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一号文

“一号文件”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一号文
“一号文件”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一号文

“一号文件”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体系纳在“一号文件”几大人物之首,共有五个方面具

体内容,而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则是贯穿着五项工作的主线

备受瞩目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七次聚焦“三农”,再续强

农惠农大手笔,在“一号文件”中,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

农村配置,成为其中的最亮点。

着力向农村配置资源要素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体系列在“一号文件”几大任务之首,共有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而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则是贯穿这五项工作的主线。这五个方面内容包括:一是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二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三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五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谈到“一号文件”中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有关政策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元红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结合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中央政策的着力点将是引导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加强城乡统筹,加快电信、交通、物流等大城市传统投资项目投放到县及以下地区,切实加强对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建设投入。

张元红说,“一号文件”提到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带来的重要变化是大幅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多以政府投资为主,但像农业产业化等投资,则可吸引社会投资进入,如农产品加工、物流,垃圾处理、环保等产业发展。农村科技过去也以国家投资为主。像良种培育等方面,新的政策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些都是新的投资机遇。

政策保障是关键

张元红强调,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时,政府要做的一是做好规划,二是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到位。

在投资领域,张元红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城乡统筹发展等需进

行一体化设计。他说,现在全国多数地区都在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需要强调的是,制定农村地区和农村社区发展规划,涉及农民利益时,要尊重和参考农民自身的意愿和需求,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原则,体现村民自治的权利与义务。

他说,开拓农村市场,对农村地区进行需求管理,首先要做好规划。以往对农村民居的功能与布局统一规划少,造成资源浪费。做好规划,把农村地区作为农村社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有利丁?各种资源要素在农村地区整合与发挥合力。“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好村庄规划和整合,做好土地整理,做好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工作及安全饮水,农村生活废水处理等。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自然与人文融合,需求与规划结合统筹发展,重视规划引导和需求管理,是这次“一号文件”在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投入中不同于既往的鲜明之处。

谈到农村社区规划、农村住宅改造和农村水、电、路、信配套建设,张元红认为这可能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也将是各路资金集聚的投资方向之一。农村社区改造和建设过程中,要出台相应的诱导性政策,引导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倾斜性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社区改造与发展。

“一号文件”在提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时,强调要加强在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张元红说,针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特点,有必要放宽金融贷款限制,加大贷款额度。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对农业贷款减免营业税;也可以通过贷款贴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还可以利用保险补贴和贷款保险等手段,以及建设担保体系等,提高涉农贷款的安全性,引导更多的贷款投入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发展。

说到北京,他认为北京城乡一体化超前发展。每个区都有相对明确、科学的功能定位。可能唯一需要做的是在征求民意方面,可更多倾听当地居民意见。北京大城市周边地产都在增值。处理好农民的未来生活、就业与规划发展的融合重要而迫切。郊区无地后,需寻找其他替代产业。就农业及其相关产业而言,他认为,北京郊区发展的主要选择将会是规模化、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以及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因此,北京金融机构在支农贷款设计时,耍充分考虑大城市郊区的特殊性,不一定和其他地区那样,以小额农贷为主。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纪韶对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有独特看法,她认为农村地区所需要的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几方面: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一脉相承。资源耍素投入好的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更易连线成片。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对中小城镇资源要素投入明显不足。她认为虽然目前城镇化速度快,但不是内生型的。在全国性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要由点连线成片开发,就要在“十二五”期间,把资源要素投入问题踏实解决好,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生产性要素投入和生活要素投入两轮驱动,才能更好促进目标实现。北京资源要素持续向农村配置

2010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发改委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城建设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力度成为会议亮点。

北京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磊说,2009年,北京市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突出政策和投资两大支撑,在发展成效上呈现四个亮点,即:城乡骨干基础设

