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的形成

三角洲的形成
三角洲的形成

例1.(2008·全国卷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解析:三角洲形成过程

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③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即时训练

练习1.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

(2)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2分);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2分);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2分),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堆积(2分);甲河流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2分)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 【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 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 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 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 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潮控三角洲(Tide-dominated delta):以发育与岸线垂直的线状沙脊为特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分支流河道和泽较发育,如Makaham delta of Indonesia.其中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如图一。

珠江三角洲

九年级地理练习题 (五)珠江三角洲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1~11题。 1.《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的崛起座座金山。”其中的“一个圈”位于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西部地区 2.图中代表深圳和珠海的序号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图中③交通线的名称是 A.京九铁路 B.京广铁路 C.粤赣高速 D.广深高速 4.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工业基地的性质是( ) 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D.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以下哪一个工业部门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A .玩具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钢铁工业 D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6.外资是珠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哪一项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有利因素 A .毗邻港澳、东南亚 B .是著名的“侨乡” C .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D .自然资源丰富 7.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的问题,当前实施的主要措施是 A .西电东送、建设核电站 B .修建青藏铁路 C .西气东输 D .修建三峡工程 8.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常发生“灰霾”天气,其成因是 A .工业、汽车排放废气多,大气污染严重 B .过度抽用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C .农民大量燃烧秸秆、稻草 D .沙尘暴带来大量的灰尘、扬沙 9.澳门的支柱产业是 A .旅游业、加工业和博彩业 B .旅游业、纺织业和渔业

C.旅游业和制造业 D.制造业、渔业和博彩业 10.香港的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其主要原因是 A.制造业发达 B.自然资源丰富 C.有天然深水良港 D.人口众多1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前店后厂”模式中所担负的作用是 A.从事产品制造和开发 B.进行产品加工和装配C.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D.提供技术服务 12.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三角洲“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需要大批劳动力耕种农田 B.接近港澳,容易出国C.就业机会多,报酬较高 D.对外开放,来去自由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用地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壤退化 D.转化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 读“泛珠三角经济圈地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省区不属于该经济体的是 A.渝 B.滇 C.澳 D.琼 15.构建“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相同 B.“9+2”各省区之间交通条件联系紧密 C.“9+2”各省区之间促进政治协作需要 D.“9+2”各省区之间经济互补合作需要 四、乡土地理 我们可爱的家乡——河源位于23°36′N,据此请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河源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B.位于东江中上游 C.北回归线穿过河源的南部 D.位于中纬度地区 2.对我市大部分地区而言,阳光每年直射次数为 A.2次B.1次 C.无直射D.无法确定 3.家乡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4.在河源买房,最好是选择有东南朝向的房子,原因是: A.因为河源的资源特点B.因为河源的地形特点 C.因为河源的民俗特点D.因为河源的气候特点 5.下面关于家乡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江是河源的母亲河 B.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 C.居民以客家人为主 D.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粱 6.下面关于家乡河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形平坦,多平原、盆地 D.地势南高北低 7.读右图,河源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1: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行政区划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7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范围为21°17.6′~23°55.9′N、111°59.7′~115°25.3′S,总面积为4.1万km2,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mm,年日照为2000h,多年平均气温为21.4~22.4℃。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湾内迅速堆积,流水沿断裂带发育,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山丘罗列、水道如网的三角洲。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加上气温高、降水多、植被比较茂盛,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较高山丘有红壤发育,同时这也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由于东、西、北三面都有山地、丘陵围绕,南面向海,因此构成一个马蹄形的港湾,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在湾内堆积复合,并把港湾内外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残丘连城河网,使众多水道分8个口门出海。 珠江三角洲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故热量充足。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高,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但珠江三角洲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所以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又有所不同。冬季北方寒流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芒果等减产。 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 mm,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 mm。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芒果、菠萝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梅雨”,长时间阴雨天气也会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含答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达标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与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 2.从温度带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属________带,从干湿地区看,属________地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4.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我国被称为“侨乡”的省级行政区,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两个。 5.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这里著名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 A.深圳和汕头 B.珠海和厦门 .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的样品均自香港 3.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 ] A.广交会 B.港澳贸易渠道 .世界经贸组织 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北京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广线与京沪线 B.京九线与京沪线 .京广线与京九线 D.京九线与焦柳线 5.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 ] A.上海 B.广州.深圳 D.武汉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同步测试1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于_____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_____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 ____________,便于吸引大量_________________、先进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经验及工商 _______________信息。 (2)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_____________地区扮演店的角色,___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___________在前,_______________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经济繁荣,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4)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

