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含量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Zr-基非晶合金激光重熔后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研究》范文

《Zr-基非晶合金激光重熔后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研究》范文

《Zr-基非晶合金激光重熔后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非晶合金,由于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诸多领域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特别是Zr-基非晶合金,因其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近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其性能的优化和提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激光重熔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本文以Zr-基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探讨激光重熔后其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的变化,以期为非晶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Zr-基非晶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重熔技术对样品进行处理。

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原始Zr-基非晶合金的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然后,采用激光重熔技术对样品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的测试。

三、激光重熔对Zr-基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激光重熔后,Zr-基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重熔过程中,合金表面的非晶结构得到了优化,形成了更为均匀、致密的晶体结构。

此外,重熔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了纳米级的晶体结构,这些纳米晶体结构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四、激光重熔后Zr-基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研究激光重熔后,Zr-基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电化学腐蚀测试中,经过激光重熔的Zr-基非晶合金表现出较低的腐蚀电流和较高的腐蚀电位,说明其耐腐蚀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对腐蚀后样品的SEM观察和成分分析,发现经过激光重熔处理的样品在腐蚀过程中形成的腐蚀产物更加均匀且稳定,这也有助于提高其耐腐蚀性。

五、激光重熔后Zr-基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激光重熔技术显著提高了Zr-基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

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激光重熔处理的样品硬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力学性能测试,发现经过激光重熔处理的样品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韧性。

《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范文

《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范文

《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合金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和优越的物理性能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合金中,47Zr-45Ti-5Al-3V合金以其良好的力学强度、耐磨性以及优异的耐热性受到广泛的关注。

然而,合金的性能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化学成分,还与其制备工艺、热处理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时效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处理方式,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 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为该合金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时效处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时效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合金的时效过程,使其性能得到优化的热处理工艺。

具体来说,就是在固溶处理后,对合金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保温处理,以使合金内部原子有序化,从而达到提高合金性能的目的。

在47Zr-45Ti-5Al-3V合金中,时效处理能够有效促进合金内部元素的扩散和析出,从而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三、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的影响1. 晶粒结构:时效处理能够使47Zr-45Ti-5Al-3V合金的晶粒结构更加均匀、致密。

在时效过程中,合金内部的原子重新排列,晶界更加清晰,晶粒尺寸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2. 析出相:时效处理过程中,合金内部会析出一些强化相,如金属间化合物等。

这些强化相能够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3. 微观缺陷:时效处理可以减少或消除合金内部的微观缺陷,如孔洞、夹杂物等,从而提高合金的致密性和性能稳定性。

四、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性能的影响1. 力学性能:经过时效处理的47Zr-45Ti-5Al-3V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其塑性和韧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该合金在承受载荷时具有更好的抗变形和抗断裂能力。

2. 耐磨性:时效处理能够提高47Zr-45Ti-5Al-3V合金的耐磨性。

本科生毕业设计-块体非晶合金

本科生毕业设计-块体非晶合金
2.1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原理
2.1.1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热力学原理
块体非晶合金玻璃的能力等价于过冷熔体中抑制结晶的能力
过冷液态和结晶固体间的Gibbs自由能差(结晶驱动力):
ΔHf—T0温度下的熔化焓; ΔSf—T0温度下的熔化熵; T0 —液相与晶体相平衡的温度; ΔCPl-s —等压比热容
玻璃形成能力越强
图2 非晶合金剪切变形的原子的局域重排的二维示意图
非晶合金在应力集中作用下,产生相当数量的自由体积,使得 合金的自由体积局部粘度降低,从而诱发材料的局部软化
2.2.2 绝热升温软化模型
绝热升温模型认为,塑性流变的集中是由于塑性变 形产生的绝热剪切而造成。在变形带中,非晶合金 的温度升高到玻璃转变温度,甚至超过熔点,降低 粘滞可达几个数量级,使合金软化,从而产生了滑 移。
(1)开发塑性BMGs
(2)低纯原料制 备低成本大块 非晶
(3)功能材料
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原理 2.2 块体非晶合金的变形机制 2.3 氧对非晶合金的影响 2.4 氢净化合金熔体中杂质元素的研究 2.5 氢对非晶合金的影响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个原子时,它就可以在流体内部重新分布而
不需附加任何的能量,我们称这部分多余的体
积为自由体积。
美国哈佛大学的Spaepen教授将自由体积模型应用到非晶合金的变形中:
“流动事件’描述成材料内部高自 由体积点附近单个原子的跳跃 , 一系列的这种离散原子的跳跃最 终导致金属玻璃的宏观塑性流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rgon教授 在Spaepen模型的基础上,认为 参与”流动事件”的原子不是单个 的,而是几个到数百个。“流动 事件”被描述为原子团簇的局域 重排,通称剪切转变区(STZ)。 原子团簇在STZ过程中,容纳局 域的塑性变形,最终导致宏观尺 寸的塑性流动

