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方法分析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方法分析
张俊华;王晓辉;张伯礼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7(023)001
【摘要】目前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中医针灸简便易行,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疗效.就近些年发表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对其治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研究工作提供信息.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张俊华;王晓辉;张伯礼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潘攀; 凌真真; 张雪竹
2.补肾开窍汤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阻血瘀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J], 刘玉
3.益肾补脑汤联合针刺治疗肝肾阴虚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J], 胡文龙
4.益肾祛痰化瘀汤结合子午流注开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J], 刘瑞
5.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蒋宇龙;吴林;江家乔;宾新铭;肖钰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运用通痹益脑汤的基础上加上针灸的干预对有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分析。
方法:通过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60例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其中对照组采用通痹益脑汤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则是采用针灸与汤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在此研究分析后得出后发现,实验组的全血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HISS)、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MMSE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灸的基础上结合通痹益脑汤的治疗对有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明显,其效果可以使患者的血液粘稠性降低,显著提高认知和生活能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预后理想。
【关键词】针灸;通痹益脑汤;脑梗塞;血管性痴呆脑梗塞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并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突发疾病,又名缺血性脑卒中[1]。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约有26.3%60岁以上的患者在脑梗塞中会出现血管性痴呆,这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此十分重要。
本院通过这60例患有脑梗塞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为对象,分析对运用通痹益脑汤与针灸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60例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分别使用通痹益脑汤治疗和使用针灸治疗。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7~76岁之间,平均在(63.1±4.4)岁,病程在12~64d,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56~77岁之间,平均在(63.2±4.3)岁,病程在13~64d,两组均数为(23.7±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好

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好本报四川讯血管性痴呆(VD)发病率近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寻找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自2004年2月~2006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电针头穴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以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表现,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的状态。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老年人VD的患病率为324/10万,约有VD患者420余万人。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在前期完成了近55年来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VD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评价后,在建立了针刺治疗VD的临床科研设计、治疗方案、配穴等方面的最佳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价电针头穴对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研究人员将纳入试验的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仅口服尼莫地平)、电针组(仅接受电针)和针药结合组(电针加口服尼莫地平),共治疗6周。
在穴位选取方面,研究人员根据前期课题完成的关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优势方案”的研究结果,筛选出位于头部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组穴位:四神聪、百会、神庭和双侧风池,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检测。
结果表明,3个组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但组间比较没有差异。
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VD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其认知、记忆、运用和视空间技能均有明显的改善,药物组和针药组对言语能力的改善较为明显,而在记忆能力的改善方面3个组均有效,并且头电针配合使用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或头电针治疗。
研究人员介绍,之所以选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作为对照药物,是因为由Coc-hrane中心痴呆和认知改善小组进行的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荟萃分析表明,总计包括2492例患者的1 4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尼莫地平可以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

学 习 记忆 成 绩 提 高 , 清 内皮 素 (n oh l , T) 降 钙 素 血 e d te n E 和 i
基 因相 关 肽 ( ac o i g n -e td p pie C R ) 表 达 cli nn e er l e e t , G P 的 t a d 得 到 良性 调 节 , 明 眼针 能 有 效 调 节 E 表 T与 C R G P二 者 的平
马 岚 , 礼 梅 , 庆 萍 刘 张
( 安徽 中医学 院附属 针灸 医院 , 安徽 合 肥 2 0 6 ) 3 0 1 [ 关键词 ] 管性痴 呆 ; 灸 ; 血 针 实验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 3 4 ; 4 [ R7 2 R2 5 文献标 志码 ] I OY1 . 9 9 jis . 0 02 1 . 0 0 0 . 2 A - D I 3 6 /.sn 1 0 —2 9 2 1 . 4 0 7 0
地平 都 可 以 明显 改 善 VD大 鼠的 学 习记 忆 能 力 , 减 轻 脑 缺 并 血对 海 马 C A1区神 经 细 胞 的损 伤 。 2 改 善 脑 血流 。 自由 基损 伤 抗
