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共和镇商品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觉醒,蔬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蔬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材,而且在保障人们健康饮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蔬菜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产业标准不统一、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
为了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从蔬菜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蔬菜产业的现状1. 产量增长放缓当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总体产量正在逐渐趋缓。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蔬菜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蔬菜产量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2. 品种单一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品种单一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以番茄、黄瓜、辣椒等为主。
这不仅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多样性,也降低了消费者对蔬菜的选择性,造成了市场需求过度集中的问题。
3. 产业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的蔬菜标准相差较大,这既影响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使得消费者面临选择困难。
4. 市场价格波动大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季节性蔬菜的价格波动更为明显。
这种价格波动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造成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1. 加强品种改良为了解决蔬菜产业品种单一的问题,应该加大对蔬菜品种的改良研发力度,推广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蔬菜品种。
加强对传统蔬菜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高蔬菜品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 统一产业标准要加强对蔬菜产业标准的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蔬菜产业标准体系,推动各地区蔬菜标准的统一。
通过统一的标准,可以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方便了蔬菜产品的交易和流通。
3. 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系统在解决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的问题上,可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系统。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为农民和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蔬菜产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供应不稳定、质量安全隐患、农田面积减少等,亟待制定合适的对策来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蔬菜产业供应不稳定是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蔬菜的生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
为了稳定供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预测自然灾害,以便农民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二是鼓励蔬菜种植者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轮作,避免过度依赖某种蔬菜,以减少产量波动带来的供需不平衡。
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对蔬菜质量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药使用监管,确保农药使用符合标准和规定;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质量安全问题;三是加强农田环境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农田面积减少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转移,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蔬菜生产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鼓励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减少非农业用地的占用;二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鼓励农民采取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蔬菜供应;三是发展城市农业,利用城市空闲地块、屋顶、立体农业等进行蔬菜种植,增加城市蔬菜供应。
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也是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尽管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完善市场体系,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增加农民的利润;三是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供应不稳定、质量安全、农田面积减少和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增强,蔬菜产业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这个大趋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涌入蔬菜种植领域,使得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的匮乏、生产环节的缺乏、市场脱节等。
我们有必要对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蔬菜产业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种植面积约为2.5亿亩,其中大部分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品种丰富多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品种改良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蔬菜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已经发展出了多种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的蔬菜品种。
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种植选择。
3.产业链条不完善尽管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产业链条依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
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加工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生产环节缺乏科学技术指导,销售环节存在价格波动,加工环节缺乏规模化生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4.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由于蔬菜产业的生产周期短、价格波动大,导致了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在一些时段,蔬菜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而在一些时段则面临着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价格飙升。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企业的效益,也引起了整个市场的动荡。
1.土地资源匮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资源逐渐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蔬菜产业需要面临土地资源的匮乏问题,这不仅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空间,也限制了蔬菜产量的提高。
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不断影响着消费者对蔬菜的信心。
蔬菜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质量安全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蔬菜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蔬菜产业存在供给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农民普遍存在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品种单一等问题,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大城市产能过剩,导致蔬菜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波动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稳定性;同时,加强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预测和决策能力,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蔬菜产业存在农产品安全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蔬菜质量不达标。
