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超长小直径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超长小直径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超长小直径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王睿,韩青芝,牛凯功,欧阳静怡,南浩然(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48)[摘要]随着我国近些年来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室开挖深度大、塔楼总体重量大等为特征的一系列施工问题也摆在施工技术人员面前。

本文介绍了超高层20m超长空桩小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通过在超高层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桩基础方案比选,以及超长小直径空桩孔的质量控制,从而解决了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系列难题,实现了节约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促进高效建造等目的。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小直径;空桩;穿插施工;更换钻头[中图分类号]U44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54X(2023)07-0101-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uper longand small diameter plain concrete rigid pilesWANG Rui,HAN Qing-zhi,NIU Kai-gong,OUYANG Jing-yi,NAN Hao-ran1 工程概况三七互娱广州总部大楼总承包工程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西区AH040124地块,北侧与华邦国际中心项目相邻,西侧为在建管廊项目施工用地,南侧为芳园路及和睦家医院,东侧为三一重工在建项目用地。

地块平整,东西长约96m,南北长约65m,用地面积约6427m2,地上37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172m,最大单跨跨度14.8m,总建筑面积约8.9万m2。

本项目周边建筑物较多,施工用地面积较小。

基坑面积约5681m2,周长约300.3m(内边线),地下水位标高5.76~6.83m。

地下室底板结构面标高为-12.000,底板厚度2m,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14.000,现状地面标高为8.000,基坑开挖深度约20.0m,底板底下的岩层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该岩层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Pa。

桩土复合基础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桩土复合基础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桩土复合基础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陈义侃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
【年(卷),期】1996()7
【摘要】福州市某工程基础设计中,根据其特点及工程地质条件,经多方案比较,采用桩-土-条基共同作用的复合基础,约节省桩基费用15%~30%,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复合基础的设计、施工、试验及沉降观测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可供同类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参考.
【总页数】5页(P10-14)
【关键词】复合基础;桩基础;沉管桩;设计;试验
【作者】陈义侃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1.99
【相关文献】
1.刚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对比试验研究 [J], 郭院成;郭呈祥;张四化;李永辉;王卫中
2.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 [J], 郭院成;李明宇;王卫中
3.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模型试验研究 [J], 方磊;谢永利
4.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研究 [J], 李国维;杨涛
5.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群桩挤土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J], 陆忠;邓亚光;施胜挺;李俊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工格栅在桩网复合地基中的检验研究

土工格栅在桩网复合地基中的检验研究

1 工 程 概 况
1 i, 0r n 顶部 及底部锚杆 ( 端点 、 面点 ) a 末 滑 的应变 较大 ; 而加载后
3 i, 部锚 杆 的应 变 明显减 小 , 0mn顶 中部 、 锑 的应 变变 化不 大 。 坡脚 杆
5试 验结果对于路 基边 坡 以及其他 坡顶 受荷 载 的边 坡 治理 ) 工程具 有很 好的指导意义 。在锚 固工程 的设 计 中, 充分考 虑土 应
坡 坡度 为 1 15路 堤 顶 宽 为 1 . : ., 3 6m。为 了避 免过 渡段 出现 不均 匀 沉 降 , 强 软 粘 土地 基 的承 载 能 力 , 用 了 复 合 地 基 处 理 方 式 。地 增 采 基 采用 C G桩 加 固处 理 , 径 为 05m, 间距 为 15m, 方 形 布 F 桩 . 桩 . 正
地下水具有 硫酸盐侵蚀性 , 作用等级 H1 。
粘 Ⅱ 粉屈粘土 Ⅱ 粘l Ⅱ j
中毪
又是首次采用 3 01 m的双 向岛强 土木格栅 , 0 N/ , L 对其处 理效 果及
可 靠 性 存 在 疑 问 , 此 在 试 验 段 共 选 择 了 5个 断 面 进 行 了路 沉 为
图 1 土 压 力 盒 布 置 方 案 示 意 圈
降观测 、 土压力 观测 及 土工格 栅拉 应力 观测 的原 位测 试 , 并结 合 测试数据开展 了土工格 栅受力状况及其作 用效果 的研 究 , I格 土: :
栅 对 土 基 的强 度 影 响及 变形 控 制 研 究 , 验 土 工 格 栅 加 筋 垫 层 的 检 处 理 效 果 , 析 土 : 栅 的使 用 对 于路 基 土 承 载 力 的 影 响 和 土 工 分 T格 格栅对差异沉 降的调节作川。
2 土层锚杆各点变形 的相对 变化 , 明荷 载在锚杆 一坡体 复 层 锚 杆 的 “ 间效 应 ” ) 说 时 。 合体系 中的传递是有一个过程 的 , 而H 这种过程 需要 一定 的时间 参 考 文 献 :

