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东魁杨梅栽培技术

东魁杨梅栽培技术

东魁杨梅栽培技术东魁杨梅是一种优质的水果,其口感酸甜可口,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让其成为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为了保证杨梅的品质和产量,东魁杨梅栽培技术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介绍东魁杨梅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

育苗首先需要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育苗。

首选以3:1:1的酸性泥炭、珍珠岩和腐烂叶子土混合成的基质,深度为5-10cm。

在基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肥料,并保持湿润,同时确保良好的通风,可促进幼苗生长。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侵害,还需要进行杀虫杀菌处理。

定植选好适宜的土壤,施加足量的种植物质和肥料,同时注意排水和促进通风,为东魁杨梅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根据气候和地形选择足够的间距,是种植树木的关键,间距宜在3-4米。

东魁杨梅的树干是比较细的,为避免过度分枝,每株树木主要定植一枝。

同时,还需要留心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状况,定期给与充分浇水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肥力。

管理东魁杨梅的栽培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营养调节等,保证水果的产量和品质,并保证有丰富的能量、营养物质。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定期进行杀虫、杀菌药物的喷施,根据环境和气候变化,调整药物使用量。

对于营养调节,需要根据地质环境检查土壤的营养,提供恰当的肥料和水分,确保足够的生长。

不能过量地施用肥料,否则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收获东魁杨梅是在夏季早期收获。

在果实颜色变为深红色时,表明果实成熟,并具有良好的口感。

然后进行收果,要小心轻微摇动树干,使果实自然落下。

同时,为了防止果实的速度和瑕疵,需要使用捆打法,分批收取果实。

最后,东魁杨梅栽培技术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呈现出重要性。

快速、规范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措施,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高收益的前提条件。

通过思考合理的管理参考和合理的施肥技术,东魁杨梅将实现生产中国果品的华丽飞跃。

东魁杨梅栽培技术要点

东魁杨梅栽培技术要点

东魁杨梅栽培技术要点陈钟佃1 李振武1 张丽梅2 黄秀声1(1福建省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 2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东魁杨梅是福建省从浙江省引进的品种,甜酸适宜,果大汁多,平均单果在22g以上,最大果重可达42g,深受消费者欢迎。

该品种在福建省推广种植后,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山区果农发家致富增添了一条新途径。

东魁杨梅树体高大,生长势强,自然树形为圆头形,枝粗节密,抗风力强,不易落果,且耐粗放管理,丰产期单产可达2215~3010t/hm2。

近几年来市场价格多在6~8元/kg,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地建园杨梅不宜连作,选取未种过杨梅的新地种植为佳。

东魁杨梅对土壤没有特别的要求,故一般的粘土、壤土均可栽培。

东魁杨梅性喜温暖湿润,在均温15~21℃的地方均可栽培。

东魁杨梅对光线要求不严,较耐阴,高温烈日照射反而会引起枝干焦灼枯死。

因而在深山谷地,有高山互相遮荫,种植也较为理想。

东魁杨梅的品质与园地的坡向关系密切,生产上多选用北坡种植,这样产出的杨梅肉软多汁,风味佳良,有利于果实商品价值的提高。

2 挖穴定植东魁杨梅树体高大,生长势强,根系分布广,密度以495株/hm2为宜,株行距4m×5m。

在定植前最好对土地进行全园深翻,没有条件的地方可挖穴定植,以后再逐年扩穴改土。

定植穴在定植前2个月挖好,穴长、宽各018m,深0.6m。

定植穴内以枯枝或草垫底,撒入石灰消毒,盖土后分层施入20~25kg腐熟的厩肥和1~1.5kg的钙镁磷作为基肥。

经过2个月的沉实发酵即可定植,栽植时必须选优质苗,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苗高60~80cm为好。

栽植时必须深栽,覆土至嫁接口上5cm处,浇足定根水,再视天气情况浇上1~2次。

在日照强烈的地方还应进行相应的遮荫。

福建省在2月下旬~3月上旬种植为佳,此时的气温不高,土温回升快,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易成活。

