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与推广

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与推广

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内涵。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传播途径和推广策略,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一方面,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组织和推广,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例如,在驻外使领馆举办的春节晚会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演出中,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平台。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文化传统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推广策略也越来越多样化。

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化,例如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吸引外国游客来华参与春节庆祝活动。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通过赞助国际活动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广中国传统节日。

例如,中国的航空公司会在春节期间推出特别的航班服务,为海外华人提供便利的回家之路。

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不仅对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通过传播中国传统节日,可以向外国人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体验和参与,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然而,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习俗往往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及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及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及影响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和影响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播,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国际交流中。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2.1 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中国在国际文化节上会展示传统文化元素,诸如春节庆祝、中秋赏月、京剧演出、书法、国画等等,在世界各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旅游传统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许多中国景点都凭借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而成为世界知名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太极、昆曲、茶道等等成为世界文化品牌。

2.3 语言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教学中也日益增多。

如中文学习中,逐渐从简单的词语、句子到讲授中国文化底蕴,如茶道、围棋、中医的基本概念等。

2.4 国际交往中的礼仪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尊重、谦虚和重视他人的思想。

例如,中国商务人士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善于应用礼仪,增强了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感和信心。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3.1 传统文化的知名度提升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能提升中国的知名度,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智慧和思想,给外国人带来思考的启示。

3.2 国际交流的互利互惠在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向外传播,也是向内传播。

即中国在外国展示传统文化,同时也会收获更多外国文化和思想,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3 开创文化产业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例如,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在国内传承发展,还被演出到国外,并成为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研究对象。

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影响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文化精华。

这些精华不仅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中,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向着全球范围内辐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在丝绸之路贸易的推动下,向西方传播。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贸易通道之一,中国作为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之一,制造的丝绸品质优良,极其受到西方国家的青睐。

于是,从汉代开始,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便陆续传入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由此带动了中国文化的西传。

在长时间的交往中,东西方文化互动频繁,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交融之美。

中国的文化因此得以在东西方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大量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传统意识形态,不仅是对中国人民产生影响的力量,同时也是当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

例如,中国的唐诗宋词、成语、道家、佛教等都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丰富的影响。

其中,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步走向成熟,寺庙建筑、佛教文学、雕塑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成就。

而在日本,佛教文化的传播对日本的文学、艺术、宗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整个日本文化的发展与特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逐渐增强。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人们思考与学习的一个热门话题。

无论是在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当地文化产业与公众文化活动中,中国传统文化都逐步地成为了重要的组成要素。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下,中国的文化资源和各种创作形态逐渐走向了世界,以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电影等为代表的各类文化形式,深受国际化新生代群体的追捧。

春节与国际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接受

春节与国际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接受

春节与国际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接受春节与国际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接受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越发紧密。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和独特文化符号,自然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探讨春节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接受,并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一、春节在全球传播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春节的传播也逐渐深入全球。

在许多国家,春节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节日,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吸引着当地人的注意。

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会在春节期间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参加巡游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华人的参与,也吸引了当地人的兴趣,进而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春节传播的原因分析1. 中国人口和文化的影响力增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其文化影响力也相应增加。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然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重点。

2. 国际间人员流动的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大量的华人移民和留学生的存在,为春节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华人社区常常会举办庆祝活动,并邀请当地人参与,进而扩大了春节的传播范围。

3. 民众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异国文化的兴趣日益增加。

春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异国风情的好奇心,还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

三、春节传播的影响与作用1. 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了解: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过庆祝活动使得国际间的人民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与交流。

2. 促进中国形象的塑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不仅能够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能够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其欢乐祥和的氛围和独特的庆祝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切。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智慧,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赏。

因此,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拥有独特的魅力,对外传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武术、中医等诸多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吸引了全球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

例如,中国的书法以其独特的笔画和气韵风华,在国际艺术界享有盛誉。

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不仅被全球华侨热情庆祝,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爱和参与。