逐 渐 被 人们 接受 。而 通 过 模 拟 VD动 物 模 型 并 予 针 灸 干 2 一
预, 观察 各 项 实 验 指 标 的变 化 , 探 讨 针 灸 治 疗 V 作 用 机 是 D 制 的主 要研 究方 法 。现 将 近 几 年 针 灸 治 疗 VD 的 实 验 研 究
1 改善 学 习记 忆 能 力
由基 清 除 酶 功 能 降 低 , 动 自 由基 连 锁 反 应 , 一 步 加 重 脑 启 进
缺 血 损 伤 。眼 针肝 、 区 治 疗 V 模 型 大 鼠 , 现 其 全 血 黏 肾 D 发
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作者:徐婼琨孟立强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摘要:血管性痴呆一种是渐进性、发展性的难治性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不同的针灸方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均能够改善患者高级智能活动。
本文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加以分析研究,归纳多种针法及临床手段治疗VD的疗效,挖掘当今针灸治疗VD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病症有所借鉴。
关键词:针刺;综述;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本病特点是以遇事善忘、理解错误、定向力差、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1]。
中医学是一门以症状学为主要诊断手段的学科,它将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以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统称为“痴呆”、“呆病”、“癫证”等,其病机主要由五脏虚衰致病为本,兼杂痰瘀等实证为标[2]。
针灸治疗VD古已有之,如:《针灸甲乙经》:“失智,内关主之”;《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神门治呆痴之笑眺”;《针灸大成》云:“呆痴,神门、少商、涌泉、心俞”、“百会主头风中风,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痴呆”;《标幽赋》:“大钟治心内之痴呆”等[3]。
1痴呆现代中医临床分型及针灸选穴评定标准1990年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对本病的中医认识及相应治疗达成共识,并制定了《老年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具体表明了本病各证型的治疗原则和穴位配伍该评定标准将痴呆分为6型,并明确各证型其治疗穴位[4-5]。
2传统针刺方法王氏[6]将临床收集的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滴胞二磷胆碱0.5g,(1次/d,14d为1疗程)作为基础治疗,改善脑代谢。
针刺组取颈3~7夹脊穴及风池、天柱、完骨,(中等刺激,1次/d,10次1疗程),实验结果表明针刺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1)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孕约园援园缘。 2)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孕约园援园缘。
圆援源 2 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2 组各 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更显著 (孕约 园援园缘),见表 缘。
窑 2162 窑
·中医中药·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年 9 月第 48 卷第 17 期 Shanxi Med J,September 2019,Vol. 48. No.1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魏艳
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兹海默症后最常见的痴 呆,致病基础为脑血管病,以行为、记忆力、认知功 能缺损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血管性痴 呆的病因主要是患者脑灌注不足,当前还没有有效 的治疗药物,防治手段也十分有限。奥拉西坦是环 羟基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 症状,但长期应用的效果不佳。此外,长期用药会 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并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 头为“清阳之府”,内伤受损、外邪均可致气血逆乱 阻滞经脉而致“不通则痛”,也可导致气血不充而致 “不荣则痛”[1]。中医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记忆力和 情绪状况,提高热痛感知,达到保护机体不受损伤 的目的[2];此外,还有调节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调 节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研究报道,丙二醛 (酝阅粤)、超氧化物歧化酶(杂韵阅)在痴呆发病中发挥 重要作用,当机体脑内自由基生成过多、生理清除 机制受限时,会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神经
圆猿援员依圆援2 圆3援0依猿援1
员援圆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奥拉西坦(石药集团 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匀圆园园猿员园猿圆)圆园 皂早,员 次/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选 择针灸针(直径 圆苑 皂皂),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进 针约 圆缘 皂皂 后捻转,留针 猿园 皂蚤灶,针刺穴位:括百 会、四神聪、神庭、印堂、率谷、曲泽、曲泉、太冲等, 每周重复上述穴位治疗 1 次。2 组均持续治疗观察 猿 个月。 员援猿 观察指标:淤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异常认知 功能全部纠正,恢复正常;有效:异常认知功能纠 正逸缘园豫,明显改善;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 化。总有效率越 (基本痊愈垣有效)/例数伊员园园援园豫。于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及发病
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分析血管性痴呆发病相关因素。
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进行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包括药物、针刺等。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行“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
6周后运用智能及行为检测量表评价疗效。
另外,临床上观察了137例中风病人,其中40例血管性痴呆出现,97例单发中风,对这两部分病例进行各种因素的比较。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 0%高于对照组46. 7%,统计结果表明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 05) 。
临床病因相关因素分析中,具有下列一项或几项因素(内向固执型性格、发病次数≥2次、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项枕丘脑部位的梗死、脑白质疏松)的患者与普通中风患者相比,易发生痴呆(P<0. 05) 。
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疾病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记忆力、定向力与计算力。
与普通中风相比,VD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内向固执型性格、发病次数≥2次、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顶枕丘脑(尤其是额、颞、丘脑)部位的梗死以及脑白质疏松。
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有23例患者。
