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1.有关氨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是一种碱

B.氨水显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

3+H+===NH+

4

中氨失去电子

答案 B

解析氨不是碱,但其与H

2O反应生成的NH

3

·H

2

O是一种碱,A不正确;氨水

显碱性,B正确;氨气只能与挥发性的酸相遇才能生成白烟,C不正确;NH

3

和H+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性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

3

C.都是固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

3

答案 D

解析铵盐都是固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反应而产生NH

3

部分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

3,如NH

4

NO

3

.

3.下列可以用来干燥氨气的是( )

A.浓硫酸B.碱石灰

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

答案 B

解析氨气为碱性气体,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进行干燥;由于氯化钙能吸收氨气,故也不能用来干燥氨气.

4.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答案 D

解析检验铵盐依据的是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将NaOH溶液加入盛有该待检固体的试管中,若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待检固体是铵盐.

5.NH

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

4Cl和NaHCO

3

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

4Cl、HNO

3

和Na

2

CO

3

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

3和NO

2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与Ca(OH)

2

发生反应答案 C

解析NH

4Cl是常用的化肥,而NaHCO

3

是小苏打,不用作化肥,A项错误;Na

2

CO

3

受热不易分解,B项错误;图中涉及的盐类NaCl与Ca(OH)

2不反应,D项错误;NH

3

能和N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

2

和H

2

O,化学方程式为8NH

3

+6NO

2

=====

一定条件

7N

2

12H

2

O,C项正确.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

2(NaHCO

3

溶液)/无色喷泉

B.NH

3(H

2

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

2S(CuSO

4

溶液)/黑色喷泉[已知CuS为黑色沉淀]

D.HCl(AgNO

3

溶液)/白色喷泉答案 A

解析CO

2与NaHCO

3

溶液不反应,且CO

2

在NaHCO

3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

CO

2与NaHCO

3

溶液不会产生喷泉,故A项符合题意;NH

3

极易溶于水且氨水呈碱性,

因此NH

3与含酚酞的H

2

O会产生红色喷泉,故B项不符合题意;H

2

S+CuSO

4

===CuS↓

+H

2SO

4

,由于CuS为黑色沉淀,因此H

2

S与CuSO

4

溶液会产生黑色喷泉,故C项不

符合题意;HCl+AgNO

3===AgCl↓+HNO

3

,由于AgCl为白色沉淀,因此HCl与AgNO

3

溶液会产生白色喷泉,故D项不符合题意.

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继续通入氨气,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下列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来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2NH

4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2)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得到的溶液显碱性

(4)②④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Ca(OH)

2

=====

CaCl

2

2NH

3↑+2H

2

O.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烧瓶内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氨气溶于水

后溶液显碱性.

(4)装置①氨气极易溶于水且空气不能排出,氨气不能进入,装置②④能防止倒吸,装置③会发生倒吸.

应用·实践

8.已知NH

3

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

瓶各收集满NH

3

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答案 A

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NH

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不等,最终

3

液体将充满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等,故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9.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NH

Cl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

4

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使幕布不易着火.

1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 A

解析 NH 4Cl 受热分解生成NH 3和HCl ,但在试管口及导管中二者又会重新化合为NH 4Cl ,得不到NH 3,A 项错误;CaO 与浓氨水混合后,CaO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水中的NH 3·H 2O 受热分解产生NH 3,B 项正确;固体NH 4Cl 和Ca(OH)2共热

发生反应2NH 4Cl +Ca(OH)2=====△

CaCl 2+2H 2O +2NH 3↑,C 项正确;加热浓氨水,NH 3·H 2O 分解产生NH 3,D 项正确.

11.

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

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吸收NH

3

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防止倒吸

答案 D

解析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

3

会变红;由于氨气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势低、逆风的方向跑离事故区,故A、B、C 三项都错误.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项正确.

12.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处液体均易挥发,且甲处挥发出气体的摩尔质量小于乙处挥发出气体的摩尔质量,故选C.

13.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

3可以发生反应:6NO+4NH

3

===5N

2

+6H

2

O,该反应

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 A.3∶2 B.2∶1 C.1∶1 D.2∶3

答案 D

解析反应中NO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而NH

3

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是2∶3,故选D项.

