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后六章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一、指出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模态命题,并用公式表示其命题形式。

1.教与学脱节,势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或“s必然是p”)。

2.谎言必然不能长久骗人。

答:必然否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非p(或“s必然不是p”)

3.火车必然比摩托车大。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

4.他可能估计不到这件事的严重后果。

答:可能否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可能非p(◇?p)

5、月球昼夜温差的巨大变化必定导致无生物存在。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p)

6、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答:必须联言命题。其逻辑式为:必须p并且必须q(○p∧○q)

7.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煽动群众闹事。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

8.满十八岁者不准参加选举。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

9.能够坦白交待、态度诚恳者,可以从轻处理。

答:允许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允许p(Pp).

10.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搞分裂国家的活动。

答:禁止选言命题。其逻辑式为: 禁止p.

二、指出下列各组模态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1.⑴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必然发生日食。

⑵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可能不发生日食。

答:①必然p,②可能非p,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

2.⑴世界事务必定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⑵世界事务可能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答:①必然非p,②可能非p,二者是“可同真,可同假”的从属关系。即:“必然非p”真,“可能非p”必真;“必然非p”假,“可能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真,“必然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假,“必然非p”必假。

3.⑴这个荒岛一定有人上去过。

⑵这个荒岛一定没有人上去过。

答:①必然p,②必然非p,二者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即断定其中一个真,另一个必假;断定其中一个假,另一个可真可假。

4.⑴证人不可以充当证据鉴定人。

⑵证人应当充当证据鉴定人。

答:①不允许p(必须非p)②必须p,二者是一个可行,另一个就不可行,一个不可行,另一个可行与否不确定的反对关系。

5.⑴犯贪污罪的并非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⑵犯贪污罪并非可以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答:①并非必须p,②并非允许不p;①等值于“允许不p”,②等值于“必须p”,二者是一个可行,另一个不可行的矛盾关系。

6.⑴禁止考试作弊。

⑵不允许考试作弊。

答:二者等值。

三、下列各组命题是否等值?为什么?

1.⑴这个动物园可能有非洲豹。

⑵这个动物园不必然没有非洲豹。

答:①可能p,②不必然不p,二者等值。因为“不必然不p”是“必然不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可能p”。

2.⑴学生不可能超过老师。

⑵学生不可能不超过老师。

答:①不可能p,②不可能不p,二者不等值。因为①是“可能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必然非p”;②是“可能不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必然p”,二者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

3.⑴生物界必然形成生物圈。

⑵生物界不形成生物圈是不可能的。

答:①必然p,②不可能不p,二者等值。因为②是“可能不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必然p”。

4.⑴严禁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

⑵不允许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

答:①禁止p,②不允许p,二者等值。

5.⑴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准予结婚。

⑵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应当结婚。

答:①允许p,②必须p,二者不等值。因为①与②是差等(从属)关系而不是等值关系。

6.⑴严禁违犯交通规则。

⑵允许不违犯交通规则。

答:①禁止p,②允许非p,二者不等值。因为①等值于必须不p,它与②是从属(差等)关系而不是等值关系。7.⑴并非成材者都必须进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

⑵有的成材者可以不进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

答:①并非必须p,②可以不p,二者等值。因为①是“必须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可以不p”。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

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

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不过,人口普查时,统计数字表明,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男子汉并不算少,大概是分布不合理吧?”

答:这段议论先偷换了概念,后偷换了论题。一开始,“男子汉”是指具有大丈夫气概的男子,后偷换成指一切男人。议论的题目本来是“什么是男子汉”,最后却转移到男女的比例上了,违反了同一律。

2.甲问:我做菜的手艺不错吧?

乙答:很实惠,很实惠。

答:乙的回答表面上转移了话题,不正面回答问题,违反同一律,实际上隐含着对问话人做菜手艺的批评,不正面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