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在中国的20年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2009-05-06 11:45:42)

转载▼

分类:专业-市场研究

标签:

宝洁

海飞丝

玉兰油

汰渍

熊青云

中国

杂谈

做为市场研究行业的南派代表/开山鼻祖。有必要了解。

宝洁在日化用品的地位,好比在现代足球领域,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英国。

1988年10月的一天,一些日化品经销商守在广州肥皂厂的门口,他们提着麻袋,里面装满一叠叠崭新的十元钞票。他们来买海飞丝—这种每瓶要卖将近20块钱的洗发水。

这让马福祥—这位50多岁的老国营肥皂厂厂长感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了。就在几天前,第一批海飞丝才被装进纸箱搬上了平板三轮车,广州越秀闹市区的一条小巷中,肥皂厂职工的自行车堵住了路,三轮车刚好勉强能通过,巷子外边,停靠在路旁的卡车正在等候。

海飞丝的成功似乎就是来得这么容易。这种产品和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极度不符,可是当每个城市、每个村镇的每家店铺的显眼位置都挂起长长的海飞丝小包洗发水时,“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家喻户晓,事情就那么神秘地发生了。

宝洁要感谢吴凯(Berenike Ullmann),这位公司派往中国的第一名员工在1986年夏天

结束后给辛辛那提总部带回了一个不那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消费者从洗衣服上找不到乐趣,尽管他们对使用汰渍的感觉良好。洗衣粉是宝洁利润最丰厚的产品,宝洁最初希望能利用它来打开中国市场,正如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它令衣物洁白、色彩光鲜,具有强效的洗净力,可是这一切对中国人来说都不具有吸引力。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他们愿意承担不菲的价格“从头开始”。从今天来看,宝洁十分幸运地在那个历史时刻选择了洗发水来开始在中国的事业,而不是像联合利华那样极力推荐力士香皂。于是类似这样的故事成为许多人的记忆:“我记得我家的

第一瓶海飞丝是我大姨从北京带回来的,那时候可真是当作奢侈品来用的。每次洗完头都把它的盖子盖好,放在我家组合家具的橱窗里。当时商场里卖28块钱一瓶,而我妈的月工资是128块钱。我们全家都觉得用海飞丝洗头的感觉不一样,甚至在年幼的我的心里,这是件

无限光荣的事情,可以向同学们炫耀……”

1980年代,中国南部的经济特区开始活跃起来,但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贫穷之中,人们用外汇券可以在大城市的友谊商店里买到有限的外国商品,许多跨国公司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前摇摆不定、战战兢兢,他们还抱着太多疑问,宝洁却决定大胆一试。

公司首先找到了Berenike Ullmann。1984年,这个出生于日内瓦的瑞士女孩即将在剑桥

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她看到宝洁欧洲公司在校园招聘信息栏里贴出的信息,要招一位熟悉中文、能够经常出差的市场研究员。

她在50多个候选者中被公司选中,第二年,中文名为吴凯的她负责了宝洁在中国的第一个任务—只身到北京和上海市场进行广告测试。据后来出任过宝洁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当时就力推公司进入中国的爱德华·阿兹特(Ed Artzt)先生回忆,为建立在中国的名声,每次以

宝洁字体结束的广告至少被播出了10亿次。

这很显然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数字,但广告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海飞丝上市以后,

吴凯在走访消费者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通过电视知道了海飞丝。她对《第一财经周刊》说:“1989年11月,我们开始进入农村调查,那时候基本每个村子会有一台电视机,晚上村里

所有的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每个人都知道海飞丝。”

大多数中国人那时熟悉的是蜂花、海鸥、美加净等本土品牌,对国外的洗发水闻所未闻,很多人会去国营商店用瓶子购买散装的洗发水。吴凯的市场研究还发现,男人几乎都是用香皂或肥皂洗头发。大家对洗完头干涩的感觉表示了不满意,但是对柔顺、飘逸的头发毫无概念,宝洁在这个市场可能将充满机会。

宝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广告买主,当它把完全不同以往、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情节的海飞丝广告带入中国时,很多人都被其打动,跃跃欲试。后来,请来张德培代言的飘柔广告更加深入人心。

