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实际计提贷款损失与不良贷款的比值)及贷款拨备率(贷款 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来体现。其中,2014年我国主 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及利润率对比情况如下所 示: 2014年国内十家银行拨备覆盖及利润情况 

淤褥 互 豫盼 襄 黪擞镪 獬 交濑襁 感宠锻 麟藏镪 嚣野 糖 糖蔷 2o6 9 02蝣 ,286 S3 i嚣2 2 233 j≯8 g8 鼢 S2 233 藏 舞* , t%』 撩鹈 2 34 65 2 粤嚣 l2 2 59 2 24 2 i6 2 54 徽每 盛 %, 满 0∞l34 0ol36 O0l 20 莳 0lll 0 ll移 00105 0 0 ∞e≯ 

0 i醇 O 让1 0l2 0。j 0 8 0 0O矗 0 rLO ̄2 糖髂糍潞霉《%》 剃 麟 

拨备覆盖率与利润率对比分析 

企业贷款拨备率与利润率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利润率与贷款拨备率,利润率与拨 备覆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利润率与拨备覆盖率的相关系数为 

一1.288,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拨备覆盖率会对商业银行经营 绩效产生影响,而利润率与贷款拨备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贷款 拨备率的提升会对银行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九、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日常信贷业务绩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 响其整体质量管理。商业银行需不断更新企业贷款与绩效考核 体系及发挥企业制度激励价值,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过程良性发 展。另外,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方式也会影响银行绩效,采取 合适的企业拨备计提方式,严格控制企业贷款数目,把好贷款调 查、审查、检查三关。只有尽可能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才能从根 

本上促使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嵘玛冬燕我国商 绩效考核体系的探讨o】詹理观察,2014 

(19)62—63. 【2]刘璩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设计D】吨子制作,2013 ̄2):132. [3]-T- ̄.并0率市场化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分析U】.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 1(o4):22—26. 

242 I 东南亚各国的 

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许颖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快速增 长,伴随着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开始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东南亚国 

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经济统制与经济自由的组合。以 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市场的逐步成 熟,更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而在过往主要采取计划经 济体制的部分国家,例如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在这一时期也开 

始大刀阔斧地经济改革,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的方向转型,由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关键词:东南亚;经济增长;发展模式 

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方面存在 

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也各不相同。根据市场机 

制发挥作用的大小,可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三个 

种类: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以泰国、印度尼 

西亚、菲律宾为代表的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以越南、柬埔寨为代 

表的仍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国家。 

一、发达的市场经济模式 

三十多年来,新加坡由单一的转口贸易经济发展成为充满 

活力的多元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既充分利用外国的 

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又尽力扶持本国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 

的发展;不断颁布并严格执行各种经济法律法规;努力完善市场 

经济机制,为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形 

成了一套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该经济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并 

未完全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将政府干预与调控与市场机制 

相结合。这种方式防止了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能出现的市场 

失灵状况的出现,同时也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资源的高度 

集中与浪费。 

新加坡市场经济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其具体特征主要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自由”的政策。新加坡政府采用了自由港政策与自由企业 

政策,极大程度促进了经济发展。自由港政策主要体现在对除了 

极少数的商品之外的其他进口货物免征进口税,对外国资本的 投资部门、投资方式、利润流向等方面均不设限,通过政策红利 

吸引外籍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流入,全面实现了产品自由流通、资 

本自由投资、人员自由进出的全面自由。对待企业,新加坡政府 

主要采取自由政府政策,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经济策略,将 

外资企业与本国私人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实现公平竞争经 

营的方式。同时,新加坡政府向企业全面开放国内各个经济领 

域,并允许资本、土地、劳动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在部门间的自由 

流动。 2.完善的市场体系。基于自由港与自由企业政策的长期推行,新 郴 挪 ㈣ 辨0 

~ 一静 #4 2 嚣晦埔2

 加坡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其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 

场、技术市场等市场均日趋完善,并且不同市场间的匹配程度也日 

趋升高。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尤为突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与外 

汇市场等市场十分成熟,使得新加坡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3.适当的调控。在坚持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政府对经 

济发展也采取了适当的调控与干预。政府主要从宏观层面,制定 

经济发展战略,通过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对经济产生影响。同时,政府建立了完本的法律体系,为经济发 