14.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为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

3

NH

4

Cl (2)H

2

+Cl

2

=====

点燃

2HCl

(3)2NH

4

Cl+Ca(OH)

2

=====

2NH

3

↑+2H

2

O+CaCl

2

解析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由题目提示知A、B、C、D为气体,

E、F为固体,由D+C―→E可知E为铵盐,再由E+F―→D知D为NH

3

,且F为碱,

又知G为氯化钙,推出F为Ca(OH)

2

,C为HCl气体.

迁移·创新

15.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

3

,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

要测定生成的NH

3

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NH

3

,则圆底烧瓶内装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答案(1)2NH

4Cl+Ca(OH)

2

=====

2NH

3

↑+CaCl

2

+2H

2

O ③⑦NH

3

难溶于该试

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NH

3

反应

(2)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 浓氨水⑥

解析(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实验室采取装置①制取NH

3

的试剂是NH

4Cl和Ca(OH)

2

.若要测定NH

3

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

3

极易溶

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应不易挥发,不能与NH

3反应,也不溶解NH

3

才行.

(2)采用装置②制取NH

3

时,可用浓氨水和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反应.

【教学设计】氨与铵态氮肥_化学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熟练掌握氨、铵盐的化学性质,氨气实验室制法、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多价态元素的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掌握喷泉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习中讨论交流共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品质。 2、发展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喷泉形成的原理,并会判断其它的物质与相应的溶液能否形成喷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考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学习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氨与铵态氮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掌握氨及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喷泉实验、氨气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氯化铵受热分解实验、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意识。 三、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部分高一新生来说,学法陈旧,实验能力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化学史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训练和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氨与铵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及喷泉实验原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NH3的性质探究活动【引入】 同学们,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说到肥料,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是德国 化学家哈伯,诺贝尔奖获得者。 【投影】哈伯照片 【讲述】 1909年哈伯成功合成氨,结束人类依靠天然 氮肥的历史,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赞扬他的人 说:他是天使;然而,哈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担任化学兵工厂的厂长,投身于毒气和炸药的研 制,造成近百万人伤亡,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 鬼。历史,我们不能够忘记,但要客观评价。本 节课我们重点是学习氨与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 室制法。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有针对性预习。 【投影】学习目标 【板书】氨与铵态氮肥 【过渡】同学们,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工厂氨气泄露 【提问】同学们,观看这段视频,你有哪些收获。 NH3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气味 倾听 观看 认知 记忆 预习 观看 通过图片讲 解,让学生了 解化学史,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营造 良好的课堂 氛围。 让学生了解 即将学习、探 究的内容并 作出准备。 以活生生的 例子给学生 以视觉冲击, 培养学生观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1.有关氨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是一种碱 B.氨水显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 3+H+===NH+ 4 中氨失去电子 答案 B 解析氨不是碱,但其与H 2O反应生成的NH 3 ·H 2 O是一种碱,A不正确;氨水 显碱性,B正确;氨气只能与挥发性的酸相遇才能生成白烟,C不正确;NH 3 和H+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性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 3 C.都是固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 3 答案 D 解析铵盐都是固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反应而产生NH 3 ; 部分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 3,如NH 4 NO 3 . 3.下列可以用来干燥氨气的是( ) A.浓硫酸B.碱石灰 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 答案 B 解析氨气为碱性气体,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进行干燥;由于氯化钙能吸收氨气,故也不能用来干燥氨气. 4.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答案 D