但它渐渐发现,中国本土企业快速领悟了品牌的含义,后来它们开始变得难以对付。例如十年后纳爱斯的电视广告就描述失业的母亲在街上找工作,小女孩用“一点点雕牌洗衣粉就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强调“只用对的,不选贵的”的雕牌成为日后宝洁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甚至迫使汰渍在中国市场降价并且重新定位。

宝洁开始意识到,高昂的价格会阻止中国人大量使用他们的产品,它开始尝试从菲律宾和印度市场的竞争对手那里学到的办法,用售价0.5元的小包装解决问题。尽管如此,那时候许多人还是会把一小包洗发水分成几次来用,因为比较以前所接触的产品,它们能产生更丰富的泡沫。

吴凯回忆说:“有的农民会趁去县城集市卖菜的机会去商店买一包小的海飞丝,他们希望过年或者参加婚礼的时候能够让自己漂亮一些。”随后几年,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洗发水品牌都学会了这一点,小包装成为那个时代特殊的产品形态,直到2000年代初,这样的包装才渐渐在市场中消失。

马福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决定让出肥皂厂的资源。在合资公司中担任执行董事的他成为多年后宝洁公司最敬重和感激的人,员工评价他是一个极其开朗和懂得生意的人,“很知道怎么跟鬼佬打交道”,这对于那时候必须选择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宝洁来说十分重要。

他回忆说:“合资公司合同一签好,宝洁就很着急,想要马上生产海飞丝。肥皂厂当时总共是2000多平方米厂房,腾出一个新的车间专门用来生产宝洁产品,肥皂厂原来的产品逐渐减产到一半,当时还是计划分配的电也是优先给宝洁方面用。”

广州肥皂厂生产洁花洗发水及肤安沐浴液,像大多数那时的国营企业一样,它的产品主要在本省销售,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还开发一部分周边地区,但无法进入北京、上海那样遥远的大城市。马福祥希望能够改造这个陈旧的工厂,他为此跑了很多中央部委,还拿到了时任轻工业部副部长于珍“同意,请广州市考虑”的批复,但当时很难找到钱来投入改造。

直到宝洁和黄选中了它。宝洁进入中国首先在香港找到了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双方以69%和31%的入股比例成立投资公司,随后与广州肥皂厂以及广州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总公司合资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宝洁和黄占65%股份,后两者分别占股30%和5%。1997年开始,宝洁开始陆续从合资伙伴中收回股份,广州肥皂厂收回投资约为3000倍,到2004年,宝洁在中国正式成为独资企业。

海飞丝上市12个月后,就在广东省取得了15%的市场占有率,广州宝洁赶紧着手建立新的工厂。马福祥带着宝洁的外国专家最后选中了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大片蕉叶林,与政府商谈的结果是,广州宝洁用每平方米约500元的价格租下了10万平方米面积的土地用来建设新的厂房。这期间,广州宝洁又陆续推出了护肤品牌玉兰油和第二个美发品牌飘柔。1991年1月,广州黄埔厂建成投产,当年底,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美元。

但是,这时海飞丝、玉兰油85%的销售额都集中在广东省。早于宝洁进入中国内地的联合利华先通过与上海制皂厂、上海日化开发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利华有限公司,生产力士品牌的香皂、沐浴露以及洗发水,随后旁氏、凡士林护肤品也进入中国。宝洁必须尽快去打开上海和北京的大门。

林海舟这一年在广州浪奇的车间里担任工程师,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技术干部一样,他安心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等着结婚的时候分到房子,梦想到了一定年龄可以当上车间主任。他所在的企业把洗衣粉、洗洁精卖到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湖南的南部。

“那时候,势力范围泾渭分明,在自己的地盘里浪奇的洗衣粉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大家之间也没有竞争,也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林海舟记得,每年国有的日化企业会被召集到一个地方开会,大家互相把最新的技术成果汇报给同行。

但宝洁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在日期为1997年8月27日的一封韩仕德(Peter Hempstead)写给马福祥的长信末尾,这位宝洁中国第一任总裁用拼音拼出“有办法”三个字,这很可能是双方在合作初期培养的一种小默契。马福祥也是在这个时候,用他的“有办法”

解决了跨省分销的问题——单靠宝洁这一步很难走出,而没有宝洁的资本优势,广州肥皂厂的马厂长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马福祥记得当时上海市的领导十分开明,对他说“我们欢迎好的产品来上海参与竞争”。经过批准,宝洁的洗发水、护肤品先后被摆上了上海国营商店和百货公司的货架。

