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0)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产后出血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使读者对产后出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分娩前的风险评估、分娩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分娩后的监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止血措施、容量复苏、病因治疗等多个环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文还就产后出血的特殊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如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引起的休克等,为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参考。

本文总结了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

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共同为提高我国产科质量而努力。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对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前预防:在产前阶段,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便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同时,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如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以提高孕妇的自我防范意识。

产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产程进展情况。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ppt课件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ppt课件

产后出血的诊断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 估将丧失抢救时机
失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重者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失 血量占总血量的百分数。妊娠末期血容量(L)的简易计算方法为 非孕期体重(kg)×7%×(1+40%),或非孕期体重(kg) ×10%
失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1—6 min),故需持续静脉滴注
-缩官素应用相对安全,大剂最应用可引起高血压、水钠潴留和心血管 系统副作用;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官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 速和(或)心律失常。
-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制加大用量反而效果不佳,故24 h总 量应控制在60 u内.
★WHO产后出血技术小组提出靠临床估计和测量比实际失血量低估
30-50%
评估失血量的方法
称重法或容积法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 体克指数法 体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 Hb测定:每下降10g/L,失血约400-500mL。产后出血早期,
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产后2 h内出血>400ml
预警线:一级急救处 理
求助 建立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 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 积极寻找原因并处理
出 血 量 : 500 ~ 1500ml
处理线:二级急救处 理
病因治疗抗休克治疗 Nhomakorabea宫缩乏力
产道损伤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扩容 给氧
• 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 预防性应用缩宫素(Ⅰa级证据),使用方法为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或5 U 稀释后 静脉滴入,也可10 U加入500 ml液体中,以100-150ml/h静脉滴注。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指南医学PPT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指南医学PPT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产后出血可分为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道损伤 性出血和胎盘因素出血。
产后出血的危害
短期危害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休克、多 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长期危害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贫血、感 染、席汉综合征等并发症,影响身体 健康和生育能力。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产后出血导致的严重后果案例
案例一
刘女士产后出血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导致了严重的贫血和休 克,对身体健康造成了长期影响。
案例二
陈女士产后出血引发了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最 终不幸离世。
产妇在产后的2小时内应特别 注意自身出血量,如出现异常
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
早期哺乳
尽早让新生儿吸吮母乳,可以 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合理休息与饮食
产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 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预
防产后出血。
及时就医
如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产妇应 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
时机。
03
产后出血的处理
产时预防
监测产程
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产妇 的生命体征和产程进展,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
科学接生
及时使用缩宫素
在必要时,医生应及时为产妇注射缩 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遵循科学接生原则,避免产道撕裂等 损伤,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产后预防
01
02
03
04
观察产后出血量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 见的原因,可能与产程延长、 产妇过度紧张、子宫过度膨胀
等因素有关。
产道损伤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药物预防措施应用
宫缩剂使用
在分娩过程中,适时使用宫缩剂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止血药物使用
针对高危孕妇,预防性使用止血药 物,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预防性输血
对于存在严重产后出血风险的孕妇 ,可考虑预防性输血措施。
04
产后出血处理方法详解
药物治疗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效果评价
缩宫素类药物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但 需注意过敏等不良反应。
营养与运动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 态,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管理优化
分娩方式选择
根据孕妇实际情况,选择 适合的分娩方式,降低产 后出血风险。
产程管理优化
加强产程监测,及时发现 并处理产程异常,避免产 程过长导致的产后出血。
无痛分娩
推广无痛分娩技术,减轻 分娩疼痛,降低因疼痛导 致的产后出血风险。
死亡率
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在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但整体呈下降趋势。
对母婴健康影响
母体健康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母体出现休克、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甚 至危及生命。
婴儿健康
产后出血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增加新生儿窒息、早产等风险 。
社会经济负担
医疗资源消耗
产后出血的处理需要占用大量医疗资 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髂内动脉结扎术
通过结扎髂内动脉,减少盆腔血流量,有助于控 制出血。
根治性手术时机选择和患者沟通
手术时机
在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无效时,或 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 等严重情况时,需考虑根治性手术。
患者沟通
医生需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必要 性、风险及预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 理解和配合。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 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或低于基线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各国和学术机构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2024年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

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了《产后出血的防治进展指南(2024年版)》。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普通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出血。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阴道流血量虽不到500毫升,但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降至或低于基线。