解析检验铵盐依据的是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将NaOH溶液加入盛有该待检固体的试管中,若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待检固体是铵盐. 5.NH 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 4Cl和NaHCO 3 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 4Cl、HNO 3 和Na 2 CO 3 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 3和NO 2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与Ca(OH) 2 发生反应答案 C 解析NH 4Cl是常用的化肥,而NaHCO 3 是小苏打,不用作化肥,A项错误;Na 2 CO 3 受热不易分解,B项错误;图中涉及的盐类NaCl与Ca(OH) 2不反应,D项错误;NH 3 能和N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 2 和H 2 O,化学方程式为8NH 3 +6NO 2 ===== 一定条件 7N 2 + 12H 2 O,C项正确.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氨与铵态氮肥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教案 【本节目标】 1、氨气的性质和制备 2、铵盐的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 【引题】多媒体播放氨气的应用视频,设问氨气具备什么性质?掌握性质,才能准确应用它。 一、氨气的性质 【实验】1、氨气与水的反应喷泉实验: 【学生观察回答】 描述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进入烧瓶 记录现象:烧杯内的水迅速喷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设问】思考: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归纳】 喷泉: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氨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迅速减小,形成内外较大压强差,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再问】红色是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归纳】 红色: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NH3?H2O 可以部分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若换成HCL气体,也会 产生喷泉吗? 【探讨】:氨水的成分是什么?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归纳】 氨水成分:分子NH3、H2O 、NH3?H2O,离子:NH4+、OH-、H+ 【设问】操作:体会喷泉实验,同时探究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归纳】 a烧杯气密性好 b、烧瓶内充满氨气(或杂质空气尽量少) c、烧瓶要干燥 2、与酸的反应: 【实验】学生代表做氨气与盐酸,氨气与硝酸,氨气与硫酸的反应

【学生观察回答】 现象:有白烟生成 结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气体和NH3气体反应生成NH4Cl 固体小颗粒。 【学生活动】书写方程式: 2NH3+H2SO4 =(NH4)2SO4、 NH3+HNO3= NH4NO3、 NH3+H+=NH 4+ 【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标准答案 总结:氨的性质: 一、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 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 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可逆反应) NH3?H2O = NH4++OH- (可逆过程) 2、与酸反应: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3、与氧气反应:4 NH3+5O2 =4NO+6H2O 二、铵盐的性质:观察实验并填表: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归纳】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设问】那么,能否直接用铵盐分解获得氨气? 【教师强调】 注意:并非所有的铵盐都分解得氨气,NH4NO3受热分解会爆炸,生成的是N2 怎样检验NH4+离子的存在,也就是检验铵盐的存在?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 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 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 Cu+ HNO3(浓) 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 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 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图1 图2 图3 (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 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 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 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 HNO3。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是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硝(除NO x)技术。其脱硝机理如图 3,写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NO+O2+4CO4CO2+N2(2) 3OH+NO HNO3+H2O (3) 2C2H4+6NO24CO2+3N2+4H2O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铵盐的[学习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NH 3 、铵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NH 3 、铵盐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等的主要化学性质。2.能利用NH 3 简单实验的方案。3.能依据氨、铵盐的性质,分析科学实验、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氨、铵盐的常见方法。4.能分别说明氨、铵盐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 1.氨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氨水的性质

(4)氨的用途 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13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14制冷剂。 2.铵盐 □ 15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物理通性: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16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a .NH 4Cl 受热分解:□ 17NH 4Cl =====△ NH 3↑+HCl↑。 b .NH 4HCO 3□18NH 4HCO 3=====△ NH 3↑+H 2O +CO 2↑。 ②与碱的反应: a .固体反应:NH 4Cl 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NH 4 Cl +Ca(OH)2 =====△ CaCl 2 +2NH 3 ↑+2H 2 O 。 b .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加热):

□20NH + 4 +OH-===== △ NH 3 ↑+H 2 O。 c.稀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加热): □21NH+4+OH-===NH3·H2O。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的性质及应用 [交流研讨] 1.通常状况下,1升水可溶解700升氨气(已知通常状况下的V m=25 L·mol

甘肃省九年级化学下册8.5化学肥料学案(新版)粤教版

8.5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生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性能。 2.学习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拓展碱类性质的知识,提高实验检验的能力。 3.了解常见化肥施用注意事项及化肥对环境的影响,防止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 【重点】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 【难点】1.常见化肥化学式的书写; 2.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自主探究】 1.旧知回顾:复习盐的性质 2.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248-252页,勾画出要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 肥料,了解各种化学肥料的用途,重点了解铵态氮肥的鉴别方法,了解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措施。 3.应知应会: 1)常见的化肥有、、,此外还有含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要素。 2)含有的氮肥称为铵态氮肥,不能和混合施用。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常用的化肥(阅读教材248—249页内容,总结以下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肥的种类,简述各种化肥的主要用途。 探究二:怎样检验铵态氮肥 1.观察【实验8-18】,学习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简述方法和现象) 方法 1 。 方法2 1.尝试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2)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反应。

