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参考资料全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参考资料全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参考资料全

油气田勘探

2009-11-27 15:03

名词解释

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

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低熟油气: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油气在扩散和运移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即油气藏与周围介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的一种油气勘探方法。

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是指除地震勘探技术以外的其他所有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直接油气显示主要包括地面油气苗、井下油气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显示等。

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

含沥青岩石: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

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

气测录井:用精密的色谱气测仪器或其他仪器直接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方法检测叫气测录井。

勘探程序:我们将油气田勘探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的先后次序称为勘探程序

区域勘探:是指在一个大区域、含油气盆地或坳陷,从基本石油地质调查开始直到优选出有利的生油凹陷的过程,是整个勘探工作中的第一步

大区勘探:是指从众多盆地的地质调查开始,通过科学探索井钻探,优选出有利含油气盆地的过程。勘探对象是盆地。

盆地勘探:是在一个含油气盆地部通过进一步的普查工作,识别和划分出含油气系统,直到优选出有利含油气凹陷的全过程。勘探对象是含油气系统和凹陷。

圈闭预探:是指经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凹陷进行勘探,经过圈闭准备到圈闭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全过程。

区带勘探:是指经盆地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凹陷进行勘探,直到优选出有利油气聚集带的全过程。勘探对象是油气聚集带。

圈闭勘探阶段:就是指在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勘探开始,到发现油气藏的全过程。因此,圈闭勘探的对象是圈闭

油气田评价勘探阶段:是指从圈闭获得工业油气流开始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勘探对象是油气藏。

滚动勘探开发的概念:它是通过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算,在对油田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高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入开发,实行开发的向前延伸;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工作,解决油气田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片。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油气资源:油气资源是指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提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常规油气资源:常规油气资源是指那些存在于物性较好的储层中,流体流动性好下,以常规的采油工艺技术,就能开发生产利用的油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方式与常规油气具有明显差异的用常规的采油工艺技术不能开发利用油气聚集。

资源序列:是指各级油气储量和资源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预测储量:该储量是地震详查和其他方法所提供的圈闭,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工业性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区域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以后,经过油气藏精细描述评价方法,计算出的油气储量。

隐蔽圈闭:是指采用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方法难于发现的圈闭。隐蔽圈闭几乎包括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型圈闭的大多数。

控制储量:指在某一圈闭预探发现工业性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量的评价井后计算的储量。

盆地描述:盆地描述是综合应用地面地质调查、物化探、钻井、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和信息,详细分析盆地的各种地质特征,建立盆地地质模型,是对盆地特征的综合认识与归纳过程。

概念模型:指对沉积盆地沉积物理埋藏、有机质热演化、生烃、排驱及运移、聚集、最后形成油气藏等过程可能的成因机理、影响因素、表现结果,通过科学的高度归纳、推断和估计而形成的一套系统思路或概念。

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有工业性油气的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评价油气田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经济价值为目的的探井。

预探井:是指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钻探对象,以揭示圈闭的含油气性,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科学勘探的程序:正确处理勘探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流程、正确处理勘探对象与勘探技术方法以及勘探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科学的勘探程序。

含油气系统:已发现的具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藏及相关地质要素的集合体,它包括成熟的烃源岩及其所形成

的所有油气藏,并包含油气藏形成时不可缺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天然气的油当量:是指原油和天然气燃烧时按产生的相同热量折算而获得的油气量。

1、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1油气田勘探是一项以寻找、发现和探明油气田为目的的系统工程 2油气田勘探是一种地区性强、探索性强的科学研究活动3 油气田勘探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巨大、利润巨大的高科技产业

2、勘探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1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面 2优秀的直觉和灵感 3良好的空间感悟能力 4强烈的创造意识与批判精神

5、我国油气勘探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答:⑴石油勘探的主要对象是“低、深、难”:低:指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度低的油藏,单井产量低;深:领域海,目标变深,探井深度加大;难:隐蔽油气藏工作精细程度加大,前陆盆地油气勘探技术要求高,台盆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复杂。

⑵油气开发稳产难度加大。油田总体进入“双高”阶段:采出程度高,以达71%;含水率高,达到83%;油田挖潜难度加大;勘探目标愈来愈复杂,勘探难度加大,老区年均新增可采储量下降,储采平衡系数降低;主力水驱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稠油热采进入低效开采阶段,面临转换开发方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需求;未动用储量品位低、需要低成本钻采技术。

