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悖论
新三元悖论在我国的实证检验——基于VAR模型

新三元悖论在我国的实证检验——基于VAR模型作者:罗玲来源:《商情》2015年第11期【摘要】Krugman提出的三元悖论对一国经济政策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而近期提出的新三元悖论,即财政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国际资本流动的无法同时实现,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体系内部所蕴含的矛盾。
本文首先对新旧三元悖论理论演进进行回顾,接着采用时间序列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AR)对我国经济中各个代表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新三元悖论在我国的存在性。
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今后应增强汇率弹性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促进资本自由流动。
【关键字】新三元悖论,汇率制度财政政策,资本流动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保持资本管制,并采用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但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虽然我国存在资本管制,但强度远不足以抵挡投机资本的流入与流出。
国际经验表明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而流动的形式也越来越隐蔽,货币当局对资本流动难以实行有效管制。
在汇率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逐步增强。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今后我国将会根据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地过渡到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在Krugman提出的三元悖论的基础上,苗实(2010)探索性地提出了新三元悖论,即一国财政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选择与国际资本流动三个目标无法同时实现。
该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对中国的政策的选择有何指导意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新三元悖论的存在性。
本文的研究框架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中,回顾传统三元悖论的理论演进,并阐述新三元悖论的逻辑推导;在第三部分中,以我国财政支出额、外汇占款、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分别作为衡量我国财政政策、资本流动程度和汇率的指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政策目标的选择给出建议。
第三章 汇率的变动及其决定

第二节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一、汇率变动的特殊性 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 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是一国开放的宏 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它在受各 因素影响的同时, 因素影响的同时,其变动也对各有关经济 变量产生不同程度、 变量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用或影 使这些变量发生相应变动, 响,使这些变量发生相应变动,进而影响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一国货币的升值与贬值, 一国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具有相反的影响 作用。 作用。
第一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注意:理论有时候又能充分地说明现实。 注意:理论有时候又能充分地说明现实。 西德三国在1979年至 年至1988年间汇 美、日、西德三国在 年至 年间汇 率的变化与其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化有密切 关系。 关系。1979年起美国的名义利率大幅度上 年起美国的名义利率大幅度上 年后期, 升,至1980年后期,其实际利率已超过了 年后期 西德, 年超过日本。 西德,1981年超过日本。美国的实际利率 年超过日本 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导致资本大量流入美 促使美元汇率上升。 国,促使美元汇率上升。这从另一个角度 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 仍然有升值的美元。 候,仍然有升值的美元。
第一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相对利率: 相对利率: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或放 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也会影响汇率。 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也会影响汇率。随着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利率更是成为 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在 外汇市场上影响本、外币的供求影响汇率。 外汇市场上影响本、外币的供求影响汇率。 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会吸引资本流 反之则反是。 入,反之则反是。
“货币贬值”是指什么?

“货币贬值”是指什么?一、货币贬值的定义货币贬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价值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有关。
二、货币贬值的原因1. 货币供应量增加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会超过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央行大量印钞的情况下。
2. 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超过出口,造成贸易逆差时,外汇供应不足,导致货币贬值。
此外,投资收益、利润的流出也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从而引发货币贬值。
3. 经济增长放缓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时,投资者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导致货币贬值。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经济衰退、产能过剩等情况下。
三、货币贬值的影响1. 出口竞争力提升货币贬值会使得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下降,提高出口竞争力。
这将促进出口增长,推动经济的发展。
2. 进口成本增加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加大了国内居民的购买成本。
这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影响民众生活水平。
3. 外债负担增加货币贬值会使得国外债务的偿还成本增加,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降低,进一步加大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四、如何应对货币贬值1. 调整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货币,如适度加息、减少印钞量等,以调整货币供求关系,防止货币贬值。
2. 发展实体经济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可以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降低货币贬值的风险。
3. 加强监管措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避免出现金融风险,以维护货币的稳定。
综上所述,“货币贬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货币贬值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央行和政府部门应当始终密切关注货币形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货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货币贬值原理:货币相对其他货币的价值下降

货币贬值原理:货币相对其他货币的价值下降货币贬值是指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下降。
这一现象通常与通货膨胀、利率水平、国际贸易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货币贬值的主要原理和影响:货币贬值原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通常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
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其他国家时,该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也可以影响货币贬值。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低,投资回报较低,投资者可能更愿意将资金转移到利率较高的国家,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贸易不平衡:如果一个国家经常经历贸易逆差(进口超过出口),它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外汇,从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政府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影响货币贬值。
例如,有些国家可能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投资者信心:国际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信心和预期也可以影响货币贬值。
政治不稳定、经济不确定性或其他负面因素可能导致投资者撤离,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影响:进口价格上涨: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因为需要更多的本国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外国货币。
通货膨胀压力:货币贬值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因为进口成本上升,企业可能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出口竞争力提升:货币贬值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因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
外债压力: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以外币计价的债务,货币贬值可能导致偿还债务的成本上升。
国内生产促进:货币贬值可能促使本国企业增加生产,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投资机会:一些投资者可能看到货币贬值时机,认为这是投资本国资产的良机。
货币贬值的影响因国家情况而异,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结构、政策和国际环境。
有时,国家可能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实现经济目标,但需要注意贬值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贬值?