施初步实现区域成网干支相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趋于均衡,城乡产

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系进一步完善。

突出政策支撑是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北京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郊区发展的政策引导。《关于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和《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出台,为实现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南北协调发展奠定政策基础。特别是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重点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三大领域加快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按照“中心城一新城镇一村”的城镇体系,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水平配套,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充分发挥新城对郊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突出投资支撑是指政府投资保持对郊区倾斜,郊区对社会投资吸引力显著

增强。2009年,市政府继续加大对郊区投资支持力度,安排到郊区和城区市

府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51: 49,对郊区投资连续五年超过50%。市政府投资

用于新城和重点镇建设的资金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直接用于

镇村的投资超过34亿元;安排到城市南部地区的政府投资比上年增长41%。

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增强对社会投资总量和空间布局的引导调控力度,郊区全

社会投资比重大幅上升,增强郊区发展后劲。

2010年,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和投资两大支撑,促进城乡统

和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对城市南部地区、生态涵养区、新城及重点镇等重

点地区、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继续加强重大基础性工程投资力度,强化骨干公

共设施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继续以流域为纽带推进区域整体发展,启动永定河水岸经济带建设,加快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

赵磊说,2010年,北京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将重点推进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新城路网、集中

供热、滨河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新城城市功能,引导产业发展。到2010年底,基本建成30座新城集中供热中心,10个远郊新城中心区全部实现

集中供热,实现每座新城至少建成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11处新城滨河森林公

园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力争在2010年底亦庄线、大兴线、15号线一期(顺义线)、昌平线及房山线等5条线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市南部地区建设和发展。2010年,优先解决城南地区交通主骨架,加快建设7条轨道交通,加快推进滨河森林公园、三海子郊野公园、永定河生态走廊、马草河治理等环境改善工程。继续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增强水资源调动保障能力。开工建设一批自来水厂和高品质再生水厂,保障生态环境水源。加快推进丽泽金融商务区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城市南部地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以城市化为目标,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创新机制,完善规划,加快推进50个重点村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绿化隔离地区政策,扶持引导高端产业发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一体化进程。

四是继续推进生态涵养区发展。加快建设“一环、十一放射、多联络”的

山区路网,2010年主要建设密云县水库西线、平谷区洙大路,房山区大堂路等3条道路,总里程约110公里,到2012年实现山区环线全线贯通。继续扎实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对绿色高端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推进山区旅游集散特色镇建设,扶持引导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旅游文化休闲名镇。深入推进区县合作,加快6个产业共建基地建设,支持山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是完善重点镇城镇功能,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2010年,优先支持重点镇符合规划的集中产业用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园区经济强镇。加快重点镇联络线、镇区路网、集中供热、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所有重点镇有集中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实现42个重点镇文体活动中心全覆盖,不断提高重点镇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 生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产权的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四. 经济行为的法律性,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 熟。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③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④. 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的形成与 传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的本质及特征: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不排他,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的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的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地悲剧.(3)富人和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的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的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和福利的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的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的基本步骤和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 10、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做了明确的概括,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的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

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 A.企业的产品推销 B.企业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状况 C.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 D.企业生产前的决策 2.下列不属于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B.劳动生产率统计 C.生活日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统计 3.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 A.闲暇时间 B.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C.工作时间 D.必须支付的时间 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活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劳动定额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制度工日数 B.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6.据经验数据估算,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A.1~4倍 B.2~7倍 C.3~7倍 D.4~7倍 7.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 A.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C.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8.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B.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C.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 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9.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学员分组需按 A.身份、职业 B.学习专业 C.培训方式 D.培训程度 10.下列不属于 ...在职培训的是 A.劳动后备培训 B.现场培训 C.自学考试 D.继续教育 11.运用比较效益分析,确定事故损失金额和技术措施费用的关系为