⑶瓶颈技术制约着勘探开发的发展。在物探、测井、钻井、采油工艺、地面工艺等技术领域还有很多重大关键技术等待突破。

⑷投资成本越来越大。

6.世界油气勘探理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一)原始找油理论阶段 (二)圈闭找油理论阶段(三)盆地找油理论阶段

3、21世纪世界油气勘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世界油气勘探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①在长期勘探的老盆地中,新发现的油田规模降低、油藏类型更加复杂;②世界油气新发现中,天然气的比例增大;③新发现的探明储量中,海相含油气盆地居多;

④未勘探的陆盆地,远景级别下降,风险性增大。

综观21世纪世界油气勘探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勘探的深度由中浅层向深层发展;②勘探目标由构造油藏向隐蔽的地层、岩性油藏发展;

③勘探领域从陆地和浅海向深海发展;④从只注重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开始注重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

26.区带勘探工作部署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1、从区带形成的地质背景出发,系统研究区带构造与沉积特征2、以建立区带成藏模式为中心,重点研究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3、重视各种类型的储盖组

合,正确选择勘探目的层

28.在圈闭预探阶段应遵循哪些主要部署原则?

答:1、着眼三级构造为突破口,迅速突破出油关。2.提高圈闭准备质量,保证预探的顺利进行3.合理部署预探井,高效发现油气田

4、我国油气地质特征有哪些?

答:⑴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盆地。多数盆地经历过强烈的构造活动,东部盆地破碎严重,西部盆地变形强烈,石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⑵大部分油田为地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中小型油气田,其中,44%为低渗、特低渗和稠油油藏;70%以上的油气资源分布在高原、山地、沙漠、黄土塬和海洋覆盖区。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⑶待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海上,我国东部是主要的产油区,油气勘探程度较高,资源还有较大潜力;新区新领域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和渤海.南海海域,共有待发现石油可采储量为56×108t,占全国的65%;待发现油气资源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缘地区。

10.油气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几大类,各类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油气勘探技术基本上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地面地质调查技术,即在地面、近地表或空中进行,它包括地面地质踏勘、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化探、地震勘探;第二类直接接触油气层,在井中进行探测,称为井筒技术,包括钻井、录井、测井、测试、试采等;第三类是实验室分析与模拟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分这三类技术基本上都是以采集各种数据和信息为主要方法。第四类是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它通过利用上述三种技术手段获得的信息和解释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其最终目标是对勘探对象与勘探目标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综合评价,直接为勘探部署决策服务,这类技术包括盆地评价技术、区带评价技术、圈闭评价技术、油气藏描述技术等;第五类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8.“源控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对于指导油气勘探有何意义?

答:陆相盆地油气分布源控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有效的烃源岩分布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田的大致分布围。

14 断陷盆地中,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应包括哪些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其主要油气藏类型分别是什么?答:一个完整的成油体系应包括五个环状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其主要油气藏类型分别是:①凹外带:上第三系超覆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残丘型古潜山油气藏;②凹边带:下第三系超覆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前震旦系、古生代、中生代断块型古潜山油气藏;③洼侧带: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水下扇岩性油气藏,与古隆起有关的断鼻油气藏;④洼陷带:深水浊积扇、深水浊积水道、前三角洲倾斜层、滑塌浊积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⑤中央隆起带:由底辟控制的背斜、断块及岩性油气藏。12.探井包括哪几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探井的主要作用何在?

答:按照勘探阶段的区别和研究目的的不同,探井可以分为科学探索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包括滚动评价井)等类型。

(1)科学探索井简称科探井,一般是在没有研究过的新区,为了查明区域沉积层系、地层接触关系、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等,评价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或者是为了解决一些重质疑难问题和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而部署的区域探井,也可以说是在区域普查初期部署的一些重点参数井

(2)参数井它是在地震普查的基础上,以查明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发育、生烃能力、储盖组合,并为物探、测井解释提供参数为主要目的的探井。

(3)预探井是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钻探对象,以揭示圈闭的含油气性、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或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4)评价井又称详探井,它是在已经证实具有工业性油气流的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油气藏类型,确定油藏特征(原油性质、油气水,在预探所证实的含油面积上,界面、构造细节、油层厚度),评价油气田规模、生产能力、经济价值,落实探明储量为目的部署的探井