3 农艺措施311 培土施肥幼树(1~2a)施肥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

永嘉县陡门乡东魁杨梅丰产栽培技术

永嘉县陡门乡东魁杨梅丰产栽培技术

永嘉县陡门乡东魁杨梅丰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东魁杨梅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其丰产栽培技术,以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东魁杨梅;丰产;栽培技术;浙江永嘉;陡门乡为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2006年春季从东魁杨梅原产地浙江黄岩引进该品种,以全安村大烈、潘垟村刀山、山溪头、珠山村古盘山为重点基地进行示范种植,发展东魁杨梅种植规模23.33 hm2。

东魁杨梅坐果牢固,不易落果,果实肉柱粗、硬,便于贮藏和运输,抗病性能较好,是浙南山区具有发展前景的杨梅品种。

在陡门乡林果种植中,东魁杨梅成为当地杨梅的更新换代品种,连续3年销售价格保持在30元/kg左右,经济效益良好。

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中,走出了新的路子,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努力推进了全乡“生态农家、休闲陡门”的战略构想,加快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为做到优质、丰产栽培,充分发挥良种特性,该文通过对东魁杨梅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为广大林农种植东魁杨梅提供指导。

1 东魁杨梅生物学特性东魁杨梅又名东岙大杨梅,主产于浙江省黄岩镇东等地。

该品种树势强壮,树姿直立,发枝力强,树冠呈圆头形,枝梢节短。

叶大,倒披针形,叶长9.72 cm,宽3.1 cm,叶边缘波状皱缩,叶色浓绿。

果实较大,为不整的圆球形,单果重约20 g,为目前果型最大的杨梅品种。

果面呈紫红色,果肉呈红色或浅红色。

果面缝合线明显,果蒂突起,成熟时保持黄绿色;肉柱稍粗,先端钝尖;汁多,酸甜适口,风味浓,含可溶形固形物13.4%,糖量10.5%,酸量为1.10%,可食率为94.87%,品质上等[1]。

主产地成熟期为7月上中旬,采收期8~10 d。

东魁杨梅是我国15个经过省级鉴定或认定的杨梅优良品种之一,以果实硕大、品质上乘、市场走俏而受到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

东魁杨梅性喜温暖湿润,较耐低温,在平均温度15~20 ℃、极端低温不低于-6 ℃的山区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东魁杨梅优质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东魁杨梅优质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东魁杨梅优质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东魁杨梅优质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东魁杨梅优质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一、东魁杨梅概述东魁杨梅的起源及分布东魁杨梅,原名东魁种,是浙江省东阳市的地方优良品种,因果实大、色泽艳丽、口感鲜甜而闻名。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经过几百年的培育和选育,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杨梅品种之一。

东魁杨梅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东魁杨梅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前景东魁杨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首先,它的果实大、色泽艳丽、口感鲜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其次,东魁杨梅的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此外,东魁杨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东魁杨梅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然而,受传统观念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东魁杨梅的生产和销售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在今后的发展中,通过科技创新、栽培技术改进、品牌建设等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东魁杨梅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东魁杨梅生长环境与气候要求生长环境东魁杨梅是一种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果树。

其生长环境要求如下:土壤要求:东魁杨梅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在的酸性土壤中。

提升东魁杨梅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下)

提升东魁杨梅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下)

提升东魁杨梅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下)2、树势保持中庸(1)树势:不强壮,不衰弱。

保持壮与弱的中间树势。

(2)枝叶:不稠密,不稀疏。

保持开张、通透的树冠。

(3)叶色:不深绿,不黄绿。

呈现着绿色的叶片。

3、要看树治理看树治理就是在同一块园地里,对待株与株之间不同的树势,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4、树冠开张东魁杨梅的树冠呈圆头形,枝梢旺盛,所以很容易形成郁闭的树冠。