这些文化元素的广泛认可和热门,在国际交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与影响力。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承载着“和谐共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注重顺应自然、保持平衡,强调互助合作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这种理念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也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对国际社会建立和谐共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国际交流的影响力。

这一理念强调人类命运的共同性,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作出贡献。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通过国际交流架起了互相了解、友谊互动的桥梁。

在国际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例如,中国的太极拳和功夫电影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着全球读者和学者。

而通过国际交流,中国也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友好合作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广泛。

在现代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一、历史方面的跨文化传播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历史的跨文化传播主要体现在丝绸之路上。

相传西汉使者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带去了中国文化、科技、文学等方面的成果,也融合了居住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的文化,进而产生了诸多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而隋唐时期,大唐帝国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宗教家等前来西行。

在此期间,中国文化遍及东南亚、新加坡、越南和日本等邻国,在这些国家中留下了深远的印记。

直至今天,丝绸之路和广泛的传播网络,一直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带到各地。

二、文学方面的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学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其中的不少文学作品向世界各地传播,包括名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一直到现在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小说。

经典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也是文学方面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

全球各地的读者都对中国文学有着广泛的兴趣。

在出版与互联网传播方面,随着中国文学资源的扩大开放,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学作品出现在华语文化的读者眼前。

三、艺术方面的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部分。

历经千年,中国国画、戏曲、剪纸等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典雅之美吸引了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们。

例如,昆曲、京剧、黄梅戏等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与此同时,中国现代艺术领域开始兴起,逐渐在国际上发挥影响。

例如,展现独特表现形式的艺术家蔡琴等人,他们通过独特的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中国,其作品在各国展览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资源,如中国传统绘画、京剧、太极拳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学习和体验。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中国文化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理解,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这种互动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为各国人民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加深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其次,中国的文化符号和传统经典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

例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吸引了全球读者的关注。

中国的京剧、杂技和民族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这些作品和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启示,丰富了世界的艺术宝库。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学、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等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医学以中草药为基础,讲究辨证施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医学体系之一。

中国的美食文化通过美味的传统菜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和游客。

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有名节庆,吸引着大量外国人前来参与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声誉,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

最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对世界各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声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认同,展现出了广阔的传播前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而丰富多彩的概念,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精神美德。

这一点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伦理道德和人的修养上,如中庸之道、诚信、孝道、仁爱等。

这些精神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标准。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在于注重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态文明。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是平等相处,互相依存的关系。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被视为大自然,不是人类的敌人,而是人类的朋友、伴侣和教师。

同时,强调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也在社会生活中促进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同步发展。

最后,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一家”的理念,人类的和平共处。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的文化交流中,树立起“和平共处”的理念,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外交往以及天下宽容等方面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着开放、包容、理性、宽容的精神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中,并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不断的体现和实践。

二、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和意义在当今世界日益变得紧密而互联互通的情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无疑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其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趋势,流行文化和商业文化已经进入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领域,并带来了各种影响。

如果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那么文化价值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春节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国际传播

春节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承载着无数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习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春节及其相关文化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春节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国际传播,并分析其对于国际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和意义。

一、春节在海外的传播现状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春节庆祝活动逐渐走出国门,进入各个国家和地区。

许多华人社区在海外举办庙会、灯会、舞狮舞龙等传统活动,吸引了海外华人和当地人的参与。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也开始重视春节的庆祝,如英国伦敦的“中国新年庆典”和美国纽约的“中国春节游行”。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海外华人的生活,也让更多的非华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节庆文化。

二、春节传播的影响与意义1.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春节的传播不仅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春节的庆祝活动,各国人民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同时,春节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

例如,春节期间的旅游热潮带动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国家推出了针对中国游客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促进了双方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丰富国际文化多样性春节的国际传播丰富了全球文化多样性。

传统的舞狮、舞龙和烟花等节庆项目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各国人民通过这些文化符号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春节庆祝活动也融合了各国的特色元素,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文化的多样性。

