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摄影美学的理解
摄影美学——由柯锡杰作品《心的视界》浅谈摄影中蕴含的感情

摄影美学——由柯锡杰作品《心的视界》浅谈摄影中蕴含的感情摘要】如今照片无处不在,它已遍布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世界上每年大约拍摄几十亿张照片,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这些照片中,仅有少量的照片能引起并保持人们的美学兴趣。
美学和哲学在画面中统一才是摄影艺术表达美的一种境界。
摄影作品之所以能以情动人,就在于画面中饱含着、凝聚着、燃烧着强烈的思想感情,没有情感的形象是苍白的、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
阅读了柯锡杰著作《心的视界》后自己对摄影及美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摄影创作中,个人的自我感受是整个创作过程中影响与评定所创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每张照片中都应隐藏着感情,或明显或含蓄。
【关键词】美学摄影1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在世界摄影史上,爱墨生被公认为摄影美学的创始人。
摄影美学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
随后还有约翰·伯格《另一种讲述的方式》、《看》,从照片的角度切入探讨摄影艺术。
乔纳森·弗里德《美学与摄影》,从哲学层面上综合探讨摄影美学的意义。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1951 年写的一篇文章,《什么是摄影美?》是一篇讲演提纲。
该文题目说的是摄影美,不但阐发了他对摄影美学的见解,也分析了摄影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刘半农先生在1927 年十月出版了他的《半农谈影》,这本书后来就成为了我国的第一部摄影美学著作。
他说:“在于以我自己的情感吸引别人的情感,即所谓同情之征求。
就是作者对摄影美学家的主张,把自己的审美情感注入到自己的审美创造之中,这时的摄影作品就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对象。
”在刘半农之后还有不少专门针对摄影情感和摄影艺术的研究,但是作为理论体系来看却并不完善和健全。
王劳生说在(《美术摄影杂话二则》,载《长虹》三卷一期)中说道:“任何一张照片,都是作品,但哪一张可称为美术作品呢,惟一的条件,那是一件能怡悦或感动吾人精神的制作品。
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探析

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探析摄影艺术是一种通过摄影技术创作并表达艺术思想的艺术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进步,摄影艺术也在不断演变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美学特征1. 独特的视角和构图:现代摄影艺术注重捕捉瞬间的美感,强调对景物或人物的特殊视角和构图,通过独特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赋予作品独特的个性和艺术性。
2. 色彩和光影效果的运用:现代摄影艺术重视色彩和光影效果的表现,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和光影技巧,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艺术张力的作品。
3. 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现代摄影艺术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摄影师除了具备摄影技术的基本功底外,还需要具备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通过技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4. 独立性和个性化的表达:现代摄影艺术追求摄影师的独立性和个性化表达,鼓励摄影师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独特的视觉语言,摆脱传统的规范和束缚,追求个性化的摄影表达。
二、表现形式1. 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是现代摄影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拍摄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事物和场景,展现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瞬间的美感。
2. 跌宕起伏的故事叙事:现代摄影艺术中,有许多摄影师通过多张照片的组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影像的叙事能力,将观众引入剧情的起伏和情感的冲击之中。
3. 写意摄影:写意摄影强调情感和意境的表达,通过模糊、穿帮等表现手法,将现实中的景物和人物抽象化,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和意境。
4. 实验性摄影:实验性摄影是一种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摄影表现形式,在摄影技术、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上进行实验,通过对光影的处理、镜头的延伸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艺术效果。
现代摄影艺术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构图、色彩和光影效果的运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独立性和个性化的表达等美学特征。
现代摄影艺术通过纪实摄影、故事叙事、写意摄影和实验性摄影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出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内涵。