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贬值?
安国瑜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
【年(卷),期】1996(000)001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安国瑜
【作者单位】湖北省外汇管理局外汇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2.2
【相关文献】
1.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人民币贬值的两难抉择 [J], 杨健
2.加快人民币汇率由宏观政策工具向国际化战略定位转变——破解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双重悖论 [J], 胡振红
3.人民币汇率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基本原因 [J], 杨帆
4.美元贬值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后——兼谈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 [J], 韩柏
5.从升值到贬值:人民币汇率的调整逻辑与政策挑战 [J], 王宏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利弊

出口加
降低 提高
增加 减少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
1、利于扩大进口,调节国内市场需 求 2、对外投资 3、增强外债偿还能力 4、利于原材料和技术进口 5、利于出过旅游和留学等等 1、降低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抑制 出口 减少企业利润 2、易引起贸易收支逆差 3、易造成失业率升高 4、易导致外汇储备缩水 5、不利于入境旅游业的发展等
人民币贬值
1、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贸易收 入和外汇储备 2、利于出口企业的就业 3、利于入境旅游业的发展等
利
弊
1、不利于扩大进口 2、不利于外债偿还 3、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恶化国际 贸易环境 4、不利于出过旅游和留学等
人民币 币值
外币汇率 升高 外币汇率 降低
外国商品在 国内的售价
进口量
本国商品在 国外的售价
人民币升值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一、经济增长是影响汇率变化的根本因素这是导致人民币升值最根本的原因。
因为从货币和汇率的本质来分析,决定汇率的基础应该是两国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即一国国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决定其对外价值的基础。
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单位人民币所代表的实际产品价值,即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大大提高,这必然导致人民币对外的升值。
二、我国外汇贮备大幅增加?这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一国持有的外汇贮备巨额增加,会导致本币升值。
一国持有大意味着该中差,造成两国123廉物美”作用4、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国内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不失去以往的市场份额,就要尽可能地压缩生产经营成本,因为为了保住国际市场,不得不降低采购生产资料的价格或提高管理方式来压缩生产成本。
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并不大,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经营入手,加强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来争取利润空间。
?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的改革要求出口企业不断地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包括进行外汇远期买卖,在国内融资时借贷美元等运用金融手段的风险规避。
这有助于企业养成随时关注国际动态,及时防范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5、可以迫使我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努力。
当货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增加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这是伴随着汇率下降产生的。
在对很多产业有巨大的冲击的同时,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势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6、可以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减少与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货币贬值带来的国际收支问题及解决方法