软土地基中超长PHC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研究

软土地基中超长PHC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研究

软土地基中超长PHC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研究
谢永健;朱合华;王怀忠;于宁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
【年(卷),期】2005(35)12
【摘要】对四根软土地基中超长PHC桩进行抗拔和抗压载荷试验,分析软土地基中超长PHC桩的抗拔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特性,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抗拔试验结果表明,上拔荷载在超长PHC桩有效预压应力范围内,桩顶上拔量与荷载呈线性关系;抗压试验表明,超长PHC桩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承载潜力较大,实际抗压承载力大于根据土工参数估算的承载力。

【总页数】3页(P17-18)
【关键词】超长PHC桩;抗拔;抗压;静载试验
【作者】谢永健;朱合华;王怀忠;于宁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3;TU471.8
【相关文献】
1.温州地区软土地基超长桩底注浆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J], 张清华;何雪莲;施健龄;翁丽娅
2.粉体喷射搅拌桩单桩复合地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与成果分析 [J], 余金煌
3.超长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检测中桩身压缩量的研究 [J], 胡清华;殷亚斌;孙建东;
张耀镭
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PHC管桩工程检测中的运用研究 [J], 黄水菊
5.软土地基超长桩静载试验中桩侧堆载影响分析 [J], 曹文昭;杨志银;蔡巧灵;高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摘要: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基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工程中应用范围较广。

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成桩的强度较弱,质量管控较难。

为了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进行科学分析,需要展开承载力试验。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地铁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其修建城市及线路逐渐增加。

而地铁车辆段通常修建在环境偏僻、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乃至软土路段。

软土地段含水量大、渗透性弱,处理难度大,需要花费较多资金。

水泥搅拌桩能让软土硬结成为加固土,增强地基的承载力、让地基更加稳定。

实践表明,桩体是否发生悬浮对总体的沉降变形量产生影响。

为降低整体沉降量,要让搅拌机械深度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出现悬浮桩,要展开试验。

一、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情况在浔峰岗停车场安排试验区,整体面积是650m2,试验现场平整度良好,在表面使用铺上厚度为50cm厚的砂。

场地地表有淤泥、黏土、地下水较多、水位离地表较近。

试验桩的桩径是0.6m,桩间距是1.5m,按梅花形布局。

成桩使用4次、6次喷水泥浆搅拌桩,也包括干喷石灰、水泥搅拌桩等。

对桩芯实施抽取,开展室内土工试验,结合现场原位测试试验,对桩身强度实施研究。

开展桩身静载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还要开展双桩、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复合地基能发挥的功能进行分析,为精准判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一)单桩载荷的检测在进行单桩载荷试验时,要依据试验需求设定试验点[1]。

此试验共布置试点3个,其中2个应用普通的加载方式,另外1个应用“回弹法”。

载荷板设定为圆形,直径为0.5m。

反力源使用堆载,堆载量达到260kN即可。

在进行逐级加载时,前3级均为20kN,以后每级均为10kN。

试验方式是慢速维持荷载法。

(二)双桩复合地基检测初步决定设定3个试验点,承载板的面积尺寸是2.85m2,矩形,尺寸设定为2.56m×1.28m。

桩-网复合地基的基本组成及加固机理

桩-网复合地基的基本组成及加固机理

地基上的荷载显著减小,使得下部地基的沉降相对减小,- 1- 期沉降可较 快完成,工后沉降较易控制,可缩短工期,相对加快工程进度。
3) 加筋加固作用:在填土荷载的作用下路基土体中会产生竖向及
侧向位移,而桩及加筋垫层的存在约束土体侧向位移,限制了土体的变
形, 提高其 稳定性 。 4) 挤密作用:对于挤土或半挤土型桩,在成桩过程中可使桩间土
篷篷虬.
桩一 网复 合地基 的基 本组 成及加 固机 理
林金洲
(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 10640)
,j
·。
j £}商耍]桩一网复合地基软主地基加田方法能很好弛提高地基圭体承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本文结合桩一网复合她菩的基本组成,阐述
了拱一 网复合她 .基的工 作机理强其 显著的应 力扩散作 用。
啥 面 器淼 ‰ Pa 效果,同理可推得:
9

