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变色龙》,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说教材:

《变色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变色龙捕食和变色的特点,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本课脉络清楚,变色龙捕食和变色特点写的细致生动,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丰富学生想象,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的好素材。

作者刘梦熊在介绍变色龙的外形、如何捕食、如何变色等特点时,用的方法不是说明,而是叙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惊险,好奇,刺激。显得生动有趣。作者巧妙的用儿童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这一个教学目标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作为学生的探究伙伴也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变色龙尚属罕见动物,极为罕见,同学们对于它的认识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光靠读来悟变色龙的特征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变色龙。通过一些图画,了解变色龙捕捉食物之迅,以及它能在不同的环境和温度下变色的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画,直观导入: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生物活动情景图,非常醒目。此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动物,发现有些动物与环境颜色一致,很难发现;而有些动物的体色却很

鲜艳,一目了然;更有趣的是,有些动物的体态竟然与植物的样子相类似等等,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初步感知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二)再读课文,感知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他们留下了深印象,读后交流初步感受.并说出原因,(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再次读课文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在这一环节,我紧扣关键词和重点段,引导学生具体理解(深入领悟),我准备分成两部分:

首先:齐声朗读9-15自然段“我”细细端详着变色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

小组学习:自由朗读,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语句读好。

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谈一谈我们观察小动物后获得的启发。并相机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变色龙的捕食和变色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这个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这一部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其次:齐读课文第10-16自然段,让学生谈一谈放回变色龙后想说的话。(让学生体会保护大自然的意义)

以上,我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意在使学生走进文本,欣赏奇特动人之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之心)

(四)交流资料,活跃课堂:

由于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在这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老师同学共享,给学生创造了交流获取新知的机会。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变色龙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我们从变色龙身上学到了什么?大自然还教会了我们什么?(说说人类实际应用),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因此,我布置了一下作业:

1、观察一种小动物,重点观察,模仿本科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2、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实际应用,读一读,记一记

3、写一篇《变色龙》读后感

让学生自主完成期中两项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了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这样的设计,提纲挈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各位老师们,以上仅仅是我的教学设想,若有机会进行实际教学,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努力营造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