基体相结合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称为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应用于复合材料的纺织品,广义上包括纤维束、纱线、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及非织造布等。由于纤维束和纱线并不是纺织所特有的,因此,一般只将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及非织造布等作为应用于复合材料的纺织品[1~3]。 以纺织品作为增强结构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现了用机织物与橡胶复合制造的轮胎,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充气筏、传送带、篷面材料、灯箱材料等柔性纺织结构复合材料。20世纪50年代,刚性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诞生了,它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的优点,可作为金属和木材的替代物,能够显著减轻重量[4]。但这类层压织物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低,易分层,这主要是由于织物层间仅靠性能较低的基体粘结。为了解决分层问题,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包括基体改性、厚度方向缝纫和衬入纤维,但这些方法不仅成本较高,而且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层问题[5]。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分层问题,这类纺织品包括三 收稿日期:2001-03-27 作者简介:刘洪玲,女,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从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的开发研究。维机织物、三维编织物、多轴向缝编针织物等。在这类结构中,纤维束在空间相互交错、交织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在厚度方向引入增强纤维,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损伤容限,因此它不会分层。这类结构的另一优点是可以加工各种不同形状的预型件,在浸渍前最终产品已经预成型,因而避免了由切割加工引起的性能下降[3,6]。因此,近几年来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极为迅速,各种新型织机及其相应的产品不断出现,其性能研究也逐步深入,从而大大推动了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7,8]。本文拟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中机织物、编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分析各种织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而不是从具体加工工艺的角度分析各种织物),同时也指出了各种织物存在的不足。 2 机织物 机织物是应用于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中最常见的纺织品。它既有平面二轴向结构,也有平面多轴向结构,还有空间三维结构。 2.1 平面机织物 2.1.1 平面二轴向机织物 根据织物组织结构,平面二轴向机织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平纹织物,它是机织物中最简单的组织,经纬纱交织次数最多。当经纬纱号数、密度相同时,可织成经纬向各向同性的增强结构。 ②斜纹织物,它较平纹织物有更好的变形能力。

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复合材料概论总思考题 一.复合材料总论 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②1)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优良特殊性能;3)可设计性;4)材料和结构的统一 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优点)是什么?——请简答6个要点 (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高温性能(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6)良好的功能性能 3.复合材料是如何命名的?如何表述?举例说明。4种命名途径 ①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②(1) 强调基体: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2)强调增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 (3)基体与增强体并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俗称:玻璃钢 4.常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PMC,MMC,CMC)各有何主要性能特点? PMC MMC CMC(陶瓷基) 使用温度60~250℃400~600℃1000~1500℃ 材料硬度低高最高 强度较高较高较高 耐老化性能差中优 导热性能差好一般 耐化学腐蚀性能好差好 生产工艺难易程度成熟居中最复杂 生产成本最低居中最高 5.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3个层次 答:1、一次结构:由集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决定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几何和界面区的性能; 二次结构:由单层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三次结构:指通常所说的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2、①单层材料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该层次决定单层板的性能; ②铺层设计:包括对铺层材料的铺层方案作出合理安排,该层次决定层合板的性能; ③结构设计:最后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和尺寸。 6.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答:①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②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结构材料要求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性能都好。针对不同需求,出现了高性能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标志在性能上区别于一般低性能的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后又陆续出现金属基和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 ③经过60年代末期使用,树脂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已用于制造军用飞机的承力结构,今年来又逐步进入其他工业领域。