“一号文件”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一号文

“一号文件”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体系纳在“一号文件”几大人物之首,共有五个方面具 体内容,而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则是贯穿着五项工作的主线 备受瞩目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七次聚焦“三农”,再续强 农惠农大手笔,在“一号文件”中,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 农村配置,成为其中的最亮点。 着力向农村配置资源要素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体系列在“一号文件”几大任务之首,共有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而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则是贯穿这五项工作的主线。这五个方面内容包括:一是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二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三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五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谈到“一号文件”中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有关政策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元红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结合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中央政策的着力点将是引导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加强城乡统筹,加快电信、交通、物流等大城市传统投资项目投放到县及以下地区,切实加强对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建设投入。 张元红说,“一号文件”提到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带来的重要变化是大幅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多以政府投资为主,但像农业产业化等投资,则可吸引社会投资进入,如农产品加工、物流,垃圾处理、环保等产业发展。农村科技过去也以国家投资为主。像良种培育等方面,新的政策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些都是新的投资机遇。 政策保障是关键 张元红强调,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时,政府要做的一是做好规划,二是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到位。 在投资领域,张元红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城乡统筹发展等需进

生产的五大要素与5WIH(1)

生产的五大要素与[5WIH] 生产的五大要素 生产对象(What )何物:所制造的产品。 生产主体(Who )谁:制造产品的人和工具等。 方 法(How )如何:去做的方法。 空 间(Where )何处:在何处?搬运到何处? 时 间(When )何时:何时做?或需多少时间?

生产管理的职责 工厂布置 主要机器的使用 主料和辅料的搬运 主要的制造方法 各工序之间的时间预估 各种标准和符号的规定 生产数量及制造日程安排 应用的所有物料和工具 各项必要的记录表单 品质保证体系的布置 成本分析的记录 用最经济的手段完成部署 生产管理的目的

设生成生 备产本产 利安控过 用排制程 最最至易 经合最控 济理低制 生产管理组织 一、生产管理组织作用 1、能应订单的变化,事先做好产品负荷分析,提前准备。 2、能与业务部门协商出一个适用生产计划 3、能对物料控制的人员做好督促。 4、能确定控制生产进度和统计生产效率监控。 5、能全面协调组织各生产部门间生产计划和控制。 二、生管人员职责和选择 1、主管职责综合协调销售计划和工厂产能,并依各项计划内的进度加以控制和协调。 2、生管员职责:生产过程各部门生产计划制订、物料跟催、进度控制和调整。 3、生管人员应具备如下能力: A、产品制程的了解 B、IE技能和统计方法运用 C、较强的协调能力 D、坚韧的跟催和责任精神 三、生产制度 建立适应本公司生产管理秩序,强有力执行,确保生产管理任务完成。 生产作业计划 一、生产作业计划概述 1、编制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计划:包括产品进度计划、零件进度计划和车间日程计划。 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包括原材料和外协件供应,设备维修、工具准备、技术文件准 备、人员安排等内容。 3、计算生产负荷率: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设备、生产面积等)之间的细致平衡。 4、日常生产的派工、生产调度、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和考核。 5、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 二、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为制造对象(产品及零、部件)在生产期限与数量方面规定的标准数据。它决定了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有生产数量和期限之间的衔接,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集体福利 1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 A、消毒室 B、公共浴室 C、理发室 D、哺乳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 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12、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军民融合成功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能力再造

军民融合成功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能力再造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变革,使人们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模式与特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与此同时,世界各军事大国也深刻意识到,未来战争不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竞争,还是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的竞争,是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为了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军备成本,并保持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落实军民融合,对国防工业实施资源整合。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定实施包括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内的七大国家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此,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应围绕军民深度融合,着眼于军品科研生产的能力再造与结构调整,实施资源整合,建立具有活力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整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可以利用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现实资源又包括潜在资源,既表现为有形资源也表现为无形资源,既涵盖实物资源也涵盖虚拟资源,既强调内部资源也强调外部资源,既涉及国防工业资源也涉及国民经济的其他资源。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实践中,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自发实现

