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测试:氨的喷泉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故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实验,故D正确。
4.C
【解析】
【分析】
HCl极易溶于水,全为HCl可充满烧瓶,若混有空气,水不能充满,以此来解答。
【详解】
A. HCl极易溶于水,不可能没有溶解完全,故A错误;
B.装置漏气,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错误;
H2O
NaOH
H2O
NaOH
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装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饱和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O2(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C.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③NO2、O2和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硝酸,使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符合题意;
④N2、H2二者混合不能发生反应,并且N2、H2都难溶于水,所以滴加水,压强变化不大,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有②③,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A、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故A错误;
③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若想使②中反应后,烧瓶内产生“喷泉”现象,引发的操作为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将长玻璃管内的气体赶出,撤去毛巾会有喷泉产生,故答案为: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将长玻璃管内的气体赶出,撤去毛巾会有喷泉产生;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因此溶液可能是溶有SO2的品红溶液。SO2与品红形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时分解,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冷却后,二氧化硫又与品红形成的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品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故答案为:溶有SO2的品红;SO2与品红形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时分解,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答案选A。
7.A
【解析】
【详解】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知,氨气、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NO2能与水反应:3NO2+2H2O=2HNO3+NO,所以各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做喷泉实验时,盛放氨气的烧瓶、含NO2的烧瓶,各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分别为:一烧瓶、烧瓶,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为3:2,因此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答案选A。
A.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易产生喷泉现象,故A选;
B.HCl极易与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H溶液反应,易产生喷泉现象,故B不选;
C.HCl极易溶于水,易产生喷泉现象,故C不选;
D.二氧化硫极易与NaOH溶液反应,易产生喷泉现象,故D不选;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A.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选A;
②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和氯化钙;
③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出OH-离子,溶液呈碱性,可以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也可以利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生成白烟设计实验;
(2)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形成喷泉;
(3)氨气极易溶于水,喷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与消耗的氨气成正比。
B.NO2能被水吸收,且得到稀硝酸溶液显酸性,遇石蕊变红,瞬间使越强降低,能形成红色喷泉,故不选B;
C.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O NH4+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蓝色喷泉,故不选C;
D.HCl+AgNO3 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故不选D。
2.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
A.①②B.②C.③④D.②③
3.下列实验装置原理正确且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制SO2
B.分离乙醇和水
C.收集NO2
D.制作喷泉
(3)甲、乙两组同学完成喷泉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如图C所示。请通过分析确认:甲组同学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同学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设烧瓶的容积是VL,则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 ,溶液的体积是VL,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045 mol/L,答案选A。
2.D
【解析】
【分析】
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当气体能与液体反应或溶于液体时,造成瓶内部压强变小,从而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①CO、O2二者相互间无点燃条件不反应,且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氧气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②Cl2、CH4置于光亮处,发生取代反应,可造成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符合题意;
②若用Cl2代替SO2,其他条件不变,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H2S氧化生成S单质,同时生成HCl,H2S+Cl2=S↓+2HCl,气体压强不变,观察到的现象与①相同之处为在烧瓶内壁上附着有淡黄色颗粒,不同之处为烧瓶中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在烧瓶内壁上附着有淡黄色颗粒;烧瓶中不能形成喷泉;Cl2和H2S反应:H2S+Cl2=S↓+2HCl,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不能产生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
8.2NH4Cl+Ca(OH)2 2NH3↑+CaCl2+ 2H2O向下排空气碱石灰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
【解析】(1).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CaCl2+ 2H2O;
③若想使②中反应后,烧瓶内产生“喷泉”现象,引发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因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AE2NH4Cl+Ca(OH)2 2NH3↑+2H2O+CaCl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如果产生白烟,则证明为氨气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极易溶于水和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等于
【解析】
【分析】
(1)①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0.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 C D E F
(1)已知氮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以选用________装置,收集氨气可以选用________装置。
②试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是氨气?试写出方法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氨气,根据图B喷泉实验的装置进行实验,都观察到美丽的红色喷泉。
图B:喷泉实验装置图C:两组实验结果对比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
(1)①常温下将H2S和SO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充满烧瓶,2H2S+SO2=3S+2H2O据此分析解答;
②若用Cl2代替SO2,其他条件不变,H2S+Cl2=S↓+2HCl,据此分析解答;
③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若想使②中反应后,烧瓶内产生“喷泉”现象,需要使烧瓶中气体与水接触,使压强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4.做氯化氢喷泉实验后,烧瓶内的液体只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
A.HC1气体没有完全溶解B.装置漏气,进入空气
C.集气时有空气混入D.从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水太少
5.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产生内外压强差.下列各组气体与对应的液体不易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A
B
C
D
气体
CO2
HCl
HCl
SO2
液体
C.集气时有空气混入,空气中氧气、氮气不溶于水,则烧瓶内的液体只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
D.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水,打破压强平衡,形成压强差,引发喷泉,故D错误;
答案选C。
5.A
【解析】
【分析】
气体与液体极易反应,或气体极易溶于水,均会导致产生内外压强差,均可发生喷泉实验,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二、实验题
8.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3)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烧瓶内壁上附着有淡黄色颗粒,烧瓶内形成喷泉在烧瓶内壁上附着有淡黄色颗粒烧瓶中不能形成喷泉Cl2和H2S反应:H2S+Cl2=S↓+2HCl,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不能产生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将长玻璃管内的气体赶出,撤去毛巾会有喷泉产生溶有SO2的品红SO2与品红形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时分解,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2).氨气密度比空气轻,易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氨气需要选择碱性干燥剂,可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3).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现象;
(4).使用装置B,打开止水夹,对烧瓶加热,使氨气通过玻璃管接触烧杯中的水,可形成喷泉,对烧瓶加热的方法可采用热毛巾包裹烧瓶。
(4)如果提供如图B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用如图装置做以下两个实验:
①常温下将H2S和SO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充满烧瓶,不久,烧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Cl2代替SO2,其他条件不变,观察到的现象与①相同之处为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用简要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
(1)①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利用固体混合加热,则选用A装置;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氨气只能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可以选用E装置;
②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2H2O+CaCl2;
③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出OH-离子,溶液呈碱性,检验时可用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如果产生白烟,则证明为氨气,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氨气;
氨的喷泉实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HCl气体的烧瓶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HCl气体被完全吸收,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5 mol/LB.1 mol/LC.0.5 mol/LD.2.24mol/L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①常温下将H2S和SO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充满烧瓶,2H2S+SO2=3S+2H2O,不久后,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能观察到在烧瓶内壁上附着有淡黄色颗粒,烧瓶内形成喷泉,故答案为:在烧瓶内壁上附着有淡黄色颗粒,烧瓶内形成喷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