现代摄影艺术美学特点与表现形式

现代摄影艺术美学特点与表现形式现代摄影艺术是指在20世纪以来的摄影艺术中产生的一种新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它与传统摄影相比,更加注重艺术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下面是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点和表现形式。
1. 艺术性:现代摄影艺术以艺术性为核心特点,注重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和主观表达。
摄影师通过摄影的构图、光线、色彩等元素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使作品具有艺术感和审美价值。
2. 自由度:现代摄影艺术追求自由度,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与传统摄影不同,现代摄影艺术更加注重摄影师的个人创意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品。
3. 实验性:现代摄影艺术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摄影师常常尝试使用不同的摄影技术和效果来达到审美的目的。
他们可以运用各种摄影手法和后期处理技术,例如多重曝光、长曝光、高动态范围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来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4. 线条和形状:现代摄影艺术中常常使用线条和形状来构建图像的结构和形式美。
线条和形状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图像的层次感和艺术张力。
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效果,从而丰富作品的审美感。
5. 光影和色彩:现代摄影艺术中常常运用光影和色彩来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色彩来创造出戏剧性和梦幻般的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6. 主题和故事:现代摄影艺术中常常关注人类生活中的主题和故事,摄影师通过摄影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类或者自然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通过捕捉真实的瞬间、传递深层次的情感来展现作品中所蕴含的故事和含义。
现代摄影艺术通过注重艺术性、自由度和实验性等特点,使摄影作品具有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在构图、光影、色彩、线条还是故事性上,现代摄影艺术都在不断追求突破传统的限制,展现出多样化和丰富的美学特点和表现形式。
摄影作品美学分析与赏析

摄影作品美学分析与赏析如今,人们的生活中少不了摄影,摄影作品也成为艺术品的一种。
摄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美学风格与欣赏方式与传统绘画及雕塑艺术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捕捉和表达来展现其美。
而对摄影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和欣赏,也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问。
一、摄影作品美学分析1.构图构图是摄影美学中的重点,它是指摄影者在构建主题时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
这些技巧和方法包括画面分割、对比、相似和中心等。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让观者的视线得到很好的引导,从而更好地理解摄影者想表达的主题。
构图的协调性和直观性是关键因素,要求构图有美感,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观者的审美体验。
2.色彩色彩是摄影作品中的第二个重要元素,它是指图像的色调和整体色彩感受。
通过改变图像中的色调和色彩可以改变观者感受到的情感和氛围,它可以提高视觉有趣度和美感度,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意义。
3.光影光影是摄影作品中的第三个重要元素,它指的是光线对图像的亮度和阴影构成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使用光影可以使作品更有层次感和逼真感,并且能够更好地表现摄影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摄影作品的欣赏1.用眼欣赏摄影作品的欣赏从本质上来说,是用眼去理解摄影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做到用眼欣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有意识地去观察摄影作品中的每一个元素,比如光影、构图等,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其次,注意感受图片上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最后,要注重理解摄影者的视角和主题,了解他们的表达背后的含义和意义。
2.用心感悟用心欣赏摄影作品意味着能够在深度层次上理解作品,它不仅需要注意表面现象,还要注意背后的情感和含义。
用心感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深入研究作品,观察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其次,与其所处的时代和背景相联系,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最后,尝试管理自己的情感,从内心深处去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
3.用文欣赏摄影作品不能仅凭着用眼和用心去欣赏,同时也需要用文去阐述和评价。