复合添加微量Er,Y对Al-Zn-Mg-Cu-Zr合金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复合添加微量Er,Y对Al-Zn-Mg-Cu-Zr合金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A lo n M ir s r t r s a e h n c lPr e te l y o c o t uc u e nd M c a ia op r is
李 国锋 ,张 新 明 ,朱 航 飞 2 。
( 1中南 大学 材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长沙 4. 8 ; 1 0 3 2中南 大学 有色金 属 0 材 料科 学与工 程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长沙 4 0 8 ) 1 0 3
LIGu — e ,ZHANG n m i g ,ZH U a —e o f ng Xi — n H ng f i’
( c o lo a e il ce c n g n e i g,Ce t a o t n v r iy,Ch n s a 4 0 8 , 1 S h o fM t ra s S in e a d En i e rn n r l u h U i e st S a g h 1 0 3
摘 要 : 用光 学 显 微 镜 ( 采 0M) 扫 描 电镜 ( E 、 射 电镜 ( M )硬 度 测 试 和 室 温 拉 伸 等 分 析 技 术 研 究 了 在 A1 rMg 、 S M) 透 TE 、 .卜 _ z
C —r 金 中复 合 添 加 微 量 稀 土 元 素 E 和 Y 对 其 组 织 与 力 学 性 能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A1 nMgC — r 金 中 添 加 uZ 合 r 在 一 — — uZ 合 Z
中 国 分 类号 : G1 6 3 T 6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14 8 ( 0 0 0 —0 8 0 10 -3 1 2 1 )50 7—5
Ab ta t sr c :Efe t fm i rEr a a ii o A1Zn M g Cu Zra l y on t c o t ue ur sa d me f c so no nd Y dd ton t 一 — — — lo he mi r s r t e n —

《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范文

《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范文

《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Zr-Ni-Al非晶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玻璃材料,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力学、热学、电磁等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与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二、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具有高度无序性,其原子排列既不同于晶体材料的周期性排列,也不同于液体材料的无规则排列。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可以观察到Zr、Ni、Al原子在非晶合金中的分布情况。

在非晶合金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金属键实现。

由于没有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非晶合金的原子排列更加接近于一种“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原子结构使得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三、Zr-Ni-Al非晶合金的性质研究1. 力学性质:Zr-Ni-Al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良的韧性。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可以研究其力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其高硬度和优良韧性的微观机制。

2. 热学性质: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可以研究Zr-Ni-Al非晶合金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热学性质,了解其热稳定性的微观机制。

3. 电磁性质:Zr-Ni-Al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在电子封装、电磁屏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可以研究其电阻率、磁导率等电磁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为优化其电磁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四、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应用分子动力学是一种基于牛顿力学原理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在Zr-Ni-Al非晶合金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势函数,模拟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材料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可以观察到Zr-Ni-Al非晶合金的原子运动轨迹、能量分布、应力分布等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其原子结构和性质。

《2024年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范文

《2024年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范文

《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7Zr-45Ti-5Al-3V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强度轻质合金,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该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选用47Zr-45Ti-5Al-3V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真空熔炼法制备合金试样。

2. 时效处理将合金试样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时效处理,观察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实验方法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及成分分布;通过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测定合金的力学性能。

三、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组织的影响1. 显微组织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时效处理后,47Zr-45Ti-5Al-3V合金的显微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的第二相析出物增多,且分布更加均匀。

这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2. 相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相结构发生了变化。

析出相的出现使得合金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合金的抗变形能力。

四、时效处理对47Zr-45Ti-5Al-3V合金性能的影响1. 力学性能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时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47Zr-45Ti-5Al-3V合金的力学性能。

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所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时效处理促进了第二相的析出和分布,使得合金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抗变形能力增强。

