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回顾

1.1 管理会计的产生

当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开始由成本计量和成本记录方面转向成本控制方面的时候,创立管理会计便处于萌芽阶段。“管理会计形成的历史根源的确来自成本控制思想及其相关理论的产生,以及成本控制行为的发生,并且此后管理会计的演进也正是由此顺流而下,在20世纪前期奠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基础[1]。”

近代社会,当公司的生产经营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经营制度,并且占据统治地位以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便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正像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以合理的资本会计制度作为公司的管理标准,是资本主义企业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正是在此阶段,会计在企业的管理功能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已经认识到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管理功能作用最初都集中的体现在成本管理方面。到19世纪下半期,特别是在最后的20年,工业化大生产格局已经处于形成过程当中,在此期间,公司里业主、经营主持者和管理人员都逐渐的认识到产品固定成本增加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在日益扩大,并且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研究和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因此,在19世纪到20世纪,人们已经逐步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到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基本格局的形成,大多数公司的组织规模一直处在不断扩大之中,规模大的公司,特别是在工业中那些具有不同垄断组织特征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处于支配

的地位。在工业公司中重型机器设备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品的制造程序亦日趋复杂,于是人们又开始研究、解决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的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竞争日益增大和一系列成本问题的集中,促使人们从总的方面考虑到对产品制造成本的全方位控制问题。这时,对于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不仅在会计师中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在工程师中也有了明确得认识,甚至在对一些与工程技术相关联成本问题的认识方面,工程师比起会计师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1.2 管理会计的发展

自从会计学科产生之后,管理会计得到迅速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

1.2.1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

首先,20世纪初到50年代,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管理会计发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派的代表人物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著名。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广泛的在实践中被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这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关联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在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涉及管理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2]。

其次,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进入了战后期,这时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并在方法上赋予现代化的管理

方法和技术,使其焕然一新。50年代,为了行之有效地实行内部控制,美国各企业建立了专门行使控制职能的总会计师制。到60年代,电子计算机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业绩会计和决策会计,使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确定。70年代末,美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以成本(管理)会计命名的专著和教科书就有将近百种之多,可谓群芳竞香,百花争艳。在这个时期,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它强调的是首先把事情做正确,然后再把事情做好。到此,管理会计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

再次,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反思时代。到80年代,通过“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的引进,管理会计又有新的发展。但面对世界范围内新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管理会计又显得过时落伍。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类似的呼声很高。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的研究存在两大流派:一是传统学派,二是创新学派。传统派主张从早期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以及差异分析的立场出发,以成本为中心,重视经验的积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就如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提出新课题。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传统派指责创新派理论脱离实践,复杂的模型远离现实世界。而创新派指责传统学派视野狭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很难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是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场纷争促使西方管理会计研究进入一个反思阶段。

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会计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发展,这个发展轨迹围绕“价值增值”这个主题而展开。

最后,20世纪90年代,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进入90年代,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变化。基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信息的搜集任务从管理会计人员转移到信息的使用者,保证企业能以一种及时的方式搜集相关的信息,并且据此做出反应。“管理会计已经突破了管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而是由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和使用各种信息”[3]。因此管理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界限将逐渐模糊。这一时期管理会计的主题已从单纯的价值增值逐步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上来。所以20世纪90年代可以视为管理会计的主题转变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如下三个研究领域:一是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是管理会计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共生互动性,三是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1.2.2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的起步。在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的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班组核算;经济活动分析成本管理过程中,强调“比、学、赶、帮、超”。其主要的思想是近年来流行的“标杆管理”等。

其次,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同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

会计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务的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到市场和企业的内部,将厂内的经济核算制归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但这一时期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侧向企业内部,缺乏市场视角。

到20世纪90年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有所突破,创新实行了“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成本管理制度在我国企业成功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