摄影美学的知识点总结

摄影美学的知识点总结摄影美学是摄影艺术的理论基础,它旨在揭示摄影作品的美学特征和美学规律,通过对摄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来加强和提高摄影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品位。
摄影美学不仅是指导摄影创作的理论基础,也是摄影对画面和色彩之美的追求。
一、摄影美学基本原理1.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摄影作品的构图方式和构图原则。
优秀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画面构图包括主体位置的选择、比例的协调和背景的处理等。
主要的构图原则有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和三分法构图等。
2.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摄影作品中表现出的光线和阴影的效果。
光线的色彩和质感对摄影作品的表现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光线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加强画面的冷暖对比,突出画面的主题。
3.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指摄影作品中色彩的组合和运用。
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氛围和情绪。
在摄影中,常用的色彩构成有对比色、补色、近似色等。
4.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是指摄影作品的表现技法和方式。
包括静态表现和动态表现,静态表现可以通过对焦和曝光来表现画面的清晰和细腻,动态表现可以通过快门速度和拍摄角度来展现画面的动感和活力。
5.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摄影作品所要传递出的情感和情绪。
摄影师可以通过对主题的选择和构图方式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如忧郁、喜悦、悲伤、愤怒等。
6.审美效果审美效果是指摄影作品在审美上所能达到的效果。
通过画面构图、光影效果、色彩构成、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可以使摄影作品在审美上达到高水平的效果,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二、摄影美学的发展历程摄影是一门兼具科学和艺术特性的艺术形式。
在摄影美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19世纪初,摄影被人们视为科学和技术,相机的发明开创了摄影的历史。
最初的摄影产物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黑白照片,它们表现了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但是却缺乏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20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完善,摄影开始逐渐走向艺术化的发展道路。
摄影美学

存在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存在方式
1、摄影艺术美是一种摄影语言的美。
摄影作品是摄影艺术美存在的方式和载体,就摄影作品而言,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主要 元素。摄影艺术的语言是由摄影的器材以及被拍摄物体的形、线、光、色等造型元素和摄影家对 摄影语言所特有的掌握、组织能力综合而形成的。各种再现于摄影作品中的美的信息,就是美的 摄影艺术语言。
01 摄影学三要素
目录
02 定义
03 研究的对象
04 存在方式
05 审美的内容
06 表现途径
摄影学三要素
摄影学三要素
摄影美学及拍摄对象布局、摄影用光是摄影学三要素。下面介绍一个案例。 相机右边的闪光灯将手机的亮度提高,光圈设定为f/11,相机左边镜头外放置一张纸。接下来要 做的事情就简单了,只需把快门速度调低,使荧光灯的影像达到照片亮度的对比度。这样拍出来 的照片就有了一定的高科技的味道,完全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而且还用手机挡住了自己的倒影。 幸好手机显示屏的色调也在整张照片的色调范围内,否则我就会放弃这种拍摄方法。 平时拍摄肖像照也经常使用这个技巧。进行现场光拍摄时,这些利弊并存的荧光灯可以营造酷酷 的充满未来感的照片。当你从低角度拍摄有足够亮度的人像时,这个技巧可以把荧光灯灯光调到 光线对比度范围内。这并不难,不过需要注意两点: 从不同角度考虑普通拍摄素材的使用充分提高拍摄对象的亮度,使以前不常用的元素达到拍照的 亮度对比度。
摄影的美
美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这是一个不争事实。然而,在摄影领域内对美的认识还存在着一 定的偏颇,有人认为摄影有了美的存在和追求美就是唯美主义。特别是对于在表现方面,美的表 现力、艺术表现力等,这些词语更是忌讳。甚至都回避这些用语;还有的认为:摄影就是对客观 事实的映现,是纪实性的,有美的存在就不是新闻摄影了等等。总之美的概念受到了不公证的待 遇。从上述这些观点来看,都是对摄影和美的实质属性理解的问题。
摄影的美学

摄影的美学[ 摘要] 摄影学是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摄影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摄影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摄影的优势在于,它能在完全保持审美功效的前提下大量生产,需要的时候,谁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
摄影的这一强项,是不能否认的。
而且,这一强项可以直接带来重要影响,那就是摄影所具有的社会效应,它肩负着相当重要的社会作用。
[ 关键词] 摄影艺术美学审美1、关于摄影美学“美学”的定义,即使有不同的说法,但如果你说它是一种反思的哲学,应该不会有异议。
所以说,“美学”不是“被指导”的学问。