2.风险评估: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应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妊娠、长时间分娩、疤痕子宫等。

3.预防:通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风险、早期有效宫缩、控制宫缩后颈开大、正确使用助产器具等。

4.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应包括实际测定血量、客观观察出血量、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生命体征等。

产后出血的诊断应该及时,便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5.治疗: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宫缩剂的应用、止血剂的应用和输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介入治疗。

6.产后出血的监测: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应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液量、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当产后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导尿、快速输血、手术止血等。

8.产后出血的复发预防:对于有过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在接受下一次分娩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的概要。

这些指南侧重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旨在帮助医生正确处理该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出血量≥1 000 ml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者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

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 (kg)x7%x(1+40%) ,或者非孕期体质量 (kg)x10%。

常用的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1)称重法或者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 =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 1;(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 10 g/L ,出血量为 400 ~ 500 ml。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重症产后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速度>150 ml/min;3 h 内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50%;24 h 内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容量。

休克指数估计出血量(ml) 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0.9<500<201.01000201.51500302.0≥2500≥50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孕妇特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人者应于分娩前转诊到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

积极正确地处理第三产程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危(wei)险度,为常规推荐(Ⅰ级证据)。

施,首选缩宫素。

应用方法: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 1 个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 10U 加入 500 ml 液体中以 100 ~ 150 ml/ h 静脉滴注或者缩宫素 10U 肌内注射。

产后出血最新ppt课件

产后出血最新ppt课件

治疗
胎盘早剥需要紧急治疗,包括 抑制宫缩、纠正贫血、预防感 染等措施,必要时需终止妊娠

病例二: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01
02
03
04
子宫收缩乏力
是指产后子宫肌肉收缩力量不 足,不能有效关闭子宫肌层血
管,导致产后出血。
症状
产后出现大量阴道流血,色鲜 红,可伴有血块。
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包括产程 延长、子宫过度扩张、子宫肌
参考文献2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中国实 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37(4):
312-318.
参考文献3
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 医药 导报, 2020, 39(5): 445-449.
THANK YOU
症。
孕妇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 理建议,包括接受预防性治疗和
管理。
产时预防
孕妇在分娩时应该选择有资质 和经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避 免因不当的接生方式导致产后 出血。
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母婴情 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长 、宫缩乏力等可能导致产后出 血的情况。
严格遵守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操 作规范,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手术。
瘤等。
治疗
治疗包括按摩子宫、应用宫缩 剂、输血等措施,必要时需手
术治疗。
病例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 常,导致血液凝固障碍,引起产后出 血。
症状
产后出现大量阴道流血,色暗红,可 伴有血块。
原因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孕妇患有血液系 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等因素 有关。
胎盘因素
如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等,影响 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因此,有必要制定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本指南的制定主要参考r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宫缩乏力(占70%~90%) 、产道损伤(占20%) 、胎盘因素(占10%) 和凝血功能障碍(占l%) ;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

见表l。

所有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j。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妇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

1 / 10二、产后出血的诊断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丧失抢救时机。

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和血肿易被忽视。

失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重者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临床指南.出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数,妊娠末期总血容量(L) 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重(kg) 7%(1+40%) ,或非孕期体重(kg) 10%。

常用的估计失血量的方法有:(1) 称重法或容积法; (2)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1,见表2; (3) 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彰收缩压(mm Hg) ,见表3; (4)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lO g/ L,失血400~500 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单位: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编者: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10-10 阅读 2414 当前评论:0条 我要评论 字号:T|T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 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 kg) x7%×( 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常用的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1)称重法或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2;(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 出血量为400~500 ml。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重症产后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速度>150 ml/min;3 h内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50%:24h内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容量。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加强产前保健 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孕妇尤其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应于分娩前转诊到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 (二)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积极正确地处理第三产程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度,为常规推荐(I级证据)。 1.预防性使用宫缩剂: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常规推荐措施,首选缩宫素。应用方法: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1个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 U加入500 ml 液体中以100~150 ml/h静脉滴注或缩官素10 U肌内注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还可考虑应用卡贝缩宫素,其半衰期长( 40~50 min),起效快(2 min),给药简便,100μg单剂静脉推注可减少治疗性官缩剂的应用,其安全性与缩官素相似。 如果缺乏缩宫素,也可选择使用麦角新碱或米索前列醇。 表1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对应的高危因素 原因或病因 对应的高危因素