( Bl +B2+2△Ht 窖d+2H1t g B)
其中,应力扩散角由试验或经验确定,也可参考有关规范确定。
例如,我国健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 ) 、 健筑地基 处理
2桩一网复合 地基的加固 机理 桩一网复合地基的主要增强体包括竖向增强体一“桩”及水平向增 强体 一“ 网” 。因 此, 其加 固效 用集 桩体 复合 地基 和加 筋垫 层复 合地 基于
经下部桩土加固区的扩散作用后,施加在下部软土层上方的梯形荷载为 PBo三者 的关系 为P>P。>Ppo
较易于控制、稳定性高、不需预压期、工期短、施工方便等优点,已广 泛运 用于 铁路 、公 路等 软土 地基 加固 工程 中。
1桩一网复 合地基的 组成
桩一网复合地基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加固方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单桩、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的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桩间土和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

关键词:复合地基;荷载;变形特性1 前言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深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技术,它是将水泥和土按设计比例拌和均匀,在孔内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而形成的加固桩体,与桩间土组合成复合地基,已广泛应用在建设工程的地基处理中。

该项技术发布实施有行业和地方标准,并发表有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尤其在强度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变遍,但是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较少。

该项技术随着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确定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问题。

一些学者利用现场试验结果来推求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变形,也有的学者利用半空间均质弹性体的Mindlin应力解或Geddes 应力解,用分层总和法来求弹性状态下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这些结果都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现场静荷试验被公认为是最可靠的手段.复合地基的特点在于桩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根据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得到的荷载沉降P-S曲线来推求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现场21组天然地基、单桩、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的试验,其桩径为300mm、桩长为4.0m、桩间距为1.0m、置换率为7.1%、水泥掺入比为12%的试验条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实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静载荷试验条件下的沉降,来研究复合地基中桩、桩间土各自的变形规律。

2不同条件下夯实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变形特性2.1 天然地基天然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图1)显示,随着施加在天然地基上荷载的增加,地基沉降量不断增长,荷载和沉降关系曲线表现为缓变型,曲线未出现明显的拐点。

曲线初始的弹性直线段较短,为天然地基弹性压缩阶段,此时地基沉降小。

随着载荷水平提高,地基土出现塑性变形,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发生弯曲,很快随荷载增加天然地基沉降加快,地基土发生屈服破坏。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试验检测方案设计_secret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试验检测方案设计_secret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试验检测方案设计1、工程概况xx玻璃xx厂房有近25万平方米的地基土具有比较典型的软土特性,需处理的软土层③厚度变化较大,存在着工后沉降大、差异沉降大和强度低等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的确定,对该项目的建设周期和投资有着重要影响,需要采用技术可行、场地适应性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因此,有必要通过试验检测、确定经济、可靠和场地适应性强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对于该玻璃加工厂,存在着地面堆载位置多变、堆载量大,并有堆载面积大、荷载影响范围大和对地基工后差异沉降要求高的特点。

根据厂房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特点,通过采取适当的、经济合理的工程处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小工后残余沉降、控制工后差异沉降,有效解决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土基不均匀性问题,使地表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强度、刚度得到有效提高,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增强整体变形协调性,满足xx玻璃xx厂房结构对地基强度、刚度的要求。

水泥土搅拌桩是我国在20世纪年90代发展起来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浆强制拌和,使软土颗粒与水泥胶凝体硬化胶结在一起,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饱和性土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以很快投入使用,施工速度快;在施工中无噪音、无振动,对环境无污染;投资省。

经地基处理技术比较确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处理该地基,为了达到较高的安全与经济指标,需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处理结果进行检测,以确定合理的施工设计参数。

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平整。

根据原位测试结合外业钻探、土工试验综合分析地基土的成因,土层结构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将本次勘探深度控制范围内的土层分为①、②、③、④、④-1、⑤、⑤-1及⑥共六层,现将各土层的结构特征性质及其分布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耕土,黄褐色,松散,含植物根茎,部分区域上部为新近回填砂层,沟塘处此层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