在玉兰油、佳洁士等产品上市的时候,宝洁还学会了与权威机构合作来达到市场宣传的效果。当时的对外事务主管何丽英回忆说:“我拿着几包玉兰油找到广州市总工会的女工委员会请她们试用,然后通过她们来派发玉兰油试用装,原先通过邮局只能达到43%的派发率,通过工会达到了93%,一个月后,广州很多人都知道了玉兰油是护肤品。”

随着上市的产品越来越多,宝洁希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消费品公司,这意味着必须要解决分销问题。1993年,潘纳友(Dimitri Panayotopoulos)接任宝洁中国总裁,他上一个负责的市场是埃及。他马上制定了一个分销计划,决定让宝洁首先深入到600个中国的城镇。马福祥说:“宝洁开发市场就是要占领货架,一定要达到高覆盖率。”

宝洁派出了千人的销售队伍,同时给分销商做人员、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培训,这种扶植性的合作很快让宝洁的分销商学会了怎样尽可能地把产品摆到终端货架上去。

但是当海飞丝、飘柔等产品进入到每个国营商店、供销社、街边店之后,假货问题让其猝不及防。即使到了1990年代后期,一些城市里还会涌现“飘丝”、“沙宜”那样跟宝洁产品包装极其相似的产品。2000年宝洁公开的一项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市场上假冒的各类宝洁品牌产品已经占有15%以上的市场份额,宝洁每年因这类假冒产品而损失的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这迫使其不得不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假行动。

无论如何,宝洁让中国其它公司了解到一点,农村市场并不是不可能覆盖的。此时,吴凯和市场研究公司派出的学生更加频繁地走到农村调研,她常常和农民一起住上几天,询问他们所有的生活习惯。最初,广州根本没有市场研究公司,辗转通过统计局的帮助,吴凯才和广州软科学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宝洁让人们发现,原来市场研究也是一门生意,这样的公司现在变得越来越多,在很多宝洁很早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几乎就是跟宝洁一起成长起来的。”她说。2004年,吴凯离开中国调往欧洲时,宝洁中国的市场研究部门已经有90人的规模。

到1993年,广州宝洁的年销售额逼近1亿美元,它决定重新考虑把洗衣粉产品引入市场,而且选择了高端品牌碧浪。除了消费者的兴趣不足,宝洁当初没有首先引入洗衣粉的另一个考虑在于,生产洗衣粉的投资是洗发水的数倍,在最初阶段会十分危险。

熊青云1992年加入宝洁市场部洗衣粉部门参与碧浪的上市工作,这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硕士毕业的女孩在16年后成为宝洁第一位中国内地培养的总经理。但当时,她不会看AC尼尔森的报告,面对外国上司英语一句也说不出,对生意几乎一无所知。

即将赴美国总部任职的许有俊有8年时间担任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宝洁对人才的统一理解是“领导才能、魄力、分析判断能力、灵活、合作”,内部培养是宝洁一贯的文化,因此即使存在风险,宝洁还是从进入中国开始就拜访高校,招聘大学生进入公司。

第一年,宝洁在广东省内的华南理工和中山大学招收了12名大学生;第二年,拿着教委的介绍信,宝洁开始在清华和北大校园里巡讲招生。那时,广州普通单位大学生的工资大约是120-180元,宝洁提供400元左右的待遇。1991年,韩仕德在给美国董事会的报告中提到,“宝洁是惟一拜访中国各大学并招募大学毕业生的公司”,“我们正在成为一家中国公司”。

但韩仕德没有想到,宝洁招收大学生却时常演变为复杂的问题。各地人事局在最初几年多次阻挠,他们不同意国家培养的工程、物理甚至是国防专业的毕业生跑去宝洁卖洗发水,觉得这样相当不可思议。这时候,马福祥甚至要通过广州市市长找人事局来想办法。

同时,加入宝洁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1994年,宝洁与浪奇合资,林海舟作为技术骨干被通知必须加入,许多人跟他一样并不愿意,因为离开原来的国有单位意味着房子、退休、养老保障都可能没有了。

不过林海舟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当他被电话通知已经成为合资公司计划部经理并且可以拿到2800元的工资时,他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开始了。“你的潜力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林海舟经常在宝洁听到这句话,现在,他是宝洁大中华区负责供应链业务的副总监。