的,它要在提升不仅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更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军民深度融合,建立具有活力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资源整合,是国民经济各行为主体对构成其市场行为的不同资源要素进行开发利用和调整重组的过程。国防科技工业通过资源整合使潜在资源得以发掘重组,使分散资源能够集中利用,使核心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从而在构筑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能力。 资源整合强调资源要素的系统互动,比如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需要有相应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条件,但是武器装备的发展仅有这些资源条件是不够的,还要有可供拓展的市场、过程实现的管理、武器装备发展的政策法律保障以及提升武器装备品位而必需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同样是给予武器装备开发和发展以影响的资源条件。着力资源的开发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正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要义。从资源积累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国防军工能力再造和结构调整行为加以定位,对于实现军民深度融合,谋取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资源整合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功能则主要地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的调节自发实现的。但是,这种调节带有相当程度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因而,市场作用下的资源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31-7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31-7-1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 31-7-1-1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是项目经理部把参加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人员作为生产要素,对其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核心是按着施工项目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合理地组织、高效率地使用和管理劳动力,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积极型与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完成工程合同,获取更大效益。 31-7-1-2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见表31-137。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表31-137

31-7-1-3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内容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内容见表31-138。 施工项目劳动组织管理的内容表31-138

31-7-1-4 劳动定额与定员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或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其表现形式有两种: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时间定额指完成合格产品所必需的时间。产量定额指单位时间内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二者在数值上互为倒数。 (1)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劳动效率的标准,是劳动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 1)劳动定额是编制施工项目劳动计划、作业计划、工资计划等各项计划的依据; 2)劳动定额是项目经理部合理定编、定岗、定员及科学地组织生产劳动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3)劳动定额是衡量考评工人劳动效率的标准,是按劳分配的依据; 4)劳动定额是施工项目实施成本控制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2)劳动定额水平

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 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背景下,对企业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及优化配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巨大压力。由于历史成因,企业生产力的组合与项目施工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矛盾,生产要素配置粗放,不能适应项目论文管理的动态需求,致使要素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因此,如何寻求施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项重大题。 一、加强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生产要素是指形成生产力作用于项目的各种要素,如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是指按照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与组合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即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工程项目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企业有限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取得最佳优化组合效应,进而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因此,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论文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使之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生产要素的

投入作为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些投入的费用实际上是项目经济产出扣除利润和税金后的全部,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与节约是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如果生产要素投入不能保证,考虑再详细的其它项目计划(如工期计划) 与安排也不能实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不当给项目造成的损失会很大。例如由于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施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整个工程停工或不能及时开工,损失时间,出现窝工费用;又如,由于不能经济地使用或获取各项生产要素而造成成本增加;由于未能采购符合规定的材料,使材料或工程报废,或采购超量、采购过早,而造成浪费,造成仓储费用增加等。所以,加强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在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又是极其复杂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生产要素的种类多,供需量大。 (2) 由于项目施工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生产要素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大幅度地变化。 (3) 生产要素投入过程的复杂性。例如要保证劳动力的使用,则必须安排招聘、培训、调遣以及相应的现场生活的设施等;要保证材料的使用,必须安排好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在相应的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实施。

(完整word版)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 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 )、平均工资(X )、平均人工成本(L )。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 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 )、比重(F )。 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 第三章 例:某制造企业年5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11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500工日,非全日缺勤800工时;全日停工100工日,其中被利用100工日,非全日停工400工时;全日非生产3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00工时;公休日加班100工日,加点150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日数; (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解: ? (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日 ? (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日 ?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16000日 ?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日 ? (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 =15500 - 300-400+100=14900日 ? (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日 15500 100%100%96.88% 16000=?=?=出勤工日出勤率制度工日14900 100%100%96.13% 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日14900 100%100%93.13% 16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日