你不能说朝哪个方向才是摄影艺术最好的发展方向,也不好说要成为摄影家,必须如何如何来构置画面。
我不反对人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张,我只觉得不应该认为这些主张就是“美学”。
举个例子,有ABC 三个摄影家。
A 专门拍水墨山水画风格的作品, 而且认为这才是唯一有艺术价值的摄影。
而B 呢,一贯“创作”那些谁都不理解,拍的是没人能看懂的作品,然后罗列出诸多艰深的理论, 证明他的作品才是“纯粹的艺术”。
C 呢,则专门把镜头对准街头,美其名曰,摄影的天生使命就是“写真”。
三位“专家”,都自诩为摄影领域的创新者,坚守着自己的“主义”,无论他人讲什么,总不为所动, 坚持自己的工作方向。
假设来个大辩论,那结果大概是,甲说甲的“摄影的艺术性”,乙说乙的“摄影的本质性”,最后没有结论。
假设这三位有朝一日怀疑起自己的工作,开始学会退一步反省自身的立场,这时候如果能有所突破,就不能没有“摄影美学”这个抓手,以对过往进行系统的批判研究。
真能这样,A 也许会发觉,一味在摄影作品中追求绘画的笔法不免偏颇;B 也许会注意到艺术作品避不开“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协调问题;还有C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被自己一直忽略的地方,也还隐藏着微妙的审美空间。
现实中,美学不但被很多人以各种形式“权力滥用”,而且还有众多“美学专家”不顾及现实艺术世界,只管将自己编织进抽象的理论大网里,自顾自地满足。
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探析

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探析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摄影艺术追求的是真实与个性。
相较于传统绘画,摄影可以更直观地记录和呈现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
现代摄影艺术强调摄影师的个人创造力和观察力,通过充满个性特点的构图、取景和用光等手法,展现出摄影师对所摄对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日本摄影师蜷川实花的作品,用色鲜艳、构图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个人情感。
摄影艺术在形式上讲究对比和节奏感。
现代摄影艺术中常常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颜色、明暗、尺寸等方面的对比,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冲击力。
摄影师还注重捕捉瞬间,并通过构图和布局的方式,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法国摄影师卡蒂尔-布列松的作品“一分钟停顿”,通过对瞬间的拍摄和剪辑,将时间和空间交错展现,给人一种律动感和节奏感。
摄影艺术也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现代摄影艺术不再仅仅追求客观的真实性,而是更注重表达摄影师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摄影师常常借鉴绘画、雕塑、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手法,使照片具有更多的象征性和抽象性。
美国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基的作品,常借鉴绘画的结构和构图方式,通过光影和纹理的运用,表达对自然、城市和人物的情感和思考。
摄影艺术逐渐走向多样性和多变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技术日新月异,给摄影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拍摄手段和后期处理方式。
现代摄影艺术在纸质照片之外还有数字摄影、手机摄影、立体影像等多种形式和媒介。
摄影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摄影方式和后期处理手法,赋予作品更多的表现手段和创意。
美国摄影师大卫·拉夫不斯基运用长时间曝光技术和后期处理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幻想和梦幻色彩的作品。
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它追求真实和个性,讲究对比和节奏感,并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摄影艺术还在不断发展,走向多样性和多变性。
这些特征和形式使现代摄影艺术成为了一门独具魅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摄影美学的理解
作者:黄少丽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4期
摘要:从古至今,东西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段时间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及《心的世界:柯锡杰的摄影美学》这两本书,开始了我对于美学及摄影美学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美学;摄影;创作
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会很难懂吗?朱光潜先生的《谈美》通过平实的语言和巧妙恰当的比喻将人们可能望而却步的美学深入浅出地讲得生动明了,引人入胜。
整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如何欣赏美”以及“如何创造美”。
他用松树举例,向我们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相同事物时,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并大致可分为三类:“实用的态度”之“善”、“科学的态度”之“真”、“美感的态度”之“美”。
他开篇就用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松树来举例,这样的思路使初入美学之门的我感到亲切,能更好的进入“美学”的世界。