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纳米材料研究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是在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新兴科技领域。巨大的需求与技术支撑,使其在材料、生物、医学、高分子等领域开拓出一片片新大陆,筑起21世纪工业革命的基石。而纳米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纳米高分子材料,也称高分子纳米微粒或高分子超微粒,粒径尺度在1 nm~1000 nm范围。这种粒子具有胶体性、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用于药物、基因传递和药物控释载体,以及免疫分析、介入性诊疗等方面。 1纳米科技与高分子材料的邂逅 高分子材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单一聚合物的凝聚态,或添加填料来使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大幅提升。而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能在声、光、电、磁、力学等物理特性方面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无机非金属和聚合物的纳米粒、纳米丝、纳米薄膜、纳米块体以及由不同组元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实现组元材料的优势互补或加强。通过微乳液聚合方法得到的纳米高分子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纳米粒子的特异性能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顺应高分子复合材料对高性能填料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普通微米级材料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纳米科技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融互助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突破传统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前景 由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既能发挥纳米粒子自身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以及粒子的协同效应,而且兼有高分子材料本身的优点,使得它们在催化、力学、物理功能(光、电、磁、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故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粒子的催化特性,并用高聚物作为载体,既能发挥纳米粒子的高催化性和选择催化性,又能通过高聚物的稳定作用使之具有长效稳定性。 纳米粒子加入聚合物基体后,能够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纳米A-Al2O3/环氧树脂体系,粒径27nm,用量1%~5%(质量分数)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模量达极大值,用量超过10%(质量分数)后,模量下降[79]。又如插层原位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级复合材料(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等)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热变形温度等优点,目前已有产品出现,用作自行车、汽车零部件等[55]。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方面的应用,包括磁性、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光电性质及敏感性质等方面。 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矫顽力很高,用它制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记录密度,提高信噪比;一般要求与聚合物复合的纳米粒子,采用单磁畴针状微粒,且不能小于超顺磁性临界尺寸(10nm)。 利用纳米粒子的电学性质,可以制成导电涂料、导电胶等,例如用纳米银代替微米银制成导电胶,可以节省银的用量;还可以用纳米微粒制成绝缘糊、介电糊等。另外可用于静电屏蔽材料,日本松下公司应用纳米微粒Fe2O3、TiO2、Cr2O3、ZnO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氧化物粒子制成具有良好静电屏蔽的涂料,而且可以调节其颜色;在化纤制品中加入金属纳米粒子可以解决其静电问题,提高安全性。 利用复合体系的光学性能,可以制成如下材料:(1)优异的光吸收材料。例如在塑料制品表面上涂上一层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纳米粒子的透明涂层,可以防止塑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最新篇)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复合材料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避其弱点,可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因此科技界将复合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来研究。例如玻璃钢,因质轻、坚硬,机械强度可与钢材相比,已成功用于印刷电路板、汽车车身、船体等领域。 复合材料与陶瓷、高聚物、金属并称为四大材料。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源泉。有关研究报道指出,到2020年,复合材料性能潜力可获得20%~25%的提升.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设备的集群规模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针对设备的安全连续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以金属修复方法为主的设备维护工艺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新设备的维护需求,对此需要研发针对设备预防和现场解决的新技术和材料,为此诞生了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内的更多新的维护技术和材料,满足新设备运行环境的维护需求。 1、高分子材料研究现状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由巨量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量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很多,如蚕丝、棉、麻、毛、玻璃、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我国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虽起步较晚,但高分子材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已建立了完善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取得了进步。目前,我国应提高整体科研水平,致力于创新的高分子聚合反应和方法,开发出绿色功能和智能材料,满足工业和新技术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高分子材料对我们未来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子材料也可以具有其他材料的特性,成为最全面的材料,能满足人类在工业、医药、航天方面对新材料的需求,造福人类。 2、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其特点是比强度和比模量大、比重小。例如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比钢和铝合金的比强度、比模量大数倍,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消声、电绝缘等性能. 纤维增强材料的另一个特点是各向异性,可按制件不同部位的强度要求设计纤维的排列。以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在500℃时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模量。碳化硅纤维与钛复合,耐热性高,耐磨损,可作发动机风扇叶片。碳化硅纤维与陶瓷复合,使用温度可达1500℃,比超合金涡轮叶片的使用温度高得多。碳纤维增强碳、石墨纤维增强碳或石墨纤维增强石墨,构成耐烧蚀材料,已用于航天器、火箭导弹和原子能反应堆中。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用于汽车和飞机可减轻重量、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片弹簧,其刚度和承载能力与重量大5倍多的钢片弹簧相当。