13.什么是综合录井技术,它在油气钻探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压、钻速、扭矩)、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出口和入口的泥浆排量、泥浆池的体积变化、应管压力、套管压力)、钻井液性质信息(电阻率、密度、温度)、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 (自然伽玛、声波、孔隙度、密度等)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作用:⑴综合录井是钻探的信息中枢,通过它可以得到连续

自动记录的、种类齐全的、定量化的各种信息。

⑵综合录井可有效进行油气层钻达的预报。

⑶综合录井可以更好地提供钻遇地层含油气水情况。

⑷综合录井可以有效化解钻探风险,保障钻井安全。在钻井施工中,往往有险情发生,如井涌、井漏、钻具遇卡遇阻、掉落钻具、钻杆刺漏、钻头泥包等险情。

⑸综合录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油气层,防止地层污染。

15.油气勘探的地质标志有哪些?

答:通常可将找油气标志分为两类:一类是油气的直接显示,包括地面及井下的直接显示,如油田、气田及油气田的地面遗迹、井下的含油岩石、气测异常等等;另一类则是油气田形成的地质环境标志,即油气的成藏条件。

一、地面油气显示1、油气苗2、含油和含沥青岩石3、泥火山4、油矿物二、井下油气显示1岩心、岩屑含油标志2钻井液的显示三、荧光显示四、气测异常显示五、烃源岩六、圈闭七三、近岸相及三角洲相与油气八古隆起与油气聚集九区域性盖层十生物礁相带

11.在地震勘探的部署、设计、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①每条测线必须地质任务明确,针对性强、长度够、能够控制构造形态和研究的地质对象,同时又要注意节省工作量;

②主测线原则上要垂直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主测线和联络测线应尽量垂直,但是出于整体性的需要,也可以适当部署一些其他方向的测线;

③地震测线一般要按直线施工,但是在区域概查和普查阶段,若地表条件比较复杂,无法按照直线施工时,可采用弯线;

④工区的主要探井应有地震测线通过,以便于层位的追踪和对比;

⑤在与相邻工区的测线或不同年度部署的测线的连接区,应有一定长度的重复,一般为600m,这样比较有利于在地震处理和解释中消除闭合差;

⑥测线桩号的大小根据测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关系来确定,凡是交角小于或等于北东和北西45o的,

南小北大;交角大于北东和北西45o的,西小东大。测线号则根据测线的方网里坐标加上(或者减去)一个固定的常数来确定。

16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西部挤压坳陷型盆地圈闭带的分布系列各有什么特点?

答:西部地区已有下列6种圈闭带证实含油气:

①一般在盆地边缘一侧或两侧有挤压型褶皱构造含油带,②有些盆地的边缘有大型的逆掩断裂含油带,③在盆地的中央部分或斜坡区有平缓背斜圈闭含油气区,

④在一些盆地中央部分有古潜山型隆起圈闭序列,⑤在一些较小型盆地或受力较强区,由于双向承受较大挤压力,在盆地中央有时也有挤压褶皱圈闭含油气带,

⑥盆地斜坡区广泛发育各种地层岩性圈闭含油带,

我国东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较高:

①凹陷中部岩性油藏区,②中央隆起背斜(或古潜山)带,③凹陷侧翼断裂构造含油带(或挠曲带、断阶带),④凹陷斜坡复合油气聚集带,⑤凹陷边缘地层-岩性含油圈闭带,⑥凸起上的各种含油圈闭带

19.围绕生油中心,油气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一个新地区,如发现了一个生油中心则常可能在毗邻地带发现一群油气田,这些油气田的分布特点如下:

①围绕生油中心,油气田呈半环状、单环状或多环状展布,油气运移距离一般小于20~30km;

②愈靠近生油中心,油质愈轻,含气愈多;

③生油层、储油层可以属同一时代的“自生自储”,也可以是属于不同时代的“新生古储”或“古生新储”;

④有时在一些生油凹陷的中央部分,也发育各类砂岩体、碳酸盐岩或泥岩裂缝孔隙层而形成油气藏,因而和毗邻含油带共同形成含油连片的复合油气区;

⑤一个生油凹陷就是一个含油区,不论凹陷大小只要具备良好的生油条件和热成熟要件,即使是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微型凹陷,也可能形成丰富的油气区。

39什么是资源序列,对指导油气勘探有什么意义?