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模式 

以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语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国家具有 

相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建国初期,以国家干预与调节为主;在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在过渡过程 

中,政府仍在重点领域部门起主导作用,并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计 

划来知道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 

国有企业渐次私有化、私人企业逐步壮大、外资投资引进、对外 

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其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 

过渡。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建立国有企业直接控制一些关键部门。东盟四国中,除泰 

国外,其它三国都在战后独立时没收或接管了原殖民政府企业, 

并使之成为本国的国有企业。政府又主要通过投资兴办一些新 

的国有企业,与外资或本国私人资本合股开设合营企业,直接掌 

握一大批工商企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金融业,并使这些国有 

企业成为国家的“先驱部门”,保证这些关键部门的发展,以加强 

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战后经济恢复与过渡时期,泰国也强调发展 

国家资本,并由政府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力图使这些国有企业成 

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2.通过政策优势引进外国投资,鼓励国内私人投资。从上世 

纪八十年代起,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分别放宽 

对外资的限制,采用更灵活、更有优势的政策吸引外资。同时,政 

府推行简化行政审批、取消许可证制度,允许私人自由经营进口 

商品和生产出口商品,并佐以低息贷款政策与税收减免政策,鼓 

励国内私人投资建厂。 

目前,这类国家推进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仍在继续,国家干预 

的程度与范围逐渐减小,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市场经 

济正逐步走向成熟。 … 

三、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体制现状按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 

方式的组合分类,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属于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特别是老挝目前仍处于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物种经 

济成分并存。这几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仍缺乏向 

市场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故这几个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仍需 

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以越南、缅 

甸、老挝为代表的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开放计划,开始引 

入市场机制并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做准备。这几个国家在改 革过程中均采用了如下措施: 

1.转换国营企业经 啼4。政府采用将国营企业推向市场,使其 

转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企业基本上可以自己决 

定生产规模、产品和价格,自找原料和销售市场,并且可自行选择进 

出某个产业。同时伴有国营企业巨ff有制形式的转变,以老挝为例,老 

挝政府在1990年采用“国有企业私营化”的政策,以租赁、拍卖、公 

私合营等方式将国有企业所有制进行转变。 

2.采用货币、汇率和税收的手段调控经济。东南亚外向型的 贸易战略,使它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化十分敏感。自1999 

年至今,东南亚政府的汇率政策主要分为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度。多数国家都由 

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一举措 

有利于促进官方的货币兑换率与集市贸易趋向平衡,减少外汇 黑市交易。同时,政府规划构建税收体系,健全完善了税收制度。 

3城少对物价的管控,实行价格自由化。政府放开产品物价, 

减少对农产品、基础原料商品的物价管控,有利于产品市场达到 

供求均衡,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奠定基础。 

4.加快经济立法进程。为吸引外资与规范经济活动,东南亚 

各国政府均加快了经济立法进程,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经济活动的展开提供法律环境。 

四、三种模式的共性 

东南亚11国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 

结构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不同,发展出了多种经济增长 

模式,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仍存在相似之处。在三种经济发 

展模式中,政府都以制定经济计划,并实施经济发展计划的方式 

指导了经济发展,从而达到了加速经济增长的目的。例如,新加 

坡实行了两个5年计划和两个1O年计划;马来西亚实行了五个 

5个计划,现正在实行第六个5年计划,泰国实行了六个5年计 

划,现正在实行第七个5年计划;印度尼西亚实行了五个5年计 划。这些经济计划既明确了不同时期中的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又 

涵盖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宏观指标,对经济发展具有指示 

性的功能。经济计划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的分配与使用效率,最 

大可能的促进了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胡春.东西方文化的合璧——试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D】. 商业文化,1995,(5):P36-39. 

[2]贺圣达.东南亚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Ⅱ】.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 

(3):P24—28. [3】林桂红.东南亚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的启示o】.广西教育学院学 

报,2010(6):P40-43. [4]沈红芳.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与变迁研究田.东南亚研究, 

2008(3):P26-31. 

作者简介:许颓(1991一),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 经济转型震晨研究院2013(区域经济拳)学术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I

发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