探究三:防止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阅读教材251页内容,252页“知识视窗”,分组展示讨论结果) 【跟踪练习】教材253-254页8.5习题第1、2、3、4、5题 【达标检测】 1.常用化肥有、、,此外还有含、、中二种或三种元 素的 称为复合肥料 2.配制番茄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人用到KNO 3作肥料,化肥KNO 3 是一种 () A.复合肥料B.磷肥C.钾肥 D.氮肥 3.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磨时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A.过磷酸钙 B. 硫酸钾 C.氯化钾 D. 硫酸铵 4.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夜色浓绿;钾肥能促进作物茎秆健壮, 增强抗倒伏能力;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小李家的庄稼茎秆细小,出现倒伏现象,则小李家庄稼可选择施用的化肥是 () A.碳铵(NH 4HCO 3 ) B.磷矿粉[Ca 3 (PO 4 ) 2 ] C.磷酸氢二铵[(NH 4) 2 H PO 4 ] D.氯化钾(KCl) 【化学用语天天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2《化学肥料》导学案(含答案)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常见化肥的作用,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知道常见的几种化肥的区分方法; 3.重点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过程】 一、化肥简介 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重要的三种化肥。另外,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1.各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示例]1.碳铵(NH 4HCO 3 )能使作物枝繁叶茂。碳铵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解析:根据碳铵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碳铵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故属于氮肥。 答案:C 状元笔记 各种化肥对作物的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同,氮肥主要促使茎叶生长;磷肥主要使果实饱满和根系发达;钾肥主要使茎秆健壮,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 2.使用化肥和农药要注意的问题 化肥和农药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但是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因为化肥和农药中都含有一些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过量使用不但不会增产,还会带来环境污染。近几年出现的“水华”和“赤潮”等水污染现象以及食品污染事件也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有关。因此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既保证作物丰收,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活动与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1.比较外观和溶解性

2.用灼烧或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 结论: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1)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2)加水:氮肥、钾肥都易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易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3)燃烧:氮肥可燃烧,熔化或冒气泡;钾肥不燃烧,灼烧时跳动或有爆裂声。(4)加熟石灰研磨: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示例]化学肥料要合理使用,下列不宜与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 A.NH 4NO 3 B.KNO 3 C.Ca 3 (PO 4 ) 2 D.K 2 SO 4 解析: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使化肥失效;A项含 4 NH,为 铵态氮肥。 答案:A 状元笔记 铵根离子(铵盐)的检验方法:加入碱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色。(可简记为“铵盐遇碱生气”)据此可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氨与铵态氮肥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C 】认识氨气的性质(溶解性、与水的反应、还原性等)及实验室制法 2、【C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B 】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并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C 】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解释现象总结性质,【B 】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观察能 力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氨的泄漏事件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救意识 【A 】重难点: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铵根离子的检验 【课前自主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完成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预习学案】阅读课本P76—P79 1、【C 】在我国,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 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的吃 饭问题要全靠进口解决。 写出铵态氮肥的化学式 硝态氮肥化学式 有机氮肥化学式 【B 】实验室储存使用铵态化肥时,应注意什么? 2、【B 】工厂制冷车间用液氨制冷,若氨气泄漏白茫茫、雾蒙蒙的一片,并弥漫着一股浓 烈的刺激性气味,会感到呼吸困难、寒气逼人。请据此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3、【A 】氨水为什么呈碱性?可与哪类物质反应?请举例。 4、【A 】将氨气等溶解度大的气体通入于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可选择下列哪些装置? ※【课上交流研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深化。 一、氨气: 1、【C 】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1〕在通常状况下,氨是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 。 B C

