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令监测系统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信令监测系统典型架构及其设计要点浅析

信令监测系统典型架构及其设计要点浅析

信令监测系统典型架构及其设计要点浅析发表时间:2016-03-17T17:32:21.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作者:贺晓博王钦佩[导读]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信令监测系统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摘要:本文对信令监测系统的典型架构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架构特点给出了信令监测系统在设计中需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信令监测;协议;设计1.信令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1.1系统定位及其架构信令监测系统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

信令监测系统以旁路接入的方式采集网络中各接口信令和协议数据,普遍采用的有高阻跨接、端口镜像、TAP分路、分光器分光等采集方式,同时进行信令和协议的消息解码、CDR(Call Detail Record)合成,再现业务接续全过程,进行网络和业务各类指标统计,从而帮助网络维护人员掌握和分析网络、业务运行情况,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中主要监测的接口和协议如下表所示:表1随着网络和技术的演进,相关系统接口会越来越多,协议也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信令监测系统需要根据网络的发展进行相关协议监测相应的开发。

信令监测系统是通信网络中业务开通测试、用户投诉处理、网络故障诊断的有力工具,是网络和业务运行质量精细化分析的有效手段。

系统的典型架构为四层,如下图所示:2.系统设计的要点笔者结合在信令监测系统实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系统的分层架构逐层进行分析并提出设计建议。

● 信令接入层在进行信令接入层设计时,主要考虑的为接入链路的类型,对于E1链路的接入,一般应考虑采用高阻跨接方式,交换机内部收敛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施工工作量,但是由于其占用交换机处理资源,因此不建议使用。

对于FE/GE电接口链路,一般选择进行TAP方式进行链路的复制,其原是因为TAP设备采用三通设置,即使TAP设备断电,影响的也仅为信令监测系统的链路,对原有业务链路不会造成影响,同时由于目前没有实际的测试数据表明交换机端口镜像方式下镜像端口的输出到底会对交换机造成多大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交换机测试端口多用于对交换机进行小带宽的测试,不适合将其作为大带宽的信令输出端口使用。

号信令监测系统培训手册ppt课件

号信令监测系统培训手册ppt课件


全网实时监测 报表分析
业务配置
7
二、全网在线跟踪----登录主界面
8
二、全网在线跟踪----使用方法
选择‘功能’菜单中的号码跟踪选项
9
二、全网在线跟踪----使用方法
10
二、号码跟踪结果界面
11
三、全网实时监测
12
三、全网实时监测---在线测试
在网络拓扑图上选择需要测试的链路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在线测 试。
13
四、报表分析----主界面
14
四、报表分析---业务记录查询(呼叫记录查询)
15
四、报表分析---业务记录分析(呼叫记录查询)---结果显示
16
四、报表分析---业务记录分析(呼叫记录查询)结果显示-信令关联
17
四、报表分析---业务记录分析(呼叫记录查询)结果显示-信令关联
18
四、报表分析---IUCS业务分析器
TS-010-C1
ZXT2000功能介绍
V1.1
CN D&T团队
内容提要

主要功能模块 全网在线跟踪 全网实时监测 报表分析
2
一、主要功能模块
统一门户登录
登录地址:http://10.26.101.96:8080/web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及验证码并在子系统中选择CS即可登录
注意事项:
23
四、报表分析– IuCS业务分析器( IuCS专题分析 > 终端分析 > 呼叫成功率 分析 )查询结果
24
四、报表分析– IuCS业务分析器(
IuCS信令过程过滤 > 呼叫过滤 )
25
四、报表分析– IuCS业务分析器(

中国移动TD-SCDMA信令监测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TD-SCDMA信令监测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TD-SCDMA信令监测解决方案
佚名
【期刊名称】《通信世界》
【年(卷),期】2007(000)11B
【摘要】全球3G看中国,中国3G看TD。

2006年,是TD-SCDMA持续突破和大发展的一年。

从TD-SCDMA全系列产品的集体亮相,到国家权威部门正式公布“TD-SCDMA具备大规模独立组网能力”的结论验证;从大唐移动率先实现TD-SCDMA的HSDPA业务功能,到由26家中、外企业共同参与的TD-SCDMA产业联盟的迅速扩充,由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的TD-SCDMA产业链日趋完善。

