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代谢60 (2)_2305.ppt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饮食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 养物质对糖原合成与分解也有 调节作用。如高葡萄糖饮食可 促进糖原合成,而氨基酸可通 过生糖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进 而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05
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糖异生是指生物体将非糖物质转 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
糖异生作用对于维持血糖水平恒 定、补充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为 组织提供能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的定义和过程
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或乙醇的过程,包括 一系列酶促反应。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糖酵解是生物体在缺氧或剧烈运动时快速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糖酵解的关键酶和调控
糖酵解过程中涉及多个关键酶,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等,它 们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激素、代谢产物等。
三羧酸循环
01
三羧酸循环的定义和过程
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辅酶A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脱羧反应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的过程,同时产生ATP。
02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有氧氧化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糖、脂肪和蛋
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枢纽。
03
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和调控
三羧酸循环中涉及多个关键酶,如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它
的调节。
糖原合成步骤
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UDPG的 葡萄糖基转移到糖原引物的非还 原性末端,形成α-1,4-糖苷键。
糖原的分解过程
糖原分解的生理意义
01
糖原分解主要在饥饿、运动等情况下进行,为机体提供能量。
糖原分解酶
02
糖原磷酸化酶是糖原分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同样受共价
修饰和变构的调节。
生物化学课件(杨洋)4第六章 糖代谢

a
20
非还原端: C4
01.11.2020
C1:还原端
a
21
③ 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
01.11.2020 β-1,4-糖苷键
a
22
4. 结合糖 :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An Example of Amino Sugar
常见的结合糖有 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 (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ΔG0= 1.67kJ/mol
01.11.2020
a
45
⑶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
ATP
ADP
Mg2+
磷酸果糖激酶-1
果糖-6-磷酸
果糖-1,6-二磷酸 (fructose-1, 6-biphosphate, F-1,6-2P)
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PFK-1) 限速步骤
Glycobiology
01.11.2020
奥地利病理学家、免疫学家 卡尔.兰德斯泰纳(1864—1943)
a
9
为什么我总是越减越肥?
01.11.2020
a
10
概述(introduction)
(一)糖的概念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 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 聚物。
01.11.2020
a
42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
HO CH2
H H
OH
OH H
HO
OH
H OH
P O CH2
ATP
ADP
第六章糖代谢文稿演示

第六章糖代谢文稿演示
目录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主要糖类及生物功能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三节 单糖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 糖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主要糖类及生物功能
一、单糖 二、重要的寡糖 三、重要的多糖 四、糖类在生物体中的其他存在方式 五、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一、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果糖(fructose)——已酮糖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生物体内单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及细胞定位 二、糖酵解(EMP) 三、丙酮酸的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 四、三羧酸循环(TCA) 五、磷酸戊糖途径(PPP) 六、其它糖进入单糖分解的途径
一、生物体内单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及细胞定位
糖酵解
(无氧)
糖酵解作用:指在细胞液中分解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 丙酮酸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 途径,也是葡萄糖分解代谢所经历的共同途径。也称为 EMP途径。
E:Embden;M: Meyerhof;P: Parnas
❖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论有氧还是无 氧条件均能发生。
第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EMP的化学历程
阶
段
第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段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21,3-二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和
第 23-磷酸甘油酸 三
ATP的生成
阶 段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2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 6-磷酸葡萄糖
糖酵解过程1
O
H