氨与铵盐

《氨与铵盐》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对于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它是继《硅》、《氯》后又一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深化。另一方面,它为后续《硫》的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 2. 学情分析 2.1 知识经验层面 从知识经验上讲,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氮肥有所了解;知道氨有异味,氨气易溶于水等,但对氨气的化学性质背后蕴含的原理就不太清楚了;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氧化还原知识。 2.2 身心发展水平层面 从心理发展水平讲,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喜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发现解决问题。 2.3 个体差异层面 学习本节教学所依赖的已有知识相对简单,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别不很显著。但是在探究氨与水反应和氨的还原性环节中,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配合,要求略高,所以本节教学在自主探究水平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1 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高一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3.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氨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以及碱性; (3)掌握铵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的性质,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3.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氨的还原性、与酸反应等的探究,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初中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农业生产导学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常见化肥,知道对农作物生长的主要作用 2.知道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3.知道农药特性、与环境的关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 【学习重点】 常见化肥及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主要作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关于化肥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农作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从哪里来? 2.化肥是怎样分类的? 3.各类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 1、指出下列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并进行分类。 2、试分别计算纯净的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N 14. H 1. O 16 .C 12)

3、如图为一尿素包装袋上的说明,试计算该化肥的纯度是多少? 学习任务三:学以致用 1.分别向下列化肥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 ) A.KNO3 B.CO(NH2)2 C.K2SO4 D.NH4Cl 2.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用水浸泡,将上层浸出液进行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说明草木灰是一种(酸/碱/中)性肥料;向滤液中加盐酸,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它不能与肥混合施用。 模块二、关于农药 学习任务:自学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波尔多液的原料是什么?它为什么可以杀菌? 2.配好的波尔多液能盛在铁桶内吗? 3.为什么说农药是一把“双刃剑”? 【诊断评价】 1.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化肥是() A.(NH4)2SO4 B.KNO3 C.Ca3(PO4)2 D.KCl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学 案鲁科版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氨的溶解性、氨与水和酸的反应。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3.通过实验,知道铵盐的性质、NH+4的检验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 无色刺激性气味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较低,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方程式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 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 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 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易溶 于水,水 溶液呈 碱性 NH3+H2O NH3·H2O, NH3·H2O NH+4+OH- (2)与酸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方程式 抽去玻璃片,集气瓶 中产生白烟 NH3和HCl反应生成 NH4Cl NH3+HCl===NH4Cl 当蘸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也有白烟产生。 ②与硫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2NH 3+H 2 SO 4 ===(NH 4)2SO 4或NH 3+H 2SO 4===NH 4HSO 4。 (3)与氧气反应 NH 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此氨具有还原性。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 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高温 催化剂4NO +6H 2O 。 3.一水合氨(NH 3·H 2O) (1)不稳定性:NH 3·H 2O=====△ NH 3↑+H 2O 。 (2)弱碱性????? 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OH -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与酸(如盐酸)反应:NH 3 ·H 2 O +H + ===NH + 4 +H 2 O 与某些盐溶液(如FeCl 3 溶液)反应:Fe 3+ +3NH 3 ·H 2 O===Fe (OH )3 ↓+3NH +4 提示 (1)NH 3遇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产生白烟;遇难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无白烟。 (2)NH 3还能被Cl 2、Br 2、CuO 、NO 、NO 2等氧化。 例1 下列有关氨和氨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 B.氨气与液氨均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C.NH 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 3是电解质 D.在1L1mol·L -1 的氨水中,含有NH 3·H 2O 、NH + 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答案 B 解析 氨气与液氨的成分均是NH 3,NH 3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NH 3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又有一小部分电离成NH + 4和OH - ,相关的反应是NH 3+H 2O NH 3·H 2O NH + 4+OH - ,所以氨水显弱碱性,氨气与液氨均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氨 水能导电,NH 3·H 2O 是电解质,而NH 3本身不能电离,NH 3是非电解质;在1L1mol·L -1 的氨水中,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 3、NH 3·H 2O 和NH + 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 思维启迪 氨气、液氨、氨水的区别