子宫收缩乏力 全身因素 药物 产程因素 产科并发症 羊膜腔内感染 子宫过度膨胀 子宫肌壁损伤 子宫发育异常 产道损伤 子宫颈、阴道或会阴裂伤 剖宫产子宫切口延伸或裂伤子宫破裂 子宫体内翻 胎盘因素 胎盘异常 胎盘、胎膜残留 产妇体质虚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或精过多使用麻醉剂、镇静剂或宫缩抑制剂等急产、产程延长或滞产、试产失败等 子痫前期等 胎膜破裂时间长、发热等 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等 多产、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等双子宫、双角子宫、残角子宫等 急产、手术产、软产道弹性差、水肿或瘢痕形成等胎位不正、胎头位置过低等 子宫手术史 多产、子宫底部胎盘、第三产程处理不当 多次人工流产或分娩史、子宫手术史、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多产、既往有胎盘粘连史

凝血功能障碍 血液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产科DIC 遗传性凝血功能疾病、血小板减少症 重症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羊水栓塞、Ⅱ~Ⅲ度胎盘早剥、死胎滞留时间长、重度子痫前期及休克晚期 表2 休克指数与估计出血量 休克指数 估计出血量(ml) 占总血容量的 百分比(%) <0.9 <500 <20 1.0 1000 20 1.5 1 500 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0 ≥2 500 ≥50 2.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胎儿娩出后1~3 min钳夹脐带对胎儿更有利,应常规推荐,仅在怀疑胎儿窒息而需要及时娩出并抢救的情况下才考虑娩出后立即钳夹并切断脐带(I级证据)。控制性牵拉脐带以协助胎盘娩出并非预防产后出血的必要手段,仅在接生者熟练牵拉方法且认为确有必要时选择性使用(I级证据)。 3.预防性子宫按摩: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后,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I级证据)。但是,接生者应该在产后常规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产后2h,有高危因素者产后4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变化,产妇并应及时排空膀胱。

产后出血的处理

一、一般处理 在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进行一般处理,包括向有经验的助产士、上级产科医师、麻醉医师等求助,通知血库和检验科做好准备;建立双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进行呼吸管理,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氧;监测出血量和生命体征,留置尿管,记录尿量;交叉配血;进行基础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并行动态监测。 二、针对产后出血原因的处理 病因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检查官缩情况、胎盘、产道及凝血功能,针对出血原因进行积极处理。 (一)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1.子宫按摩或压迫法:可采用经腹按摩或经腹经阴道联合按压,按摩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应配合应用宫缩剂。 2.应用宫缩剂:(1)缩宫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治疗产后出血方法为: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或子宫肌层或子宫颈注射,以后10~20 U加入500 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常规速度250 ml/h,约80 mU/min。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1~6 min),故需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应用相对安全,但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和心血管系统副反应;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禁忌使用。因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制加大用量反而效果不佳,并可出现副反应,故24 h总量应控制在60 U内。(2)卡贝缩宫素:使用方法同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15-甲基PGF2α),能引起全子宫协调强有力的收缩。用法为250 μg深部肌内注射或子宫肌层注射,3 min起作用,30 min达作用高峰,可维持2h;必要时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2 000 μg。 哮喘、心脏病和青光眼患者禁用,高血压患者慎用; 副反应常见的有暂时性的呕吐、腹泻等。(4)米索前列醇:系前列腺素E.的衍生物,可引起全子宫有力收缩,在没有缩宫素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应用方法:米索前列醇200~600 μg顿服或舌下给药。但米索前列醇副反应较大,恶心、呕吐、腹泻、寒战和体温升高较常见;高血压、活动性心、肝、肾疾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慎用,青光眼、哮喘及过敏体质者禁用。(5)其他:治疗产后出血的宫缩剂还包括卡前列甲酯栓(可直肠或阴道给药,偶有一过性胃肠道反应或面部潮红但会很快消失)以及麦角新碱等。 3.止血药物:如果宫缩剂止血失败,或者出血可能与创伤相关,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推荐使用氨甲环酸,,其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1次1.00 g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ld用量为0.75~ 2.00 g。 4.手术治疗:在上述处理效果不佳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师的熟练程度选用下列手术方法。 如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除手术外,需补充凝血因子等。(1)官腔填塞术:有官腔水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