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命名 定义: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称组元),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固体材料。 命名:(1)基体材料名称与增强体材料并用 (2)强调增强体时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 (3)强调基体时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 分类:按基体材料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为以下三类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 (3)、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 (4)、层叠复合材料 按材料作用分两类 ①功能复合材料:使用的是材料的光、电、磁、热、声等非力学性能 ②结构复合材料:应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 2、复合材料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复合材料的结构通常是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基体的作用是将增强体粘合成整体并使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的各种侵蚀破坏作用。当然也决定复合材料的某些性能和加工工艺 另一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分散相,与连续相相比,这种分散相的性能优越,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增强,故常称为增强体(也称为增强材料、增强相等,功能复合材料中也称功能体)。 相界面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随组分而异、与基体和增强体明显不同的新相。界面区的范围是从增强体内部性质不同的一点开始,到基体内整体性质相一致的点之间的区域。 界面是基体和增强体之间连接的纽带,是应力及其他信息传递的桥梁。它的结构、性能以及结合强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的性能。 3、复合材料都有哪些性能特点? (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抗疲劳性能(3)优良的高温性能(4)减震性好(5)破断安全性好。 4、复合材料的界面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部分?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包括:基体表面区,相互渗透区,增强剂表面区 5、复合材料界面具有哪些效应,都有哪些界面理论? 界面的效应: (1)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即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和增强物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

高分子_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高秋菊1,夏绍灵1,2* ,邹文俊1,彭 进1,曹少魁2 (1.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52 )收稿:2012-01-09;修回:2012-04- 24;基金项目:郑州科技攻关项目(0910SGYG23258- 1);作者简介:高秋菊(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E-mail:gaoqiuj u2008@yahoo.com.cn;*通讯联系人,Tel:0371-67758722;E-mail:shaoling _xia@haut.edu.cn. 摘要: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并对石墨烯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概括。本文着重综述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介绍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种制备方法,即原位插层聚合法、溶液插层法和熔融插层法。此外,还对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石墨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引言 石墨烯是以sp2 杂化连接的碳原子层构成的二维材料, 其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层的厚度。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最有韧性的新型材料。石墨烯具 有超高的强度,碳原子间的强大作用力使其成为目前已知力学强度最高的材料。石墨烯比钻石还坚硬, 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高100倍[1] 。石墨烯还具有特殊的电光热特性, 包括室温下高速的电子迁移率、 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自旋轨道交互作用、高理论比表面积、高热导率和高模量、高强度,被认为在单分子探测器、集成电路、场效应晶体管等量子器件、功能性复合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2] 。石墨烯是一种疏松物质,在高分子基体中易团聚,而且石墨烯本身不亲油、不亲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石墨烯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尤其是纳米复合。因而,很多学者对石墨烯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石墨烯和高分子基体的亲和性,从而得到优异的复合效应。 1 石墨烯的改性方法 1.1 化学改性石墨烯 该方法基于改性Hummers法[3] 。首先,由天然石墨制得石墨氧化物, 再通过几种化学方法获得可溶性石墨烯。其化学方法包括:氧化石墨在稳定介质中的还原[4]、通过羧基酰胺化的共价改性[5]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 6]、环氧基的亲核取代[7]、重氮基盐的耦合[8] 等。此外,还出现了对石墨烯的氨基化[9]、酯化[10]、异氰酸酯[11] 改性等。用化学功能化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其溶解性 和加工性能,还可以增强有机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2 电化学改性石墨烯 利用离子液体对石墨烯进行电化学改性已见报道[12] 。用电化学的方法,使石墨变成用化学改性石 墨烯的胶体悬浮体。石墨棒作为阴极,浸于水和咪唑离子液的相分离混合物中。以10~20V的恒定电 · 78· 第9期 高 分 子 通 报