同时,一些农民盲目追求高产量,可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此外,蔬菜产业还存在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民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使得生产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加强温室大棚建设,引导农民采用现代科技种植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最后,蔬菜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导致农民难以得到合理的收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市场预测和价格监测,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加强农业产销对接,发展农产品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种植技术,提高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加强市场机制建设,促进市场竞争。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docx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 43%、 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 2.6 亿亩,总产量 5.65 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
(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2007 年,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11.3%, 总产值 6300多亿元 , 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 25.5%. 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 570 多元 , 占农民人均收入 13.8%.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 年)》。
根据规划,到 2015 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 个蔬菜重点区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 4 大功能区 8 大重点区域,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 2015 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 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 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 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 1200 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 65%以上。
蔬菜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蔬菜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蔬菜生产现状:
1. 产量不稳定: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较大,时常出现产量波动。
2. 产地分散:蔬菜产地分布广泛,生产规模不一,导致供应链管理和产销衔接不畅。
3. 技术落后:部分地区仍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4. 农药残留问题:由于非法使用农药、无证农药市场等原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产业化发展对策:
1.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建立现代化农业基地:通过整合农田资源,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采用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4. 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源和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农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农产
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供应链,增加农民收入,并促进蔬菜产业链的长期稳定发展。
6.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市场机构建设,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产品销售。
牟定产业发展措施

牟定产业发展措施
牟定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
1. 烟草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烟叶生产布局,稳定核心烟区,抓好关键环节,探索“股份+合作”烟田流转模式。
2. 现代农业产业培树品牌。
着力打造腐乳、生猪、肉牛、蔬菜、水果、花卉、药材、食用菌八大特色产业,培植出一批产业基地和“三品一标”产品。
3. 冶金矿产业破题推进。
加强与大集团沟通,争取早日启动资源开发。
4. 绿色能源产业初显成效。
精心谋划风力、光伏项目,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有一定规模。
5. 商贸物流业稳步推进。
推进城市综合体、商业步行街和特色饮食街区建设,以及产业特色小镇、综合市场和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配套。
6. 文化旅游康养业进展顺利。
7.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绿色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8. 着力“商业富县”,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巩固提升商
贸物流业,培强壮大文化旅游康养产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关注牟定县政府官网以随时获取最新的政策资讯。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蔬菜产业的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蔬菜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蔬菜产业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一方面,蔬菜的品种丰富多样。
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包括叶菜类、根茎类、豆类、瓜果类等。
还有各种新品种的蔬菜陆续推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蔬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包括设施农业、水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使得蔬菜的产量不断增加。
蔬菜的销售渠道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超市,现在还有电商渠道、社区团购等销售方式。
这些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蔬菜产业在当前呈现出多样化的品种、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和多渠道的销售方式。
虽然有这些积极的变化,但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蔬菜产业的问题与挑战蔬菜产业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蔬菜的供应量逐渐增加,但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和季节性的变化,使得蔬菜产业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地区的蔬菜滞销,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蔬菜产业还存在着产销分离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蔬菜产量过剩,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而在另一些地区,却存在着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蔬菜价格上涨,消费者的生活负担增加。
蔬菜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不仅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供需不平衡、产销分离以及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蔬菜产业的对策为了解决蔬菜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加强供应链管理。
通过建立蔬菜产业的供应链平台,加强产销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对接生产和销售的需求,优化蔬菜的供应结构,提高供需的匹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牟定县共和镇商品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共和镇狠抓蔬菜产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阐述了共和镇商品蔬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蔬菜发展对策,以为共和镇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品蔬菜;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牟定;共和镇
