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课件(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 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 曰:“去兵。” 姓。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 任是立不住脚的)。”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 自我觉悟
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孔子 春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
老子 春
道家
主要思想 “仁”和“礼”(克己复礼);提出“德治”; 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重义轻利 (养浩然之气)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 高目标是把握“礼”;性本善 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庄子 战
法家 墨家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
韩非 战 子 墨 战 子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 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1.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2.宣扬的纲常伦理只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带有明显的时 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3.唯心主义成分较多。神学迷信色彩较浓。 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 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和文化体系。
古为今用(注:请每个宿舍的舍长来回答)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舍长,如何遏制同学 晚自修说话以及宿舍夜聊的现象?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背 景) 三、儒道墨法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四、“百家争鸣”的历史意 义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 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 合理思想。 5、地位:墨家思想历代不受重用,国家稳定后以儒家 为宜,在动荡之后,道家的“无为而治”受到重用,在 动荡年代法家思想受到重用。
(四)“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
Fra Baidu bibliotek
总结提升: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是什么?诸子
百家的历史地位如何?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 “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反自己的意志强加 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仁政”;“民贵君轻”;
性本善; 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
儒家 孟子 战 荀子 国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君舟民水”;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性本恶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 比较 同
仁的思想 (道德伦理)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取信于民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民力量的巨大。 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贞观之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力”; 墨家 墨子 战国 节俭 老子 春秋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
道家
庄子 战国 “齐物论”、“逍遥”(安于天 命)、自然无为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 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 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 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 舟。”---《荀子· 王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
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习思考】: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有哪些?
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根本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
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
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
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学派
时 人物 代
主要思想
“仁”(爱人)和“礼”(克己复 春 礼); 孔子 秋 “德治”(为政以德) 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 采用哪家的思想来治理你的国家呢?为什么? 选择法家! (提示:“社会实践产生社会理论,社会理论反过来又 指导社会实践”。) 随着生产力和私有经济迅速发展,当时各诸侯国内部新 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各国相互争霸,国家走向统一。
法家商鞅和韩非子要求与时俱变,强化地主阶级专政和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更加适应这种社会实践。 相对而言,虽然道家、儒家也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但 老子的政治思想具有保守性,而孔孟的政治思想在当时 “迂远而阔于事情”,不能立即解决各国迫在眉睫的军 事战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