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

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文学的三个分支学科: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

3.水文现象的定义: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三个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境、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规律上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4.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5.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天然水的矿化过程:溶解作用、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蒸发浓缩作用、混合作用

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按照年降水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

(1)多雨-丰水带。年降水量>1600mm,年径流深超过800mm,年径流系数>0.5长江以南沿海和山脉东、南方的广大地区。台湾东北部和西藏东南的局部地区,年径流深高达5000毫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地区。

(2)湿润-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mm,年径流深200-800mm,年径流系数为0.25-0.5。秦淮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东北的长白山区

(3)半湿润-过渡带。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50-200mm,年径流系数0.1-0.25

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分,甘肃和青海的东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地,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

(4)半干旱-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m,年径流深10-50mm,年径流系数在0.1以下东北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青海、新疆的西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

(5)干旱-干涸带。年降水量小于200mm,年径流深不足10mm,

有的地区为无流区

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藏北部羌塘地区。

7.水循环的定义(包括环节)及影响因素: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

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8.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画图题):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文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大循环。

特点:在循环过程中,水分通过蒸发与降水两个环节,在空中与海洋,空中与陆地之间进行垂向交换,与此同时,又以水汽输送和径流的形式进行横向交换。

(2)小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和大气之间,或陆地和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为陆地小循环。

特点:海洋小循环主要包括海面的蒸发与降水两大环节,比较简单。陆地小循环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并且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别。

陆地小循环又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此处省略n 多字)

9.水循环的作用与效益: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它深刻地影响到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界的水文过程来说,水循环是千变万化的水文现象根源。

1)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水循环担当了大气循环过程的主角,积极参与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成为地质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因素;同时水作为生命活动的源泉,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地参与了生物的大循环,成为沟通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的纽带,并将四大圈层串联在一起,组合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从这一意义上说,水循环深刻地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

2)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热量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劲,还会影响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气候的基本特征。

3)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其地壳运动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从两极与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到河流冲积、堆积地貌以及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无不是水循环的杰作。水循环不仅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是触发地震,甚至影响地壳运动的原因。

4)水循环与生态平衡

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者失调的关键,是影响地区内生物有机体活动旺盛,繁茂或者凋谢、贫乏的重要因子。此外对于同一地区来说,水循环强度的时空变化,又是造成本地区洪、涝、旱等自然的主要原因,循环强度过大,可能引起洪水和涝渍灾害;循环过弱,可能产生水资源不足造成的灾害。

5)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和永续利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水资源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我们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地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6)水循环与水文现象以及的水文学科的发展

从宏观上讲,着重全球水循环与全球生物圈,全球天气系统以及岩石圈之间界面过程的研究,借助卫星遥感手段,全球大气层和陆地表面的系统观测资料,用以确定全球尺度的水循环与能量通量,以及他们对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从微观方面讲,除了继续发展各类流域水文模型外,正升入到单元尺度的微观与计算模拟,开展不同自然地理区的水循环微观过程的

实证,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平衡、蒸发、蒸腾水文模型等研究。

总之,宏观和微观水循环的研究相结合,讲进一步推动今后水文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10.水量平衡的定义和本质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比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的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的本质: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一旦水量平衡失控,水循环中某一环节就要发生断裂,整个水循环将不复存在。反之,如果自然界根本不存在水循环现象,亦就无所谓平衡了。因而两者密切不可分。

11.蒸发的定义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

蒸发的类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蒸发因蒸方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

(1)供水条件(2)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3)土壤特性和土

壤含水量

12.降水,降水强度,降水过程线的定义;降水特性(从强度,历时,时间分配,空间分布去谈)

降水是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的统称。

降水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降水过程线以一定时段(时、日、月或年)为单位所表示的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可用曲线或直线图表示。

降水特性

(1)强度—历时曲线

(2)平均深度—面积曲线

(3)雨深—面积—历时曲线(这三点请结合课本及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