从2007年3月开始,TD-SCDMA开始了最大一次规模测试,测试城市在原来青岛、保定、厦门3座城市的基础上,新增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和秦皇岛5座奥运城市,以及广州和深圳两个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的城市,TD-SCDMA在这十大城市全面铺开。

几经考验的TD-SCDMA正在逐步走向商用。

对于各大设备厂商而言,TD-SCDMA 舞台上真正的角逐才刚刚开始。

【总页数】2页(P16-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3
【相关文献】
1.基于业务监测的LSTP信令拨测解决方案 [J], 饶亮
2.TD-SCDMA系统UTRAN信令监测方案 [J], 刘愿;张治中
3.信令监测系统在 TD-SCDMA 网络中的实现 [J], 李栋
4.基于4G信令监测系统的NB-IoT共享单车解决方案 [J], 包琅允
5.中国移动TD-SCDMA信令监测解决方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Abis应用功能列表v2.0.0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Abis应用功能列表v2.0.0

必须 必须 可选 必须 必须 必须
三维MR分析指的是对MR指标对的数目进行统计,从而得出MR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可。选
备注
MR多维分析用于对MR进行灵活的多维统计输出,比如TA为0、1、2、3。。。时各可个选MR指标的分布情况,用于从多个维度分析网
弱覆盖:无覆盖区、弱信号及高误码现象、覆盖凌乱现象。 功能描述 过覆盖是指网络中存在过度的覆盖重叠,覆盖层数过多。 过覆盖可引起的控制信道干扰、业务信道干扰导致的掉话。当这种干扰 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如果距离过近就会相互产生干扰。同时,无线传播 环境也是个复杂的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无线信号,都可能会对GSM网 本功能支持对监控网元的话务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频率的分配情况,计 算出高话务小区的频率扩容方案。以小区为单位,通过MR报告的分析, 本功能用于分析上行、下行质量水平以及变化情况,从而评估小区内用 户通话感知,是否存在通话颗粒、听不清等问题。 1) 支持输出质差小区的上、下行质量与上、下行电平二维矩阵关系图 。 1.邻区的合理性核查和优化 1.1通过小区间的切换关系、邻区间的关系度系数等指标来评估网络的冗 1) 用户可根据查询需要设置查询条件,并呈查询结果 2) 用户可选择需要进行分析的分析对象,分析维度,以及话务时段 1.针对乒乓切换问题以小区为粒度进行统计与分析。 2.乒乓切换定义:7秒内切换次数超过5次 1) 支持不同粒度及不同范围的网元进行选取分析,范围可以按BSC范围 选择,也可以按网元树选择多个小区。 1) 支持不同粒度及不同范围的网元进行选取分析,范围可以按BSC范围 选择,也可以按网元树选择多个小区。 <统计功能> 1) 用户可根据查询需要设置查询条件,并呈查询结果。可设定筛选条 8) 对于BSC/小区组/用户组/品牌级别的统计,支持详细统计信息的下 钻,网元可以下钻到载频级别。 用户可根据查询需要设置查询条件,并呈查询结果 1) 用户可选择需要进行分析的分析对象,分析维度,以及话务时段 1) 支持按照用户、小区两种级别进行寻呼成功率分析。 2) 对于用户级别的寻呼分析,支持按照用户组或者输入具体用户IMSI 1) 支持按照用户、小区两种级别进行短呼分析。 2) 对于用户级别的短呼分析,支持按照用户组或者输入具体用户IMSI 1) 支持按照用户、小区两种级别进行重呼分析。 2) 对于用户级别的重呼分析,支持按照用户组或者输入具体用户IMSI 1) 能够针对网元维度与用户维度,进行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分析。 2) 基于网元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分析:可选择进行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1) 支持各种MSC/BSC/CELL/用户级别的接续时延分析。 2) 支持主叫接入时延和被叫接入时延的分析。 1) 支持对接续时延的每个过程设置预警门限,对于超出门限的过程要 在统计时明显的标示出来。 1) 能够针对网元维度与用户维度,进行接通率状况的分析。 2) 可选择需要进行接通分析的时间段,并且可指定是否统计忙时(忙

中国移动-LTE主要信令和流程超实用共88页

中国移动-LTE主要信令和流程超实用共88页
Thank you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移动-LTE主要信令和流程超实用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信令监测系统在TD-SCDMA网络中的实现

