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的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

基础篇:第一章高等教育学概论1。
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手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P32P43科学。
P64、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也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
1895、1896和1898分别成立的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形。
(北洋大学堂是光绪帝御批的,第一任校长是盛宣怀)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学制——《癸卯学制》。
P7-8-9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2)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3)具有国际性和宗教性。
P116、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阶段(建设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第三阶段(高等教育研究向学科划分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P167、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初创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P17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意义:(1)提高自身理论修养;(2)增强职业道德修养;(3)改善学识结构;(4)创新思维和与时俱进。
P20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论1、洪堡的教育思想(大学理念)(德国):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教学和科研相统一(里程碑意义)。
P222、纽曼高等教育思想:⑴大学观: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提供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的知识教育。
⑵大学教育目的论:智力目标、公民目标、教育与科研分离的大学功能观、自由教育观。
P263、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⑴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性质;(2)四育并举、塑造健全人格的高等教育目标;(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4)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图书馆

2010年第6期 总第25期 教 育 文 选 Selected Works of Education大学教育的多样性专辑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图书馆目录文化是大学之魂 (1)大学与诺贝尔奖得主 (6)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的构成 (9)西方著名大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启示 (13)试论大学精神的培育 (18)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 (25)论创业型大学 (30)论《大学》与大学的关系 (34)追求卓越: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治校研究 (42)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特色分析 (45)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49)国外私立高等教育述略 (54)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58)美国私立大学产业化成功的发展动力 (62)澳大利亚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64)教育文选2010年第6期文化是大学之魂文 / 王冀生 大学理念,一直是教育思想家关注的话题。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试图回答大学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大学以及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这样一些基本问题,见仁见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迈入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崭新时代,我国也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时代强烈呼唤大学创新,而理念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先导,我们非常有必要从历史的轨迹、时代的高度和文化的视角对大学的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大学是做什么的大学是做什么的,也就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这是正确确立大学理念的实践基础。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必然有一个发展、变革的过程。
在当代,大学正在全面地承担着教育责任、学术责任以及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责任和国际责任。
(一)教育责任西方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文化育人,即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的第一社会责任,传统大学和一般大学是这样,现代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也是这样。
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

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沈 文 钦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摘 要:纽曼的博雅教育学说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教育思考,同时又有所突破,表现为继承与超越的二元辩证关系。
纽曼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扬弃主要表现在: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对“知识自为性”的论证,但同时强调理智美德的局限性;他继承了18世纪的绅士理想,但更加强调理智训练而非礼仪修养;他继承了源自洛克、兴盛于19世纪初期的心智训练学说,但指出了理智训练的局限性和宗教在教育当中的位置。
