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的“酒”意象
初中语文古诗词“酒”意象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酒”意象教学研究初中语文古诗词“酒”意象教学研究摘要: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为背景,探讨了古诗词中“酒”这一意象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和文献研究,本文从“酒”的文化含义、情感表达以及词语应用等方面分析了“酒”的意象,探讨了如何利用“酒”意象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审美水平。
本文认为,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酒”这一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化内涵、把握作品风格特点,达到全面的阅读和欣赏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酒意象;文化含义;情感表达。
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载体之一。
在古诗词中,“酒”这一意象是比较常见的,通过“酒”这一意象,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酒”这一意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二、“酒”意象的文化含义“酒”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含义,首先,它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酒起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节庆、婚庆等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也是人们平时聚会、交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
其次,“酒”这一意象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雅俗共赏”思想,饮酒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俗人雅士都可以欣赏它,这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热爱。
此外,“酒”这一意象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中国诗词中不乏以“酒”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在这种表现方式中,语言文字和审美艺术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
三、“酒”意象的情感表达饮酒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表达,这些情感也成为了古诗词中“酒”意象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古诗词中,“酒”常常被用来表达友情、爱情、孤独、忧愁等情感,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饮酒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紧张而快乐的状态和借醉消愁的情感。
浅谈李贺诗中的酒意象

[ 关键词】 李贺 酒 解忧 壮 志 【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5 6 2( 2 0 1 4) 一 4 — 1 3 5 — 1
1独 自饮 酒 未 必 解 忧 李贺一生 颇多磨难 ,在科举考试 这一迈 向人 生顶点 的关键 时刻他却 遭遇重挫 ,科 场无 门,他 在长安只谋得 一个九 品奉 礼 郎 的小 官。长安三 年奉 礼郎 的生活 ,没有使李 贺在政治上 如愿 以偿 ,郁 郁而不得 志 , 《 示弟 》中的 “ 今夕酒 ”饱含着长 安落 魄 的郁 闷 ,病归 昌谷 的辛酸 。家人 询问他在 长安 的情形 ,他支 吾其辞 : “ 病骨犹 能在 ,人间底事 无。何须 问牛马 ,抛掷 任枭 卢 。 ”能幸 存病 体生 还就 算 不错 了 ,在这 种 年月 ,什 么怪 事 没有 呢?像掷 “ 五木 ”游戏 中的骰 子一样 ,何必 问是 “ 牛”是 “ 马 ” ,成败得失 ?这 里的美酒虽 有三年还 家的欣喜 ,但更 多 壮志未酬的苦楚。 《江楼 曲 》中他 想 借 “ 新槽 酒 声 ”来排 遣 忧愁 却 “ 苦 无 力” 。 《 赠陈商 》中他对陈商感 叹 : “ 人生有穷 拙 , 日暮 聊饮 酒” ,人 生是有穷 闲潦倒时候 的 ,世事哪能尽 如人意 呢? 日暮 时分 ,我干脆独酌解忧 ,来他个一 醉解千愁 吧 !可是借酒 浇愁 愁更愁 ,光明在哪 里 ,诗人根本看 不到 。美酒 与忧愁交织 在一 起 ,构成 了李贺生命的二重奏。 2借酒反映披露社会的现状 李贺 《 将 进酒 》 这 是一 首讽 喻诗 ,既形 象夸 张地 反 映 了 统 治者 的豪 华奢 侈 ,又从 跳跃 的蒙太 奇镜 头 中开 拓 了读者 的 联想 ,并写 出了 自己对生活 的独特 感受 : “ 死既可悲 ,生 也无 聊 ” 的苦 闷心 理 ,从 而 反 映 了当 时 社 会 的 现 状 。 前 四句用 了较大 的篇幅铺 陈筵 席之华贵 :酒 杯用 的是 琉璃 钟 ,酒 是 琥 珀 色 的 ,还 有 珠 红 的 。 经 过 烹 、炮 的 马 肉 ( 龙) 和 雄 雉f 凤1 拿到 口中吃 的时候 ,还 能听到 玉脂被烧 烤 时的油爆 声 , 像是 在哭泣 。用绫 罗锦绣做 的帷幕 中充满 了香 气 。开 首这四句 对筵 席的描写是很 精美的 ,杯 、酒 、肉 ,可谓声 、色 、味 、香 俱 全 ,词藻 瑰 丽 ,气氛 欢快 。五 、六 句 是乐 舞 的动态 描 写 。 罗 帏之 中,除 了食 品与酒 的香 气外 ,还有 白齿的歌伎 的吟唱和 细腰 的舞女和着龙 笛的吹奏 、鼍鼓 的敲击在 舞蹈 。加 上前面 的 四句 ,均为宴席 的大场面描写 ,皓齿 、细腰 都是借代 歌伎 、舞 伎 ,形象鲜 明 ,符 合动 态特 征 。七 、八 两句 点 出 了宴饮 的 时 间 : “日将 暮 ” ;季节 :春 天 。说 明他 们 已欢乐 终 日了。此 外, “ 青春 ”又是指年龄 ,暗指他们饮 掉了青春 ,玩 去 了如花 的大 好时 光 。 “ 桃 花乱 落如 红 雨” ,在 这里 可 以引 起各 种联 想 ,一种是场 面的联想 :被鼓 声震散 了 ,被舞袖拂 乱了 ;一种 是哲理 的引申 :他们把如 花的青春 白白地浪费 了。这一句子 的 形容显示 了诗人无 以伦 比的创造想像力 。 “ 乱 ”显示美感 的观 察力 ,给人 以摇动感 ,花瓣 落下时每一 个瞬 间的细微动态如 在 眼前。 最后则 以反语结束 :我奉劝你们要 像他们那 样 ,终 日喝个 酩酊大醉吧 ,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 ,刘伶 ( 酒鬼) 坟上已经无酒 可 洒 了! 引 申的意思是十分 明白的 :像 刘伶那样被酒埋 葬固然是极 可悲 的,但像无数个未死的刘伶 那样及时行乐也很无聊 。 3解除忧愁唯爱杜康酒 当李 贺与挚友相 聚时 ,气氛就 不再这么 轻松 ,诗人 的情 绪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
1.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3.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
就有相留之意。
4.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
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5.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6.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7.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8.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9.松、菊坚贞高洁的品格
10.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11.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13.鸿雁、青鸟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4.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陆游的古诗有哪些【论李白和陆游诗中“酒”意象的差异】[修改版]
![陆游的古诗有哪些【论李白和陆游诗中“酒”意象的差异】[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cce29a011ca300a7c390f4.png)
摘要:李白和陆游的诗集中都有许多描写“酒”意象的诗歌,在这些饮酒诗中,李白和陆游两人所体现出的“酒”意象各具特色,又各有所长。
李诗中的酒多写个人情怀,洋溢着丰富的想象,豪放又飘逸;陆诗中的酒意象则是充满忧国之思,虚实结合,更加忧怆细腻。
关键词:李白陆游诗歌“酒”意象比较唐、宋两朝,诗人们对酒的描写非常频繁。
唐代以对酒的描写而闻名的诗人当推李白。
李白在诗文中对“酒”的描写数不胜数,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做过初步统计,在李白的1500多首诗中,说到饮酒的有170首。