2. 耐腐蚀性能此外,时效处理还能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第二相的析出和分布有助于提高合金表面的致密性,减少腐蚀介质对合金的侵蚀,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微量元素对Cu-Zr-Al块体金属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Cu-Zr-Al块体金属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Ab t a t h f cso n ra dt n fAg T , , n no ega sfr n bl ( A)a dm eh nc l sr c:T eef t fmio d io so , i Ga Nia d S nt ls omig a i t GF e i h i y n c a ia
m e ha i a o e te fCu Zr Al l e a lcg a s s c nc l pr p r i so — - k m t l l s e bu i
P AN J i 1 一, i g— ng , Ye , IX u.i n PIJn ho ZHA NG Lu
微 量 元 素对 CuZ - 块体 金属 玻 璃 . rAl 形成 能 力及 力学性 能 的影 响
潘 冶 ,纪秀林 2 皮锦红 , ,张 露
(.东 南 人 学 材 料 科 学 工程 学 院 ,江 苏 省 先 进 金 属材 料 高 技 术 研 究 重 点 实验 审 ,南 京 2 18 1 119
meal ls n a c db % ( l a t n a dt no Ag Ti rGa T ecic l ieo tec sm eal ls di tlcgasi e h n e y2 moef ci ) d io f , . h rt a z f h a t tlcga s o i s r o i o i s i r s
( . in s yLa oaoyf r v n e eal aeil, c o l f aeil S in ea dEn iern , 1 Ja g uKe b rtr o Ad a c dM tlcM tras S h o tras ce c n gn eig i oM
貌显示; 程 中 剪 切 带 的 繁殖 ; 微 量 元 素 替 代 的伪 叫 元 铜基 块体 金 属 玻 璃 中 , 1 { 在

《Zr-Al合金显微组织等轴化研究》

《Zr-Al合金显微组织等轴化研究》

《Zr-Al合金显微组织等轴化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Zr-Al合金因其在航空、航天、船舶和核能等高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其中,显微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加工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等轴化作为显微组织的一种重要特征,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因此,对Zr-Al合金显微组织等轴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Zr-Al合金概述Zr-Al合金是一种以锆(Zr)和铝(Al)为主要成分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Zr-Al合金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显微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Zr-Al合金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因此,研究其显微组织的等轴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显微组织等轴化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Zr-Al合金显微组织的等轴化,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分析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最后,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评估等轴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四、Zr-Al合金显微组织等轴化的研究结果(一)显微组织形态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发现Zr-Al合金的显微组织在等轴化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等轴晶粒的数量增多,晶界清晰,晶粒尺寸分布均匀。

这表明等轴化有利于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

(二)晶体结构和相组成分析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的结果表明,Zr-Al合金在等轴化过程中,晶体结构和相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等轴化使得合金中的第二相颗粒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三)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我们发现Zr-Al合金在等轴化后,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所提高。

这表明等轴化对Zr-Al 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对Zr-Al合金显微组织等轴化的研究,我们发现等轴化能够显著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晶体结构和相组成以及力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6期稀有金属2014年11月Al含量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李春燕1,2,寇生中1,2,赵燕春1,2,袁小鹏1,袁子洲1,2(1.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2. 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Zr64.8/90Cu14.85/90Ni10.35/90)90+x Al10-x(x=-4,-3,-2,0,2,4,6)块体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万能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Al含量改变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Al 含量的减小,合金先是从非晶相为主的非晶/晶体复合材料转变为完全非晶材料,接着转变为以晶体相为主的非晶/晶体复合材料,最后转变为完全晶体材料。

表明通过调整Al的含量,可以制备出具有完全非晶结构的Zr基块体非晶合金。

当x=-2时,即合金成分为Zr63.36Cu14.52Ni10.12Al12时,合金为完全非晶结构,该合金的室温压缩塑性应变达到20.6%,应力-应变曲线体现出了“加工硬化”特性,屈服强度(σs)、极限强度(σm)和断裂强度(σf)分别为1740.6,2030.7和1510.5MPa。

表明通过调整Al的含量,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室温压缩塑性的Zr基块体非晶合金。

随着Al含量的减小,合金试样的显微硬度的总体趋势为先增大再减小。

当x=2时,合金为非晶/晶体复合材料,该合金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HV719.8。