在1989到1992年期间,许有俊会协助公司从香港中文大学聘请MBA课程的教授来宝洁给新员工上课,教他们什么是生意、会计和市场策略。一直到1997年左右,宝洁的面试都会带有翻译,不会英语并不影响进入公司,而在英语培训这一项上,宝洁投入了大约300万-400万美元。随后,宝洁会直接把新人推到必须承担责任的位置上,但公司并不认为这是一项冒险。

熊青云认识到,公司正在让她迅速接近真正的生意。她记得,当时一袋碧浪的售价为12.9元,比起市场上的竞争产品要高出5倍,风险很大。宝洁首先选择了广州作为测试市场,分发30万份试用装。同时,宝洁筹划了一系列的收购,当时北京熊猫、上海白猫、广州高富力以及中部的活力28分别占据了各自的区域市场,宝洁将熊猫、高富力以及成都的兰香品牌都收入囊中,占领低端市场,汰渍被定位于中端,碧浪为高端。

在潘婷和舒肤佳品牌部门分别担任助理品牌经理之后两年,熊青云被提升为品牌经理,需要负责宝洁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之一—玉兰油。当时玉兰油在宝洁中国的生意份额很小,几年都没有增长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巨大的推广费用让品牌处在亏损状态,而当时大宝占据了全国30%以上的护肤品市场。熊青云在1996年的任务就是把消费者从大宝那里争取过来。

还是从消费者调查开始,她和产品开发部、市场研究部的同事花了4个月时间全国各地跑,不断从女性消费者那里打听“为什么觉得大宝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调查的结果是:玉兰油太贵,一瓶30到50元,大宝才3块多;对它的效果不了解;没有亲朋好友的推荐没想过尝试。

熊青云开始组织团队重新为玉兰油制定市场策略。在1990年代中期,人们大多在国有商店购买化妆品,东西被放置在玻璃柜台里或者远离你的货架上,人们在购买前无法亲手接触和试用商品。她决定大胆尝试,把第一个化妆品专柜搬进了上海的一家百货公司内,让玉兰油直接面对消费者。

当时,大宝和玉兰油主要的功效都在于滋润皮肤,但熊青云听到很多女性希望自己皮肤变白的声音,她立即要求美国总部的产品开发部能够为中国市场研发一款有美白功效的玉兰油。

“但美国同事无法理解,他们说,你是不是疯了,为什么要白?”熊青云对《第一财经周刊》说。结果她只好劝说他们亲自来中国,才用事实说服了对方。1997年,玉兰油美白产品在全国十大城市派发了1000万份试用装,同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尚未成名的章子怡所代言的广告,主题是朋友推荐使用玉兰油。熊青云记得很清楚,最后一句广告词是“我们能证明你会看起来更白,更年轻”。

熊青云很幸运,玉兰油的生意在1997年迅速上升并开始为宝洁赢得利润。但这个时间却是宝洁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先后遇到麻烦的阶段。早在1980年代,就有美国分析师指出,10或15年前,宝洁有威风凛凛之势,但随着管理风格的变化和人员流动,同行业已从宝洁在设定目标及潜能发掘等方面学到不少,这个产业中出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宝洁无法再靠其它企业的失误赚钱,在成熟产业中竞争更为艰难。

在1990年代中后期,宝洁全球的增长放缓,新项目投资增多,设定的目标却又过于乐观。2000年3月,由于未能达到赢利预期,宝洁股价下跌50%,遭遇了极大的危机。

对于从1991年就开始轻松赢利的宝洁中国公司来说,危机出现得更早一些。1998年,进入中国十周年的宝洁一反常态,销售额出现倒退,在最具优势的洗发水领域市场占有率下滑到50%以下(包括假冒产品)。随后的两年,情况并没有太大好转。

许有俊认为,事情非常简单,宝洁所有遭遇的挫折都是因为偏离了消费者的需求。在1998年左右,宝洁过高的产品价格无法让消费者满意。

事实上,压力来自于复杂的竞争环境,联合利华、高露洁依旧是强劲的对手;纳爱斯、丝宝、立白、拉芳等本土企业迅速成长。纳爱斯的雕牌洗衣粉以低于汰渍1/3的价格抢夺市

场,推出的广告强调情感联系,迅速成为领导品牌;丝宝的舒蕾洗发水则采取了终端策略,向卖场派出导购员,用不断的促销和活动吸引顾客,甚至公司内部还成立专门的物料部门,开发各种赠品,在市场有令人惊奇的表现。