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能、不同形态、不同成分和不同相型的组分材料,通过适当的复合方法,将其组合成一种具有整体结构特性的,使用性能优异的材料体系。 复合材料品种较多,按基本分类通常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在这里,且介绍我们从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由树脂基体、增强材料、填料与助剂组成。 一、常用的热固性树脂基本有: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见表1 表1几种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的主要特性和用途 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及其织物、芳纶纤维及其织物、碳纤维及其织物、高拉伸聚乙烯纤维及其织物以及其他高性能纤维及其织物等。 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 1.材料的形成与制品的成型同时完成。 利用复合材料形成和制品成型同时完成的特点,可以实现大型制品一次性成型,从而简化了制品结构并且减少了组成零件和联接零件的数量,这对减轻制品质量,降低工艺消耗和提高结构使用性能十分有利。 2.制品轻质高强、具有突出的比强度、比模量 纤维增强制品相对密度仅有1.4~2.0,只有普通钢的1/4~1/6,比铝合金还轻1/3。而机械强度却达到或超过普通钢的水平。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在400Mpa以上。碳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比强度、比模量见表2

表2 1.03×)× 0.13×0.27× 可见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钢高3~8倍,比模量高3~6倍。 3.尺寸稳定性好 4.优越的耐热、耐高温特性。一般其热变形温度在150℃~260℃之内。 5.电性能优良 由于复合材料具备的优良的电性能,其制品不存在电化学腐蚀和杂散电流腐蚀,可广泛地用于制造仪表、电机及电器中的绝缘零部件,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制品在高频作用下良好的介电性和微波透过性,已用于制造多种雷达罩等高频绝缘产品。 6.卓越的耐腐蚀性 对大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等介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特别是在强的非氧化性酸和相当广泛的PH值范围内的介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7.可设计性、可配制性显著 鉴于复合材料的上述优越特性,多用于制造机械结构件、绝缘件、高频受力件和其他功能性结构部件。

2-高分子_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_李微微

总第!"#期$%%&年第!期安徽化工 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李微微,陈涛,雷新荣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材料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寸达到纳米级的复合材料。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常规复合材料所没有的结构、形态以及较常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层状硅酸盐粘土的结构及改性 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主要有四类:高岭土、滑石、膨润土和云母,其中膨润土的主要成分为含蒙脱土的层状硅酸盐。蒙脱土属于2’1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每个晶胞由两个顶角向内的硅氧四面体中间夹带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的夹心式结构,二者之间靠共用氧原子连接。四面体及八面体的中心离子Si4+和A13+可被大小与之相近的低价阳离子进行置换,Al3+有时可替换部分Si4+,Mg2+、Fe3+、Zn2+等则可替换部分Al3+[2(5]。 层状硅酸盐层间距仅为lnm左右,层间化学微环境为亲水性。为使其与各类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反应性和插层性,必须对层状硅酸盐进行有机改性。有机改性是通过阳离子交换[6]来实现的,用有机阳离子(插层剂)取代层状硅酸盐间的Na+、K+或Ca2+,使层状硅酸盐的表面变为亲油疏水,降低其表面能,同时扩大层间距,增强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使聚合物的单体能更好地进入硅酸盐片层间,在层间发生聚合反应。同时,层间的有机阳离子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还可与聚合物基体产生较强的分子链接能力,有利于聚合物大分子进入层间,实现纳米化。 2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层间物理插入和化学法插入[7(8]。层间物理插入方法的插入效果并不理想,实际应用不及化学法插入,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化学插入方法。 2.1插层聚合法 插层聚合法[9]指聚合物单体插层进入经有机改性处理后的层状硅酸盐中,进行原位聚合,聚合时放出大量的热可克服硅酸盐片层间的库仑力而使其剥离,从而使硅酸盐片层与聚合物基体以纳米尺度相复合。所谓原位聚合[10]是指将层状硅酸盐在液态(或单体溶液)中溶胀,并将其生成的聚合物插入到片层间。在单体溶胀前,利用一种合适的引发剂或者一种通过阳离子交换引入的催化剂或有机引发剂进行扩散,采用热或辐射来引发聚合反应。 Usuki等[9]首先报道了“两步法”,即先用12(18烷基氨基酸作插层剂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阳离子交换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蒙脱土与!—己内酞胺混合,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使!—己内酞胺发生聚合反应,得到尼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等-./报道了在乙氰溶液中制备01/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抽提实验表明每克蒙脱土上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了!2!!301,01分子量约$$,%%%。该研究组还报道了用胺基封端的丁二烯—丙烯氰共聚物(4567)制备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18+9:8;<;-!$/等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出!$(!#=>,降解温度高$&=>。 插层聚合法的局限性在于很多纳米复合材料都不能用这种方法制得,除了一些乙烯基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其他的聚合物一般不能用这种方法。 摘要: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优越的性能、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层状硅酸盐粘土的结构与性质;总结了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展望了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Q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2006)01-0007-04 收稿日期:2005-07-18 作者简介:李微微(1981—),女,辽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heimeiu027@163.com。 .