资源的整合

P1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P2 1 资源整合 一、创业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P3资源就是任何主体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或支配的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各种生产要素及要素组合。如人力、技术、物质、能量、信息等。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只要是对其项目和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的要素,都是创业资源。创业资源是创业企业创立及成长阶段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支撑条件。创业资源主要根据来源、性质、存在形态、生产过程、创业过程、重要程度六个方面进行分类。 P5资金、技术、人才的作用 P6二、资源整合的途径 P7创业资源整合 创业者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努力争取用尽量少的资源来推进企业的发展,他们需要的不是拥有资源,而是要控制这些资源。 P8创业资源整合原则 资源整合的原则 1.识别创业项目相关者及其需求

创业团队的构建需要吸纳多方面的人才,识别与创业相关者的需求有助于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化配置。 2.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运用好人力资源带来的效益是企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3.构建与资源提供方的共赢机制 对于资源的提供方和使用方来说,创业者是资源的使用方。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就必须了解资源提供方的切实需求,让资源为创业企业服务的同时为资源提供方带来更多的效益。 4.建立信任长期合作 诚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信任机制,维持长期合作的状态,才能把资源效用最大化。 5.够用和能用为原则 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资源太多会照成资源浪费和效能溢出,最终导致成本提升,效率下降。 同样,资源够用就好,适用就行。过于追求高科技忽视成本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要找我资源与需求,资源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点。 6.获取更多的多用途资源和杠杆资源 杠杆资源,是创业企业通过资源的杠杆作用获得的资源,他是通过利用自身资源获得了其他外部资源为企业运行服务。如创业企业团队通过人脉关系获得外部资金资源为企业创业服务。 P9,P10,P11,P12创业资源整合练习 P13对于创业者来说,利用外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在企业的创立和早期阶段尤其如 此。其中关键是:具有资源的使用权并能控制或影响资源部署。 P14资源整合的途径 1.技术资源的获取途径 技术资源主要指企业运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软件知识和使用的设备、工具等硬件知识两种。 (1)通过自己研发获得。由于研发项目耗时耗力,所以需要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积累。 (2)借助他人技术成果获得。可以通过购买软件知识类技术成果或者吸引技术成果持有者加入团队,吸纳相关技术。 (3)参加培训获得。利用各类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强化企业团队成员的能力水平从而获得相关的技术资源。

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方案

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方案

**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方案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攻坚之年。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奋战五年、再造**”的总目标,以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优化政府保障公共服务、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破除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建设长三角都市圈中清丽、富裕、乐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水乡魅力之城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立足于要素配置方式向更好地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转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能。 ——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层次,引导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立足于政府管理方式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制度,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 二、主要目标 ,健全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亩产效益动态综合评价排序机制,形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腾笼换鸟”激励倒逼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地方金融、创新驱动和要素交易体制机制。到,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经过3-5年的努力,到全区力争腾退低效用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单位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市平均,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投入、亩均销售和亩均税收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目标,重点整治行业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三、主要改革任务 (一)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排序机制。 1. 制定工业企业绩效综合分类管理办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经过对亩均用地税收、亩均用地增加值、单位用电增加值、单位用电税收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5项指标作为基本评价标准,根据各项指标的加权核算得出企业单位效益水平指数,结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 .上限 B .下限 C .组距 D .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 p I q B. ∑∑=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 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 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 A .社会属性结构 B .工作属性结构 C .自然属性结构 D .单位属性结构 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 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 .劳动定额

“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及答案

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 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就是基础。(单选题) A、治理有效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生活富裕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2、下面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单选题) A、产业兴旺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3、四川崇州“农业共营制”的企业家能力交易平台就是( )(单选题) A、土地股份合作社 B、服务超市 C、职业经理人 D、信托公司 您输入的答案:A 正确答案:D、信托公司 解析: 回答错误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 )的“三农”工作队伍,使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单选题) A、懂农村、爱农村、爱农业 B、懂农村、懂农业、爱农民 C、懂农民、爱农村、爱农业 D、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5、1 6、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就是重点。(单选题)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生活富裕