步,也可以带来一系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2.连线 前店后厂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区域合作的基本模式。请把前店后厂与相应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 前店珠江三角洲地区 后厂港澳地区 答案:1.(1)20 80 港澳东南亚海陆侨乡外资技术管理科技 (2)港澳珠江三角洲港澳珠江三角洲 (3)土地外向型产业 (4)环境社会 2.前店港澳地区后厂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变迁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变迁 长江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面积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其中江苏省境内约2.5万平方公里,地面高程2~5米。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北岸沙咀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南岸沙咀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咀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咀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地理教案珠江三角洲2教案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或者说珠江三角洲 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 地区一一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 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 珠江三角洲外 资的主要来源地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勺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 “外向型经济一例”(图)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 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 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 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 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 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 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 “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019届高三地理微专题:三角洲的形成

微专题:三角洲的形成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下图为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10分)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材料一: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下图为恒河三角洲的位置及孟加拉国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两幅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景观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 (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你认为恒河三角洲的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说明理由。(3)简述恒河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推测该房屋采用“吊脚式”建筑的原因。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 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 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 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 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 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提示 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1、亚马孙河口地带位于地壳沉降区域(2分);流域内(降水季 节分配均匀,)植被覆盖高,(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小(2分);加上河流流经广阔的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河口输沙量小(2分);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2分);有暖流流经,泥沙被大量带走,沉积作用弱。(2分) 2、(1)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条大河冲积而成,泥沙数量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带来泥沙多;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孟加拉湾海潮势力强,海水对河水顶托能力强。 (2)扩大:全球变暖,河流上游(青藏高原)冰川融化,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农业热量条件增加,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带来泥沙增多。[来源:学。科。网] 缩小:全球变暖,蒸发加大,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小,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植被生长旺盛,水土流失减弱,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

地理珠江三角洲 教案

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

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 洲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自然概况: .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 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 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 5. 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 6.

对外开放的前沿: 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 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 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 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筑用地)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向工业转变,人口从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主要表现: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本区城镇化的特色:①加工制造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②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交错分布。 产生的问题:(1)社会问题(治安、就业、教育、交通、住房等);(2)环境污染问题。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 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 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 (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3分)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3分) (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 (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6分) 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6分) (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10分) (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6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1.能运用地图说出本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对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表,能总结出本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本地区有特色的农业模式“杂基鱼塘”。知道本地区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类型。 3.收集本地区地理资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4.根据有关材料,说出轻工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6.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本区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教学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难点 1.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本区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教学方法 收集材料、读图、讨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外向型经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家有些什么家电,它们大多产与什么地方? ——本地家电市场的产品多来自珠三角,以此引出珠江三角洲。 二.轻工业与外向型经济 1.看地图册P28顶图,说出恩地区在全国的位置,结合图A,说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在我国的南方,珠江出海口处。 纬度位置:22°N——24°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中北部。(分析气候类型及特点)海陆位置:面向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分析其地理优势) 2.读图A,(1)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看卡该地区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