而树冠郁闭,对开花结果会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树冠郁闭,透光性差,内膛枝梢易衰弱或枯萎,形成内膛空虚,结果容积减少。

所以,要通过修剪,使东魁杨梅的树冠改郁闭状态为开张状态。

5、保留斜生枝梢东魁杨梅又因枝梢的徒长性强,其顶端优势尤为明显。

由于东魁杨梅的顶端优势影响,使树冠各部位的营养(包括内源激素)容易失调。

因此,要改变东魁杨梅顶端优势的效力性,就要用人工去控制其顶端优势。

改变东魁杨梅顶端优势的最有效方法是:去掉直立性枝,选用斜生枝。

6、压梢所谓压梢,就是要控制枝梢,也就是压住枝梢不让其伸长。

东魁杨梅的结果枝,以15厘米以下为好,10厘米左右为最好,就是5厘米左右的短果枝也可以。

而15厘米以上的长果枝或徒长性果枝,结果性能差,畸形果的发生率也高。

7、疏花保果东魁杨梅的成年结果树,花量很多。

而开花过多,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还会引起大量的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若是幼果过多,又会出现较多的畸形果。

所以,为了东魁杨梅优质丰产,疏花保果是十分必要的。

8、慎施营养液市场上的营养液很多,但要选择使用。

经过许多果农使用后,都有不同的效果。

9、注重钾肥钾肥对东魁杨梅的效用多,东魁杨梅也很需要钾素,所以要注重施用钾肥。

东魁杨梅因有菌根共生,能够固氮,为树体提供氮素,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施氮肥。

磷素只在幼树促生时需要,成年树需磷素很少;而磷素多了,反而影响东魁杨梅成年树的生长和结果。

因此,也可以不施磷肥。

10、防治病虫害东魁杨梅的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癌肿病、干枯病、根腐病、白腐病、缺硼症和白蚁、果蝇、蚜虫、蚧类、卷叶蛾等。

东魁杨梅南移种植的技术杨梅

东魁杨梅南移种植的技术杨梅

东魁杨梅南移种植的技术杨梅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省黄岩市,是目前世界上颗粒******的杨梅之一,粗生易长,在比较荫蔽的山坑田、背光的北面山坡和东北面山坡都适宜种植,经济效益高。

蕉岭县农科所XX年冬引进种植于广福镇铁坑村,面积100亩,共2600株。

种后第三年试产,第四年投产(******单果重35克,平均株产1.3公斤),第五年进入丰产期,最高株产21.8公斤。

东魁杨梅成熟期为6月上中旬,此时刚好是水果淡季,每年果实采收季节,供不应求,果场批发价每公斤高达15-20元,效益为梅州市水果之冠。

今年东魁杨梅挂果率很高,但是受5月份和6月初的雨水影响,损失惨重,商品果只有五成,然而果场批发价仍然达到20元/公斤。

蕉岭成为全市第一个东魁杨梅南移种植成功并取得******效益的县,为梅州市引种东魁杨梅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1、开花结果习性。

试种表明,东魁杨梅一年抽梢4-5次,即春梢1次,夏梢1次和秋梢2次以上,以春、夏梢的中短果枝挂果为主,即15厘米以下的果枝挂果为主。

杨梅大多雌雄异株,花为风媒花。

3月上旬盛花,6月上旬初收获,中旬收完,收获期约10-15天。

2、温度条件。

东魁杨梅和其它杨梅一样,可在北纬20-30度之间种植,即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的地方均可种植。

东魁杨梅喜湿耐寒,最适宜的气温在15-20℃之间,要求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温度15-21℃,≥10℃的年积温4500℃;冻死温度为-9℃,适应性强。

3、适宜光照与湿度。

东魁杨梅较喜湿耐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需要足够的光照时数,但实践证明,散射光比例大的北坡比直射光强烈的南坡栽种的杨梅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山岗栽种的比空旷地栽种的好。