回答正确 6、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的主要依据就是( )(单选题) A、区域气候、农业资源禀赋 B、区域农产品消费能力 C、区域人口数量 D、区域经济实力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7、2016年《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土地( )“三权”分置。(单选题) A、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B、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 C、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 D、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8、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现( )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单选题) A、“三不、一零、两全” B、“两不、三零、一全” C、“两不、一零、三全” D、“三不、两零、一全”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9、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与( )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单选题) A、村容村貌 B、村容 C、村貌 D、村容村貌村纪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10、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就是关键。(单选题)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工程项目里的生产要素管理

在工程项目里的生产要素管理 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背景下,对企业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及优化配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巨大压力。由于历史成因,企业生产力的组合与项目施工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矛盾,生产要素配置粗放,不能适应项目论文管理的动态需求,致使要素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因此,如何寻求施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项重大题。 一、加强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生产要素是指形成生产力作用于项目的各种要素,如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是指按照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与组合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即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工程项目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企业有限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取得最佳优化组合效应,进而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因此,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论文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使之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生产要素的投入作为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些投入的费用实际上是项目经济产出扣除利润和税金后的全部,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与节约是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如果生产要素投入不能保证,考虑再详细的其它项目计划(如工期计划) 与安排也不能实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不当给项目造成的损失会很大。例如由于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施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整个工程停工或不能及时开工,损失时间,出现窝工费用;又如,由于不能经济地使用或获取各项生产要素而造成成本增加;由于未能采购符合规定的材料,使材料或工程报废,或采购超量、采购过早,而造成浪费,造成仓储费用增加等。所以,加强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在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又是极其复杂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生产要素的种类多,供需量大。 (2) 由于项目施工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生产要素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大幅度地变化。 (3) 生产要素投入过程的复杂性。例如要保证劳动力的使用,则必须安排招聘、培训、调遣以及相应的现场生活的设施等;要保证材料的使用,必须安排好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在相应的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实施。 (4) 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与项目生产要素投入和使用上的交互作用。在进行实施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力及水平,否则会不切实际,出现不必要的变更。实施方案设计和规划的论文任何储存、变更都可能导致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变化,出现生产要素使用上的浪费。项目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不是被动地受制于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而是应积极地对它们进行制约,作为它们的前提条件。 (5) 要求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中加强成本控制,进行合理优化。 (6) 生产要素的投入受外界影响大,作为外界对项目的制约条件,常常不是由项目本身所能解决的。例如,市场价格、供应条件的变化,由于政治、社会、自然的原因造成供应拖延等。这些是生产要素管理存在的外部风险。 (7) 对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生产要素管理不是仅对一个项目的问题,而必须是在多个项目中协调平衡。 (8) 生产要素对项目的制约,不仅存在上限定义,而且可能存在下限定义,或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定量的生产要素。例如,论文在国际工程中派出100 人,由于没有其它工程相调配,这100 人必须在一个工程中安排,成为一种固定的约束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市场要素的投入限

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工作义务,在法定限度内,在用 人单位从事工作或者生产的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本课程特指企业劳动者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时间。)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教养等。 3、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再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它是计算期内的日 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计。 4、工伤事故:是在市场作业现场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致使工人和职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死 亡的事故。 5、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的情况下,规定劳动者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 作量应消耗劳动时间的标准数据;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的合格品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标标准。 6、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企业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 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 7、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 现在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8、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用法律或文件明文规定的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 种类、范围尘肺、放射性疾病、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生物因素所致、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腔病、肿瘤、其他。) 9、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的,它是以企业员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购 买到的生活消费品数量和服务数量表现的工资。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按工日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关系? 答:指标包括:1.日历工日 2.制度公休日 3.制度工作工日 4.缺勤工日 5.出勤工日 6.停工工日 7.非生产工日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综合管理(doc 44页)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综合管理(doc 44页)

