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抑烟型材企业标准(2)
b1级挤塑板阻燃标准

1,B1级挤塑板的阻燃标准是什么
1.如果选择B1级挤塑板,则根据国家标准,其燃烧性能也应达到规定指标。
燃烧后,不应有燃烧滴落掉下来,也不应点燃周围区域。
2.根据测试结果,烟气温度应低于200℃,烟气密度等级应低于75。
3. B1级的阻燃性也是燃烧性能的分类。
根据中国的标准,木板的可燃性分为以下几类。
如果是A级,则不是材料。
如果达到B1级,则很难燃烧材料。
如果是B2级,则为可燃材料。
如果所选材料达到B3级,则很容易燃烧。
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燃烧性能进行选择。
2,挤塑板的性能如何
挤塑板是装饰行业中常用的隔热材料。
也称为聚苯乙烯泡沫板。
还有一个XPS板,其中添加了催化剂。
挤出后,可以生产硬质泡沫塑料板。
这种床单的性能如何?
1.其保温隔热性能非常好,闭孔率可达到98%,从而形成真空层,保证了保温性能的稳定性。
2.如果所选的挤塑板具有20毫米,则其隔热效果可与50毫米厚的膨胀聚苯乙烯相提并论,这可以说是借助隔热的最佳材料选择。
3.强度比较高,抗压能力也很强,可以达到150,甚至可以达到500 KPIs,因此更适合地面和汽车室内装饰的保温和高速公路的保温施工。
简介:挤塑板具有保温性能,其燃烧性能达到B1级,表示难以燃烧。
但是,这种板质地轻且稳定性好。
它已被用于各个领域,并具
有保温功能。
b1级挤塑板阻燃标准

b1级挤塑板阻燃标准装饰行业中有一种板材叫做挤塑板,这种挤塑板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了阻燃的特性,如果达到了b1级别的挤塑板,它的阻燃标准具体是多少?挤塑板的性能怎么样?一、b1级挤塑板的阻燃标准是什么1、如果选择的是b1级别的挤塑板,根据国家的标准,它的燃烧性能也要达到所规定的指标。
燃烧之后,不能够有燃烧的滴落物掉下来,不能弓|燃周边。
2、且根据测试的结果,产生的烟气温度值应该在200C以下,并且对于产生的烟雾密度等级也做出了规定,要小于75。
3、b1 级别的阻燃也是一种燃烧性能的分级,按照我国的标准,将板材的燃烧性能划分为以下几种。
如果是a级别,就是不然的材料。
如果达到了b1级别,就是难以燃烧的材料。
如果是b2级别就是可燃的材料,选择的材料如果达到了b3级别,就是容易燃烧的材料,所以消费者可以根据燃烧性能来选择。
二、挤塑板的性能怎么样挤塑板在装修行业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温材料,它又称之为聚苯乙烯泡沫板,还有一个称之为xps板,里面加入了催化剂,后期经过挤压,能够生产成一种硬质的泡沫塑料板材,这种板材的性能怎么样?1、它的保温、隔热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闭孔率能够达到98% ,从而能够形成真空层,确保了保温性能的稳定。
2、如果选择的挤塑板的有20毫米,那么它的保温效果就可以和50毫米厚的发泡聚苯乙烯相比拟,可以说是目前借助保温的最佳材料选择。
3、强度比较高,抗压能力也非常强,能够达到150 ,甚至能够达到500KPI以上,所以比较适合地面以及车内装饰保温以及高速公路.上的保温施工。
挤塑板具有保温的性能,而且它的燃烧性能达到了b1级,这就代表着是难以燃烧的级别,而这种板材的质地比较轻,稳定性非常不错,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具有了保温的作用。
国标阻燃等级划分标准

国标阻燃等级划分标准随着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的不断发展,阻燃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阻燃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和程度,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阻燃等级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可分为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是根据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可燃性等指标来划分的。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GB 8624-201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标准,该标准将阻燃等级分为7个等级:A1、A2、B1、B2、C、D、E。
A1级阻燃材料是指非常难燃的材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控制火势,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无机材料,如石膏、矿棉板等。
A2级阻燃材料是指难燃的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减缓火势,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有机材料,如聚酰亚胺、氟碳树脂等。
B1级阻燃材料是指难燃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控制火势,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有机材料,如聚氨酯、硅酮等。
B2级阻燃材料是指中等难燃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减缓火势,但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有机材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C级阻燃材料是指易燃的材料,具有较差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火灾发生时容易蔓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有机材料,如聚乙烯、PVC等。
D级阻燃材料是指非常易燃的材料,几乎没有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火灾发生时极易蔓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有机材料,如木材、纸张等。
E级阻燃材料是指没有阻燃性能的材料,火灾发生时极易蔓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
这种材料通常是有机材料,如石油、汽油等。
在选择阻燃材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相应的阻燃等级。
如在建筑领域,应选择A1、A2、B1级阻燃材料,以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玻璃钢阻燃材料氧指数标准