关键词:SPE纯水电解;微孔层;扩散层;气液传输中图分类号:TK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343 (2012)–0283–05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with Different Al ContentsLi Chunyan1,2, Kou Shengzhong1,2, Zhao Y anchun1,2,Yuan Xiaopeng1, Yuan Zizhou1,2(1.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Processing and Recycling of Non-ferrous Metals,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Abstract:(Zr64.8/90Cu14.85/90Ni10.35/90)90+x Al10-x bulk alloys with x=-4, -3, -2, 0, 2, 4 and 6 were prepared with copper mold cast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Al conten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microhardness teste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Al element, the structure of alloys changed from amorphous/crystal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mainly amor-phous phase into completely amorphous materials, and then into amorphous/crystal materials with mainly crystalline phase, and finally into fully crystalline materials. It meant that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with completely amorphous structure could be fabricated by adjusting Al cont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alloy was completely amorphous when x=-2, with alloy composition of Zr63.36Cu14.52Ni10.12Al12, and the compressive plastic strain (εp) of the alloy was up to 20.6%. The yield strength (σs), maximum strength (σm) and facture strength (σf) were 1740.6, 2030.7 and 1510.5MPa, respectively, and the “work-hardening” characteristic cou ld be seen from the stress-strain curve. It demonstated that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with excellent compressive plasticity and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could be fabricated by adjusting Al conten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Al content, the microhardness of alloy samples收稿日期:2013-12-25;修订日期:2014-06-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61008,51061008);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612203);甘肃省科技计划(145RJZA090);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1107RJYA275);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12008) 资助作者简介:李春燕(1979-),女,甘肃白银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电话:0xxx-xxxxxxx,E-mail: ltegdz@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hen x=2, the structure of the alloy was amorphous/crystal composite material, and the hardness reached HV719.8, which indicated that higher microhardness was obtained in the alloy.Key words: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plastic strain; work-hardening; microhardness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简称SPE)纯水电解技术具有效率高、气体纯度高、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点[1-2]。

被公认为制氢领域重点发展、甚至首选的方法。

催化剂电催化活性与气液传输能力是影响SPE纯水电解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前有大量集中于高活性催化剂的研究报道,实现了较高的电解性能[3-6]。

文献[7,8]研究了具有梯度扩散层燃料电池的排水……1 实验1.1 膜电极制备1.1.1 构建有微孔层阳极转移膜的制备阳极催化剂采用Adams法制备的IrO2,微孔层材料为TiC。

(1)微孔层浆料配制:将TiC、造孔剂(草酸铵)、PTFE按一定比例同分散剂异丙醇混合,冰浴超声数百次左右而形成浆料;(2)阳极浆……1.1.2 阴极转移膜的制备……1.2 单池组装……1.3 单池测试……2 结果与讨论如图1在温度80℃,常压的工作条件下,不同膜电极CCM-1与CCM-2的性能对比图。

……3 结论通过控制PTFE量、喷涂温度、造孔剂草酸铵量构建了疏水性、孔结构梯度变化的催化层-微孔层-扩散层立体化气液传输通道……参考文献:[1] Singh Akanksha, Singh B K, Davidson D J, Srivastava O N. A patent forgeneration of electrolytic hydrogen by a cost effective and cheaper route [J].Hydrogen Energy, 2004, 29(11):1191.[2] Ni Meng, Leung Michael K H, Leung Dennis Y C. Energy and exergyanalysi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electrolyzer plant [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8, 49(10) :2748.[3] Stéphane Fierro, Agnieszka Kapałka, Christos Comninellis. Electrochem-ical comparison between IrO2 prepared by thermal treatment of iridium metal and IrO2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H2IrCl6 solution [J].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10, 12(1): 172.[4] Wang Jiantao.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hydrogen generation[J]. Energy Conservation Tecnology,2010,28(159):57.[5] Berenguer R, Quijada C, Morallón 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SnO2electrodes doped with Ru and Pt [J].Electrochimica Acta, 2009, 54(14):5230-5238.[6] Marshall Aaron T, Haverkamp Richard G.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IrO2-RuO2supported on Sb-doped SnO2nanoparticles [J].Electrochimica Acta, 2010, 55(6): 1978-1984.[7] Mathias M, Roth J, Fleming J, Lehnert W. Diffusion media materials andcharacterisation. Handbook of Fuel Cells-Fundamental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2003.Capter 46,4.[8] Sylvie Escribano, Jean-François Blachot, Jérémy Ethève, Arnaud Morin,Renaut Mosdale. Characterization of PEMFCs gas diffusion layers properties [J]. Power Sources, 2006, 156(1):8.[9] Ismail M S, Damjanovic T, Ingham D B, Pourkashanian M, Westwood A.Effect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treatment and microporous lay-er-coating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gas diffusion layers used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J].Power Sources 2010, 195(9):2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