信令监测系统在TD-SCDMA网络中的实现

成 局域 网 , 实现对前端机输 出的基本数据 的综合分析 与处理 、 存储 、 随着 T D — S C D MA网络商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服务质量 问题 受 维护功 能以及按照业务 、 协议 、 数据类型进行各种统计 、 分 析和合理 到了广泛 的关 注。如何尽快提高服务 质量 , 并在 网络 运营成本 和服 组 织 , 实现系统的各种应用 。 务质量之 间寻求有效 的平衡是运营商需要 面对的课题 。 解决这些问 ( 5 ) 应 用层 。 呈现层 主要是指客户终端或者返牵终端 。 为客户提 题 的一个 关键 因素就是完善 T D — S C D MA网络测试技术 ,并建 立一 供友好 的用户界面 , 便于用户进行在线监测 、 告警分析 、 生成各种报 套相应的故障检测和网络优化技术体系。 而现有信令 监测 系统还没 表或者进行 网络性能分析 等 , 提供强大的分析应用 。 有配置这方 面的技 术设备 ,不具备采集和监测 T D — S C D MA网络某 3 _ 3 T D — S C D M A网络中信令监测系统的特点 些信令消息 的功 能,因此需要新建适用于 T D — S C D MA网络环境 的 ( I ) 采集 系统分 离。信令采集设 备与原有系统 的采集设 备尽量 信令监测系统平台 , 实现信令消息 的采集和监测 。 分离 , 形成一个统一平台 , 两套采集系统。 2 T D — S CD MA 网 络 中 的 接 口与 协 议 ( 2 ) 接入 方式。 由于 T D — S C D M A 网络 中承 载方式多样 , 因此系 T D — S C D MA网络 采用 了基 于 I P承载 、控制 与承 载相 分 离 的 统的接人设备更加丰富 。具体在 T D — S C D M A网络环境中 ,对于 I P 3 G P P 1 t 4版本架构 , 这与现网大规模改造过 的软交换 的网络架构是 承载的接 口, 需 要通过 T A P方式或端 口镜像 的方式采集 接 口数据 ; 致的, 与现 网的不 同主要是在各部 分接 口及其 承载方式 , 以及接 对于 A T M承载 的接 口, 采用分光器分出原光路部分光 , 以达到采集 口协议上 。 信令 消息的 目的。 2 . 1 接 口及其承载方式 不同。 经过软交换改造后 的现有 G S M网 ( 3 ) 设备处理能力 。提 升处理层设备的处理能力 , 以满足 日益增 络, 其接 口的承载方式有 T D M承载和 I P承载两种 。在 T D — S C D MA 加 的信令消息量 。 网络 中, 接 口承载方式更加丰 富, 其中R N C与核心 网电路域及分组 ( 4 ) 采用 B , S操作模式 。 域 的接 口以及 R N C之间的接 口均 由 A T M方式承载。 4实施 方 案 . 2 . 2 接 口流量不 同。 传统 的 E 1 传输流量是 2 兆, 但是 F E / G E的 根据 T D — S C D M A网络本省 建设规模 ,制定信令监 测系统建设 流量一般也可 以到达几十兆 , 而S T M一 1 / S T M 一 4则会有上百兆。 方案如下 : . . 2 . 3接 口协 议不 同 。新 技术 的应用 ,必 将引 入新 的协议 。在 4 . 1 建设 思路 : 本省信令监测系统经过 多年升级扩容 , 现 已采集 T D — S C D M A网络中 , 引入 了 B I C C协议 、 H. 2 4 8协议 等新的协议 。新 监测 网络 A接 口链路 、 互联互通链路 、 至S T P信令链路等 多种信令 的协议的引入 , 将会使信令监测技术产生新的发展 。 链路消息 ,并且 已经具备监测软交换 中 N c 接I = 1 和 Mc 接 口信 令链 3 T D — S OD MA网络环境 中信令监测 系统分析 路的能力 。 为实现对 T D — S C D M A网络相关信令链路的采集 , 除对呈 3 . 1业务 系统 现层 、 处理层和存储 层进行扩容外 , 其他层设备均为新建方式。 现网 G S M 的大部分 的核心 网只需扩容就可支持 3 G业务 。 信令 4 . 2采集监测 范围 : 方案 对 T D — S C D M A网络中接 口的采集监测 监测 系统 并未对 1 t 4版本架 构特有 接 口及 协议做 大规模 采集 和监 范围为 : N c 接 口、 Mc 接 口、互联互通网间信令消息 、 I u b接 口、 I u — c s 测, 主要采集 的信令链 路为 A接 口链路 、 网间链路 、 ( G) Ms c至 S T P 接 口、 I u 呻s 接 口、 G n接 口、 接 口、 C / D / G r / G c 接 口。 的链路及一些数据链路 。 4 . 3接入 层与采 集层建设 :在 T D — S C D MA网络环 境 中 ,对 于 现阶段 T D — S C D M A网络 的建设原 则 为 T D — S C D MA网络与 原 T D M承 载的接 口, 如C / I ) / G r / G c接 口和互联互通 接 口, 需用 高阻跨 有G S M 网络共用核心 网 ,这就需要对现有 的信令监测 系统在采 集 接 的方式采集接 口中消息 , 并通过数字交叉收敛设备 ( D X C) 按 比例 和监测技术上进行改进 。 对T D — S C D M A网络进行监测 的初期 , 可借 进行信令 收敛 , 送至前端机 ; 对于 I P承载的接 口, 如M c接 口、 N c 接 鉴G S M 网络监测经验 ,对 比较 重要的几个接 口进行采集监测 。如 口、 G n接 口和 G i 接 口,需要通过 T A P方式或端 口镜像方式采集接 N c 接 口、 Mc 接 口; 与R N C有 关的 I u b接 口、 I u — C 8 接 口、 I u — p s 接 口; 口数 据 , 并送 至 I P前 置机 ; 对于 A T M承 载的接 口, 如I u b接 口、 I — 分组域的 G n接 口和 G i 接 口。 u — C S 接 口和 I u — p s 接 口, 需用分光 器分 出原光路 部分光 , 经过 光端 3 . 2系统结 构 机 的光转 电处理后 , 通过数字交叉 收敛设备 , 送 至前端机 。 信令监测系统结构主要分为接人层 、 采集层 、 处理层 、 存储层和 4 . 4处理层与存储层建设 :现有 系统具备处理软交换相关信 令 应用层。综合考虑提高网络运营维护效率 、 减少投资成本等方面 因 消息 的能力 ,在建设 中可 以采取扩 容的方式 ,另外 在处理层新 建 素, 集 中采集 、 集 中监 测的方式 被广泛使用 。这种组 网方式 中 , 除接 we b 服务器 ; 两个不 同的采集系统采 集到的信 令消息可以共 用存储 人层和统一采集平 台中的 I P前置机在远端站外 ,其他层均 在设 置 设备进行存储 。采集层 中的 I P 前置机采集到 的信令消息通过 D C N 在省监测 中心的中心站。 网送至省中心 的处理层和存储层。 ( 1 ) 接人层 。将需要采集接 口链路 中的信令 消息通 过一定的方 4 . 5应用层建设 : 由于在处理层新加入 了 We b服务器 , 维 护人 员 法过滤出来 , 送至采集设备 。 可以通过互联 网浏览器直接对数据进行浏览和操作 , 而不需要有 专 ( 2 ) 采集层 。采集到的信令消息在采集统一平 台中生成 呼叫详 用的业务软件 , 实现了操作 的 B / S 模式 。 对 于不 同用户 , 系统 可以设 细记录 ( C D R) 、 存储原 始数据 , 为数 据处理 和应用部分 提供关 于信 置不 同的访 问权限和管理权 限 , 极大增加 B / S操作模式的安全 陛。 令 消息 的统 计数据 、 C D R以及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所需要的满足匹 结束语 配条件 的信令 消息数据 。 从T D — S C D MA网络结构 可以看 出, 越来越多 的接 口I P化 , 今后 ( 3 ) 处理层 。接 收 、 合并前端处理器模块发送过来 的 C D R呼叫 逐渐会形成 以 I P 信令网为核心的移动通信信令网体系 。但不是所 详 细记 录 , 进行业务分析预处理及业 务统计预处理 , 并将 C D R呼叫 有 的接 口 都可 以通过 I P化提高接 口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不过有 详 细记录及预处 理结果发送 到中心数据库 , 转发实 时告警 、 链路 负 点可 以肯定 , 那就是随着移动通信 网络 的发展和新业务种类 的层 荷数 据到用户工作 站 , 以及 产生各种接通 率门限告警 、 链路 负荷 门 出不穷 , 信令 网在整个网络 中将会显得越来 越重要 , 因此信令 监测 限告警 等。 系统将会成为网络建设 和维护 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 , 也将会成为今 ( 4 ) 存储 层。由数据库服务 器 、 图形工作 站等��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v1.0.0(征求意见稿)改-20110817.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v1.0.0(征求意见稿)改-20110817.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实施 QB-╳╳-╳╳╳-╳╳╳╳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 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E q u i p m e n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S i g n a l i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T h i r d P h a s e (S i g n a l C o l l e c t i o n G a t e w a y I n t e r f a c e P a r t )目录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术语、定义 (2)3.2.缩略语 (2)4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3)5功能要求 (5)5.1.信令采集接入设备功能要求 (5)5.1.1.高阻隔离器功能要求 (5)5.1.2.DXC收敛设备功能要求 (5)5.1.3.分光器功能要求 (6)5.1.4.TAP功能要求 (6)5.2.信令采集网关 (6)5.2.1.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7)5.2.1.1.E1口数据采集设备 (7)5.2.1.2.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7)5.2.2.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7)5.2.2.1.E1口数据采集设备 (7)5.2.2.2.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8)6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8)6.1.1.高阻跨接设备 (8)6.1.2.DXC设备 (8)6.1.3.信令采集网关 (9)6.1.3.1.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9)6.1.3.2.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10)6.2.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 (11)6.3.时延要求 (11)6.4.软件要求 (11)6.5.硬件要求 (12)6.6.可扩展要求 (12)6.7.部署要求 (12)6.8.处理能力要求 (12)6.9.冗灾能力要求 (12)7接口要求 (13)7.1.设备输入接口 (13)7.1.1.光接口 (13)7.1.2.E1接口 (14)7.1.3.设备输出接口 (14)8时间同步要求 (14)9网管要求 (15)9.1.配置管理 (15)9.1.1.DXC设备 (16)9.1.1.1.链路配置 (16)9.1.1.2.设备标识 (16)9.1.2.信令采集网关配置 (17)9.1.2.1.链路配置 (17)9.1.2.2.网关编号 (17)9.2.查询设备信息 (18)9.2.1.链路信息 (18)9.2.2.设备硬件信息 (18)9.2.3.设备网络信息 (19)9.3.查询设备状态 (19)9.3.1.设备负荷 (19)9.3.1.1.设备CPU使用率 (19)9.3.1.2.设备存储 (20)9.3.1.3.网络连通性 (20)9.4.业务控制 (20)9.4.1.采集链路筛选/变更 (20)9.5.设备状态管理 (21)9.5.1.故障管理 (21)9.5.2.心跳信号 (21)9.6.性能管理 (21)9.7.安全管理 (22)10操作维护要求 (22)10.1.可管理性 (22)10.2.可维护性 (23)10.3.易用性 (23)11网络安全要求 (23)12编制历史 (24)前言本标准对信令监测系统三期信令采集网关相关设备提出要求,是信令采集网关所涉及的相关网元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移动通信系统及信令采集介绍v

