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分析论文

处方分析论文
处方分析论文

处方分析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医药学院学生学业作品作品题目:京州县人民医院2016年7-9月门诊、

急诊处方分析

作品形式:论文

学生姓名:陈皮球

学号:

专业:药学

班级:药学2016-2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日期2017 年4月10日

京州县人民医院2016年7-9月门诊、急诊处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门急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了解门、急诊抗生素等药品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抽取京州县人民医院2016年7-9月份的门急诊处方,进行专门的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门急诊处方共抽取7171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541张,非抗菌药物处方2630张。处方总体合格率%(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非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并对几个突出问题,不同的类型的处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结论:门急诊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等其他药物存在滥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的学习。

【关键词】门、急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ommonproblemsofprescriptionsinoutpatientandemerge ncydepartments,tounderstandtheirrationaluseofantibioticsintheoutpatientandemergencydepart ments,:theprescriptionsofoutpatientandemergencydepartmentofJinzhouPeople':,therewereonly about4541prescriptionsofantibiotics,"prescriptionmanagementapproach","theguidingprinciple sofclinicalapplicationofantibacterialdrugs(2015)study.

[Keywords]emergencyprescriptions;antibiotics;rationaluseofdrugs;prescriptionanalysis

目录

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明年约有近1/3患者因不合理用药而死亡,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人,临床不合理用药在我国占病例数的12%~32%[1]。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消费使用的专业性[2],即医师药师在使用药物时要用一点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合理用药,随着医药学技术的发展,药品的种类,剂型和规格越来越多,医药师和患者用药有更多的选择,以此药品使用是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处方用药的合理与否不仅会影响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关系患者的身体健康个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医疗资源的利用及药品费用的支出[3,4]。

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合格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京州县人民医院2016年7-9月处方分析,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5]京州县人民医院2016年7-9月份门、急诊处方7171张。

点评分析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要求、参照《药理学》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文献确立相关标准对医院门、急诊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相

应的统计并分析,分析不合理处方原因,为确立处方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提供参考。

对医师开出的处方对照相应病人病症、性别、年龄以及所确立的不合理用药标准进行逐个分析,并用Excell来统计并分析。

2.点评结果及其分析

处方的基本指标

门急诊处方共抽取7171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541张,非抗菌药物处方2630张。处方总体合格率%(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非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每月处方抽查情况见表1。

表1每月处方合格率

常见问题分析

主要典型的问题是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的问题,重复联合用药问题等。

诊断与用药不符

诊断与用药不符是存在不合格处方中主要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诊断没有修改。患者的诊断沿用上次诊断,但是实际病情不同,处方开具的药物则与诊断不符合。比如﹕门诊号患者诊断为胆囊结石,处方开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2)过多的诊断。在原有诊断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诊断,导致诊断栏的诊断有好几个,有些多到未能全显示出来,在处方审核的过程中不容易分清诊断与用药是否合理。比如﹕

(3)诊断不明。如﹕健康查体。门诊号患者诊断为健康查体,处方开具右佐匹克隆1

盒。

(4)以临床诊断作诊断。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的疾病,可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查作临时诊断如发热待查,并标注

(5)

用法用量的问题

(1)用法出现明显的错误,注射液口服,口服剂注射,开塞露口服,碳卡口服等。

(2)用量的问题,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膏剂,一次剂量小到,大到整个药品的剂量。超过该药品的最大剂量的﹙柏栀祛湿洗液100ml,一次180ml﹚,整单处方用药1日3次或1日1次,无药品用药差异。还有为按照说明书用量用药。

(3)急诊超过3日,门诊超过7日用量问题。

重复联合用药问题

(1)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用药不合理,普通炎症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使用。

(2)普通药物的重复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糖浆、非索非那定片、盐酸赛庚定片H1受体拮抗剂,复方氟米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为激素类药等重复使用。

其他常见问题

单张处方处方数超过五个品种,门诊服务台和胃肠镜室开具的处方问题较多。

不同药物处方分析

常见问题占不合格处方大部分,存在抗菌处方、普通处方、麻精处方表现不同情况的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抗菌药物处方

(1)无指证使用抗菌药物,如﹕g静滴qd,首先针对诊断为腹痛,儿童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单一有感染引起的腹痛,儿童腹痛的原因有腹内疾病(一般治疗不优先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腹泻或促进耐药菌生长)、腹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类疾病、变态反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疾病或传染病等),这些需诊断明确,针对于注射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该药品说明主要适宜于

严重感染,对于患者所遴选的抗菌药物不适宜,除此外还有儿外疾病引起的腹痛,则需要手术或其他的治疗了。比如﹕抗菌药

(2)使用抗菌药物不适宜﹕

(3)用药与诊断不和:门诊号,诊断为早孕,适宜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其他药物有缩宫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诊断错误。

(4)重复用药﹕门诊号,诊断为右眼角膜异物,开具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

(5)推荐用量为每天。

(6)门诊无特殊情况下超7日用量。

普通药物处方

(1)“”