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

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 根据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将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随着人们对硝态氮肥施用效果的肯定,近两年,肥料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硝基复合(混)肥的热潮,许多肥料厂家及商家对硝态氮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事实,无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都可以作为植物生长和高产的良好氮源,究竟哪种肥料施用效果好,有发展前景,需要根据作物、土壤、肥料的性状来确定,更需要深入解读植物吸收铵态、硝态两种形态氮素营养的生理性质。 A: 植物中氮素的主要来源 植物可以利用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也能少量吸收一些简单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如尿素)等。空气中含有近79%的氮气,只有某些微生物(包括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多数植物没有这一本领。而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它们生存的介质——土壤。土壤本身存在的氮素并不多,而且土壤中的氮素并不能被植物全部利用,植物能利用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即土壤中存在的铵态、硝态氮,而一些有机氮素,如简单的氨基酸、酰胺等也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其数量很少,又会被微生物转化成其他形态,难以在土壤长期存留;植物对其吸收也远不如无机氮容易,这些有机氮只能使植物存活,而不能使其丰产。 B: 形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会发生铵盐毒害,在水培条件下更易发生。 植物为什么不按其需要有计划地吸收,而要奢侈地吸收硝态氮,并“贮备”于液泡中呢?研究表明,硝态氮在营养器官生长时期大量累积是一切植物的共性,随着植物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据了解,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大量地吸收营养物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前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供给后期生长的需要。硝态氮在植物体中累积是植物的“贮备”措施,也是适应逆境的表现。营养生长期累积的硝态氮多,即使后期土壤供应养分不足,植物仍能很好地生长和发育;累积的硝态氮越多,后期生长发育越良好。另外,NO3-在液泡内还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少,液泡内有机物含量下降时,NO3-可替代它们起渗透调节作用,这种调节需要的能量也低。 虽然铵、硝态氮都是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无机氮,但由于形态不同,也会对植物产生不同效应。

化肥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研钵、试管药品:氯化佐、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教学过程: (一) 温故互查:以二人小组形式互相说一说:下列植物的现象说明缺乏氮、磷钾元素中哪种元素?缺乏时会引起哪些症状? (二) 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第82—83页的有关内容,观察实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①.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 ②.交流实验结果:以二人小组互相述说实验结果。 ③.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磷肥与氮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2、取下列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一闻,能否嗅 合、研磨,闻一闻,能嗅到气味是氮肥,没有气味的是钾肥。 3.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观察样品的

颜色和气味: (1)颜色为灰白色粉末且不易溶于水的为磷肥;有明显氨臭味的是碳酸氢铵。 (2)加熟石灰研磨:能放出有刺激性气体的为铵态氮肥(铵盐)。 (三) 自我检测: 1、下列化肥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硫酸钾 B.硝酸铵 C.过鳞酸铵 D.氯化钾 2.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A.NH4CL与KCL:看颜色 B.NH4HCO3与KOL:加水 C.K2SO4与Ca(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3.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的是() A.碳铵 B.硝酸 C.硫酸 D.硫酸钾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铵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氨味 B.含CL-的盐溶液能与AgNO3溶解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含SO2-4的盐溶液能与Ba(NO3)2溶解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D.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酸一定只含有CO2-3的盐 (四) 巩固练习: 1、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初步区分常见的化肥:1.看外观是白色晶体的为 肥和肥,灰白色粉末为肥。2.加水全部溶解于水的是肥与肥,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是肥。3.对于看外观和加水不易区分的化肥,分别在加熟石灰进行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的为肥,没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放出的则为肥。 2.根据下表中左栏所列化肥的性质,从下列使用注意事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可多选)将其序号填入表的右栏中 a.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使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b.不要与易燃物质混放或混用 c.不能与易燃物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d.不宜长期施用

氨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氨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课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4、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

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就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等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和故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加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观念。

么植物是如何获得氮元素的 呢? 【PPT展示并讲诉】植物通常 是通过3种方式固氮的,及 将游离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 【思考】的氮,分别是自然固氮,生 物固氮,和人工固氮,人工 固氮主要是由化工厂合成的 【提问】那么植 物所需的化合态 的氮,通常是指 那些类型的氮肥 呢? 【PPT】常见的化 肥 【提问】那么同 学们能将这些化 肥归归类吗?