玻璃钢阻燃材料氧指数标准
玻璃钢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阻燃材料是指在火灾发生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能够减缓火势蔓延,降低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
而氧指数是衡量材料燃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在纯氧环境中维持燃烧的最低浓度。
关于玻璃钢阻燃材料的氧指数标准,一般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规定。
在中国,玻璃钢阻燃材料的氧指数一般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GB/T 2406.2-2009《塑料硬质聚氯乙烯(UPVC)管材和管件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氧指数法》的相关要求。
根据该标准,玻璃钢阻燃材料的氧指数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测试,以确定其阻燃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比如ISO 4589-2:2017《塑料-确定氧指数-第2部分,垂直模式》等,这些标准也可以作为衡量玻璃钢阻燃材料氧指数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玻璃钢阻燃材料的氧指数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测试和评定,以确保其阻燃性能
符合相应的要求。
在使用玻璃钢阻燃材料时,建议选择符合当地标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安装,以确保其阻燃性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阻燃电缆标准及阻燃电缆等级

阻燃电缆标准及阻燃电缆等级目前,电缆行业习惯将阻燃(FireRetardant)、无卤低烟(LowSmokeHalogenFree,LSOH)或低卤低烟(LowSmokeFume,LSF)、耐火(FireResistant)等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电缆统称为防火电缆。
◎阻燃电缆(FlameRetardant)阻燃电缆的特点是延缓火焰沿着电缆蔓延使火灾不致扩大。
由于其成本较低,因此是防火电缆中大量采用的电缆品种。
无论是单根线缆还是成束敷设的条件下,电缆被燃烧时能将火焰的蔓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可以避免因电缆着火延燃而造成的重大灾害,从而提高电缆线路的防火水平。
◎无卤低烟阻燃电缆(LSOH)无卤低烟电缆的特点是不仅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的材料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体、仪器及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的及时救援。
无卤低烟阻燃电缆虽然具有优良阻燃性、耐腐蚀性及低烟浓度,但其机械和电气性能比普通电缆稍差。
◎低卤低烟阻燃电缆(LSF)低卤低烟阻燃电缆的氯化氢释放量和烟浓度指标介于阻燃电缆与无卤低烟阻燃电缆之间。
低卤(LowHalogen)电缆的材料中亦会含有卤素,但含量较低。
这种电缆的特点是不仅具备阻燃性能,而且在燃烧时释放的烟量较少,氯化氢释放量较低。
这种低卤低烟阻燃电缆一般以聚氯乙烯(PVC)为基材,再配以高效阻燃剂、HCL吸收剂及抑烟剂加工而成。
因此这种阻燃材料显著改善了普通阻燃聚氯乙烯料的燃烧性能。
◎耐火电缆(FireResistant)耐火电缆是在火焰燃烧情况下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行,可保持线路的完整性(CircuitIntergrity)。
耐火阻燃电缆燃烧时产生的酸气烟雾量少,耐火阻燃性能大大提高,特别是在燃烧时,伴随着水喷淋和机械打击震动的情况下,电缆仍可保持线路完整运行。
阻燃电缆标准及等级电缆涉及火灾安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CO2电缆的阻燃性、烟雾的密度和气体的有毒性。
阻燃标准解读(各标准对比)

燃烧速度≤102mm/min
长356*宽102*最小厚度且厚度≤13mm
(1)试样不燃烧,或火焰在样品上水平燃烧的速度不超过102mm/min (注:当样品表面是切割出来的,则这个判定要求不适用于测试该表 面火焰水平燃烧速度); (2)从测试记时开始,若样品燃烧的时间不到60秒,就停止燃烧了, 且从记时开始那个位置起,样品的损毁长度没有超过51mm,则认为 其满足FMVSS302的要求。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 、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 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UL94(水平/垂直燃烧)
可燃性UL94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可燃性能标准
(长125±5mm)*(宽13±0.5mm)*厚
1、HB 2、V0、V1、V2 3、5VA、5VB
UL941990标准译文.pdf
JT/T1095(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
1、本标准规定了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2、本标准适用于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的评价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包括内饰板材铺地材料,弹性软垫材料,纺织材 料,皮革材料,座椅用塑料材料,保温、隔热降噪、减振材料,连 接材料及其他非金属内饰材料,不包含电器件(如空调总成控制开关 、线束、电器控制面板、导航仪、收音机、DVD模块、行车组合仪表 等各种电器模块)、灯具、转向盘、安全气囊(帘)、车身阻尼垫及外 层为金属材料内层为非金属材料的夹芯板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水平燃烧)
1、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2、本标பைடு நூலகம்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范围 3、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 、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实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 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