关键词:纽曼;博雅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9)0620032206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N e wman ’s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SH EN Wen 2qin(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 y ,B ei j ing 100871,China )Abstract :Henry Newman ’s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 inherited t he educational t hought s f rom Aristotle to his time ,and broke t hrough in a certain degree which was shown in dual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 and t ranscendency.He inherited and sublated predeces 2sors ’t hought as follows :he accepted Aristotle ’s idea of “Knowledge as it s own sake ”,but emp hasized t he limit of intellect ual virt ue ;he kept education of gentleman in eighteent h cen 2t ury ,but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intellect ual training t han manners and cultivation ;he inherited t he idea of intellect ual training which origined f rom Locke and flourished in early nineteent h cent ury ,whereas he pointed out t he limitions for intellect ual training and t he reli 2gion stat us in education .K ey w ords :Henry Newman ;liberal educatio n 许多研究思想史的学者对某一思想的渊源及其影响兴味甚浓,如有克里斯蒂勒对“文艺复兴思想及其渊源”的研究[1]、伯纳德・贝林(Bernard Bailyn )对美国革命的思想渊源的研究[2]等。
纽曼与洪堡大学理念比较_韩芳

收稿日期:2006-06-13作者简介:韩芳(1973-),女,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李维喆(1972-),男,政治经济系,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2007-2,2:87-89H igher Agr icultural Educatio n ,2007-2,2:87-89纽曼与洪堡大学理念比较韩 芳1,李维喆2(1.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8;2.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纽曼与洪堡的大学理念深刻影响了19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本文在分析两位教育家大学理念的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大学的界定、职能、培养目标、教学、师生关系五个方面对两种大学理念进行比较,并指出两种大学理念的影响和不足,以期充分理解两位教育家的思想内涵并促进对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理解和改革。
关键词:纽曼;洪堡;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07)2-0087-03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学仍为宗教所垄断,陈庸、僵化、保守、对人的忽视及对现实生活的冷漠是当时大学的显著特征,19世纪科学合理性的发现拓宽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及世界全貌的认识,推动了波及整个欧美的近代大学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中,纽曼和洪堡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理性精神的推崇、对近代大学人文主义精神传统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也直接促成英国牛津和剑桥绅士教育模式与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分化和形成。
两位教育家的大学理念对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仍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两种大学理念的思想核心纽曼(1801-1890)是19世纪英国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他崇尚人的价值、接近自然的生活,对抗神权至上,追求快乐等,提倡通过阅读古希腊罗马的宏篇巨著找回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世俗性、思想自由、个性发展及探究精神等。
纽曼大学理念的思想核心是自由教育。
我读经典

理想不灭思想不朽—我读《大学的理想》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 是19 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然而, 真正使他赢得世人瞩目的乃是其《大学的理想》,它汇集了纽曼关于大学教育的真知灼见, 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布鲁贝克评价说:“在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所有著述中, 影响最为持久者或许当推红衣主教纽曼的《大学的理想》。
”今天,我读了《大学的理想》,深感该经典著作超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思想魅力。
一、《大学的理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学的理想》收集了纽曼1851 年至1858 年担任都柏林大学校长期间所作的一系列演讲。
当时, 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国家。
政治、经济的强盛和社会的巨大发展, 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是国家急需大量优秀人才; 二是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三是随着科学地位、影响的上升, 要求大学实施科学教育。
然而, 传统的大学无力回应和满足这些需求, 导致了新型教育机构的产生。
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和学院具有以下特征: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课程, 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 神学被排斥在教育内容之外; 不要求学生住校, 实行相对宽松的学生管理; 收费低廉以满足普遍的高教需求, 等等。
而英国议会也于19 世纪50年代, 对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保守而封闭的老牌大学进行了改革, 促使他们向不信奉国教者和新兴资产阶级开放。
与此同时, 威廉·冯·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时所倡导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自由学术研究”等思想, 已在德国形成新的大学理念, 并被广为效仿从而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些改革和变化在有着悠久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英国, 引起争议是必然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纽曼以人文主义者的身份, 怀着对传统大学深厚的偏好情结, 对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性思考, 而孕育出《大学的理想》。
纽曼和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述评及启示

Liberal Education Thoughts and Enlightments of Newman and Leo Strauss
作者: 李平[1]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现代教育科学
页码: 41-4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自由教育;纽曼;施特劳斯
摘要:从古希腊开始,自由教育思想便一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纽曼和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都非常重视对经典的研习和对批判思维的养成。
纽曼的思想跟宗教息息相关,而施特劳斯则偏向于实现其政治哲学的目标,二人的自由教育思想均对当下我国的通识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等教育目的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
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