3.增进中国的软实力和文化形象春节的国际传播对中国的软实力和文化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春节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和理解也逐渐加深。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灿烂辉煌为国际社会所瞩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加强春节的国际传播为了更好地推动春节的国际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包括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将春节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传递给全球观众。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的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更是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热切关注的对象。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外国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首先,它代表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的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文学、哲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领域。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既有儒家思想的敦厚与仁爱,又有道家思想的自然与无为,还有佛家思想的超脱与慈悲。

这些都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具有独特魅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方式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对国际社会产生着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的京剧、杂技、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吸引着世界各国观众的眼球。

例如,许多国家的艺术家前来中国学习和演出京剧,同时中国的京剧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文学作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观。

中国的古代诗词和故事以其深沉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

例如,李白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诗歌节上获奖。

同样,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通过教育交流、文化节庆等形式影响国际社会。

中国的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一门备受追捧的学科。

同时,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逐渐走进了世界舞台,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方式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外国人,中国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展示其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实力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文化因素将在21世纪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传播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所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中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中国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注重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与渗透力。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外也几乎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因此,研究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途径传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必然发挥重要的凝聚和认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价值。

在西方,文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而孔子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在文学的载体上承载与创新,才能取得成果。

在全球化语境下,所谓的欧洲文化中心被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替代正成为现实,全球化也大大加速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

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利用文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教育。

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异军突起并迅速进入世界文学主流,大批欧洲理论家和思想家经美国这个世界学术中心的中介迅速成为学术明星,其理论随之也被英美高校的文学学科接纳,成为各个相关文学研究领域内被频繁引用和讨论的经典,正是其突出体现。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现在,孔子学说已经走向了五大洲,《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
外国人也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也读孙子兵法,这些成了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有效渠道。

我们要以《论语》等中国文化经典为素材,编写更多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的中国文学经典故事丛书等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更大范围传播。

教育途径传播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已是大势所趋,推进汉语教育在世界的普及,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的有力保障。

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在扩展汉语疆界的同时使其变得日益包容和混杂,从民族/国别语言发展为区域性语言甚至成为世界性语言。

历史上,一批又一批华人大规模移民海外致使汉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疆界既不确定又不断扩大。

当前,汉语互联网的建立也起到了大力普及汉语的作用。

现阶段国际互联网上大多数信息虽然仍主要靠英文传播,但随着汉语网站的日益增多和用汉语写作人数增多,汉语传播信息的百分比正在逐步上升。

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国家疆界也拓展了语言疆界,未来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将日渐形成:它不是一种单边英语文化而是多语种文化。

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格局中,汉语文化和汉语写作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自2004年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孔子学院的兴起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不遗余力地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将中国哲学、教育学、伦理学传输到世界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

活动途径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镇,乃至社区、村庄,同样需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树立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

要让国家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在拥有丰厚文
化资源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此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奋起赶超,就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把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把孔子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文化节、读书日、电影节以及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当中,不仅有利于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比如,各国孔子学院曾举办了近7000场次的文化活动,参加人数达200多万。

国家汉办还专门派出了40多支师生小分队,同270多所孔子学院联合开展中华文化巡讲、巡演和展览活动,集中展示中国书画、太极拳、茶艺等;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里组织师生和市民游园、观灯猜谜、吃月饼。

由厦门大学负责的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就举办过由特里尔大学师生和市民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之夜”系列观影及讨论会,用文化艺术的感染力拉近了两国民众的距离。

近五六年来,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盛大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各地举办;投资数百万美元、演职人员近千人的“中国文化节”在华盛顿登场,直接享用这场文化盛宴的除了四五万现场观众外,还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其中的上百万美国人。

“中印友好年”、“中国意大利年”、“感知中国·韩国行”文化宣传活动也相继启动,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活动运用创新的商业模式铸造出中华文化品牌,展示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国外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感受并喜爱中国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金志茹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