4、适宜土壤与地形条件。

东魁杨梅喜欢松软排水良好、砂质红壤和黄壤,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4.0-6.0之间,东魁杨梅宜在山坡地栽种,不宜在平原沃地栽种。

杨梅有菌根共生,有固氮作用,所以在比较瘠薄的山坡地种植其生长结果也较好。

东魁杨梅的市场前景分析—栽培管理技术

东魁杨梅的市场前景分析—栽培管理技术

东魁杨梅的市场前景分析—栽培管理技术东魁杨梅树冠高大,生长势强,圆头形,枝粗节密,叶大密生,叶缘波状皱缩似齿或全缘。

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达57.5克,为不正圆球形。

果面紫红色,肉柱较大,先端钝尖,肉厚汁多,酸甜可口,品质优良。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核中大,可食率95%,适于鲜食和加工制罐。

东魁杨梅是我国目前杨梅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品种审定。

该品种抗风力强,不易落果。

成熟期在6月底,种后3~4年始果,5年后盛果期每亩产量2000公斤以上,按现在市场价,每亩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投入产出为1∶80,是目前经济作物中效益最高的树种之一。

现江西绿农将东魁杨梅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技术1、种植和配置授粉树种植株行距4米×5米(也可适当密植),每667平方米种植30--40株,定植穴内施足基肥,并做好20cm高的树盘。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壮苗,栽前剪去不充实新梢。

种植时间以春植为宜,因东魁杨梅在接穗部位能自生根,取代砧木根,种植时要适当深植。

种植时淋足定根水。

种植后至夏天气温高时,树盘宜用稻秆等覆盖,并经常淋水。

东魁杨梅为雌雄异株,建园时在适当位置配置1%雄株做授粉树,以提高座果率。

2、施肥。

幼龄树一年施肥3次,分别在春、夏、秋梢萌发前各施一次,株施复合肥0.2kg或腐熟粪尿稀释液20kg。

对于结果树,要求适当控制氮肥,增施钾肥。

第一次在9--10月结合深翻改土时,施足基肥。

每株埋入豆麸1-2kg+复合肥1kg,促进明年根系生长和开花结果。

第二次是在3--4月株施0.5 kg复合肥+0.5kg钾肥开放射沟埋施,促梢壮果;第三次是采后肥,杨梅采收后株用0.5kg复合肥+0.5kg钾肥开放射沟埋施,有利于促进夏、秋梢萌发充实和花芽分化。

此外,在生长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进行根外追肥,确保杨梅优质高产。

3、喷多效唑,促花抑梢东魁杨梅长势强,初结果树往往因旺长而结果少,可通过喷施多效唑来控制。

永嘉县山坑乡东魁杨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永嘉县山坑乡东魁杨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永嘉县山坑乡东魁杨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摘要从选地建园、种苗选择、苗木栽植、除草施肥、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永嘉县山坑乡东魁杨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为东魁杨梅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魁杨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浙江永嘉;山坑乡1选地建园东魁杨梅适应性强,在永嘉县山坑乡一般山地均可种植,但海拔高度与气候对东魁杨梅的品质有较高要求。

因此,东魁杨梅园地一般选择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壤北坡,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质红壤或黄壤为宜。

年均温宜在15~27℃,极端高温39℃以下,极端低温不低于-10℃。

将坡地修筑梯地型,梯面宽3~5m,在栽植前1~2个月深翻土壤,挖直径为1.0~2.5m的穴,深度50cm左右,每穴填入栏肥10~20kg、草木灰10kg和少量硫酸钾等复合肥。

新土放在上面,填土高出地面20~25cm,待下雨沉实后种植,以防土壤沉实后苗木栽植太深。

2种苗选择选择叶片稍大而厚、浓绿色,节间稍短,正面叶脉明显,叶脉显著高突起,叶有弯曲现象的苗木;或选择当地原有野生杨梅,采用高接的办法改换优良品种;或用生长健壮、接口愈合良好、具有3个径上分枝、无病虫害、带土团的优质嫁接苗或营养袋苗。