c)燃烧滴落物未引起脱脂棉燃烧或阴燃;
d) 烟密度等级(SDR)≤15; e)产烟毒性等级不低于ZA2级 a)损毁长度 ≤ 200mm,续燃时间 ≤ 15s,阴 燃时间≤10s;
阻燃 2级 (织物)
GB/T 5455 GB/T20285
b)燃烧滴落物未引起脱脂棉燃烧或阴燃;
c) 产烟毒性等级不低于ZA3级
1995,neq ISO 9705:1993)
GA 306.1 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 级和要求 第一部分:阻燃电缆 公安部令第39号 公安部令第61号 全管理规定
返回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共场所 public place 提供公共服务或人员活动密集的设施和场所。 3.2 阻燃制品及组件fire retarding products and subassemblies 由阻燃材料制成的产品及多种产品的组合。 3.3 阻燃 fire retarding 抑制、减缓或终止火焰传播。
GB2028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 性能要求及标识
Requirements and mark on burning behavior of fire retarding products and subassemblies in public place
近年来,许多公共场所由于使用了大量易 燃、可燃的建筑制品、窗帘幕布、家具组件及 电器等产品,加大了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 事故。比如:1994年12月8日的新疆克拉玛依市 友谊馆特大火灾,死323人,伤130人。2000年3 月29日的河南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特大火灾, 死74人,伤2人。2005年12月25日的广东中山市 坦洲镇檀岛西餐厅酒吧特大火灾,死26人,伤 11人。2007年9月25日的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本 色精英”酒吧火灾,死12人,伤6人。
阻燃布的标准