(2)用法错误的,门诊号,开具布洛芬混悬液,用法为“静脉滴注”

(3)“健康查体开药”“健康查体”“牙列缺失、带状疱疹”“腹疼”,开具药品有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为清热、解毒、化痰。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症;门诊号(4)∕ml,该药品规格为100ml∕瓶。

精神药品

(1)

(2)mg,诊断也与用药不符合。

麻醉药品

(1)

(2)ugmg3支,用法为术中用,每天一次,一次1㎎。

3.总结及其讨论

诊断与用药问题

就诊断问题,据我在医院药房实习的这段时间了解到我们医院所用的三佳系统中

有诊断的模板,模板中可以添加诊断以及对应诊断的用药,虽然每个科室的诊断都不一样,但多数科室常见对应的病症在20种以内,这些都可以添加到模板中,在就诊过程中可以对症点下就行,如果有新的症状,手打一下,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在每个诊断下添加对应症状的药物,对于常见病症用药则不会出现用药与诊断不合的问题,也能减少无适应症用药;对于特殊情况,医师则需要自选更换药物,也可以把这类也存在于模板中用于类似病人用药。

用法用量问题

对于每个科室有自己的用药范围,在自己用药的范围内,可以储存在自己的处方模板中,对于用法用量查询,我院的电脑上面基本都安装了一个“药品信息查询工具”,“检索码”这个是每个字拼音前一位查询,或者用“药物名称”查询,医院的药物说明书都能查到,按照说明书中或者经验疗法修改:用法、用量,甚至连7天用量都能设置,这样设置下来,此类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超7日用量的问题

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超过7日用量,特殊情况对于那些慢性病,或者老年病,医师要注明用药理由。另外这个用量也可以在用药模板中修改。修改好用法用量,设置好7天多少药量模板上就可以算出来。不推荐处方开具方法,可以开具几张处方,把超过7日处方单分成几张7日内合格处方。

加强药房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药房要加强“四查十对”制度的落实,善于发现处方中的问题,对于不合格处方要拒绝调配,药房和医师相互谅解,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提高我们医院的处方质量。

医院管理与应对

医院之本在于医,我们药师能做到的只是杯水车薪、扬汤止沸,在现在这个药品零差价的情况下,药学人员在医院更是人轻言微,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说要真正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服务水平及合理用药,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1)医院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药代表们为了促销药品,不择手段的给医生提供药品提成费用,有的医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丧失医德医风,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师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医务人员树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为病人治病的过程中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

(2)加强合理用药意识,建立健全医院合理用药的制度,规范药品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其有关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定期

分析医院药物使用情况,建立新药引进的相关程序制度。组织药学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各科室合理用药。

(3)要提高的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单要有医师跟药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也要有护士的严格执行,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指导合理用药。因此加强院与院之间的相互学习,医师和药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确保对医药信息的及时把握。

结束语

处方点评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分析,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临床医师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开具,根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药师应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严把处方审查关。希望通过临床各科室医师和药房的药剂师们的共同努力,提高我们医院的处方书写的整体合格率。

我在在西药房实习期间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熟悉药品摆放位臵,正确的记忆和固定药品摆放位臵是避免配方时差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每月认真做好缺药登记、效期登记、温湿度登记以及精麻毒药品登记,对于近效期将过期的药品要特别标记或单独处理。认真对待处方的审核、划价、调配、发放工作。

在发药时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严格操作,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方面的差错,能及时与医生联系,准确调配,认真复核,发放药品准确,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同时,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以及特殊管理的有关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对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能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用药的常识与注意事项,尤其对特殊人群用药注

意事项作耐心解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致谢

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学习生活即将在这里划上一个句号,时光荏苒,我们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迈进社会,开始新的征程,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指导,在这里,我谨向所有给予我帮助、指导和关心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与由衷的敬意。

首先,我要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老师在我完成论文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帮助,老师深厚的理论水平让我受益匪浅,不厌其烦的指导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使我对药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衷心感谢实习带教的老师!无论是在论文还是工作上都给予给我指导、帮助、鼓励,对我的悉心培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顺利完成一院的实习与工作,我将铭记于心。感谢老师对我论文的的跟踪指导与关心,使我能够按要求完成论文,感谢在校老师对我学术知识的教导。

其次感谢我的实习单位京州县人民医院。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丰富多彩,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与人的沟通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感谢医院的各位老师,及其他院校实习生的悉心关怀,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直挂云帆济沧海。

另外,我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及在我成长道路上对我的无尽关心与支持,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教授和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田丽娟,于培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6):1204-1206.

[2]李晓鹏,我国药品市场价格的政府监管问题探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apracticalmanual(WHO/DAP/[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4.

[4]王爱荣,冯学山,龚幼龙,等.乡村医生处方行为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11):14-16.

[5]唐镜波.医疗单位用药调查方法—选择性用药指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通讯中国年鉴[M].北京:中国科学术出版社,1998:28-29.

[6]吴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不同输液的稳定性考察[J].北方医学,2012,9(7):34-3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