根据根系的完好程度适当的修剪枝叶,剪去不充实的新梢,以减少水分蒸发,并剪除过长根系和带伤的根系。

引种时必须少量试种,切忌大规模盲目引种。

3苗木栽植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株距6~8m,挖长50cm、宽60cm、深60cm的定植穴,定植前放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或饼肥、磷肥150~200g/株与土壤混合。

然后放下苗木,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双脚将四周踏实与嫁接口平齐,注意不能伤根。

定植后用柴草覆盖遮荫,以利于提高成活率。

4除草施肥东魁杨梅适生皮根,不需大量锄草,以免皮根损坏,影响生长。

幼苗定植后,经5年左右开始结果,为了实现速生早产的目标,栽植后要加强管理和施肥[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魁杨梅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卓燕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8期摘要:杨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享有“果中珍品”之美誉。

东魁杨梅果形大、果色紫红、果肉富含营养,酸甜适口,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主要根据东魁杨梅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介绍东魁杨梅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达到有效提高杨梅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关键词:东魁杨梅;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67.6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34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cv.DongKui Orient Pearl)果大,单果重20g以上,最大可达50g 以上;糖多酸少,味浓汁多,可溶性固形物9%~13%,肉厚,可食率高。

树干粗,冠大,叶大而密,大小年不明显,成熟期比一般杨梅迟7~10d,6月底—7月初成熟,不易落果,转色时还能增大增重,宜分批采收,延长供期。

年抽梢3~4次,量多,扩冠快,成林易,幼树易徒长;需控梢可早结果;花多、果多,需疏果,品质好。

福安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具有得天独厚的杨梅生长自然环境,是杨梅生长最适宜区。

2019年,福安市杨梅种植面积达800hm2,产量0.8万t,产值7800万元,尤其是杨梅主产区的赛岐镇苏阳村,所产果实品质优异。

2010年,东魁杨梅被评为“中国十大精品杨梅”,2011年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13年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现将东魁杨梅的植株特性及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园地选择与整地我国南方地区具有较强的光辐射以及充足热量,在冬春时节积温(活动温度总和)相对较高,有利于杨梅实现丰产,提高果肉品质。

杨梅园地的选择应优先考虑沙壤土、红壤和黄壤土类的丘陵和山地,pH4.5~5.5呈微酸性,具有厚腐殖质层,坡度≤30°,海拔高度≤800m,且园地最好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鉴于杨梅耐阴、喜湿,具有较强适应性,为确保杨梅果肉品质上优,应避免在阳坡上种植,选择阴坡地种植更有利于实现丰产优质。

杨梅园整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措施。

若林地坡面平坦,具有较小的坡度,则可建设环山梯台或者梯田挖穴;若林地具有复杂的地形以及较大坡度,可挖穴1m3呈三角形状,在杨梅生长管理过程中渐进性地转变梯台呈窄带形。

整地通常在12月—次年3月定植前完成。

2 品种选择与定植2.1 苗木选择根据地域差异合理选择杨梅品种,科学、合理地搭配早熟、中熟、晚熟杨梅品种,选择生长健壮、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害且带土团的优质嫁接苗,距嫁接口以上1cm处,直径超过0.8cm,高59cm以上,具有2~3个分枝、无伤根的一级苗木。

起苗后,剪去大部分枝葉,只留主干或1/3叶片,根部蘸泥浆包好,尽快栽植,从起苗到定植不可超过6d。

2.2 定植时间杨梅定植时间通常为2月中旬—3月上旬,同时为了提高单株成活率,建议在阴雨天进行定植。

杨梅株行距5m×5.5m,约25株·667m-2;定植穴50cm×60cm,深度≥60cm。

2.3 定植方法选择优质杨梅嫁接苗深栽种植,定植穴内拌入10~15kg腐熟厩肥、5~10kg焦泥灰,植株培土避免露根,且分散配栽1%~3%的雄株,有助于花粉传播。

