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2中国传媒创新报告

1 2
传媒 : : M E D I A 2 , 2 0 1 3
慌 划
ec S p e c i a l P l an
- ■
4 .娱 乐类 节 目探索质 量效 益 结合新 模 式
为解 决 长 期 以来 报 刊 资源 分 散 、只 生不 灭 、产
2 0 1 2 年 ,浙 江卫 视 的 《中 国好 声 音 》吸 引了 很 业 结构 失衡 的 问题 ,激活 报 刊业 的市 场 活 力和 竞争 多 国 人 的 眼球 , 《中国 好声 音 》一 鸣惊 人 成 为 “ 中 力 ,新 闻 出版总 署 于2 0 1 0 年7 月印发 《 报 纸期 刊 出版
的 总 产值 为6 3 7 9 亿 元 ,比上 年 增长 1 5 . 2 %。但 是 , 全 面 覆 盖优 势 ,实 现 多点 出击 、全面 开 花 的报 道 格 进入2 0 1 2 年 后 ,我 国经 济 增 速 继续 放 缓 ,GDP 增 速 局 。人 民 网 、新 华 网 、央 视 网 、搜 狐 、腾 汛 等 各大
纪 录 片 的播 映 ,观 众 一 方 面在 体 会 纪 实 力量 带 来 的
2 0 1 2 年 召开 的 中 国共 产 党 第十 八 次全 国 代 表 大 温 暖 、感 动 和 震撼 ,另一方 面 通 过 微博 、沦坛 等媒 会共 有 2 3 0 0 多 名代 表和 特 邀 代表 出席 会 议 ,而 参 与 介热 烈关 注与 泔论 。
2 ( ) 1 2 年 ,国家 对 于 传媒 产 业 的政 策持 续 利 好 ,
也 是 改 革 等 政 策 的落 实之 年 。 2 0 1 】 年 ,新 闻 出 版 从 宏 观 和 微 观 两 个 角 度 始 终 保 持 强 有 力的 传 播 优
中国电视媒体业的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电视媒体业的行业外部环境分析传媒作为一种产业实体,其发展之新之快在全球范围来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传媒企业的融合和传媒市场的开放,传媒产业表现出投资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的特征。
而作为国内传媒业的老大的电视媒体行业,其发展与运作必然受到包括国内与国外的相关机构的密切关注。
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广告消费额为3178亿美元,其中美国为793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而我国才占0.6%,所以可以预见,我国的广告传媒还将有更大的作为。
一、行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从经济层面看社会经济环境和媒体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是直接相关的。
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媒体广告经营越成熟。
社会的生活形态的变化,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和欣赏品次;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媒体广告经营的全面升级。
一方面是广告收入总量提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营额度很小,到了现在四大媒体的年广告经营额到达1000多个亿;另一方面是广告的升级换代,原先是自行车等机械行业作为主要的广告主,现在是化装品/浴室用品、食品、药品、零售及服务性行业和房地产等行业成为主要的广告主。
另外,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使得企业从粗放型经营走向集约式经营,企业对媒体广告投放日趋理性,媒体必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2、从政治层面看文化产业政策首先决定了媒体是否具有经营属性,以及经营属性在媒体运作过程中所占的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承认媒体的政治属性,而不承认其经济属性,在这种情况,媒体的生存更多的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广告经营活动几乎没有。
改革开放之后,媒体的经营属性才逐渐显露出来。
以广告为主要手段的媒体经营行为日益增多,并被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媒体逐步引入企业化管理,在传统宣传职能的基础上,广告创收成为各级媒体运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划分,更为媒体经营性资产的剥离提供了政策依据。
2014年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传媒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2月目录一、行业发展环境:驱动传媒行业基本面发展动力依然不变 (5)1、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 (5)(1)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大繁荣是重点所向 (5)(2)人均收入提升、人口结构变迁推动的消费升级是未来10 年的命题 (6)2、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 (8)3、并购重组加速并扩大,推动企业竞争进入综合阶段 (10)二、手机游戏:继续爆发,产业链整合在加速 (13)1、智能机游戏是移动游戏爆发主动力 (13)2、渠道整合在加速,竞争依然激烈 (15)3、优质制作企业多种渠道上市,端游页游巨头进入激化上游竞争 (18)4、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并进行产业链整合的龙头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22)三、网络视频:OTT蓄势待发,正处爆发前夜 (23)1、TV屏终端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家庭娱乐中心 (23)2、OTT萌芽初露,产业各方积极参与 (25)3、一云多屏是未来大势所趋,在生态链各环节综合实力强者胜 (26)四、互联网金融:颠覆在继续 (28)1、长期而言,政策层面将持续鼓励金融创新 (28)2、第三方理财市场未来蓬勃发展,渠道替代是重要第一步 (29)3、基金销售在线化已成蓬勃之势,先发、流量、品牌、运营能力综合能力是最终胜出关键 (31)五、影视动漫:重在优质创意资源整合 (34)1、电影渠道扩张、规模放量,整体运作已进入2.0时代 (34)(1)国产电影更接地气,期待更多现象级 (36)(2)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进行工业化升级 (39)2、电视:内容精品化、独有化、差异化是趋势 (40)(1)渠道集中度加速提升,差异化竞争是未来重点 (40)(2)卫视竞争激烈,限娱令导致对电视剧量、质、差异性齐升 (43)(3)提高独有内容品质是提升平台价值的核心:独播+自制 (44)3、动漫:内容品牌影响力是提升产业链价值的核心 (45)六、广告营销:整合营销催产行业巨头 (49)1、传统媒体稳健、新媒体领衔,多种媒体并行发展 (49)2、媒介种类和营销方式多元,整合营销成为来主流趋势 (51)3、跨媒体整合的广告巨头更具备市场价值 (52)七、报纸出版:重点在资产整合和数字化转型 (54)1、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合并掀起上海传媒业大整合序幕,有望成示范效应. 542、传统报纸出版业增长趋缓已是不争事实,转型是必然之路 (55)3、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方向:新媒体 (56)八、龙头崛起之路:美国传媒巨头成为国内龙头标杆 (57)1、迪士尼:全产业链布局的动漫帝国 (57)(1)历史沿革 (57)(2)营收状况 (58)(3)商业模式:“内容+渠道+衍生品”的模式 (59)2、时代华纳:杂志出版历经并购成长为世界顶级综合传媒集团 (63)(1)历史沿革 (63)(2)营收状况 (69)3、维亚康姆:固守“内容制作”道路前行着 (75)(1)历史沿革 (75)(2)营收情况 (76)(3)商业模式 (77)4、新闻集团:纸媒王者走出的信息帝国 (80)(1)历史沿革 (80)(2)营收状况 (81)(3)商业模式:“娱乐+资讯”“内容+渠道”的模式 (82)5、并购是成就传媒巨头的必由之路 (84)(1)拥有足够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内容版权才能进行有效的衍生品开发,这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 (84)(2)获得多渠道、多区域复合发行能力是确保帝国大厦稳固的基石 (84)(3)跨领域、跨区域的持续并购是成就巨头的必由之路 (85)九、投资策略 (85)1、优选成长,聚焦细分行业龙头 (85)2、紧盯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国企机遇 (86)3、次热点、小市值公司通过外延力图完成业务重塑 (87)4、重点公司 (88)5、风险因素 (88)一、行业发展环境:驱动传媒行业基本面发展动力依然不变跨年来看,板块成长主动力主要因素依然延续: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行业处于较快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并购重组加速公司规模成长。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