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二 〇 一 零 年 零 六 月 纺织复合材料论文 题 目: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姓 名: 学 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班 级:纺织工程08-2班 学 号:

摘要 纺织复合材料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研究其发展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纺织复合材料从十九世纪开始发展历经二百余年的发展过程的缩影包括19世纪的纤维素化学和碳纤维20世纪的煤炭化学、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合成纤维和复合材料、太空时代的先进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航天航空领域飞行器的重量、降落伞、个体防护装备、弹射座椅、等其它航空装备中复合材料的应用,船舶工业,汽车工业,军事工业和其他行业。 关键词:纺织复合材料、发展、应用、玻璃纤维、航空、军事、船舶

Abstract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daily life, study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daily life, study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textile composite、developing 、application glass fiber、aviation、car military、shipping

高分子复合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分子复合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8090216 王健敏 摘要:本文概述了高分子复合材料近年来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文章分别简要概括了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及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三种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各自的发展状况。通过相关文献所报导的对于复合机理或者是具体应用上的报导,可以得知高性能、高功能、合金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未来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仅由合成法制备新的聚合物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的应用性能,而高分子复合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高性能、高功能、合金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将在21世纪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无限的生命力。目前,高分子复合材料主要有高分子液晶复合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另外由于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用途广泛及应用价值巨大,因此将它单独列为一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几类高分子复合材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 1、高分子液晶复合材料