3 土肥水管控3.1 深翻改土深翻于每年秋季进行,深度25cm左右,同时结合翻土撒施生石灰50kg·667m-2,旨在中和杨梅园土壤酸性。

深翻改土不仅有利于新根促发,提高根系吸肥、水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肥力。

3.2 施肥管理施肥方法有环沟状、点穴状、放射状、盘穴状、和根外施肥。

在细根分布多的树冠外围处施肥料,避免将肥料施在树干周围的大根上,以免造成大根腐烂,施入后应尽快覆土,以减少肥料散发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根外施肥时浓度不要过高,一般总浓度控制在0.3%以下。

幼树主要施用水肥,旨在促进杨梅树生长,形成树形。

成年树通常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冬末春初进行,每株施用0.2kg尿素加1.0kg硫酸钾;第2次施肥在采果后进行,因杨梅枝梢生长、开花结果会消耗大量养分,采果后及时追肥能够确保杨梅优质丰产。

开沟施用土杂肥35~45kg加磷钾肥0.2~0.6kg加氮肥0.5~1.0kg,施后覆土。

此外,在壮果期追施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1~2次,能够有效提高杨梅坐果率。

3.3 水分管理杨梅在萌芽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为确保杨梅树生长发育正常,需及时灌溉浇水。

5—6月月降水量160mm左右时无需灌水;若低于100mm,则需补充灌水。

7—9月如出现伏旱,需进行人工灌水,促花芽分化。

春夏时节雨水较多,应做好渍水排除工作,以免对杨梅根系造成损伤。

4 整形修剪要实现杨梅高产优质,整形修剪至关重要。

前期主要促使杨梅树冠尽早形成,一旦形成树冠,就需要对杨梅生长加以控制,促其形成花芽,达到丰产目的。

幼树修剪重在定干造型,通常培养自然开心形树冠,即“1干3主枝”。

在主干≥70cm处短截定干;定干后,针对萌发的新梢可选留3~4个间距约25cm、均匀分布的健壮枝条作为主枝,每个主枝培养侧枝2~3个,副主枝10条左右,培养时从主干上抽生的强旺枝中选留3~4条生长健壮、一致、向四周延伸的枝条作为主枝;主枝用拉枝开张角度,基角在60°左右,主枝间夹角120°;主枝上配2~3个副主枝,并形成均匀的结果枝组,以确保树体层次明朗,分布合理,能够在4a左右形成树冠骨架。

成年树修剪重在协调杨梅生长和结果,构建高产群体结构,实现立体结果,连年丰产。

整形修剪可分为2种:夏剪和冬剪。

主要包括拉枝、抹芽、摘心,以及短截徒长枝、疏删密生枝,剪除衰弱枝和病虫枝等,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第1次修剪在采果后,越早完成越好,有利于夏梢早发,控制树高,保持开心形树冠,促发夏梢。

第2次于12月—次年1月进行,过晚修剪会促发春梢而影响坐果。

树势强壮的可在12月上旬或提早到11月下旬开始修剪,树势弱的可推迟到1月进行。

通过修剪,整理树冠,把产量控制在1000kg·667m-2左右。

5 控梢促花保果鉴于杨梅长势旺盛,对花芽形成不利,故需采取措施进行控梢,以促进花芽形成。

除采用拉枝促使杨梅树冠开张以外,也可在11月土施多效唑进行控梢促花。

具体做法为扒开树冠投影面积内的土,将多效唑与细土按一定比例拌匀后撒施在树冠下,再覆土。

杨梅盛花期对长势旺盛的树体实施环割,或在开花前喷施0.1%硼砂液,能够显著提高坐果率。

6 疏花疏果疏花疏果是提升杨梅果实品质的关键技术。

疏花,针对大龄树大量花芽分化,通常于2月中下旬全樹均匀疏除夏秋梢1/3,并且施用速效氮肥(尿素)0.5~1.0kg·株-1,旨在促使营养梢生发;针对多花成年树可在盛花期喷施化学疏花剂进行疏花。

