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的老人
磨刀老人吴锦泉

磨刀老人吴锦泉作者:戴武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6年第07期在南通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他以磨刀为生,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为市民村民磨菜刀剪刀,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磨刀老人”。
他叫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
近年来,老人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南通市红十字会为汶川、玉树、舟曲、雅安等灾区捐款,向残疾儿童、智障孩子,向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为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添砖加瓦。
做好事善事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
他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他以能够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这也是他一生行善的最洁净的原动力,老人用“人人可为”的凡人善举诠释了慈善的真谛。
“磨刀老人”被南通市选树为红十字会博爱典型,全市道德模范;2011年,他又光荣地当选“中国好人”,并被评为“南通市第33次文明新风典型”。
2012年,他赢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和众多网民的赞誉,高票当选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受到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并三次与其握手。
如今,吴锦泉当选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汶川地震,他捐款掏出一堆零钱2008年5月14日上午,南通市红十字会设在南通电视台的汶川地震募捐点前,来了一位衣衫破旧,手提塑料袋的老人,他怯生生的左右看看,此时,有人在口袋里找零钱给他。
但老人推开施舍零钱的手,细声问:“我想捐钱,但是不多,可以吗?”“当然,当然可以。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个塑料袋,里面竟全是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
老人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赶紧解释说:“我是个磨刀的,这是我平时攒下来的一点点钱,我在广播里听到四川地震了,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昨天晚上我在家里和老太把钱数了好几遍。
”我们这才注意到他那粗大并且已经严重龟裂的手。
老人接着说:“这点钱,哪怕帮伢儿们买两块砖头,你们看行不行啊?”不知谁问了一句:“老人家,你磨一把刀多少钱?”“一把菜刀1块钱,一把剪刀5毛钱。
【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优秀人物 中考必备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优秀人物中考必备作文素材1.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吴锦泉,今年84岁,江苏省南通农民,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
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
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自2021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立即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了“锦泉一元爱心社”,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打拐夫妇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张宝艳,女,出生于1962年8月,吉林通化人,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
2021年,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被遗弃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讨儿童回家。
2021年成立宝贝回家慈善基金。
在2021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上,张宝艳成为唯一网民代表入选者。
202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1年12月10日,获得网易“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打,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3.铁榔头郎平:雄心志四海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
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
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羸得“铁榔头”绰号。
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21年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顽强的日本队,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并直接晋级2021年里约奥运会。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屠呦呦——春草鹿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
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1969年, 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郎平——雄心志四海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郎平,原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20世纪80年代,她是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得“铁榔头”绰号。
上世纪末,她和队友创下五连冠的佳绩,女排精神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2002年郎平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第一人。
2010年7月,郎平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郎平退役后,赴国外进修、打球, 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国女排帅印,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
感动中国2015年年度人物吴锦泉颁奖词和事迹材料(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年年度人物吴锦泉颁奖词和事迹材料(观后感)感动中国2015年年度人物吴锦泉颁奖词和事迹材料(观后感)【吴锦泉高节卓不群】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今晚,磨刀老人的善举“感动中国”今天8时不到,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委会议室,数十名电视观众就早早地围坐在吴锦泉身旁,观看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况。
此刻,这位普通的农民不仅是观众中的主角,更是央视荧屏上的主人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颁奖盛典的开场是专门为老人设计的,背景是老北京胡同。
主持人白岩松和老人在街角相遇了,开始讲述他的爱心故事。
老人踏着红地毯第一个出现在屏幕中,敬一丹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给老人的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当屏幕中的吴锦泉高高举起水晶奖杯接受致敬,小小的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老人却一如平常地谦虚:“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我了很高的荣誉,让我很感动。