阻燃布的标准
阻燃布主要应用于建筑、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目的是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因此,阻燃布的标准也是十分重要的。
阻燃布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燃烧性能:阻燃布的燃烧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即燃烧速度应小于3.0s,燃烧面积应小于50平方厘米。
2. 拉伸强度:阻燃布的拉伸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即每个样品的平均拉伸强度应大于1000牛/米。
3. 抗撕裂性能:阻燃布的抗撕裂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即每个样品的平均撕裂强度应大于50牛。
4. 耐水性:阻燃布应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表现为水洗后不会出现明显变形、变色、损伤等情况。
5. 耐酸碱性:阻燃布应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表现为在弱酸、弱碱环境下不会发生明显的腐蚀和变形。
6. 线密度:阻燃布的线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即每平方米线数不少于8000根。
以上是阻燃布的一些标准,生产厂家在生产阻燃布时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确保阻燃布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企业产品标准函审意见表
企业名称 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 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 审定单位 质管部 审定人 翟玲 职称(职务) 工程师 标准草案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对标准中提到的各项内容和指标均无疑义,同一标准中的各项检验项目和内容。通过实际检验验证,产品按照此标准检验符合使用要求。
审定人: 2011年10月18日 Q/XTX
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TX008—2011 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
2011–11 –01发布 2011 –12–01 实施 新 疆 蓝 山 屯 河 型 材 有 限 公 司 发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Q/XTX008-2011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编制了《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标准。 阻燃抑烟型材,是以PVC-U为主要基材,加入各类添加剂,尤其加入阻燃剂和抑烟剂,经捏合和挤出而成的门、窗用的安全型材。 本标准与GB/T8814-2004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型材脆性监测的方法和要求; ——增加了型材阻燃性能监测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由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蒋文君、翟玲、李强、李自银、王挺举、龚丽君 本标准批准人:张军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初次发布。 塑塑料阻燃等级HB,V-2,V-1与V-0定义: 塑料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0逐级递增: HB:UL94和CSA C22.2 No 0.17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要求对于3到13 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钟;小于3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70毫米每分钟;或者在100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V-2: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V-1: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0: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3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Q/XTX008-2011
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类添加剂,尤其加入阻燃剂和抑
烟剂,经捏合和挤出而成的门、窗用的安全型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814-2004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8627-1999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GB/T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 术语和定义 阻燃抑烟型材:以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类添加剂,尤其加入阻燃剂和抑烟剂,经捏合和挤出而成的门、窗用的安全型材(以下简称型材) 4 要求 4.1原料要求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树脂要达到GB/T5761-93标准的要求。 4.2 外观 型材可视面的颜色应均匀,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无杂质。型材端部应清洁、无毛刺。型材允许有由工艺引起不明显的收缩痕、明线、暗线。 Q/XTX008-2011 4.3尺寸和偏差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外型尺寸和极限偏差,型材外型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外型尺寸和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 目 名 称 允 许 偏 差 厚 度(D) ±0.5 宽 度(W) ±0.5 4.4型材的直线偏差 长度为1m的主型材直线偏差应≤2.0mm。长度为1m的纱扇直线偏差应≤2.0mm。 4.5 主型材的质量 主型材每米长度的质量应不小于每米长度标称质量的95%。 4.6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主型材可视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为±2.5%;辅型材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为±3.0%。 4.7 主型材的落锤冲击 在可视面上破裂的试样数≤1个。对于共挤的型材,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 4.8 150℃加热后状态 试样应无气泡、裂痕、麻点。对于共挤型材,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 4.9 主型材的可焊接性 焊角的平均应力≥35Mpa,试样的最小应力≥30Mpa。。 4.10 老化 4.10.1 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 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60%。 4.10.2 颜色变化
老化前后试样共挤面的颜色变化用△E﹡、△b﹡表示,△E﹡≤5,△b﹡≤3。 4.11 维卡软化温度 型材维卡软化温度(VST)≥75℃。 4.12 主型材的弯曲弹性模量 弯曲弹性模量≥2200MPa。 Q/XTX008-2011 4.13 拉伸冲击强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拉伸冲击强度≥600KJ/m2。 4.14型材脆性
切割一段100mm主型材,用脆性检测器检验,检验后型材变形但各融合面不分离为合格。取2000mm辅型材,抬高1.5m用力摔打,摔打后型材各融合面不分离为合格。 4.15型材阻燃性能 型材极限氧指数≥64。 型材的烟密度等级(SDR)≤75%。 5试验方法 在(23±2)℃的环境下进行状态调节,用于检测外观、尺寸的试样,调节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他检测项目调节时间不少于2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5.1 外观 在自然光或一个等效的人工光源下进行目测,目测距离0.5m。 5.2 尺寸和偏差 测量外型尺寸时用精度至少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方法见图1。
5.3 直线偏差 5.3.1 试样制备 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10000+10)mm的试样一个。 5.3.2 试验步骤 Q/XTX008-2011 把试样的凹面放在三级以上的标准平台上。用精度至少为0.1mm的塞尺测量型材和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然后再测量与第一次测量垂直的面,取这个试样中的最大值。 5.4 主型材质量 5.4.1 试样制备 从型材上截取长度为200mm~300mm的试样一个。 5.4.2 试样步骤 型材的质量用精度不低于1g的天平称量,型材的长度用精度至少为0.5mm的量具测量。
图1:测量方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5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5.5.1 试样制备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50±5)mm的试样一个,在试样非共挤面上划两条间距为200mm的标线,标线应与纵向轴垂直,每一标线与试样一端的距离约为25mm。并在标线中部标出与标线垂直并相交的测量线。 电热鼓风箱,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5.5.3 试验步骤 用精度为0.05mm的量具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精确至0.1mm,将非可视面放于(100±2)℃的电热鼓风箱内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置600+3min,连同玻璃板取出,冷却至室温,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1,精确至0.1mm。 5.5.4 结果和表示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按公式(1)计算: L0 - L1 R = ×100 .............(1) L0
公式中: R——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L0——加热前两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1——加热后两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Q/XTX008-2011 计算非共挤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R,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5.6 主型材的落锤冲击 5.6.1 原理 以规定高度和规定质量的落锤冲击试样,对试验结果的评价采用通过法。 5.6.2 试样制备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共截取长度为(300±5)mm的试样10个。 5.6.3 试验设备 落锤冲击试验机。落锤质量(1000±5)g,锤头半径(25±0.5)mm。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6.4 试验条件 将试样在—100-2℃条件下放置1h后,开始测试。在标准环境(23±2)℃下,试验应在10s内完成。 5.6.5 试验步骤 将试样的可视面向上放在支撑物上(见图2),使落锤冲击在试样外可视面上最大腔室的中心位置上,(1、在内外可视面不易分别时,上下可视面各冲击5次;2、对于多腔式型材,落锤冲击在最大腔室的中心位置;3、对于不对称型材,在冲击前用支撑物将型材支撑平整),每个试样各冲击一次。落锤高度为10000+10mm,观察并记录型材可视面破裂、分离的试样个数。
5.7 150℃加热后状态 5.7.1 试样制备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00±10)mm的试样一个。 Q/XTX008-2011 5.7.2 试验设备 电热鼓风箱,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5.7.3 试验步骤 将试样水平放于(150±2)℃的电热鼓风箱内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置300+3min,连同玻璃 板取出,冷却至室温。目测观察是否出现气泡、裂纹、麻点、共挤层有无分离。 5.8 主型材的可焊接性 焊角试样为五个,不清理焊缝,只清理90○角的外缘。试样支撑面的中心长度a为(400±2)mm,见图4。 5.8.2 试验设备 用精度为±1%,测量范围为(0~20)kN的试验装置,试验速度(50±5)mm/min。 5.8.3 试验步骤 按图4将试样的两端放在活动的支撑座上,对焊角或T型接头施加压力,直到断裂为止,记录最大力值Fc。 5.8.4 结果和表示 按公式(2)计算受压弯曲应力 c = Fc x〔(a/2 –e/21/2 )/2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