移动通信系统及信令采集介绍v

信令采集原理
信令采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信令传输 机制,通过在基站或网络设备上安装采 集器,监听和分析信令数据流,实现信 令数据的采集。
VS
信令采集技术
目前常用的信令采集技术包括基于镜像流 量复制的技术和基于网络抓包的技术。前 者通过复制网络流量来获取信令数据,后 者则通过网络抓包软件直接捕获网络数据 包。
移动通信系统信令采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信令采集面临的挑战
信令数据量大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信令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给信令采 集带来了巨大挑战。
信令采集实时性要求高
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实时处理信令数据,对信令采集的实时性要求非常 高。
信令采集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在采集信令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不被侵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提供宽带数据业务,采用CDMA技术,支 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业务。
基于IP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高速数据 传输和多媒体业务能力,代表性系统有LTE 和5G。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与架构
组成
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用户子系统。
架构
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和接入网,核心网负责交换和控制功能,接入网负责无线接入功能。
信令采集用于定位故障
信令采集可以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事件,如信号干扰、设备故障等,帮助运营商快速 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
信令采集在移动通信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信令采集用于防范恶意攻击
通过对信令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 的异常流量和恶意攻击行为,保障网络安全。
信令采集用于监测用户行为
通过信令采集可以分析用户的通信行为,了解用户使 用网络的习惯和规律,为运营商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