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
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
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
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
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ds)。
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
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
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
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博雅教育思想萌芽于毕达哥拉斯,形成于亚里士多德。
文艺复兴时期,博雅教育被赋予了“人文教育”的含义,弗吉里奥是典型代表。
到了近现代,博雅教育思想顽强地与日益躁动的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教育观对抗着。
同期,博雅教育在英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赫胥黎对博雅教育做了新的诠释。
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一书成为博雅教育学说的集大成之作。
到了20世纪,博雅教育思想在美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赫钦斯、列奥·施特劳斯等。
[标签]博雅教育思想萌芽演变发展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被译成“文雅教育”、“自由教育”)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它的基本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发展。
时至今日,博雅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特别是高等教育,仍然是重大的,博雅教育仍然在提升、发展着现代教育的知识观、人才观。
这也是现代大学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问题。
今天,我们梳理博雅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发展完善博雅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一、博雅教育思想的渊源博雅教育思想渊源于古希腊,学者们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博雅教育的创始人。
其实,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已经出现了博雅教育思想的萌芽。
(一)博雅教育思想萌芽于毕达哥拉斯希腊的古风时代(公元前800至前500年)既是希腊教育制度的成型时期,也是希腊教育思想的发生时期,产生了希腊最早的教育思想家。
被黑格尔誉为希腊“第一个民众教师”的毕达哥拉斯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毕达哥拉斯把数当作世界的本源,认为数具有完全、匀称、和谐三种特性,这些特性乃是天心所示,也是人心所求。
因而,如何化天心为人心,就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他进一步认为,生活的全部目的和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通过对数的研究、体会、领悟以及日常生活的训练,实现灵魂的净化,达到和谐、完善的境界。
这种教育价值观就是要求为知识而求知识,为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净化接受教育,而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曼的教育思想历史的超前——论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祝贺S200928005摘要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倡导自由教育,并提出大学应致力于学术的传递而非探索,应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而非单纯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活做准备。
《大学的理想》于德国大学模式的问世后仍然在维护着英国传统大学的地位,它指出了大学与大学教育的“本质”,并对后世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对纽曼的教育思想做简要的总结,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实状况分析纽曼教育思想的价值。
关键词:纽曼大学自由教育纽曼的生平简介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他于1816年考入牛津大学三一学院,1820年获学士学位,1822年获奥里尔学院院士称号,1825年成为英国国教牧师。
1833年,纽曼作为牛津运动的领袖之一倡导对于国教天主教的强化,并按照早期基督教教会模式整顿国教,抵制政府对教会的干预。
1845年他皈依罗马天主教。
1852年,纽曼在爱尔兰发表的系列演说,集结出版成书名为《论大学教育的范围和属性———对都柏林天主教教徒演讲集》,后来经过多次修订补充,于1873年再次成书,书名为《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Defined and Illustrated)。
1858年他辞去了校长的职务。
1878年当选为牛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院士,后被里奥八世教皇封为红衣主教。
1890年纽曼在伯明翰去世。
纽曼主要的教育思想大学与自由教育“大学是教授一般知识的场所。
这意味着,它的目标,一方面是理性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是知识的扩散和漫延,而非进步。
如果它的目标是科学和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大学为什么应拥有学生。
如果它的目标是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如何能成为文化和科学的中心”1。
在纽曼看来,这样的理念乃是大学的立“学”之本。
而这样的理念其实现的途径,却唯有通过自由教育。
纽曼应是自由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教育的旗手。
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倡导“最崇高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自由)与和谐发展” 2,并反对教育为具体的职业做准备。
然而,当时为“自由教育”而设立的“七艺”并不具备真正的科学意义,它仅仅是一种人类认识自然初期形式的经验知识的“总结与升华”。
而在古希腊之后,纽曼之前,“自由教育”的提法则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满足于与对古典著作的研习,并无真正意义上对于“自由”的引导。
纽曼则指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教育,理智不是用来造就或屈从于某种特殊的或偶然的目的,某种具体的行业或职业抑或是学科或科学,而是为了理智自身进行训练,为了对其自身故有的对象的认识,也是为了其自身的最高修养”3。
正是这样的教育,我们称之为自由教育。
这种指向自由的教育旨在对于知识的享受,旨在对于真理的追求。
它绝不受具体的职业目标2徐继宁. 现代大学的传统理念——纽曼教育思想解析[J]. 高教探索, 2008 (6).或物质报酬的激励,而仅仅以教育自身为目的。
纽曼认为,真正的大学应为自由教育而设:它训练学生的心智,增进学生的个人修养,锻炼学生的理智能力。
这种自由教育的产物,乃是集智慧、勇敢、宽容、修养等于一身的“绅士”。
这种“绅士”,他智力发达,情趣高雅,直率、公正、客观、举止高贵,注重礼节;是充满智慧和思想,富有勇敢、正直、宽容等英国上层社会优良品质的人。
“他拥有训练有素的头脑,高雅的品味,热忱、平等、不感情用事,待人处世形象高贵彬彬有礼”4。
他不直接是医生、律师、法官、工程师或商人,然而他心智成熟,具有判断力和理性,进而可以轻松从事任何一项职业。
自由教育的魅力即在于此,它造就了一个经济上独立的、具有良好教养和有闲暇时间的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由的人。
知识传授的特点从纽曼开始,大学自由教育似乎就与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近似的画上了等号。
人文学科可以发展人的理性,培养人的思维。