货币贬值带来的国际收支问题及解决方法货币贬值是指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汇率下降,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而言,购买力减弱。
这种现象可能会对国际收支产生重大影响,给国家经济带来困扰。
因此,本文将探讨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国际收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1. 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货币贬值可以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出口商品的价格更具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国外消费者购买。
这将推动本国的出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积极影响。
2. 进口成本的增加与出口竞争力提升相对应的是,货币贬值也将导致本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上升。
进口商品价格的增加将对国内居民的消费产生压力,同时也会增加本国的进口开支。
这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出现不利的贸易逆差。
3. 资本外流的加剧货币贬值可能引起投资者对本国经济的担忧,导致资本外流加剧。
投资者会将资金转移至其他国家,以寻求更好的投资回报。
这将导致本国外汇储备减少,进一步加剧国际收支的问题。
二、解决货币贬值带来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方法1. 调整货币政策国家可以通过宏观经济调控,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缓解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例如,通过加强监管,控制资本流动,降低资本外流的速度,以维护外汇储备的稳定。
2. 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了克服进口成本上升的问题,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以提高本国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3. 拓展出口市场面对货币贬值导致的出口竞争力提升,国家可以积极拓展更多的出口市场。
通过加强贸易合作,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争取更有利的贸易条件,提高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国际收支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和合作解决。
国家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货币贬值带来的国际收支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 姓名 学号 柳靓 20101910213 陶丽娇 20101910215 陶月霞 20101910216 王玉 20101910220 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悖论 目录 摘要„„„„„„„„„„„„„„„„„„„„„„„„„„„„„„„1 1.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的现状„„„„„„„„„„„„2 1.1人民币对内贬值现状„„„„„„„„„„„„„„„„„„3 1.2人民币对外对内贬值现状„„„„„„„„„„„„„„„ 2.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的原因分析„„„„„„„„„„„„ 2.1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2.2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人民币对外(美元)升值„„„„„„„„ 3.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美元)贬值共存的原因„„„„„„. 3.1购买力平价视角„„„„„„„„ 3.2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视角„„„„„„„ 3.3定量宽松政策与输入性通胀压力视角„„„„„„„„„ 4. 应对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的政策建议„„„„ 4.1实施多种货币政策应对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 4.2 逐步调整外贸政策„„„„„„„„„„„„„„ 4.3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防止资本快速进出„„„„„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出现了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并存的奇怪现象。即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持续增大。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降,主要表现为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一种违背货币“一价定律”(即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人民币价值悖论”的现象。 就此,本文将从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和个人对解决人民币这种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不正常现象的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浅析我国应如何良好的应对人民币这种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不正常的现象。
关键词: 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升值 美元
1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状
人民币的现状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对外,二是对内。对外指的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兑美元的呈现的升值的走势,对内则是指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呈现的贬值的走势。
1.1 人民币对外(美元)升值的现状 在了解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现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如何形成的。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1为: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具体数据参考图1)。 2005年—2011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兑美元)走势图
1 摘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
1 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在2006年和2007年升值十分明显,人民币兑美元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这其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是一路下跌,到2011年5月10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更是跌破了6.50的关口,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低。
1.2 人民币对内贬值的现状 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同时,我国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具体数据参考图2、图3)。 图2 2008—2011年我国CPI走势图2
2 数据来自东方财富网 图3 2010--2011年我国CPI逐月统计数据3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进入2008年以来,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进一步强化。在经历了2008年末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CPI数据下降,但随着政府的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的出台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开始CPI又开始呈上涨势头,到2011年3月份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5.9%。CPI的持续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则反映了人民币对内贬值的趋势。 从以上的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人民币对外(美元)升值的同时,出现了人民币对内贬值(物价上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一方面对外升值,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日趋下降,出现了所谓的对内贬值呢? 2 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的原因分析 总的来讲造成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美元)升值的原因分别是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市场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加大、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和高额外汇储备和外国政府的施压。下面就这两方面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由于近年来我国持续的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水平和CPI的持续上涨,进而使人民币在国内呈现贬值的趋势,因此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即是造成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而我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其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求的原因,也有成本价格上升引起的产品价格上涨。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通胀压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即造成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初级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与其相关的深加工产品。因此,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的上涨。 2、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增加。 货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对价格上涨形成了强劲的推动力。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主要是由贸易顺差过大、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信贷规模扩大等因素造成。 3、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投资过热。 自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11.5%。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4、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及股市的财富效应。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大幅提高了公务员、教师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使得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加,继而对价格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2.2 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人民币对外(美元)升值 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1、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内因 (1)国际收支顺差。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因此,人民币在出现升值就不为奇了。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到2011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万亿美元。 2、外因 美国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他们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目的是维护其本国的利益。他们企图通过阻碍中国商品过大规模地进入其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美国为例,通过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不再坚挺,出现贬值,力图扭转其国际收支逆差局面。 3.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美元)贬值共存的原因 3.1购买力平价视角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商品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具有相同的价值(国际价值),以及由此决定的相同价格。货币也是商品,其对内和对外价值应该趋于一致,其价格(汇率)在世界各地也应该大致相同。 这主要是因为 在没有涉外经济管制的情况下,一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如国内物价上涨导致本币对内贬值,公众的支出将较多地从国内商品和劳务转向国外商品和劳务,进而增加对外汇的需求,本币的对内贬值因此而转为对外贬值,其内外价值趋于一致;一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如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本币对外贬值,本币贬值将增加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成本,公众的支出将较多地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向国内商品和劳务,进而提高本国的物价水平,本币的对外贬值因此而转化为对内贬值,其内外价值也趋于一致。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今天,人民币同时面临着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双向压力。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被认为与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不符。 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世界, 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始终朝同一个方向, 而且成正比变动, 其结果使实际汇率(以同一货币单位计算的国内物价与国外物价之比, 换言之就是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一定的水准。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定义: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评价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1.绝对购买力平价 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2.相对购买力平价 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促使经济学家对绝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