内容提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发展迅猛,正在成为主流媒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一、新媒体定义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 C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宁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对什么是新媒体,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
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
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
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
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的。
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恐怕是需要去关注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
媒介经营与管理参考文献

媒介经营与管理参考文献(加)考林·霍斯金斯等著,刘丰海,张慧宇译:《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加)柯林·霍斯金斯, 斯图亚特·麦克法蒂耶, 亚当·费恩著;支庭荣, 吴飞译:《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 阿尔伯特·格雷柯编著,饶文靖, 谢静颖, 王茜译:《媒体与娱乐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基础》(第二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美)托马斯·达文波特,约翰·贝克著,谢波峰等译:《注意力经济》(第二版),中信出版社,2004年(英)吉莉安·道尔著,李颖译:《理解传媒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威廉•肖克罗斯著,樊新志等译:《默多克传——一个传媒王国的诞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美)帕特里克?帕森斯、罗伯特?弗里登著;詹正茂樊燕卿董映芳译:(美)Leonard Mogel著;朱启文、崔人元译,《期刊经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版《北青报报业经营的十个理念》,新闻知识2002年第10期。
《李良荣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线与卫星电视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网站T.E.Graedel、B.R.Allenby著,施涵译,《产业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包灿:《〈北京青年报〉办报追求十个最》,新闻与写作2002年第3期。
蔡念中等:《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亚太图书出版社,1996年蔡瑛:《中国期刊界的晴雨表〈读者〉的故事与精神》,工人日报,2005-03-16 曹监湘主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
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产业近期发展脉络。
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
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
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
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
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
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
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
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
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
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
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
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
动画发展“八年之痒”:低龄化拉不动产业大车