自从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 Reinitzer在合成苯甲酸胆甾醇时发现了液晶后[1] , 人们对液晶材料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在1966年Dopont 公司首次使用各向异性的向列态聚合物溶液制出商品纤维——Fi2bre B后,高分子液晶走向了工业化道路。至本世纪,高分子液晶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液晶高分子当前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成本;发展液晶高分子原位材料;开发新的成型加工技术和新品种;发展功能液晶高分子材料。目前,关于热致液晶高分子的原位复合是液晶高分子复合领域的一大热点。 原位复合材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 热致液晶高分子为增强剂, 利用热致液晶聚合物易于自发取向成纤维或带状结构的特点, 在共混熔融后拉伸或注射成型时, 体系中的分散相TLCP 在合适的应力作用下取向形成微纤结构, 由于刚性分子链有较长的松弛时间,在熔体冷却时能被有效地冻结或保存在T P 基体中, 从而形成一种自增强的微观复合材料, 即热致液晶原位复合材料[2]。热致液晶高分子( TLCP)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自增强性能, 杰出的耐高温和冷热交变性能, 优异的阻燃性、耐腐蚀性、耐磨性、阻隔性和成型加工性能, 线胀系数和摩擦系数小, 尺寸稳定性高, 抗辐射、耐微波、综合性能十分优异, 被誉为超级工程材料。 据相关报道,由于碳纳米管( CNT ) 具有卓越的力学、热学、电学等理化性能, 因而广泛用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改性, 由于长径比较大,只需添加极少的CNT, 就可以显著改善高分子基体的性能[3],国内外学者对以各种聚合物为基体的CNT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广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摘要:近年来,各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日益更新,从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各种制备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使得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综述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正文:一·陶瓷基复合材料 工程陶瓷的开发是目前国内外甚为重视的新型材料研究领域。纯陶瓷材料因其脆性,不能满足苛刻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目前广泛采取增韧技术来提高陶瓷的使用性能。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是一类有效的方法。用纤维来增韧陶瓷的技术是十年代以后开始的,最初是用碳纤维增强陶瓷,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发了用陶瓷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增韧效果不断取得进展,增韧技术也不断有所创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最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高韧性、高强度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连续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称CFCC)是将耐高温的纤维植入陶瓷基体中形成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特别是具有与普通陶瓷不同的非失效性断裂方式,使其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在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概念,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一个方向。随着纤维制备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开发出制备这类材料的有效方法,使得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日渐成熟。 由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高温性能、高韧性、高比强、高比模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地克服对裂纹和热震的敏感性[5-6],因此,在重复使用的热防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广泛的市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类似金属的断裂行为,对裂纹不敏感,不会发生灾难性破坏。其耐高温和低密度特性,使其成为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的关键材料。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耐热,耐磨,导热,导电,尺寸稳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抗天零部件,也用于制造各种民用产品。 按基体分,金属基复合材料分为:铝基、镁基、钛基、锌基、铁基、铜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分,可分为: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纤维有C、SiC、Si3N4、B4C、Al2O3等纤维;粒子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粒子有:Al2O3、TiC、SiC、Si3N4、BN、SiC、MgO等。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1)叠层加压法:工艺过程是:将金属(合金)箔片或纤维增强金属片按要求剪裁,并一层一层的进行叠层,然后加热加压进行成型和连接,一般是在真空或气体中进行。适于这种方法的材料有铝、钛、铜、高温合金,其增强纤维随需要而定。为了改善连接性能,有事在两片之间加入中间金属或在待连接表面涂覆或沉积一层中间金属。 (2)辊轧成型连接法:其主要的基材是铝、钛箔片,增强纤维主要是B、C、SiC、Si3N4等,有时在基材表面要涂覆一层低熔点的中间金属,增强纤维表面要预先浸沾铝或经物理气相沉积(PVI)、化学气相沉积(CVI)处理。 (3)钎焊法:在增强纤维与基材之间加入箔状、粉末状或膏状的钎料,经真空钎焊或保护钎焊而成。钎焊法可以制造管材、型材、叶片等。 (4)热等静压法:如图2所示,其工艺过程是:将纤维与基材进行叠层并装入一模具中,

纺织复合材料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新琪(学号:1015033006)杨小玲(学号:1015063005)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摘要]纺织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刚性好等性能,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纺织复合材料几乎可渗透到所有的领域。本方主要介绍了纺织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纺织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纺织;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1 前言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纺织复合材料的定义是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定义的,它是含有纤维、纱线或织物的复合材料。 纺织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包括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作为增强材料的纤维一般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硼纤维和芳纶;基体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基体材料、陶瓷基体材料和树脂基体材料,其中树脂基体材料使用最为广泛。树脂的基本功能是为纤维提供一种支撑,并将纤维在材料中预定的位置固定,使构件具有完整稳定的结构。 纺织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刚性好等性能。纺织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比金属的大,而密度则比金属的小。经研究表明:钢的强度数值为 1.8,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为7.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是11.2;代表刚性大小的比弹性模量值按上述材料排列的顺序分别是 2.2、2.8、10.0。但是,纺织复合材料的密度则为钢的1/4、铝的1/2[1]。 2 纺织复合材料成型技术 2.1 手糊成型工艺 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胶液在模具上铺覆成型,室温或加热、无压或低压条件

高分子材料产业现状要点

高分子材料产业现状综述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32 朱梦成1308052064 ) [摘要] 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材料的可用性由形成材料的物质分子的属性所决定。组成高分子材料的分子是长链分子,由若干原子按一定规律重复地连接成具有成干上万甚至上百万质量、最大伸直长度可达毫米量级的长链分子,因此高分子材料又被称为聚合物材料。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产业;产量;高分子材料;聚合物 1引言 如果以材料来标志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阶段,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社会文明的标志、则是以塑料、橡胶和纤维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走人了干家万户,影响农业、能源、信息、环境及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合成高分子材料按使用性质划分,有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按用途划分有结构型和功能型,同一用途不同层次则有通用型和高性能型之分,功能型细分则有光、电、磁功能和生物相容功能等。 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量大是指全世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已超过了钢铁材料的产量。美国的高分子材料的年消费总量为800亿美元,以重量汁接近钢铁材料,消费量的递增速度超过了GDP的递增。面广是指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品种繁多,即使是同了种化学组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也往往因其结构的细微差别而成为不同的专用品种,以满足特定的使用需要。 2高分子材料分类 2.1按来源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2.1.1橡胶是一类线型柔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间次价力小,分子链柔性好,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迅速恢复原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