氨与铵态氮肥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氮的循环 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逐步掌握氨与铵盐的相关性质,通过比较和评价来 确定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氨、铵盐与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我们的农业情感,增强 社会责任感。 【学习探究过程】

【实验4】实验室制氨气 ①②③ 注意事项: 棉花的作用?反应原理: 反应装置: 收集方法: 如何验满: 多余气体如何处理:注意事项: 1.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A.NH4Cl溶液、NaOH溶液、浓H2SO4B.饱和氨水、浓H2SO4 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D.NH4Cl固体、碱石灰、氢氧化钙2.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 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 .Cu 与稀盐酸 B .NaHCO 3溶液与NaOH 溶液 C .CaCO 3与稀H 2SO 4 D .NH 4HCO 3与稀盐酸 (3)在图4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 .浓硫酸 B .食盐 C .硝酸钾 D .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4. NH 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 4Cl 和Ca(OH)2制备NH 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2)按下图装置进行NH 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 , 原因是 _________, 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 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铵态氮肥的种类

铵态氮肥的种类 铵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铵态氮肥的种类有好几种,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铵态氮肥的种类。 铵态氮肥的种类 1、液氨 液氨的密度0.617g/cm3,沸点-33.3℃,约含氮82%.氨在700MPa才能在常温下凝成液态。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气化后遇水生成氨水,所以是碱性氮肥。液氨跟肌肤接触会造成严重冻伤,所以它在输送、施用时要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还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氨水它一般由合成氨溶于水制成,是碱性氮肥。 必须指出的是,液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以及挥发性,不可能直接用于施肥。必须配置成稀氨水。常见浓氨水的浓度一般为18~21%,含氮15~17%.使用时要掺水稀释,并应深施,以防止氨挥发。氨水在常温下存放在露天,两天后氨的损失可达90%.为了减少损失,许多化肥厂在氨水中通入一些二氧化碳,制成碳化氨水。同时稀氨水最适合施用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这样不但土壤的酸性可以防止氨气挥发,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2、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也叫重碳酸铵。它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制成,产

品是白色细粒结晶,含氮17%左右,有强烈氨臭味。它的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8(只要不是太稀,浓度对pH值的影响不大)。在20℃左右,碳酸氢铵基本上是稳定的,温度升高、湿度大时容易分解。3、硫酸铵 硫酸铵简称硫铵,由氨跟硫酸反应制得,产品是白色结晶,含氮20~21%.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所以硫酸铵属酸性氮肥。长期施用硫酸铵,土壤里形成较多硫酸钙,会破坏土壤结构,发生板结。在排水不良的水田中受厌氧菌的作用,SO2-4会还原成H2S,使水稻等作物的根部中毒发黑,因此,它的生产和施用日渐减少。但是,葱、蒜、麻、马铃薯、油菜等喜硫、忌氯作物仍要施硫酸铵。 4、氯化铵 氯化铵简称氯铵。产品是白色晶体,含氮24~25%.它也容易水解,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也是酸性氮肥。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氯化铵,虽然有氯离子积累,影响“忌氯”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在我国降雨量较多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盐碱地、年降雨量少以及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内,要少用或不用氯化铵,以防止氯离子积累而加重盐害。 5、硝酸铵 硝酸铵简称硝铵,一般含氮量低于35%,但是该化肥使用时需防爆处理。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1 氨 (人教版化学必修1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马云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对于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化合物在性质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则将其细化,要求知道氨的用途、物理性质、了解氨的水溶性、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碱性、氨水的成分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知道氨的实验室制法,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高中阶段学习到的唯一的碱性气体,人教版教材把该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前三章以及*非金属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对比、类比的学习方法,体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对氨的特殊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在已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的价值观等形成辩

证的认识,也为以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就本节内容而言,人教版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苏教版教材则侧重于以学生认知顺序为主线,从氮对植物生长、氨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方面重要性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存的作用,进而激发起对氨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教学更加高效,值得借鉴。2.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时对氨、氮肥等知识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了解,而在本课学习之前又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典型金属及非金属硅、氯的重要化合物知识,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这些知识为本课氨与水、氨与酸的性质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可能会在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困难。根据建构主义理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如何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新知识的阶梯,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 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 [课标要求] 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 2.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NH 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 3·H 2O 是唯一的可溶性弱碱||。 2.实验室制NH 3的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3.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有机氮肥||。 4.NH +4的检验方法:向盛有待测液的试管中加入碱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5.主要的化学反应:NH 3+HCl===NH 4Cl(白烟) NH 4HCO 3=====△NH 3↑+CO 2↑+H 2O NH 4Cl=====△NH 3↑+HCl↑ NH +4+OH -=====△ NH 3↑+H 2O 氨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特别提醒] NH 3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实验室收集NH 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2)氨与酸的反应 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 3+HCl===NH 4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