对照组服用银杏叶分散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服药基础上结合蒙医针刺疗法对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并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大,即χ2=4.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蒙医针刺疗法;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61-02前言血管性痴呆主要是指患者的脑血管以及心血管等疾病所诱发的脑部损害,从而导致患者的情感认知功能出现一定的障碍,智力大幅度降低的临床疾病[1]。
血管性痴呆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情感认知功能出现障碍、记忆力缺损及减退,语言、社交、运动以及空间视觉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等。
血管性痴呆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且男女患者的比例差异较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我国的血管性痴呆疾病患者也随之不断增加[2]。
针对于此类情况,我院对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报告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有23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有男性11例,有女性12例,其年龄范围在5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1±3.32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44±0.75年;轻度患者有12例,中度患者有8例,重度患者有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5T14:51:59.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 作者: 彭川 承欧梅[导读]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些血管危险因素引起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
彭川 承欧梅(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00016) 【摘要】目的 为了解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血管性痴呆、针刺等为检索词,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EMBASE、PUBMED、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纳入有关针刺与药物比较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4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制定的纳入标准。共纳入患者人数为308例,其中针刺组人数为104例,药物组人数为104例,并对纳入的这4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合并OR=2.62,95%CI:1.39~4.97,提示针刺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改善整体疗效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治疗有效,且效果优于较对照组。【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针刺 痴呆 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007-02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些血管危险因素引起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主要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的脑血管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目前VD诊断标准很多,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现以美国精神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 IV)[1]、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2]、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D-10)[3]以及NINDS-AIREN[4]为使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目前对于VD的治疗仍没有肯定的治疗方案。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胞磷胆碱、5-HT受体拮抗剂、银杏叶提取物等[5]。但药物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欠理想。血管性痴呆患者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最近有研究报道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6-9],但这些研究的单个的样本量都较小,本研究拟从目前的研究中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相对地增大研究的样本量,评估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纳入标准:(1)所有的纳入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2)原始文献中实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疗法,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口服药物治疗。(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采用以下诊断标准的均可:DSM-IV、ADDTC、ICD-10以及NINDS-AIREN。(4)要有明确的结局测量指标。(5)原始文献需为较高质量的文献。 排除标准:(1)纳入的原始文献实验设计欠严谨。(2)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低。(3)对照组中的干预措施也使用了针刺疗法。(4)实验组的干预措施使用了口服药物治疗。 1.2检索策略
检索范围: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世界所有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无语言限制。检索的电子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EMBASE、PUBMED、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词: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痴呆、vascular dementia、multi-infarct dementia、dementia、针刺、acupuncture、随机对照试验 1.3 文献筛选
由神经内科专业的2个评价员按照制订的纳入标准,独立地对原始文献进行鉴定和选择。选择过程如下:(1)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将初检文献归类、整理,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2)阅读每篇文章的题目、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对于任何一篇潜在的相关研究,获得全文阅读后分析。(4)分析、判定重复发表的文章。(5)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复核纳入研究,排除文献原因详细记录。(6)对于信息不完全的文献,积极联系作者补充相关资料。出现分歧时将通过讨论或第三者仲裁来统一解决。 1.4资料的提取
资料的提取是由2个评价员独立地进行,如出现资料不全,则积极与作者联系获得。如提取资料过程中出现分歧,将通过讨论或第三者仲裁来处理。从纳入的研究中提出以下资料和数据:①文献的基本信息;②研究方法;③受试者或观察对象;④干预措施; ⑤测量指标;⑥结果;⑦混杂因素。如文章相关的资料缺失,则积极向作者联系寻求进一步的信息。 1.5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按改良后的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Jadad评分是照随机序列的产生, 随机化隐藏, 盲法,撤出与退出这四方面评分。1-3分为低质量,4-7分为高质量。 1.6资料分析
如纳入原始文献相似时,则可以使用RevMan5.0软件对这些资料做Meta-分析,如果纳入的原始文献之间相差较大,则只能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OR及其95%CI表示,连续型资料则用WMD及其95%可信区间表示。