[1]还有人对李白诗中有关酒和饮酒的词做过统计,李白诗中出现的“酒”字有115处,“醉”字111处,“酣”字18处,“酌”字22处,“杯”字18处,“樽”字14处,其它如醑、渌、酲、酿、酩酊、玉浆、玉液、玉觞、玉壶、玉碗、金樽等有24处,加起来有322处。
[2]《李白酒诗注》中选入李白与酒有关的诗歌有251首,约占他现存所有诗作的1∕4。
[3]可见酒在其诗作中的分量之重。
而早在宋孝宗时期便有“小李白”之称的陆游也在作品中常常提到“酒”,其中与“酒”有关的词语不胜枚举。
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专写酒、写到酒提到酒的作品共有2940首之多,约占其诗歌总量(9300余首)的近1∕3,[4]这个数量超过宋代任何一位诗人,也超过了他之前与之后的所有诗人,可谓古代诗人中存有饮酒诗最多的。
由此可见,“酒”这一意象在李陆二人的诗歌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些诗篇是以诗言酒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陆游的“小李白”之称,不仅是因为他同李白一样嗜饮、同有着豪壮的诗歌风格,更是因为他对李白诗歌进行了学习,体现在以诗言酒,以酒入诗上。
所以通过酒意象对两位诗人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与比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为已与为国:李陆“酒”意象情感指向的差异(一)为已:李白诗歌中“酒”意象的情感指向李白诗中描写的“酒”多是“为自己干杯”,即以自我为情感指向。
在李白诗中的酒意象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非常注重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在酒里一股脑儿倾注的都是“我”。
古诗词中秋的意象的浅谈

古诗词中秋的意象的浅谈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传统的文化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有很多传统
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有着很多美丽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有
不少关于中秋节的意象,下面我就来浅谈一下古诗词中秋的意象。
首先,中秋节有着“清明月”的意象,古诗词中描写的月亮多为晴朗明亮的月亮,月光洒满
大地,照亮夜晚,象征着中秋节的欢乐和和谐。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中写到:“清明洒晴夜,月高万里程。
”这里的清明月可以看出,中秋节月亮是清明的,照耀着大地,象征着中秋节的和谐和欢乐。
其次,中秋节有着“家人团聚”的意象,古诗词中描写的家人团聚多为欢乐的场面,家人团
聚在一起,共度中秋佳节,这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例如,宋代诗人晏殊的《中秋夜月》中写到:“家家团聚月下,笑声处处闻空城。
”这里的家家团聚可以看出,中秋节的家人团
聚是欢乐的,象征着中秋节的和谐和欢乐。
最后,中秋节有着“吃月饼”的意象,古诗词中描写的吃月饼多为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分
享月饼,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中秋月》中写到:“家家月饼笑开颜,花店酒家喜气多。
”。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题目: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汪孝娣学号:2015年 3月 10 日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目录酒与诗词 (2)——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2)内容提要: (3)关键词: (3)引言: (3)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3)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4)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5)四、诗中酒、酒中诗 (6)结论 (9)参考文献 (10)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表达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歌唐诗宋词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比照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论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论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翻译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了人们对于人生、情感、境遇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因此,对于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翻译研究既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交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2.研究问题和目的: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意象翻译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谐音、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历史不同等等,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翻译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历史和文化含义,并探讨如何优化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够更准确、更贴近原意地翻译出酒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3.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意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其一,对中国古代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归纳和梳理,探讨中国古代酒文化在古诗词中表现的特点和形式;其二,通过对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内涵和意义;其三,探讨酒意象翻译的难点和挑战,分析当前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分析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背景,找出其内涵和意义,并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更加合理、科学、实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4.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能够深刻剖析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提出更加合理、科学、实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交融,推动世界各国各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增进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和发展。
写酒的古诗词赏析

写酒的古诗词赏析酒,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酒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成为了诗人们倾诉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载体。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些关于酒的古诗词,感受其中的醇厚情感和深刻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更上一层楼”一句,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被解读为诗人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这句诗也可以被解读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酒的向往。
酒,在这里成为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对于丰富人生的渴望。