疏果,根据杨梅树挂果数于谢花后20d左右进行适量疏果。

通常而言,树冠下部少疏、上部多疏,以疏除病虫果、畸形果为主,常规疏果2~3次。

7 病虫害防治杨梅主要病虫害有卷叶蛾、果蝇、褐斑病、白腐病等。

针对杨梅主要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7.1 农业防治注重杨梅种植管理工作,加强土肥水管理,结合修剪确保树体透光、通风;发现枯死枝、病虫枝及时剪除;秋冬季节将落叶、病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同时使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

7.2 药剂防治7.2.1 卷叶蛾卷叶蛾主要为害杨梅的嫩梢,影响枝梢的花芽分化,导致次年产量下降。

可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000倍液在幼虫期喷雾防治。

7.2.2 果蝇果蝇主要以成虫舔吸杨梅果实,病菌从伤口入侵,诱发杨梅采前果实腐烂病的发生。

果蝇成虫在杨梅果实上产卵生虫,严重影响杨梅果实的口感和质量。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或在杨梅硬核期用水果汁加1000倍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于容器中,挂在杨梅树下诱杀果蝇成虫,并定期更换毒饵,可有效控制果蝇为害。

7.2.3 金龟子金龟子主要为害杨梅的果实以及叶片,严重情况下杨梅果实和叶片会被全部吃光,导致杨梅绝收。

在杨梅采收初期,使用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或通过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通常来讲,1只频振式杀虫灯能够应用安装于3.33hm2果园中,只要将诱杀到的金龟子等害虫进行及时清理,就能够对金龟子进行有效控制。

7.2.4 杨梅褐斑病每年4—5月侵染新叶,潜伏期3个月以上,8月开始发病,会造成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对次年的产量和树势影响很大。

初发病植株使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喷雾,间隔7d后再喷施1次或采果前喷2次保护性杀菌剂,采果后喷1次治疗性杀菌剂,防治效果显著。

7.2.5 杨梅白腐病杨梅白腐病主要是由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cepivorum)侵染所致,为害杨梅的鳞茎、叶鞘以及叶片。

流行条件为湿度≥90%,低温20℃以下,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该病发病相对缓慢,当遇雨季时该病快速扩展。

杨梅白腐病在初期外叶尖以条状呈现或者叶尖向下逐步变黄,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逐步蔓延至内叶或者叶鞘,导致杨梅植株生长状况不良,相对瘦弱,直至杨梅整个植株矮化变黄,甚至枯死。

将病害植株拔出后能够看到鳞茎已经腐烂呈黑色,田间成片枯死,并形成病窝。

杨梅白腐病是真菌类病害,在杨梅成熟期发生时,能够使果实变烂梅,还可侵害树冠,产量下降。

可使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淋灌根,间隔10d施用1次,连续使用2~3次,能够有效防治杨梅白腐病。

7.2.6 杨梅赤衣病杨梅赤衣病主要是由伏革菌(Corticiumsaimonicol-or)侵染所致。

杨梅主干、侧枝以及主枝多被侵染,杨梅被害处有一层薄霉层,呈粉红色,这也是该病的显著特征,故称为赤衣病。

杨梅发病初期,其枝干背光面树皮上能够看到橙红色小疱呈痘疮状,散布或者相互接连转变为病斑,能够布满杨梅整个主干主枝向光面,大约50d后,病斑上就会覆盖粉红色霉层,干燥时可四处飘散。

可使用刷子将杨梅树干发病处进行刷净,再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涂抹于病部,连续涂抹3~4次,每次涂抹需要间隔20~30d。

8 果实采收鉴于杨梅不易落果,且果实成熟期不同步,在果实转色时仍可以增重,为此建议对杨梅果实适时分批采收,不仅能够延长杨梅果实供应期,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果实产量。

全树果实成熟达1/5时就能采收,采收时间最好选在早上或傍晚,以降低果实的田间热,便于采后预冷降温。

避免在阴雨天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