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选秀节目发展创新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选秀节目分析

一、1.0时代,拓荒探索期。(“选”远大于“秀”,“选”与“秀”失衡)

这一时期的舞蹈类选秀节目的侧重点在“选”,而对“秀”几乎很少触及。典型代表即是《CCTV电视舞蹈大赛》。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00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和充分体现群众性的原则,面向全国专业团体和广大舞蹈爱好者,为大众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优势特点:1、作为唯一的全国性电视舞蹈大赛,大赛以其权威性、丰富性闻名,凭借其舞蹈的电视化呈现优势获得了很多舞蹈演员和编导的青睐,在舞蹈界和观众中颇受好评。

2、大赛已成为央视文艺资源的贮备库。舞蹈是综艺节目和晚会的重要组成元素,而作为全台唯一的舞蹈赛事,多年来大赛为包括春晚在内的众多晚会和栏目输送了大量优秀作品。

3、大赛受众的忠实度高。很多舞蹈爱好者都将每2年举办一次的大赛视为不可错过的展演盛宴,赛事开播后观众收视粘性大

3、大赛分众目标明确。其中的少儿舞蹈比赛广泛受到家庭的关注,国标舞比赛在都市职员(所谓“白领”阶层)中颇具影响力,街舞比赛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欢迎。

缺点与不足:

1、其节目定位是“展示我国舞蹈成果,播出精品文艺节目,普及推广舞蹈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而节目模式也毫无创新可言—选手表演、评委打分、分高者为胜。

2、节目与通常的比赛相比几乎没有区别,电视只是作为扩大这场比赛影响力的手段。相当于就是非常机械的把一场比赛利用摄像机呈现在电视上面。缺少了一些趣味性,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收视群体。

3、这个节目在2000年开播,当时,我国的电视传媒在大众传媒中独占鳌头,网络传媒还未发展成熟,手机媒体尚未崛起,娱乐精神还未主宰一切,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CCTV电视舞蹈大赛》并不需要太多形式上的创新。

二、2.0时代,蓬勃发展期。(“秀”大于“选”,赛场成秀场)

《电视舞蹈大赛》的成功无疑会触发一些节目制作者的神经,他们逐渐意识到如果想做一档选秀节目,在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的同时,不能忽略电视节目的趣味性。这也促使了舞蹈选秀节目2.0时代的到来。

这一时期以2006年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舞动奇迹》等一批节目为代表,尽管秀的程度增加,却意外导致对“秀”的侧重远大于“选”这一新的问题。

很明显,这种改变受到了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影响。2003年湖南卫视打造出一档《超级女声》的爆款节目,节目热度迅速席卷全国,因此歌唱类选秀节目充斥着各大卫视,造成节目同质化严重,部分电视台于是另辟蹊径推出舞蹈类选秀节目,以吸引观众。由于电视媒体竞争激烈,且收视率已是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创新有限的情况下,“明星效应”与“以情动人”似乎是最为省力的方式了。各节目或以明星作为看点,或以草根选手的动人故事为噱头,赚够了观众的眼泪。其中《舞林大会》便是将“明星效应”与“与情动人”这两个致胜绝招运用的游刃有余的代表节目。

2003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风行当下,节目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缔造了一个收视神话,娱乐流行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随后,节目制作者似乎在里面看到了财富密码,2006年下半年,东方卫视隆重推出了明星版的《舞林大会》。

这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过程。“超女”唱歌,我跳舞;“超女”平民造“星”,我“星”化平民。如果真的想要找到一个区别,只能说《超级女声》是一场盛大的平民造星运动,《舞林大会》则是将明星还原成普通人,给大众一次过瘾的集体“审判明星”的机会。

舞蹈竞技然后加持明星效应,节目播出后收视率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

作为一档明星云集的赛场,节目组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收视率的机会。方法也是层出不穷。

妙招一:明星炒作。

揭黑幕、曝隐私,这是明星炒作的惯用伎俩,舞林大会依然运用的游刃有余。舞林大会本来是一场专业舞蹈比赛,但播出后,似乎也走上揭黑幕、曝隐私的老路。郑希怡家人炮轰评委不公、黄圣依退出比赛、吴启华台上下跪向女友求婚、孙兴的跪求高分……过度炒作影响了观众对节目本身的关注,形成本末倒置的尴尬状态。