31-7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31-7-1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 31-7-1-1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是项目经理部把参加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人员作为生产要素,对其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核心是按着施工项目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合理地组织、高效率地使用和管理劳动力,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积极型与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完成工程合同,获取更大效益。 31-7-1-2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见表31-137。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表31-137 原则内容 两层分 离项目管理 人员 ·以组织原理为指导,科学定员设岗为标 准 ·公司领导审批,逐级聘任上岗 ·依据项目承包合同管理 劳务人员 ·以企业为依托,企业适当保留一些与本 企业专业密切相关的高级技术工种工 人.其余劳动力由企业向社会劳动力市场 招募 ·企业以项目劳动力计划为依据,按计划

供应给项目经理部 ·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有木工、砌筑、抹灰、油漆、钢筋、混凝土、脚手架、模板、焊接、水暖电安装、饭金、架线等13个作业类别)是施工项目的劳动力可靠且稳定的来源 ·依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 优化配 置素质优化 ·以平等竞争、择优选用的原则,选择觉 悟高、技术精、身体好的劳动者上岗 ·以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组合生产 班组 ·坚持上岗转岗前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 综合素质 数量优化 ·依据项目规模和施工技术特点,按照合 理的比例配备管理人员和各工种工人 ·保证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劳动力,避免 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脱节 组织形式 优化 ·建立适应项目特点的精干高效的组织形 式

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方案

**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方案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攻坚之年。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奋战五年、再造**”的总目标,以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优化政府保障公共服务、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破除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建设长三角都市圈中清丽、富裕、乐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水乡魅力之城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立足于要素配置方式向更好地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转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能。 ——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层次,引导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立足于政府管理方式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制度,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 二、主要目标

2014年,健全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亩产效益动态综合评价排序机制,形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腾笼换鸟”激励倒逼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地方金融、创新驱动和要素交易体制机制。到2017年,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通过3-5年的努力,到2017年全区力争腾退低效用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单位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市平均,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投入、亩均销售和亩均税收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目标,重点整治行业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三、主要改革任务 (一)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排序机制。 1. 制定工业企业绩效综合分类管理办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通过对亩均用地税收、亩均用地增加值、单位用电增加值、单位用电税收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5项指标作为基本评价标准,根据各项指标的加权核算得出企业单位效益水平指数,结合行业地位、技术、品牌等定性指标,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排名排序,实行ABCD四类分级动态管理,建立全区企业资源产出绩效档案。推动全区资源要素向高效益优质企业流动,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如何管理项目生产要素

如何管理项目生产要素 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管理的学科。项目经理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是从建立和完善项目生产要素配置机制,适应施工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始的。这项工作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实施动态控制,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结果。 在项目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项目经理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作业特点,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劳动力配置方案。同时,要有劳务分包合同。分包合同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周全,要将作业任务、应提供的劳动力人数、进度要求及进场退场时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劳务费计取及结算方式、奖励与处罚等,以条款形式确定下来。 在项目生产要素中,材料是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经理一定要责成项目部有关人员认真编制用料、储存、消耗补备等运作计划。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约定。项目经理应在项目部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落实措施。 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项目生产要素中,施工机械设备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经理要责成专职人员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安装验收,并做到资料齐全准确;对进入现场的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应做好维护和管理。在可能的条件下,项目经理要组织项目部认真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等措施,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用养结合,降低项目的机械使用成本。在自己的工程项目上,要确保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加强考核和激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项目经理必须根据项目规模设置项目技术负责人,并建立技术管理体系。项目部的技术管理要执行国家技术政策和企业的技术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特殊的技术管理制度。 在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中,项目资金管理是核心问题。项目经理要懂一点财务会计知识,以便直接掌握项目资金情况,有利于项目生产的正常健康进行。 项目资金管理的宗旨是要保证收入、节约支出、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应指定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部应编制年、季、月度资金收支计划,根据计划实施。项目部的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资金计收,并以用款计划控制资金使用;以收定支,节约开支;加强财务核算,及时盘点盈亏;坚持做好资金分析,进行计划收支与实际收支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改进资金管理,达到资金管理出效益的最佳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