1 共和镇蔬菜发展现状
共和镇农业经济发展以粮食、烤烟、优质油菜为主,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规模逐年壮大,商品黄豆、荷兰豆、辣椒已发展为该镇农民增收的经济支柱。
蔬菜发展具有品种新、多样化的特点,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66.67 hm2发展到2012年的逾400 hm2,蔬菜年产值从200万元增加800万元。
示范带动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全镇现有蔬菜脱水农业龙头企业3家,蔬菜种植由各家各户的分散种植逐渐发展为大户规模化种植。
种植模式创新,主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按照“公司+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在条件适宜的村组,引导广大农户发展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与牟定县兴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的荷兰豆,每年种植面积53.33~66.67 hm2,农户平均产值达到了3.75万元/hm2,总产值达300万元以上;与牟定县星贸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的辣椒面积每年达53.33 hm2,农户平均产值达到了2.25万元/hm2,总产值达200余万元,公司和农户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荷兰豆、辣椒已经成为共和镇重点打造的“一村一品”蔬菜品牌。
其次加大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出来种植蔬菜的面积达到86.67 hm2,已引进呈贡、晋宁、大理、元谋、禄丰及外乡镇的50多个大户到该镇承包土地种植甜脆豌豆、荷兰豆、青花菜、三月瓜、甘蓝、青笋、大蒜、香葱、甜脆玉米、菜豆、萝卜、大白菜、辣椒等作物,每个大户承包的面积有3.33~16.67 hm2,这些大户市场信息灵通,市场行情熟,销路广,能抵御市场风险,并掌握一定的种菜技术,具有很高的管理水平,种植蔬菜效益好。
2 共和镇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慢,而投入的农用物资成本高,广大农民对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兴致不大,影响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2.2 农业龙头企业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牟定县农业龙头企业少,冷藏、运输蔬菜的设备缺乏,缺少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诚信度不高,加之广大农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导致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作用不大。
2.3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全县的大中型水库大部分集中在共和镇,但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差,尤其是农村的一些小坝塘、水库年久失修,关不住水,不能很好地利用水资源,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4 缺乏经费投入,推广规模力度小
由于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经费,科技项目推广中,不能很好地服务各项科技环节,导致科技项目推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造成推广项目规模小,推广难度大。
2.5 自然环境恶劣
近几年连续干旱,蔬菜用水得不到保证,蔬菜生长不良,导致经济效益差。
3 共和镇商品蔬菜发展规划
结合共和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借力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元双”公路楚雄“半小时”经济辐射区的区位优势,“十二五”期间,共和镇把发展优质油菜基地、特色蔬菜作为全镇经济发展一大支柱来抓。
计划每年发展优质油菜1 666.67 hm2、优质商品黄豆333.33 hm2、辣椒100 hm2、荷兰豆80 hm2、其他特色蔬菜200 hm2,每年实现产值600万元。
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布局,一是龙川河沿岸以军屯到新甸等11个村委会为主,在水库水源少不能确保灌溉,但河水一般不会断流的情况可以采取抽水提灌,这一带的田地平整,土壤质地好,在大春保证粮食生产和烤烟种植后,冬季能大面积规划种植特色蔬菜,种植品种可多样化。
晚秋烟田套种早青蚕豆、豌豆、甜脆豌豆33.33 hm2、三月瓜26.67 hm2、无荆菜豆13.33 hm2。
冬农规划种植西兰花、紫甘蓝、青笋、白菜、青菜、萝卜、香葱、大蒜100 hm2。
二是以余新、何梁、余丁、共丰、庆丰、清河等村委会为重点,规划种植荷兰豆80 hm2。
三是大春规划辣椒种植80 hm2,重点在半山区、山区的散花、华星、际盛、周山、庆丰、共丰、余丁、余新、中屯、柳丰等村委会选择梯田、旱地,有水源保证且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辣椒;以代冲、军屯、天山为主种植鲜食甜脆玉米33.33 hm2。
四是元双公路沿线的金马、清波、散花、新甸等村(居)委会,重点规划为农业生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客商以建设设施大棚为主,发展冬早蔬菜66.67 hm2(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瓜果类)。
并种植一定面积的叶菜类(白菜、青菜、甘蓝、青笋、葱、蒜等),也可以解决牟定县市场淡季4—10月蔬菜供求矛盾突出的影响。
4 共和镇蔬菜发展对策
4.1 抓重点,促发展
一是突出主攻方向;二是突出重点地区。
建立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特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统分结合型生产体系,正确分析市场信息和当地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蔬菜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创品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三是建设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等建设[1-2]。
4.2 重引导,强服务
在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时要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切实为农民服务,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引导农民依托市场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明确企业和农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权利责任,确保企业诚信度和订单履约率。
4.3 重扶持,带发展
一是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尽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政策、资金给予扶持,让企业真正起到带动作用。
二是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蔬菜销售方面的作用,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一村一品”,带动广大农民增收。
三是建立对种植大户扶持的规章制度,每年组织开展种植能手、科技示范户评选活动,对评出的种植能手、科技示范户给予奖励,为全镇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3-4]。
4.4 抓好市场衔接、产品销售
一是组建蔬菜专业协会,积极引导菜农入会。
二是有效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提供生产、市场信息,指导农户生产、加工和营销。
三是加强与外地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比较稳固的销售网络,在引进外地企业时签订蔬菜收购协议,确保种得出,卖得好。
4.5 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并建立相关的优惠政策,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市场手段来实现土地流转,把分散的田地通过各种形式统一集中,使土地的经营权逐步向种田能人、向资本、向技术集中。
4.6 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一是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二是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
三是高度重视良种及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引进新、奇、特、鲜的优良蔬菜品种种植,提高良种覆盖率;强化科技培训工作,就蔬菜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上海城隍庙信息及预测作专题培训,把现有的专业大户培养成为科技推广带头人[5-6]。
5 参考文献
[1] 范礼自.纳章镇“十二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云南农业,2011(11):60-61.
[2] 彭泽宏.者海镇蔬菜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J].云南农业,2011(12):9-10.
[3]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EB/OL].[2013-03-02].http:///shixi/zongjiebaogao/diaochabaogao/445271_3.html
[4] 姜谓.建平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5] 刘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以河南省正阳县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6):51-52.
[6] 钱长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探析[J].农村经济,2003(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