它使得人类得以了解自身的历史、文化,可以“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5。
需要说明的是,纽曼并不轻视科学知识的教育。
在他看来,所有的知识应处于同等的地位,这正是知识整体性的要求。
只有整体性的把握知识才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与此同时,纽曼还主张知识本身即为目的,这样的观点与他的自由教育论相统一。
学习只有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是才具有自由的性质。
一旦抱有附加的目的,比如职业倾向性或物质利益的驱使,学习行为就不再那么高贵。
纽曼认为,“知识具有某种理智的品性,是通过感官能领悟到的东西,是表明了对事物的看法的东西。
它看到的又远不止是可以感知到的,它能一边观察一边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推论,能将观察所得形成观点。
知识表达自身不是光靠阐述,而是靠推理。
它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性质,知识的高贵也体现在其中。
知识之所以真正高贵,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值得追求,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结果,而是因为知识内部含有一种科学或哲学的胚芽。
这就是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的理由 (6)另外,纽曼认为,大学即为自由教育的场所,就5[德]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44应当传授完整的、普遍的知识。
纽曼将所有知识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分支学科知识都是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应该教授“全部”的知识,就需要教授全部知识中的神学,否则大学教授的知识将不完整。
“宗教真理不仅是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一般知识的条件。
把它排除在外,就使大学教学支离破碎。
用希腊谚语说,就是从四季中去掉春天”7。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纽曼看来,科研职能是对大学自由教育的妨碍。
他认为科研主教学需要两种不同的才能,同时兼备两种才能的人并不多见。
“忙于向学生传授自己现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有闲暇或精力去获取新知识。
探寻真理的人往往是离群索居,心不旁骛。
这是人类的常识。
最伟大的思想家在研究自己的课题时总是专心致志,不允许自己的工作被打断。
他们在做别的事情时总是心不在焉,行为怪僻,或多或少对课堂及公共学校退避三舍”8;“教学需要和外界打交道,而实验和思辨的自然家园隐居”9。
我们认为,纽曼对于这7[英]约翰·亨利·纽曼. 大学的理想[M]. 徐辉, 顾建新, 何曙荣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12: ?8[英]约翰·亨利·纽曼. 大学的理想[M]. 徐辉, 顾建新, 何曙荣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12: 4一点的论述却有其合理之处。
雅斯贝尔斯在其《什么使教育》中也曾举出科研促进教学的反例:“对此,马克思.韦伯曾举出黑尔姆霍尔茨和兰克两人,认为他们是差劲的教师 (10)因此,在纽曼看来,对于实行自由教育的场所——大学,其中的教师们理所应当集中精神进行教学,而非热衷于科学研究或是以其它的形式发展科学本身。
去除职业教育在一个自由教育论者那里,职业教育的开展无异于人性的泯灭。
纽曼看来,职业教育带来的是功利化,它将人培养成为掌握了技术的工具,而对于真正的知识却无所收获。
这种教育给人以片面的知识,成套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从而学生不必经过深思熟虑也可以掌握。
这种教育对于理智与判断力的提升并无太大的益处,相反,它让人习惯于接受不经思考就可以得来的现实,让人学会技术而非之时。
这样的教育正与纽曼理想中的自由教育背道而驰,它不会培养人的品性,不会使人成为“自由人”和“绅士”。
因此,在大学中应该排除职业教育。
大学学习应以全部的知识的内容,以追求真理为目的,总言之以实现人的自由的最高的宗旨。
大学的教学方法纽曼认为,让学生进行自由、主动地学习是自由教育的根基。
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强调学习的严肃性与整体性。
此外,他还强调文化陶冶的作用,认为大学应使学生在一种洋溢着浓厚的知识气氛的环境中学习,使学者们“处于纯净明洁的思想氛围”11之中。
并且,大学应特别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充分接触,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点成就自由教育。
对纽曼教育思想的几点评价纽曼教育思想中的局限性纽曼认为知识本身即为目的,他在“好”与“有用”二者之间选择了前者。
纽曼认为,“有用的”并不一定是“好的”,而“好的”却必定是有用的。
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功力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固然有用,但是这种教育不会锻炼人的理智力,而使人成为一种被知识、被职业所限制的人。
这种人对于真理模糊不清,即使他技能或效率高出常人,也不是一个教育良好的自由人。
纽曼认为追求知识就是学习本身的目的,学生应该为了这个目的而参与学习,大学也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而设立。
大学作为大学应该教授系统的全部的知识,而非实用而功利性的知识。
这样,大学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才是良好的公民,是品格优秀的绅士。
这样的人,他具备了“好”,进而也是最有用的。
我们看到,尽管纽曼主张大学去除职业教育,主张大学应抛弃实用主义,但这作为他对大学发展的建议似乎已被历史所忽略。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纽曼作为红衣主教,他受经典理论影响较深,对于人性的理解较深并且予以足够的重视。
他的教育观理应侧重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理应选择全面的知识作为教育内容并坚持自由教育。
而在纽曼所处的时代,大学向社会的需求进行着不断地靠近。
在那样的背景下,纽曼的教育哲学会体现出保守而复古的一面,这是正常的。
然而,一个人不可能学习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教授知识的教师也无法掌握人类所有的知识。
况且知识本身是因何而生?知识是一种上升为理论的经验,它存在的目的最初也是为了指导实践,是为了延续人类的文明。
如果说知识具有功利性,那么这种功利性可能就体现在此。
并且,教授陶冶心智的知识时又必须以具体的、实在的知识作为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直接接触到的是具体的知识,而非全部的知识。
全部知识无法研习,它必须以具体的知识为出发点,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在教育过程中,能力有限的个人会向偏向某一具体的知识。
这并不是人的异化,而是一种必然趋势。
纽曼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陶冶而非为职业生活做准备。
而对于人的陶冶也应考虑人的社会化,即教育应与社会需求有着一定的衔接。
在这里,纽曼存在着局限性。
物质决定着意识,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观点。
在大学教育中,知识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直接的生存技能,那么知识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何处?只不过,过分的强点功利性的知识会引发短期行为,进而会导致教育目的的偏离。
而实用主义之所以为历史所选择,乃是因为社会需求或者经济条件本身是制约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学能否生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是否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是是否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就是说,完全脱离社会需求的知识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完全脱离社会需求的教育也是不完善的。
而期望将社会需求与教育相脱离的教育观,我们也会认为是多少有些过于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