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晴雨表,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很大,同时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存货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来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各种财产物资被盗、毁损和流失。

国内外学者对存货内部控制的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由于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的结论。

1内部控制的概述

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49年的美国下属审计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对管理当局和对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论述中,提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用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贯彻规定的管理政策。”

由此可见,当时内部控制的概念已经趋于明朗化了,内部控制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1992年,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得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在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谈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004年10月,内部控制理论又得到进一步发展。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它是在199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到的,它强调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也经历了十分长的一个过程。刘明辉,张宜霞(2002)对内部控制的内涵,控制权的分配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外部效应等进

行了研究。杨雄胜(2006)研究了内部控制与组织权力制衡的机制关系。李凤鸣在《内部控制学》中认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领导、组织、协调、监督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促其认真贯彻执行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准确可靠地取得各种管理信息(资料),确保财产安全完整,不断提高。

1.2 存货内部控制的概述

我国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与西方的存货控制制度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不同。乔世震(1997)认为西方的存货管理大都以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其主要内容。由于这些模型归纳了存货管理中的各主要因素, 并使其适应于既定的假设条件,从而建立起自圆其说的方法论。毫无疑义, 这些方法论对不善于设定假设条件和进行抽象数量分析的中国财务理论界是一种启迪, 也是一种向往。杨洋(2009)提到我国目前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控制的缺失,很少企业把内控体系作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这样一种状况显然与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相适应。

我国对于存货内部控制的定义,蒋燕辉(2002)提到,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实现财务经营管理目标,保证存货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存货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一般会涉及到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所以其控制点也多,主要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账账核对、清理、领料、发料、复核、分析等多个控制点。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方面,其中采购和领用两个方面是重点。

“据统计,美国制造业的存货平均占资金总额的25%—30%,零售商则接近或超过50%。在我国,高额的存货水平更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普遍现象”(宋光曜,2007)。在这样的情形下,显然,内控制度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大量持有成品库存对利润的影响显而易见。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存货的大量存在,掩盖了生产经营中的许多矛盾。如反应速度慢,模式僵化,损失浪费等,这些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诺贝尔经济学家C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存货管理也就是存货的决策。降低存货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希望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实现零库存。Michael Bergdahl(2004)提出商品缺货是零售运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消费者在面对缺货时,有60%的人会取消购买或到其他商店购买。对零售企业来说,

缺货带来的是无形的空间浪费和顾客满意度的降低,对于沃尔玛采取的点对点补货方式则是当今世界上存货管理的一大进步。此外,国外学者也有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存货提出新的认识。如Hanry(2002)和Jerry(2005)提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存货融资对于企业的影响,并研究了存货融资的方式。

2 存货内部控制的方法

自工业化开始,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在探索存货内部控制模式。1953年,日本的丰田公司创造了JIT模式。而我国的陈玺泽(2010)认为实施JIT存货内部控制模式是一项重大的企业变革,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责任变化、权力转移、利益调整、人际关系变动以及观念更新等,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革阻力,国内外企业JIT模式实践表明,只有在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才可能有效运用JIT存货管理模式,达到进一步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的,全面质量控制是实行JIT的基本保障。胡琼(2009)谈到我国自70年代引进即时生产制,80年代引进MRP,90年代引进供应链管理理论与ERP信息系统等,自2004年以来发展起来的射频识别标签技术,这些方法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对我国国内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存货内部控制水平,降低了企业存货库存量。他还提到,我国国内企业在长期的摸索中,创造了很多存货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团购、成本否决、采购性价比、链锁制、招标法、加盟制、代理制、采购价格论证管理、计算机模拟采购、经济现值分析法等,并不断地改进,被同行业参考和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3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

王仁祥(2005)对我国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作了研究,他认为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着内部控制环境先天不足、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创始人经过艰苦创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企业员工之间要么是亲属关系,要么是互相介绍形成的工作关系,约束员工行为的往往是非正式制度或者是以亲属关系维系的工作关系,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标准或行为准则。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且管理幅度较小,一般采用直线式结构进行垂直管理,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会计制度建设,或虽有制度,实际并未认真执行,致使会计工作程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有内部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严重弱化,内审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