目录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主要糖类及生物功能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三节 单糖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 糖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主要糖类及生物功能
一、单糖 二、重要的寡糖 三、重要的多糖 四、糖类在生物体中的其他存在方式 五、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一、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果糖(fructose)——已酮糖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生物体内单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及细胞定位 二、糖酵解(EMP) 三、丙酮酸的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 四、三羧酸循环(TCA) 五、磷酸戊糖途径(PPP) 六、其它糖进入单糖分解的途径
一、生物体内单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及细胞定位
糖酵解
(无氧)
糖酵解作用:指在细胞液中分解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 丙酮酸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 途径,也是葡萄糖分解代谢所经历的共同途径。也称为 EMP途径。
E:Embden;M: Meyerhof;P: Parnas
❖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论有氧还是无 氧条件均能发生。
第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EMP的化学历程
阶
段
第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段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21,3-二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和
第 23-磷酸甘油酸 三
ATP的生成
阶 段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2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 6-磷酸葡萄糖
糖酵解过程1
O
H
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类代谢

O
H
OH
HO
H
HO
H
H
OH
OH
CH2OH
HO H OH
H
H
OH H
OH OH
核糖(ribose) ——戊醛糖
O
H
OH
H
OH
H
OH
OH
HOH 2C
O OH
H H
HH
HO
OH
2. 寡糖 能水解生成2-20个分子单糖的糖,各单
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 还原糖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烯醇化酶,它在结合底物前必 须先结合2价阳离子如Mg2+、Mn2+,形成复合物, 才能表现出活性。该酶的相对分子量为85000,氟 化物是该酶强烈的抑制剂,原因是氟与Mg2+和无 机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取代了酶分子上 Mg2+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生成1分子 NADH+H+
H
OH
HO
H
HO
H
H
OH
OH
CH2OH
HO H OH
H
H
OH H
OH OH
核糖(ribose) ——戊醛糖
O
H
OH
H
OH
H
OH
OH
HOH 2C
O OH
H H
HH
HO
OH
2. 寡糖 能水解生成2-20个分子单糖的糖,各单
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 还原糖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烯醇化酶,它在结合底物前必 须先结合2价阳离子如Mg2+、Mn2+,形成复合物, 才能表现出活性。该酶的相对分子量为85000,氟 化物是该酶强烈的抑制剂,原因是氟与Mg2+和无 机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取代了酶分子上 Mg2+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生成1分子 NADH+H+
生物化学第6章糖代谢

已糖激酶(肌肉)或
葡萄糖激酶(肝)
糖
酵
解
糖酵解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
过
程
糖酵解途径
⑵ 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
19:46
6-磷酸果糖
G-6-P
F-6-P
磷酸已糖异构酶
糖 酵
解
过
程
19:46
糖酵解途径
⑶ 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 1,6-二磷酸果糖
F-6-P
ATP
Mg2+
ADP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
糖
α-葡萄糖苷酶
α-临界糊精酶
葡萄糖
19:46
(二)糖的吸收
❖1. 吸收部位
❖
小肠上段
❖2. 吸收形式
❖
单 糖-------葡萄糖
3. 吸收机制
刷状缘 肠 腔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ATP ADP+Pi Na+泵
19:46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19:46
19:46
第六章 糖代谢
学习目标
1.描述糖酵解、有氧氧化、糖异生的 基本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 2.说出糖异生的概念及磷酸戊糖途径 的生理意义 3.说出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极其生 理意义 4.记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浓度 的调节 5.说出糖在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和糖 代谢障碍与临床的关系
糖的概念
(FPK)
酵
解
糖酵解过程的第二个限速酶
过 程
19:46
糖酵解途径
糖代谢PPT课件

CH2 O P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酸-1,3-二磷酸
∆Gº= +6.3 kJ/mol
糖酵解中唯一的氧化脱氢反应 甘油酸-1,3-二磷酸是高能化合物 整个反应稍吸能,但为下一步放能反应促进 重金属、碘乙酸可强烈抑制此酶活性(-SH)
目录
(7)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酸- 3-磷酸*
(This enzyme was named for the reverse reaction)
→ EMP
G
丙酮酸
→
乳酸 (或乙醇)+ 少量ATP
有氧:
→ EMP
G
丙酮酸
→ TCA
CO2
+
H2O+
大量ATP
磷酸戊糖途径: G → CO2 + NADPH
§2 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
Glycolysis
目录
酵解研究简史
1875年L. Paster 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生成乙醇。
1. 氧化供能___主要功能
2. 为体内合成其他物质提供碳源: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蛋白、蛋白聚糖、 糖脂、糖磷酸衍生物(形成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 ATP、NAD、FAD)等。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淀粉的酶促水解 淀粉的磷酸解 *糖原的降解