系。 ——南方的城市大多依河而建,一方面把河流作为生活和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水运条件发展经济,尤其是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附近。 (2)在图上找出本地区的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及香港、澳门,看看它们的位置关系。 3.看书,结合图C、D,想一想,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哪些特有的优势条件? ——便利的海运、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著名的侨乡、香港和澳门位于本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改革开发以来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结合阅读,理解著名的侨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有什么不足之处,是如何解决的? ——缺乏能源和矿产。利用核能发电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在地图上找出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 5.从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分析工业特点及其重要性。 ——以轻工业为主。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工业非常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轻工业指生产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的工业),这里生产的家用电器、食品、服装等,不仅销往祖国各地,而且远销全世界,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三.农业与外向型经济 1.读图E,结合图A,说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物产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十分有利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一直是我国香蕉、甘蔗、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2.读图F,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 ——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3.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特点,了解这里农业发展的特色,及其好处。 ——见P78“基塘农业”和“杂基鱼塘”。(教师可做较详细讲解) 在单位面积上,生产的农产品种类多,产值高。生物间互相利用,很少产生废物,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三角洲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三角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个城市,加上深汕特别合作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思想文化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 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大珠三角城市群即粤港澳都市圈,大珠三角城市群即粤港澳都市圈,地域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珠三角城市群,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电等为主的企业群和产业群。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广东省重要科技资源,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是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 珠三角经济区信息化综合指数67.6%,高出全省3.3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深圳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第一个linux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三角洲的气候 这里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高温多雨,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珠江三角洲气候的南亚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霜不杀青。据竺可桢在《特候学》一书中称,热带为“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认为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Word版无答案

三角洲的形成 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 (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 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 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6 分)

(2)说出多瑙河在M 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 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10 分) (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6 分) 典型例题四: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 河自N 点至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下图为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10分)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材料一: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下图为恒河三角洲的位置及孟加拉国地形、水系分布示 意图。 材料二:下面两幅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景观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 (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你认为恒河三角洲的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说明理由。 (3)简述恒河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推测该房屋采用“吊脚式”建筑的原因。 典型例题七:下图为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 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 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教案

小专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考情分析: 河口三角洲(河口海岸带)是近几年常考的知识点。河流入海口的海岸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非常密集,这一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具体表现在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个作用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河口三角洲是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区域载体,是一个热点的考查区域!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流水作用的理解; 2、提升综合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促进知识链和知识网的形成; 4、进一步掌握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提高图文信息提取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复习相应必修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引 1.播放近几年全国卷关于河口三角洲的高考真题。(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引起学生重视。) 2. 展示本课考情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课需要研究、掌握的主要任务。 二、流水作用知识点回顾 1.河流地貌发育的一般时空分布规律(手绘简易河流,标注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提问:形成河口三角洲的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水的对河道的侵蚀吗? 答:沙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流水侵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地形 (2)降水 (3)植被 (4)土质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条件具体的影响过程。 3.流水搬运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流量大 (2)流速快 4.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条件 (1)物质:来沙量大 (2)动力:流速慢 提问:流速因何减慢? 流水堆积处就只有流水堆积作用而没有流水侵蚀用吗?引出名词冲淤量。 河口三角洲处,还有没有其它形式的外力作用?引出海水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解释海进、海退、陆进、陆退等名词的含义。 三、河口三角洲的变化 (核心:原有的堆积和侵蚀动态平衡被打破) 探讨河口三角洲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时间尺度:一般来说短期内的变化偏要人为因素,而长时间的变化偏要自然因素。 (一)短期变化 短期内三角洲有明显变化,主要从植被和工程建设两大角度考虑。如植被覆盖率会直接影响到沙源数量。而水库大坝的修建会使下游泥沙、水量减少,会引起冲淤量的变化。河口地区修建的水闸也会降低海水的冲淤能力。 (二)长期变化 长期变化主要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面升降,以及地壳运动引起的陆地升降。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一:(全国卷2008年高考36题节选)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小练习:三角洲(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三角洲 (附答案解析)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 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处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B. 台湾岛 C. 华北平原 D. 喀斯特地貌 (3) 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 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B.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D. 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

【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河流地貌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但是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气候区形成冲积扇,所以①说法不对;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但是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气候区形成三角洲地貌,所以④说法不对。C对,ABD错。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流水沉积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解答】 A、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台湾岛是板块碰撞形成的,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华北平原是黄河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D、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3. 【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河的综合治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说明黄河的含沙量降低,与上游的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有关,而与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无关,D符合要求,ABC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知识点】流水地貌及形成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