”荣誉,对老人来说,是鼓励和认可,但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
【四年级作文】四年级写人作文:磨刀老人_600字

【四年级作文】四年级写人作文:磨刀老人_600字磨刀老人今天,我和爸爸去附近的公园散步,看到一个磨刀老人,在公园的一角坐着,手里拿着一个磨刀石正在给人家磨刀。
他一边磨刀一边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刃越磨越锋利。
”看着他那么尽心尽力的样子,我心里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跑到他身边观看。
磨刀老人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头发花白,颧骨高高隆起,皱纹纵横交错,就像是一幅沧桑而又慈祥的画面。
他的双目炯炯有神,时不时地转头看看四周,见有人过来就笑着说话。
磨刀老人有一双大大的手,粗糙而有力,拿着磨刀石,刷刷的磨着刀刃。
每当磨刀老人磨到一把刀刃比较锋利的时候,他就会拿一根小木棍试刀,看刀刃够不够锋利。
只要一根木棍轻轻一挠,木屑便飞溅而出,磨刀老人就会满意地对着人家说:“刀锋利了,可以用了。
”磨刀老人的一腔热情和认真工作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我和爸爸就和磨刀老人聊开了,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在这里给人家磨刀,磨刀老人说:“小时候我家就是靠这个糊口的,家里的农具、菜刀都是我来磨,我也得说磨刀是门技术,刀刃不磨好,那可是绝对砍不动柴的。
”听了磨刀老人的话,我深深感到磨刀老人是一个有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人。
磨刀老人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为了社会做贡献。
他说,只有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改变周围的环境,使生活更加美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我在磨刀老人的身上看到了很多美好的品质,我深深地为他感到骄傲。
经过这次的见闻,我知道了,只要用心对待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件好事,一定不要图回报,而是要心甘情愿地做。
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爱心、责任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让我们向磨刀老人学习吧!。
感动中国吴锦泉的人物事迹_描写作文

感动中国吴锦泉的人物事迹吴锦泉在得知四川地震后将两年来每天替人磨菜刀、磨剪刀挣下的辛苦钱总计1966块2毛全部捐给了灾区,后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吴锦泉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吴锦泉的人物事迹“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8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20xx“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
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
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
有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1元钱要挥动手臂300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1000元,就要挥臂30万下!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
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87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1 / 6在22位“20xx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
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2989400票。
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
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
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吴锦泉清晰地记得,他是1958年8月8日入党的。
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
1990年,吴老退休。
闲不住的他,拾起了19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龟”(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磨剪抢刀。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20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2002-2016)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2002-2016)2015年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张宝艳、秦艳友: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者郎平: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本土科学家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最好的校长爸爸官东:“东方之星”客轮救援“男神”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王宽: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抗战老兵、爱国侨胞:特别奖(特别致敬)2014年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朱敏才&孙丽娜: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陶艳波: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木拉提·西日甫江: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陇海大院: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特别奖(特别致敬)2013年黄旭华: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格桑德吉: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河南仁医姚厚芝: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载人航天英雄:特别奖(特别致敬)2012年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陈斌强:坚持5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的孝子何玥:因病去世并捐献器官的12岁女孩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高淑珍:坚守14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张丽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作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高秉涵: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周月华&艾起:丈夫背着妻子,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特别奖(特别致敬)2011年朱光亚: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胡忠&谢晓君: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吴孟超: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刘伟: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杨善洲: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阿里木: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张平宜: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孟佩杰: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吴菊萍: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刘金国: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白方礼:特别奖(特别致敬)2010年钱伟长: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才哇: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郭明义: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王伟: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王万青: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王茂华&谭良才: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何祥美:三栖尖兵刘丽: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孙炎明: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海地中国维和人员:特别奖(特别致敬)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特别奖(特别致敬)中国志愿者:特别奖(特别致敬)2009年卓琳: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宋文骢:“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阿里帕·阿力马洪:多民族孤儿的妈妈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张正祥: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陈玉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朱邦月: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沈浩: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李灵:为留守儿童办学的河南女大学生翟墨: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特别奖(特别致敬)2008年唐山十三农民: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李隆: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经大忠: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武文斌:累死在救灾前线的河南青年战士金晶: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吉吉: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张艺谋奥运团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神七航天员: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韩惠民: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李桂林&陆建芬: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全体“中国人”:特别奖(特别致敬)2007年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闵恩泽: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方永刚:党的理论传播者谢延信: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钟期荣&胡鸿烈: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罗映珍: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李剑英: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河南人李丽: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陈晓兰:坚守医德的医生孟祥斌: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特别奖(特别致敬)2006年丁晓兵:独臂英雄王百姓:排爆专家,河南省公安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华益慰:好军医霍英东:慈善家季羡林:著名学者叶笃正:气象学家孔祥瑞:蓝领专家林秀贞:爱心大姐黄舸:阳光少年微尘:慈善家中国工农红军:特别奖(特别致敬)2005年魏青刚: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河南打工青年丛飞: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黄伯云: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李春燕: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洪战辉: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河南大学生陈健: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邰丽华: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杨业功: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王顺友: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的楷模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青藏铁路建设者:特别奖(特别致敬),不辞辛苦、连年奋战,在生命禁区建设世界上最伟大铁路的奋斗精神2004年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任长霞:连破积年大案,以一身正气镇住邪恶的河南“女神警”牛玉儒:勤勤恳恳,鞠躬尽瘁,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榜样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刘翔:雅典奥运会上,用风一样的速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并重新书写中国田径史的运动员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孙必干:临危受命,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解救中国人质的外交官徐本禹:甘受清贫,在贵州深山小学任教的青年志愿者梁万俊: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创造飞行奇迹的空军试飞员明正彬:出生入死卧底侦察,给毒品犯罪以沉重打击的缉毒英雄桂希恩:用良知揭开真相,为艾滋病患者奉献一腔热情的医生中国女排:特别奖(特别致敬),以表彰她们在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再次响彻云霄的女排拼搏精神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航天英雄钟南山:“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重夺阔别17年冠军奖杯的主教练陈忠和尾山宏:跨越国家和民族界限,勇敢担负起历史责任的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梁雨润:视群众利益为根本利益的“百姓书记”、山西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巴金:穿越一个世纪点亮许多青年灵魂的著名作家高耀洁:70多岁高龄的“民间防艾第一人”、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达吾提·阿西木:地震灾难中全家5人遇难还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新疆琼库恰克乡6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成龙: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国家和社会的危难时期重塑信心、传递情感的香港著名影星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网友分享衡阳消防兵:特别奖(特别致敬),2003年“11·3”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献身2002年郑培民:勤政爱民的湖南省委原副书记张荣锁:被誉为“新时代愚公”的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王选: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刘姝威:“打破蓝田神话”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前东:舍己救人的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姚明:篮球运动员赵新民: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教导员濮存昕: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三峡移民:特别奖(特别致敬),特别大奖授予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奖杯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描写磨剪刀的老人作文