答:资源序列是指各级油气储量和资源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同样也是勘探规划部署的依据,也是考核油气勘探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意义:油气勘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勘探阶段和勘探程度的深人,资源量—储量是在逐步升级的,一般是低级别的资源量—储量的数量要大于高级别的资源量—储量,不同级别的资源量—储量之间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根据我国

油气勘探经验,对于石油而言,一个合理的资源序列一般是以2为比例系数,即一个探区的新增探明储量为1时,已有的控制储量应为2,而已有的预测储量应为4,潜在资源量为8,推测资源量为16。

17.为什么说三角洲是最有利的勘探标志?

答:①三角洲面积大沉积厚度大。三角洲面积大者可有上万平方公里,。体积巨大的沉积体可形成大量的、类型繁多的生、储、盖地层。

②三角洲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含有河流携带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生物繁殖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可形成生油潜力很大的生油岩;三角洲沉积迅速、埋藏快、易形成烃类转化的还原环境;三角洲在岩性上是砂、泥岩交叉地带、同生断层发育,地下热流易于上升形成较高的

中石化各油田情况简介

中石化目前有以下14个油田企业,其中11个油田: 胜利油田 中原油田 河南油田 江汉油田 江苏油田 西南油气分公司 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 西北油田 华东分公司 华北分公司 东北油气分公司 管道储运分公司 天然气分公司 勘探南方分公司 各油田简单情况介绍如下: 1.胜利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油田分公司),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木、甘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田分公司经过近5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面积已达19.4万平方公里,拥有石油资源量14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4185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6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83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9.9亿吨,生产天然气443.7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连续28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连续14年实现年度储采平衡,为中国石化“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胜利油田分公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业绩,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亿吨、控制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1.43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生产天然气5.08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72.24万吨,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258号 2.中原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等业务领域,公司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2010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341万吨,生产原油272.5万吨、天然气58.3亿立方米、硫磺102.6万吨,加工原油、轻烃87.5万吨。 东濮凹陷横跨豫鲁两省,面积5300平方千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8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51.77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29亿吨、天然气333.1亿立方米。近年来,油田坚持以油藏经营管理为主线,深化复杂断块群精细研究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强化油藏精细描述、开发井网分类调整和技术配套集成,连续五年每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00万吨以上,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稳产基础不断增强。 普光气田位于川东北,面积1116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121.73亿立方米,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碳酸盐岩高含H2S、CO2大气田。气田2010年6月全面投产,共投产39口开发井、16座集气站、6套净化联合装置和硫磺外输铁路专用线,形成年100亿立方米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净化能力和240万吨硫磺生产能力。 内蒙地区拥有3万多平方千米的勘探面积,通过大打勘探进攻战,呈现出探井有好显示、试油有新成果、研究有新进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已建成1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成为油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战场。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277号 3.河南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油田),位于豫西南的南阳盆地。工矿区横跨河南南阳、驻马店、周口、新疆巴州和伊犁等地市。下属15个二级单位,勘探开发30多年来,发展成为集石油勘探、油气开发、规划设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石油化工企业。 河南油田始终把油气勘探放在首位。1970年开始勘探,1971年8月在南阳凹陷东庄构造发现工业油气流,先后在泌阳、濮阳、焉耆等多个盆地钻探出油,1972年5月1日成立南阳石油勘探指挥部,河南油田正式诞生。2009年11月准格尔盆地西北隆起带春光区块划归河南油田,截止2010年底,探区内共探明油气田16个,含油面积202.47平方千米,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3亿吨(油当量),为全国中小盆地勘探提供了成功经验,先后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和全国地质勘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勘探油气的同时,先后又探明安棚碱矿、舞阳盐田,地质储量分别为5000多万吨、2000多亿吨。 4.江汉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油田分公司),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中国明星城市湖北潜江市,北临汉水,南依长江,东距九省通衢之都武汉150千米,西距历史文化名城荆州60千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截至2010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

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二) 油气层特征: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

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勘探部署 课设内容:勘探部署 指导老师:柴华 班级:资工801 姓名: 学号:

序言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其设计目的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勘探意见。 本组为勘探部署组,人员及具体任务如下: 组长:刘威(勘探部署图及部署计划表) 组员:宗邈(构造图及剖面图) 王瑞(砂体等值线图及储层对比图) 王黎(孔,渗,饱等值线图及储层参数评价表) 王伟(油气范围分布图) 马雪娟(勘探部署图及部署计划表) 苏思远(油藏剖面图及油气区块评价表) 刘禹江(油藏剖面图及油气区块评价表) 设计要求: 1、每个人必须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对本组完成的内容要非常熟练,对其他组的内容应当会做。 2、每个人必须上交一份完整的文字报告,并附有全部(全组)的图表。并注明自己作了哪一部分,不注明者作不及格论处。 3、最后全部完成任务后,分组由老师逐个同学进行当面抽考,内容以本组为主,其他组内容为辅。 4、成绩评定标准:抽考、口试占50分,报告占50分,总分100分。 时间安排: 1、第1~8天:具体分析、地质综合研究、编程 2、第9天:老师审查基本图件及成果 3、第9~10天:编写报告,每份报告文字及图表不得少于20页 4、第11天:上交报告及附图、附表。 5、第12天:分组口试考试。

石油勘探开发流程讲解

石油勘探开发流程 小组成员:吕泽昊、张明明、朱斌、徐梓源、赵卫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料都来源于地球,其中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煤、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料,它们的勘探、开采和加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大多储存在几百米乃至几千米的地下,将其开采出来十分不易,需要石油工作者艰苦的努力,不断改进、创新技术,才能更多更好开采地下原油,为祖国的发展注入活力,贡献力量。 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如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完井---固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以及后续的运输和加工。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地质图构造图 地球物理勘探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2,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 ,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 (二) 油气层特征: 油水界面判定: C3 井4930-4940m 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 、C2 井4810-4850m 、C 3井4900-4930m 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 平台高出地面6m ,地面海拔94m ,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1-2)。 图1-2 CUGB 油藏构造图 (三) 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分析 表1-1 储层物性参数表 〈1〉岩石矿物分析:由C 1井中的50块样品,C 2中的60块样品,C 3井的7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石英76%,长石4%,岩屑20%(其中泥质5%,灰质7%)。可推断该层段岩石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水 水 C1 C2 C3 40m 40m 30m 油 -4810m -4900m -4835m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核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论述题: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3个题目进行论述,每题不少于800字。(总分100分) 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 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参见教材第二章,重点说明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八方面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 少投入 多产出 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 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 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 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 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 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 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219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钻井技术授课单位:石油系煤层气教研室 学时: 7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孙建华2012 6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石油工程概论》是钻井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与运输等内容。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在这个专业二学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系统学习地质作用的知识,组成地球的三类岩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会识别油气藏的类型,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与勘探方法;掌握油气开采的方法、设备,油气开发 方案的编制。油气钻探的设备、钻具、钻井液的相关知识,现场应用的钻井技术。明确油田 稳产高产的原理与技术,最低损耗的进行油品输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油气从勘探到生产直至输送的各个工作过程。 最终目标:提高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的需要。 1.3 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现场职业岗位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及逻辑关系和学生认 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据此,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33 项学习任务,排序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得认知规律: 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 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 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 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 学习情境五采油技术 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 学习情境七油品保存与运输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_姓名:_学号:_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提示:参见教材第一章,结合自己的理解全面阐述生产试验区的各项内容。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

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对油田不断重新认识及开发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确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一个油田必须以较快的速度生产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但同时对稳产期或稳产期采收率有明确的规定。它们必须以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一般的稳产期采收率应满足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大部分的原始可采储量应在稳产期采出来。 2、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在开发方案中必须对开采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利用什么驱动方式采油以及开发方式如何转化(如弹性驱转溶解气驱再转注水、注气等)。如果决定注水,应确定早期还是后期注水,而且还必须明确注水方式。 3、确定开发层系 一个开发层系,应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并且具有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每一套开发层系应用独立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1.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容 1.1.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系列训练项目的容,并编写出分析报告。训练项目设计容尽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课程设计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容。 1.2. 基本容 基本容包括:“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分析训练”、“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分析训练”、“钻井工程专项设计”、“Surfer、Grapher 软件应用技能穿插训练”等。除“钻井工程专项设计”外,容前后衔接,互相关连,时间安排如下: 1.3. 重点和难点 1.3.1. 重点 ?采油综合曲线、递减曲线、水驱曲线的绘制,生产特征、产量 递减类型、水驱特征、产能的综合分析,以及调整措施和开发 预测; ?单井油层主要物性和生产特征的关系分析,寻求提高产量和采 收率的工艺措施,对提出的压裂、酸化或其它措施进行可行性 论证; ?针对钻井设计层位进行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设计;