制造业 为主的传 统媒 体产业 ,而是把传媒产业 、 通讯产业 、 I T产业 统合起来研 究其 关联变 异。报告认 为 ,今 天的传媒 产业 主要 由传 统媒 体 、网络 媒体 与移动媒 体构 成 ,这 三大 板块就 像传 媒 的三 原色 ,相 互交 叉融合 、演 变 出无数 的新 媒体形 态 ,并最 终形成 新的媒体 行业 。2 0 1 2年 中国传 媒产
※ 国家级网络文化产业基地落户哈南
日前 ,由 C N T V( 中国网络电视台 )和哈南T业新城合 力 打造 的 “ 国家级 网络 文化产业 基地 ”项 目正 式签 约 ,该 项 目将结 合合作 双方优 势 ,打造 具有 国际影 响力及 国际化 传播 能力 的国际网络文化传 播平 台。 据悉 ,国家级 网络文 化产业 基地将 人驻 哈南 中国云谷 二期 内,占地 面积 2 2万平方 米 ,计划打造 三个中心 ,即央 视 国际 网络 文化交 流 中心 、北 方 国际视频技 术研发 中心 和
圉内不少城市 已经启动 了 4 G网络测试 。据介绍 ,4 G网络下 载速度 可 以高达百兆 ,用智 能手机搜 索 “ 4 G ”无线 信号连接后 , 视频无需缓 冲便可播放 。笔记本 电脑下载高清 电影 ,一部 8 0 0 M 的高清 电影 3 分钟 就下 载完成 。5 0分钟下载 一部 3 0 G容量 的蓝光影 片 ,不到 1 秒下载一 首 4 M大小 的高 品质 歌曲。在 4 G网络建设方 面 ,中国移动走 的最 为积极。而随着 4 G网络 的 各种测 试 、试 验 ,各大手机设备商 已经开始 “ 明争 暗夺 ” ,希望借此一改通信行业低迷 的现状。
的 观众 。
历史背 景下 “ 小人物 ”传 递 出的正能 量 ,也能在 轻松家 庭剧里感受婚 姻 、爱情 中的幸 福与烦恼 。 《 唐山大地震 》 将于 5月 3日在河北 、 辽宁 、 山东 、
财务报告分析_光线传媒(3篇)

第1篇一、引言光线传媒作为中国领先的影视制作和发行公司,近年来在影视行业中表现突出,深受投资者关注。
本文通过对光线传媒近年来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公司概况光线传媒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集影视制作、发行、广告、娱乐营销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传媒公司。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综艺节目等影视产品的制作与发行。
近年来,光线传媒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影视业务为核心,辐射广告、娱乐营销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布局。
三、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从光线传媒的资产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末,公司总资产为97.08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7.46%。
其中,流动资产为66.53亿元,占比68.57%,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为30.55亿元,占比31.43%,主要表现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结构分析截至2020年末,光线传媒的总负债为64.52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6.34%。
其中,流动负债为55.36亿元,占比85.54%,主要表现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等;非流动负债为9.16亿元,占比14.46%,主要表现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分析截至2020年末,光线传媒的所有者权益为32.56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04%。
其中,实收资本为18.18亿元,资本公积为6.21亿元,盈余公积为2.42亿元,未分配利润为5.65亿元。
2. 经营成果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2020年,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30.85亿元,较2019年增长3.85%。
其中,电影业务收入为18.64亿元,电视剧业务收入为8.34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4.87亿元。
(2)毛利率分析2020年,光线传媒的毛利率为36.52%,较2019年下降1.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