纺织复合材料复习

一、第一章 (一)绪论 1、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2、复合材料的组成及作用 3、基体、界面和增强体 基体: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起到将增强体粘结成整体、并赋予复合材料一定形状、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的作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高性能树脂基体) 增强体: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的关键组分,在复合材料中起着增加强度、改善性能的作用。(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其他高性能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硼纤维)) 界面: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 (二) 1、纺织复合材料:以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织物作为增强体)与基体结合形成的复合材料是现代纺织材料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特点: 1)显著的抵抗应力集中、冲击损伤和裂纹扩展的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近净体加工。 2)受到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防御、航空航天、能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 2、分类(按基体材料分)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基、橡胶基、热固性树脂基) 2)金属基复合材料(高熔点金属基、轻金属基、金属间化合物基) 3)陶瓷基复合材料(玻璃基、高温陶瓷基、玻璃陶瓷基) 4)水泥基复合材料 5)碳基复合材料 3、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刚度) 比强度= 拉伸强度/密度MPa /(g/cm3)质量相等的前提下,衡量材料承载能力; 比模量= 弹性模量/密度GPa /(g/cm3)质量相等的前提下,刚度特性指标; 1)一般比强度愈大,原料自重就愈小;比模量越大,零件的刚性就愈大。 2)据估计,当用复合材料和用高强度钢制成具有相同强度的零件时,其重量可减轻70%左右,这对于需要减轻材料重量的构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第二章 1、复合材料组成部分中增强材料所起的作用 1)纤维在复合材料中起增强作用,是主要承力组分 2)纤维不仅能使材料显示出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刚度而且能减少收缩,提高热变形温度和低温冲击强度等 2、三大纤维 1)玻璃纤维 分类(以不同的含碱量来区分):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高碱玻璃纤维、特种玻璃纤维 生产玻璃纤维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坩埚法拉丝、池窑漏板法拉丝法。 一)玻璃纤维的物理性能 1.外观和密度

高分子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现状及展望

高分子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一年我国的汽车销售总量就超过了1800万辆。这就促使汽车制造厂家不断改进制造技术和材料,在安全性、节能性、美观性等多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现代汽车制造材料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密度材料的使用比例下降,低密度材料如高分子 材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关键词:汽车工程材料;现状分析;高分子材料;化学性能;发展趋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蛋白质,部分药物,油漆,传真纸,雨伞,沙发(PU革,合成皮等等……),浓缩果汁等等。这些材料,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汽车上,高分子材料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30多年来,国际上汽车塑料的用量在不断增加,平均每辆车上塑料的用量从20世纪70 年代初的50--60kg 已发展到目前的150kg,而且增长还在继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中,每辆轿车平均使用塑料已超过150kg,占汽车总重量的10%。汽车塑料中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品种是聚丙烯(PP)、ABS 树脂、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很明显,聚烯烃材料构成了汽车主要的塑料件,而且这种趋势在今后将会越来越明显。 一、高分子材料在我国汽车上的运用现状 高分子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制造发动机罩,制造发动机活塞、缸体,制造汽车凸轮轴,制造汽车油箱,挡风玻璃,电气仪表,歧管接头,减振橡胶,橡胶制品,如:轮胎、胶管、密封圈,天然纤维、生物高分子和大豆油系聚氨醋已被开发用于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座椅、组装槽和衬里。 我国汽车材料是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近年先后开发出一批轿车国产化急需的非金属材料,促进了国产汽车材料的技术进步。但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汽车材料领域的差距更大,有些高端产品仍要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