其次,我们来看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首诗中,李白以“黄河之水”来比喻酒的奔放和豪迈,表达了对于酒的向往和追求。
酒在这里成为了诗人豪情万丈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奔放的追求。
再来,我们看一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名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首诗中,苏轼以“士别三日”来比喻酒的醇厚和深沉,表达了对于酒的珍视和向往。
酒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对于真挚情感和深沉思索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
最后,我们来看一首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中,马致远以“落红”来比喻酒的凄美和深情,表达了对于酒的怀念和眷恋。
酒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和美好回忆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古诗词中,酒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成为了诗人们倾诉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载体。
酒在诗词中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生活的态度。
在品读这些关于酒的古诗词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于酒的热爱和向往,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们对于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让我们在读完这些古诗词后,也能够在心中留下一丝丝醇厚的酒意,感受到诗人们对于酒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中的“酒”意象
摘要:我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精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同时也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
诗人们或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书写人生,感叹现实。
诗人们用他们那被醉人的的酒香熏染的、裹挟着情思的诗句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悠远的诗韵飘散在千百年的岁月的沧桑里。
关键词:借酒怡情;解愁忘忧;送友饯行;书写人生,感叹现实意象是情感和形象的结合,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象”。
中华民族自古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祭天地要用酒,祭列祖列宗要用酒,庆丰收胜利要用酒,迎宾客交朋友要用酒,婚丧嫁娶、日常宴乐更离不开酒。
我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精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同时也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
“酒”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尤其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一、借酒怡情——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
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
酒后吟诗,常有佳句。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
句,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载体。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出农家人的憨厚纯朴无私。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
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早年的李清照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开怀畅饮。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苏轼开一派豪放词风,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
二、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顺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一串珠。
《把酒问月》也是诗人孤苦失意处境的写照,诗中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
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现实中李白感受到的多是冷遇,极度失望、孤独的情绪在诗中可见一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首《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酒醒何处?”表明作者离情之深、之浓、之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三、送友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即将离别了,饯行饮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宴席之上,饮酒赋诗,共话友情,不啻为文人常做之事。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曾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饯行宴上的场面。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四、书写人生,感叹现实——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精美的玉器,浓烈的琼浆,呈现出的是生命活力的光泽和喜悦的人生状态!苏轼的“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
陶渊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道出了只有高天阔地的自然,才容得下是人的自由,也只有酒的洒脱,才懂得诗人的傲岸。
李益的“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是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
李清照“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是一首感时伤世之作,写出了人之无奈。
唐代李商隐“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尽情倾诉了平生的孤独、凄凉、忧愁和苦闷,寄寓自己生不逢时、有志难酬的愤懑和不平。
山河破碎,强敌虎视,欲挥戈杀敌却报国无门,愤恨忧愁郁积在心,时代的“大愁”既然无法用剑刺破,就只能用一樽浊酒化解心中的“小愁”。
张孝祥用“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辛弃疾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词句勾画出慷慨悲壮、豪迈强健的身影!李白《将进酒》就透露出天赐英才却无人赏识的愤懑,虽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却难免有失落之感。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就在“但愿长醉不复醒”中,独饮着自己的那份对人生愁苦与无奈。
古诗中酒意象记载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诗人们的情感体验。
意象是客观的,但却浸入诗人独特的主观色彩。
酒意象,既书写了诗人们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昭示着诗人对于生命本身的审视。
小小杯中物尽显文人之品格、性情、志趣。
诗人用普通的意象投射思想的灵光,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许多绚烂的色彩。
参考文献:
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文学教育2008.12 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袁和平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浅析--《大家》2010年16期
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