如纳入研究之间同质性较好,则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并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如纳入研究各干预方案之间存在异质性,先分析异质性产生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
根据异质性产生的可能原因对资料进行亚组分析。如果是因为纳入了低质量的文献而产生异质性,那么需要对这些提取的资料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不能找到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则可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结果的OR值。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电子检索与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共61篇,阅读文题和摘要后排除40篇。剩下的21篇阅读全文后,共排除17篇,具体原因如下: ①实验组中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n=8) ②对照组中使用静脉用药(n=1)③空白对照(n=3)④低质量研究(n=5)。经筛选最终4篇文献[6-9]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 2.1.1纳入研究的一般概况。
纳入的4个研究的样本量从60例到120例不等,实验组的干预措施均为针刺治疗,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均为口服药物治疗。4个研究中的结局指标都包含有整体疗效的评定。 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按照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①随机序列的产生,:所有纳入研究都使用了随机分配方法,其中2项研究使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另外2项研究使用的是区组随机法。②随机化隐藏:所有研究在报告中均未提及分配隐藏,经联系作者,其中的1项研究为实施了分配隐藏。其余3项研究是否实施分配隐藏,报告中未提及,且未能顺利联系到作者,故这3项研究考虑“不清楚”是否实施了分配隐藏。③盲法:所有研究在报告中均未提及盲法,经联系作者,其中的1项研究为实施了单盲。其余3项研究报告中未提及,且也未能顺利联系到作者,故这3项研究考虑“不清楚”是否实施了盲法。④撤出和退出:所有纳入的原始文献中,患者均无撤出和退出。故纳入文献的评分均大于5分,均属高质量。 2.3 Meta-分析结果
因纳入文献质量较高,且研究相似性较好,故采用Meta-分析。由于结局指标的资料类型不同,故将整体疗效作为计数资料分析,将显效、有效、改善合并一项,无效为一项,进行Meta-分析。
纳入的4个原始文献的同质性较好 (P=0.24 ,I2 = 28%),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合并OR值为2.62,95%CI:1.39~4.97,提示针刺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有效,且在改善整体疗效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其他评价疗效的指标有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等,它们本身差异较大,同时实施测验的研究者不同,很可能会对测量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这些效应量合并意义不是很大。因此本次Meta-分析没有对这些结局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2.4 发表偏倚
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故未估计发表偏倚。 3 讨论 3.1结果解释
本次Meta-荟萃分析一共纳入4个原始文献,它们均为较高质量的研究。各研究纳入的患者总数从60例到120例不等,本次Meta-分析纳入的患者总数为308例。合并整体疗效的OR值为2.62,95%C I 为1.39~4.97, P=0.003,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治疗有效,且效果优于对照组。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治疗有效,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针刺治疗能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侧枝循环,使患者脑局部的血流量相应增加,从而促进脑实质的修复和再生[11]。 3.2本文的局限性:(1)所纳入的原始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缺乏其他国家的研究。(2)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3)只对整体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没有对MMSE、HDS、ADL、FAQ等评估患者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结局测量指标进行Meta-分析,因此不能肯定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记忆功能、执行能力改善的效果。(4)只收集了公开发表的文献,缺乏收集未公开发表的文献。
结论: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治疗有效,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然而评价血管性痴呆疗效的其他测量指标的有效性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本次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大部分都未交待盲法及分配隐藏的问题,研究设计仍需有改进的地方。故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还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使证据强度更高。
参考文献[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i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DSM-IV).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143 [2] Chui HC,Victoroff JI,Margolin D,et al.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proposed by the State of California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enters. Neurology, 1992,42: 473. [3] The World Health Oragnization. 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ra disorders: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Geneva:World Health Oragnization,1993. [4] Roman GC,Tatemichi TK,Erkinjuntii T,et al,Vascular dementi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studies.Report of the NINDS-AIRENInternational Workshop. Neurology, 1993,43: 250. [5] Baskys A, Cheng JX. Pharma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J] . ExpGerontol, 2012, 47(11):887-891. [6] 李建强, 莫飞智, 赖新生, 等. 电针与氢化麦角碱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对照研究[J]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1,7(2):73-75. [7] 刘智斌,牛文民.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7,27(6):412-414. [8] 莫飞智,李建强,储莉,等.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及其P300的影响[J] . 中国针灸,2000,20(11):687-690. [9] 刘智斌,牛文民,杨晓航,等.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J] .针刺研究,2008,33(2):131-134. [10] 杨克虎,马彬,王梦书,等.系统评价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1] 王恩龙.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J] .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