描写磨剪刀的老人作文在我所居住的老旧小区的角落里,常常会出现一位磨剪刀的老人。
他就像一个神秘的访客,不定期地带着他的家伙什儿,在某个阳光正好的日子里,给小区带来一种独特的烟火气息。
老人看上去六十多岁的样子,身材瘦小却显得十分干练。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道道皱纹如同沟壑般纵横交错,那是生活的犁在他面容上留下的印记。
眼睛不大,但却透着一股子精明劲儿,每次看向你的时候,仿佛能把你的心思看穿。
他总是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作服,上面沾满了各种污渍和磨损的痕迹,那是他辛勤工作的见证。
老人的家伙什儿可是他的宝贝。
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载着一块磨刀石,一个装满水的小桶,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工具。
磨刀石看上去已经用了很久,表面被磨得光滑而又凹陷,仿佛在诉说着它经历过的无数次磨砺。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位老人,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
阳光洒在小区的空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我正百无聊赖地在小区里闲逛,突然听到了一阵清脆的吆喝声:“磨剪刀嘞——戗菜刀——”这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悠长而又响亮,在小区的楼宇间回荡。
我循声望去,只见老人正推着他的三轮车缓缓走来。
车把上挂着一个小喇叭,里面不断重复着他的吆喝声。
他的步伐不紧不慢,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稳有力。
走到小区的中心花园,老人停了下来,开始了他的工作。
他先从车上拿下一张小板凳,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灰尘,然后稳稳地坐了上去。
接着,他从桶里舀了一勺水,轻轻地浇在磨刀石上,顿时,一阵水汽升腾而起。
这时,一位大妈拿着一把剪刀走了过来。
“师傅,您给看看这剪刀,钝得都剪不了东西啦!”老人接过剪刀,眯起眼睛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行,您稍等。
”说着,他把剪刀放在磨刀石上,双手握住剪刀柄,有节奏地磨了起来。
只见他的身子微微前倾,双臂用力,一下一下地推动着剪刀。
磨刀石与剪刀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老人的眼神专注而又认真,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手却始终没有停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打拐夫妇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打,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3——铁榔头郎平:雄心志四海【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
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年,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4——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5——歌者阎肃:弦歌感人肠【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6——大国工匠徐立平:大国多良材【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7——化缘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
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屠呦呦——春草鹿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
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二、郎平——雄心志四海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郎平,原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20世纪80年代,她是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得“铁榔头”绰号。
上世纪末,她和队友创下五连冠的佳绩,女排精神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2002年郎平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第一人。
2010年7月,郎平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郎平退役后,赴国外进修、打球,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国女排帅印,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夏天的某个星期天,刚搬家到新小区,不经意间听到楼下传来几句 “磨菜刀”的吆
喝声,嗓音高亢洪亮,拉着悠长的调子,颇有些早年刘欢歌曲《磨刀老人》里那句“磨剪子
嘞,镪菜刀------”经典唱法的韵味。这种吆喝声是我小时候在农村非常熟悉的。在以前农
村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下,那些走街串巷的商贩们,不同的行业有不同吆喝声,小时候每听到
摇拨浪鼓的,理发剃头的,镪刀磨剪子的,耍猴的,杂耍卖艺的等等,都兴奋地像猴子一样
从家里窜出来看热闹,人家收摊走远了还不舍离去。小时候的记忆长久而清晰,工作后在城
市里生活,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儿时那些熟悉的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了。
怀着好奇,我停下手中的活计,在阳台上探头向楼下张望,只见有一位磨刀老人扛着一
只长条凳子,一边悠闲地走着,一边不紧不慢的吆喝。凳子的一头绑扎着磨刀石等工具,另
一头悬挂着小水壶、布袋等杂物。由于我是站在高处向下俯视,看不到老人的面孔,不好判
断老人的大概年龄。老人戴一顶宽边草帽,上身穿一件白布对襟短袖小褂,行走的步子不快,
很悠闲,吆喝声也很有节奏感,他不像别的商贩那样不时仰头张望看谁家的窗户开着,谁家
阳台上有人打招呼揽生意。小区里很安静,除了偶尔有几声汽车喇叭响没有别的声音,他相
信他的吆喝声应该能够吸引有需求主顾的注意力:谁家需要磨刀,一定会开窗喊他或者下楼
等他。从老人家吆喝声拖着长腔尾音中,我能听出他应该是河南老乡,而且离我的老家并不
远,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尊敬和亲近感。
两个月后的一个周末上午,我在家里休息没有出门,突然我又听到磨刀老人熟悉的吆喝
声。由于我家位置就在小区大门口附近,我透过厨房的窗户远远地看到老人家向小区大门口
走来,装束还和上次一模一样。恰好我家的菜刀也钝了,何不趁此机会磨一磨?我没有迟疑,
从柜橱里拿出一把切刀和一把剁骨刀,换好衣服,准备好零钱,在阳台边等着老人路过我家
楼下就赶紧下楼。我在阳台等了一会儿没有看到老人家的身影,以为他在楼下有生意停住了。
我家在小区大门右侧,未几,我循着老人的吆喝声,看到磨刀老人进小区大门后左拐朝另一
个方向走了,估计喊他也不会听得到,因为我是一个安静的人,毕竟从小到大没有大声喊过
话。心想:一会儿他会顺着小区道路顺时针转过来的,老人家转过来了再下楼不迟。于是打
开电视慢慢等待,眼睛看着电视画面,耳朵却是听着外面的动静。不想等了很久,直到下午
太阳偏西也没有等到老人家再转过来,心中不无遗憾,也许老人家临时有事从小区侧门出去
了吧?
冬天快要过完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也渐渐远去了,有时候在厨房里忙活,我会不自觉的
想到那位磨刀的老人。已经半年多没有听到他那熟悉的声音了:您回老家过年了吗?您在乌
鲁木齐有亲人吗?您还是嫌乌鲁木齐的冬天太过于寒冷而歇业了呢?
老人家,在春暖花开的春天,我期待您的出现,我还想听听您那熟悉的乡音,您那悠扬
的吆喝声是最美的音乐;我很想用不太熟练的老家话与您唠唠家常,体会他乡遇故知的亲切;
我想好好欣赏一下您精湛的磨刀手艺,唤起我儿时快乐的回忆。
(2014年2月2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