?在上述容中,利用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 件,快速、规地绘制分析图件和成果图件。 1.3. 2. 难点 ?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如何区分特征规律和 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 征,提出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 ?压裂、酸化等工艺措施的可行性论证; ?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性设计; ?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件的应用技巧和技 术。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姓名: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摘要: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适应知识化与信息化时代,加速油气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企业总体效益的必然趋势,已引起石油企业的广泛关注。同样,加快油田信息化建设、数字油田建设如今在国内外油田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本论文提出了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核心是对油田企业历史数据的整合、信息及各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实现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数字油田建设、数字油田建设的重点是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详细说明了数字油田建设的模型与作用和认识结论,介绍了实施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架构、模式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勘探开发一体化;数字油田;信息一体化管理 The information i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bstrac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is a new business concept to adapt to the era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and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it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oil industry. Similarly, to speed up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eld, the number of oil field construction business is now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a common aspiration. In this paper, We think that propose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o address the primary problem is the “information islands”, “sector barriers, ” The core business of oil field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bjectives -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il company’s focu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digital oilfiel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oil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cused 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etail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oil field models and the rol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lus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xploration and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219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钻井技术授课单位:石油系煤层气教研室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建华 2012 6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石油工程概论》是钻井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与运输等容。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在这个专业二学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系统学习地质作用的知识,组成地球的三类岩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会识别油气藏的类型,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与勘探方法;掌握油气开采的方法、设备,油气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钻探的设备、钻具、钻井液的相关知识,现场应用的钻井技术。明确油田稳产高产的原理与技术,最低损耗的进行油品输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油气从勘探到生产直至输送的各个工作过程。 最终目标:提高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教学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现场职业岗位标准选取教学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及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容。据此,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33项学习任务,排序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得认知规律: 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 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 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 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 学习情境五采油技术 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 学习情境七油品保存与运输

实地研究和勘探开发投资业务整体标准流程图

实地研究和勘探开发投资业务整体标准流程 一、业务目标 1 经营目标 1.1 促进油气储量、产能增长。 1.2 选取最优方案,降低和控制勘探开发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 财务目标 2.1 保证勘探开发支出、勘探费用核算的真实、准确、完整。 3 合规目标 3.1 勘探开发投资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3.2 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类合同符合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 1 经营风险 1.1 项目投资决策计划不恰当,导致勘探开发投资失误。 1.2 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或工程技术运用不当,导致勘探开发项目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2 财务风险 2.1 虚记、错记、漏记及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勘探开发支出、勘探费用不真实、不准确及不完整。 3 合规风险 3.1 不遵守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导致纠纷或受到处罚。 3.2 未经审核,变更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类合同示范文本中涉及权利、义务的条款导致的风险。

3.3 未及时取得探矿权及采矿权,导致勘探开发工程受阻。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 取得探矿权或采矿权 1.1 新申请、变更及延续探矿权和采矿权应由油田事业部分管副主任审核,经总裁班子成员签批,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2 投资项目决策 2.1 投资项目按勘探、开发和其它项目各自分类审批。一类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地面骨干工程初步设计由发展计划部按规定权限履行审批手续;二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油田事业部组织评估,审查批复;三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分(子)公司审批。各类审批项目均应向上一级部门抄报。 3 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及下达 3.1 油田事业部组织审查分(子)公司的年度勘探开发部署建议,提出勘探开发的年度部署意见。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 专业代码:081403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获得作为石油地质工程师必需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独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能成长为生产岗位的技术管理者、科研岗位和工程设计岗位的骨干。达到: (1)具备合格的地质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 (2)能够独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 (3)能在一个设计、生产或科研团队中担任领导者或重要角色; (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紧跟相关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5)有良好的修养与道德水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基础、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复杂地质问题的工程计算和实验。 1-2: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基础、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等复杂数据的获取。 1-3: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基础地质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复杂地质体的综合分析。 1-4: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油气地质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查中勘探和开发地质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结合文献研究识别和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相关数理化知识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2:能够应用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知识识别和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3:能够结合文献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进行油气资源勘查目标及开发地质评价的方案设计,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且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1:能够进行油气勘探目标评价及开发地质评价的方案设计,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勘探开发投资业务流程