目录
一、淀粉的酶促水解
diffusion of glucose into the cell.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同分异构反应,醛糖→酮糖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 H 己糖磷酸异构酶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酸-1,3-二磷酸
∆Gº= +6.3 kJ/mol
糖酵解中唯一的氧化脱氢反应 甘油酸-1,3-二磷酸是高能化合物 整个反应稍吸能,但为下一步放能反应促进 重金属、碘乙酸可强烈抑制此酶活性(-SH)
目录
(7)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酸- 3-磷酸*
(This enzyme was named for the reverse reaction)
→ EMP
G
丙酮酸
→
乳酸 (或乙醇)+ 少量ATP
有氧:
→ EMP
G
丙酮酸
→ TCA
CO2
+
H2O+
大量ATP
磷酸戊糖途径: G → CO2 + NADPH
§2 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
Glycolysis
目录
酵解研究简史
1875年L. Paster 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生成乙醇。
1. 氧化供能___主要功能
2. 为体内合成其他物质提供碳源: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蛋白、蛋白聚糖、 糖脂、糖磷酸衍生物(形成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 ATP、NAD、FAD)等。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淀粉的酶促水解 淀粉的磷酸解 *糖原的降解
目录
一、淀粉的酶促水解
diffusion of glucose into the cell.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同分异构反应,醛糖→酮糖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 H 己糖磷酸异构酶
生物化学完整——糖代谢ppt课件

细胞呼吸最早释放的CO2
完整版课件
30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 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包括3种酶和6 种辅因子
E.coli丙酮酸脱氢酶系/复合体:
分子量:4.5×106,直径45nm,比核糖体稍大。
酶
辅酶
每个复合物亚基数
丙酮酸脱氢酶(E1)
TPP
24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 硫辛酸、CoA
同时进行脱氢和磷酸化作用,并引起分子内部能量重新
分配,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1,3-BPG ,脱下的氢为 NAD+ 接受。甘油醛-3-磷酸完整版脱课件氢酶的作用是负协同效1应6
3.2 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
+ ADP
+ ATP
1,3-BPG
3-PG
高能磷酸化合物1,3-BPG在磷酸甘油酸激酶作用
下,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变为ATP;因为每1mol
•柠檬酸/ 三羧酸循 环TCA
顺乌头酸
苹果酸
H2O
•草酰乙酸
再生阶段
•氧化脱 羧阶段
异柠檬酸
NAD+
NADH +CO2
延胡索酸
FADH2
FAD
完整版课件
琥珀酸 GTP 琥珀酰CoA
-酮戊二酸
NAD+
NADH +CO325
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草酰乙酸
O CH3-C-SCoA
CoASH
柠檬酸合成酶
一、糖代谢总论 二、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作用 (2)丙酮酸去路 (3)柠檬酸循环 (4)戊糖磷酸途径 (5)葡糖异生作用 (6)乙醛酸途径
三、葡聚糖(糖原、 淀粉)的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CH2 CHCHCSCoA
RCH2 C CHCSCoA
NAD+ NADH+H+
2021/3/30
④ 硫解 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β-酮脂酰 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1分子乙酰CoA和比 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O O 硫解酶O
O
RCH2CCHCSCoA RCH2CSCoA +CH3CSCoA
RC β αCH 2 C ~ SCoA
2~ P 呼 吸 链 H 2O 3~ P
H 2O 呼吸链
①脱氢 ②加水 ③脱氢
β - 酮 脂 酰 C o A HSCoA
硫解酶 O
O
脂 酰 C o A RC ~ SCoA 2021/3/30( 少 两 个 碳 原 子 )
+ CH 3 C ~ SCoA
④硫解 乙 酰 CoA
HO
OH O
RCH2CCC SCoAH2O RCH2CHCHC SCoA
H
烯脂酰CoA水合酶
2021/3/30
③ 脱氢 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氢 酶催化下,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 β-酮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NAD+。
OH O 烯 脂 酰 CoA O脱 氢 O 酶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
O
中间产物 R C C C C C AMP 相当于消耗2个ATP
H2 H2 H2 H2
2021/3/30
(2)脂肪酸的转运
O R-C-OH
ATP CoASH
ADP+PPi O R-C-S~ CoA
外侧
N+(CH3)3 CH2 HO-CH2 COO-
肉毒碱
CoASH
酯酰肉毒碱
反Δ 2- 烯 脂 酰 C o A
β RCH
O
α CHC
~ SCoA
Δ 2- 烯 脂 酰 CoA 水化酶
H 2O
OH
O
L (+ )β
- 羟 脂 酰 C o A RCHβ CαH
L (+ )β - 羟 脂 酰
2 C ~ SCoA NAD +
CoA脱 氢 酶
NADH+H +
O
O
β - 酮 脂 酰 CoA
2021/3/30
① 脱氢 脂酰CoA经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在其α 和β碳原子上脱氢,生成△2-反烯脂酰CoA,该脱 氢反应的辅基为FAD。
O 脂酰CoA脱氢 H酶 O
RCH2CH2CH2C SCoA
RCH2CCC SCoA
FAD FADH2
H
2021/3/30
② 加水(水合反应) △2 -反烯脂酰CoA在△2 -反烯 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CHOH
CHOH
甘油激酶
磷酸甘油脱氢酶
CH 2OH (肝 、 肾 、 肠 ) CH 2O P
甘油
3-磷 酸 甘 油
CH 2OH CO
糖酵解 丙酮酸
CH 2O P 糖 异 生 糖 或 糖 原
磷酸二羟丙酮
2021/3/30
磷酸二羟丙酮就是联
系甘油代谢与糖代谢 的关键物质. 动物的甘油需要运到 肝细胞中进行氧化分 解
COOH 苯甲酸
2021/3/30
O CH 2 C NHCH 2 COOH
苯乙尿酸 (苯 乙 酸 衍 生 物 )
O C NHCH 2 COOH
马尿酸 (苯 甲 酸 衍 生 物 )
(1)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形成
• 细胞定位:胞液(细胞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ATP AMP+PPi O
RC OH+ HSCoA
RC ~ SCoA
计算
1moL甘油彻底氧化能生成多少moLATP?