朱光潜先生在接下来的章节里,针对读者易将其与美感混淆的概念——“美感与快感”、“美感与联想”、“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是欣赏”,以及“自然美”这一矛盾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论述。
其中,他对“快感与美感”的解释,解开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美”的实用性的疑惑。
他认为,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与实际要求的满足。
尽管快感离实际的人生距离很近,却并不是美感。
真正的美感,是可以独立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而存在的。
在前面的章节中,《谈美》告诉了读者“什么是美感”,启发读者“如何欣赏美”之后,朱光潜先生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探讨了“如何创造美”,这也是我认为美学与摄影美学休戚相关的部分。
“创造之中有欣赏,但创造却不全是欣赏。
欣赏只是要见到一种意境,而创造要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活动。
”我们作为影像的创造者,了解这一部分,对本专业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柯锡杰的《心的世界》,还是很有感触的。
此书在很多程度上表达的观点是与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是相吻合的,只不过是放在摄影的语境下去讲。
虽然此书讲的是作者个人的摄影美学,但是从一个半路出家的学生的角度来讲,或许从具体的案例或榜样作为切入点,比直接接触严肃的理论著作要更容易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也更易于理解。
作者在书中,以随笔文字结合摄影作品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关于摄影、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思考。
通过真诚的叙述,传授了他在艺术探索道路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并阐释了他从摄影中获得的感悟。
其中有一些观点,对我有不小的启发:“我们看大自然,要以我们的内在去看,虽然它不动,但是在我们的心里,它是活的。
”、“相机设备早已不是问题,培养自己人格的深度,
对一个摄影者来说,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摄影家,不是看相机,而是他的心跟内涵,没有内涵,看不到东西,即使自然美景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会有感知,不会对它有回应。
”
柯锡杰先生通过对优秀的摄影作品进行美学层面以及创作思路方面的解读,将许多对摄影的思考与感悟融入书中。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产生的心得变换,并被其对摄影的赤诚所感染。
通篇读下来,我产生了一种与作者一起挣破枷锁跳舞的感觉。
摄影艺术追求的美,是一种在美学层面和哲学概念上统一的结果。
只有二者统一,画面才是美的。
我从《心的视界》这本书中,看到了一名摄影家是如何成长与突破自我枷锁走向成熟的。
一名成熟的摄影艺术家,必定是在哲学和美学层面上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不随波逐流,会用审视的视角去感悟世界。
摄影这门艺术的表现手法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说,资历尚浅。
创作者在使用相机捕捉光影的短暂瞬间,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组织画面的内容,用他们所捕捉的景观,向观者传达着作品独特的内涵。
这是一门充满了挑战与惊喜的艺术,现代艺术在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下变得越来越丰富。
作者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是我所欣赏的。
首先,是自我情感的自由的主观的表达。
通过他的自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从小就不是一个乖孩子,总是想通过些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后来他通过镜头去探索世界。
其次,倚靠直觉创造艺术感。
这种直觉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了积年累月的对拍摄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思考和辛勤的积累而形成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总是善于琢磨。
他们善于总结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灵感。
“相机设备早已不是问题,培养自己人格的深度,对一个摄影者来说,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摄影家,不是看相机,而是他的心跟内涵,没有内涵,看不到东西,即使自然美景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会有感知,不会对它有回应。
”柯锡杰运用摄影的表现形式,在以抒发自身情感为前提的基础上,传递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见解,同时这种形式造成的影响力,使得他构造了高于生活的艺术。
摄影继续在往前发展,简单的再现情景已经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摄影这一媒介,创造性的做出了更多自我的表达,丰富了摄影的形式。
正是因为这些充满个人色彩的声音,使得摄影在艺术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从艺术家们精彩绝伦的作品中领略到了美,这不仅是基于事物本身的美,更是基于创作者对事物的理解。
作者简介:黄少丽,山东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