6.2勘探开发投资业务流程① 一、业务目标 1 经营目标 1.1 促进油气储量、产能增长。 1.2 选取最优方案,降低和控制勘探开发投资成本,提高 投资效益。 2 财务目标 2.1 保证勘探开发支出、勘探费用核算的真实、准确、完 整。 3 合规目标 3.1 勘探开发投资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以 及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3.2 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类合同符合合同 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 1 经营风险 1.1 项目投资决策计划不恰当,导致勘探开发投资失误。 1.2 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或工程技术运用不当,导致勘探 开发项目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①勘探开发业务,根据其特点执行《6.2勘探开发投资业务流程》,但应参照《6.1资本支 出业务流程》。

2 财务风险 2.1 虚记、错记、漏记及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勘探开发 支出、勘探费用不真实、不准确及不完整。 3 合规风险 3.1 不遵守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股份公司 内部规章制度,导致纠纷或受到处罚。 3.2 未经审核,变更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类合同示范文 本中涉及权利、义务的条款导致的风险。 3.3 未及时取得探矿权及采矿权,导致勘探开发工程受 阻。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 取得探矿权或采矿权 1.1 新申请、变更及延续探矿权和采矿权应由油田事业部 分管副主任审核,经总裁班子成员签批,上报国土资 源部审批。 2 投资项目决策 2.1 投资项目按勘探、开发和其它项目各自分类审批。 一类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地面骨 干工程初步设计由发展计划部按规定权限履行审批 手续;二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油田事业部组 织评估,审查批复;三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

油气田开发课程设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今年我们学习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的整体有了个基本了解与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平时的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静、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开发地质学的课程设计活动,可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分析解决勘探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开发地质学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是认识油气田(藏)地质特征、搞好油气田(藏)开发的基础以及优化油藏管理的重要地质依据。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储层评价、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动态监测、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效应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油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经受实际科研锻炼,深化地质认识,提高科研能力,基本掌握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1)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2)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3)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2.提供资料: (1)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图1) (2)W油田C储层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图2及附图片7个) (3)W油田C油藏储油层综合数据表(表1) (4)W油田C油藏产量综合数据表(表2) (5)W油田C油藏某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图3、表3) (6)某油藏剖面及压力测试结果(图4) 三、基本要求 1.依据W油田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完成C储层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岩相横剖面和油藏横剖面图,分析储层连通变化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微相及测井相。 2.依据对实验分析成果的统计整理,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 3.编制W油田C油藏顶面构造图、砂岩厚度图、油层有效厚度图、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图、渗透率等值线图等;分析油藏构造特征、储层与油层厚度展布、以及物性与含油性的平面变化;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空间分布与连通情况;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4.绘制油藏油、水产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分析低渗油藏产量及含水率曲线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变化原因;划分开发阶段;分析开发效果。 5.求注采比、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液量;绘制注采井组注采曲线,分析单井产量变化原因及注水效果;分析井组注采效果、主要水推方向及可能影响因素等。 6.分析油藏压力的分布变化特点;由已知条件推导油水界面深度及压力计算公式,加深对油藏及压力概念的理解。 7.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制作汇报多媒体。 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一、目的要求: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衣0 乂券 YANGTZE UNIVERSITY 《油气田勘探课程计》油藏组综合报告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陈波教授 分组:__________ 油藏组_______ 课设时间:2014317-2014330

本次课程设计涉及的内容包括沉积相研究、储层研究、测井多井评 价、圈闭和油藏评价、储量计算以及勘探部署等内容。在这次课设中本组主要负责圈闭和油藏评价部分的内容,对研究区A8区的圈闭类型及油藏在剖面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此外,我们对其他组的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其相应的研究流程,比如沉积相研究、储层研究等。 在进行圈闭和油藏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到此地区地层中主要发育上倾尖灭或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等隐蔽油气藏,然后绘制了长61段底面构造等值线图,了解了其大致的构造背景和鼻状构造可能发育的地 区。接着,绘制了累砂厚、渗砂厚等值线图和储层对比图,了解了长61 段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以及砂体连通情况。再根据试油结果及岩心油气显示情况,并参考前述构造等值线图及砂体展布情况圈定了探明圈闭和控制圈闭的范围。然后从储层因素、圈闭因素及油气因素等方面对各类圈闭进行了地质风险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两条油藏纵剖面图及油藏平面分布图,并列表进行了油气藏综合评价。

第一章课设目的、内容及任务分配 课设目的 1.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基本流程,了解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设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和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本组主要负责圈闭和油藏研究,研究的目的层段为长61油层组。 三任务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