2021/3/30
二、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 饱和脂肪酸 ❖β-氧化 ❖α-氧化 ❖ω-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奇数C原子脂肪酸
2021/3/30
β-氧化作用概念
脂肪酸氧化分解时,在碳链的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 之间断裂,使碳原子成双成对地断裂下来,生成一分 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的过程称 为β-氧化。
βαO
R C C C C C OH
H2 H2 H2 H2
ATP
FAD2+ H2O + 2HSCoA NAD+
2021/3/30
O
~ R CH2 CH2 C SCoA
AMP+PPi FADH2 + NADH + H+
O
~ CH3 C SCoA
实验依据:
纯 化 合 物
1904年 F. Knoop 前提:已知动物体内不能降解苯环 方案:苯基标记的饱和脂肪酸饲喂动物
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代谢60 (2)
第一节 脂质的酶促水解
2021/3/30
脂 类 (Lipid Classes)
脂肪: 甘油三酯(脂肪酸与甘油)
脂类
固醇类
类脂 磷脂
糖脂
2021/3/30
脂类的生理功能:
1、脂肪是氧化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2、类脂是组成生物细胞膜的必要成分 3、许多脂类还是合成体内某些活性物质的原料。
CoS A H
2021/3/30
脂肪酸
O
R CH 2 CH 2 C OH
脂 酰 CoA 合成酶
ATP+HSCoA AMP+PPi
脂 酰 CoA
O R CH 2 CH 2 C ~ SCoA
C
线粒体内膜
O
脂 酰 CoA
R CH 2 CH 2 C ~ SCoA
FAD
脂 酰 CoA脱 氢 酶 FADH 2
关于β-氧化的几个问题
• 细胞定位:线粒体
• 肉毒碱的帮助 •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或进入乙 醛酸循环,也可以作为合成脂肪,糖和某些氨基 酸的原料。
胆固醇→胆汁酸、VD3、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 素;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 磷脂,前列腺素。
2021/3/30
脂肪的降解:
脂肪+3 H2O
脂 酶
甘油 + 3 脂肪酸
(3种脂肪酸)
2021/3/30
第二节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2021/3/30
一、甘油的氧化
CH 2OH ATP ADP CH 2OH NAD + NADH+H +
N+(CH3)3 O CH2 R-C -O-CH2
COO-
内侧
β-氧化
肉毒碱
载 体
酯酰肉毒碱
O R-C-SCoA
CoASH
肉碱酯酰转移酶Ⅰ 肉碱酯酰转移酶Ⅱ
2021/3/30
线粒体内膜
(3)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在线粒体中,脂酰CoA每进行一次β-氧化要经 过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生成一分 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及一分子乙酰 CoA。
排泄物的化学 分析
苯环
2021/3/30
脂肪酸在体内的转变过程
偶碳苯脂酸
脂肪酸β-氧化实验证据
奇碳苯脂酸
CH 2 CH 2 CH 2 CH 2 CH 2 COOH
CH 2 CH 2 CH 2 CH 2 COOH
CH 2 CH 2 CH 2 COOH
CH 2 CH 2 COOH
苯乙酸 CH 2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