妙招二:以情动人

第二届的《舞林大会》,几乎每期节目必有明星洒泪、征婚;评委动不动就和选手拥抱落泪;主持人也大展八卦,煽情动力。

第二期,杨丽菁自曝“医生本来嘱咐2个月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并谈起早年拍戏的心酸和伤势的严重;此时方俊评委也不闲着,见缝插针,看到杨丽菁带伤上阵,手持话筒只说了句“怎么说”就哽咽了。

舞林大会瞬间变成了艺术人生。

妙招三:消费女明星

本来是一个舞蹈竞技节目,明星们的衣着却屡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雅虎网站作了一次题为“你认为《舞林大会》最有看点的是什么”的投票调查,选择“女星被摸,疯狂走光”竟占23%(2007.1.18)。在《舞林大会》的官方网站上,女星参加比赛衣着暴露的照片层出不穷。收看《舞林大会》的观众以青少年居多,明星们挑战尺度的装扮明显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不难想象,由于电视媒体竞争激烈,且收视率已是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创新有限的情况下,“明星效应”与“以情动人”似乎是最为省力的方式了。各节目或以明星作为看点,或以草根选手的动人故事为噱头,赚够了观众的眼泪。

然而,过分的煽情与越来越离奇悲惨的故事—部分节目特意安排选手讲述自己故事的时间甚至长于表演的时间—终于招致了观众的反感,选秀类节目“无眼泪不表演”的恶名使得这类节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后迅速走向低谷。

三、重新繁荣时期(选与秀逐渐融合)

这一时期,各电视台似乎终于意识到观众的眼泪并非赚取收视率的绝对法宝,加上已有的向国外电视台选秀节目借鉴的经验,开始将目光重新转向

“选”,此阶段“选”与“秀”开始逐步融合。2013年,我国各电视台涌现了十多档歌唱类选秀节目,诸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均获得了收视率与口碑的双丰收。由于歌唱类选秀节目之间竞争激烈,又有广电总局后来颁布的“限娱令”,电视台便将目光投向舞蹈类选秀节目,以避免出现节目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在此期间出现了诸如《武林争霸》、《中国好舞蹈》两档优秀的舞蹈节目,下面,我将以《中国好舞蹈》作为一个代表例子分析。

不得不说,歌唱类选秀节目为舞蹈类选秀节目提供了参考,《中国好舞蹈》便是浙江卫视借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而推出的。电视台将其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舞蹈评论节目”,对比《中国好声音》“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定位,不难看出其中的相似之处。作为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舞蹈选秀节目,《中国好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比前两个阶段的同类节目更胜一筹,这档节目尝试将“选”与“秀”真正融合在一起,以舞蹈作为节目的支撑点,做到了形式的创新是为舞蹈展示服务,并将情感表达落在实处,而非空洞的煽情。在与《舞林大会》相对比之下,《中国好舞蹈》亮点十足。

一、节目的清晰定位

《中国好舞蹈》这档节目的播出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舞蹈者,从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舞蹈的魅力,中国舞蹈艺术的精髓,中国舞蹈爱好者的形体美和执着精神。

1、流程上,每一位参加比赛的选手要通过层层的选拔才能进入复赛环节,每一名参加比赛的学员若是获得了三位导师的同意,就可以从中选择加盟一位导师的团队进行培训和下一阶段的比拼,拥有两位导师通过票的学员,可以获得一次被方俊老师挑选进入复活赛的机会。在比拼进入复活赛后,每个导师所带战队要选出三个优秀的学员,方俊带领的复活赛阵营要选出一个优秀学员,这十位选手将代表各自战队进入半决赛的争夺,通过半决赛再淘汰一批选手产生四强选手最终进入决赛,为观众上演巅峰大作争夺本赛季《中国好舞蹈》最受欢迎的舞蹈者。从节目流程上来说,我们已经从单纯的选秀节目中嗅到了一丝综艺娱乐的味道。

2、在此节目流程下,节目的定位将从认知、概念、情感等多个方面来考察舞蹈学员队舞蹈本身的认识,对舞蹈这一艺术品位的把握,以及对于舞蹈这一项艺术概念的领略与表达。该节目各个环节的设置都以积极正面的方式传达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