2001年,宝洁大中华区第三任总裁罗宏斐(Laurent Philippe)到任。此时的宝洁被迫采取强硬措施回应,采取降价方法来收复失地。汰渍、护舒宝、飘柔等在两年时间内大幅调低价格。

1999年,熊青云开始负责另一个新的品牌—佳洁士,而这次要面对的对手是在全球与宝洁对抗多年的高露洁以及联合利华旗下的中华牙膏。“当时佳洁士进入中国才一年,而高露洁在中国已经有很好的生意,佳洁士突出的是防蛀功效,是高端产品,宝洁内部关于佳洁士是否要进入低价市场争论不断,”熊青云说。

最后,宝洁决定尝试一种在全球市场都不曾运用的方法:在同一品牌下发展高端和中低端两条产品线。从成分、包装、设计上都做出区分。结果熊青云发现,两个细分市场都在增长。到2004年,佳洁士第一次打败高露洁成为中国牙膏市场的第一。相类似的,汰渍品牌在降价过程中被重新定位,划分为高端和中低端两条产品线。

此时,宝洁的策略已经让其在中国市场恢复了增长,同时在危机关头接任首席执行官的雷富礼在全球宝洁实施了最有效的振兴计划—通过设定合理的增长目标、集中于核心业务和领先品牌。宝洁在2004财年销售达到514亿美元,利润64亿美元。他在2007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回顾历史时提及,过去7年,发展中国家在宝洁全球的销售额由20%增长到30%,过去宝洁服务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和发展中市场的富裕阶层,现在,宝洁的战略发生了变化,正在赢得低收入的消费者。

“中国市场已经度过了那个对宝洁顶礼膜拜的阶段,当然,这家公司曾经掌握了历史机遇,成为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PHPC咨询公司总经

理谷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2007财年,宝洁中国的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此时,宝洁全球10亿美元品牌已达到23个。在2005年宝洁大中华区第四任总裁李佳怡(Daniela Riccardi)到来时,人们认为宝洁新的机会在美容领域,它将去面对欧莱雅和资生堂这样的对手。

2008年8月18日是宝洁中国的20周年。这家有着172年历史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马福祥家中现在保留着一瓶在广州肥皂厂生产的第一批海飞丝,瓶子被安放在一个精致的锦盒中,据说现在世界上还剩下不到10瓶这样的洗发水。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2009-05-06 11:45:42) 转载▼ 分类:专业-市场研究 标签: 宝洁 海飞丝 玉兰油 汰渍 熊青云 中国 杂谈 做为市场研究行业的南派代表/开山鼻祖。有必要了解。 宝洁在日化用品的地位,好比在现代足球领域,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英国。 1988年10月的一天,一些日化品经销商守在广州肥皂厂的门口,他们提着麻袋,里面装满一叠叠崭新的十元钞票。他们来买海飞丝—这种每瓶要卖将近20块钱的洗发水。 这让马福祥—这位50多岁的老国营肥皂厂厂长感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了。就在几天前,第一批海飞丝才被装进纸箱搬上了平板三轮车,广州越秀闹市区的一条小巷中,肥皂厂职工的自行车堵住了路,三轮车刚好勉强能通过,巷子外边,停靠在路旁的卡车正在等候。 海飞丝的成功似乎就是来得这么容易。这种产品和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极度不符,可是当每个城市、每个村镇的每家店铺的显眼位置都挂起长长的海飞丝小包洗发水时,“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家喻户晓,事情就那么神秘地发生了。

宝洁要感谢吴凯(Berenike Ullmann),这位公司派往中国的第一名员工在1986年夏天 结束后给辛辛那提总部带回了一个不那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消费者从洗衣服上找不到乐趣,尽管他们对使用汰渍的感觉良好。洗衣粉是宝洁利润最丰厚的产品,宝洁最初希望能利用它来打开中国市场,正如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它令衣物洁白、色彩光鲜,具有强效的洗净力,可是这一切对中国人来说都不具有吸引力。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他们愿意承担不菲的价格“从头开始”。从今天来看,宝洁十分幸运地在那个历史时刻选择了洗发水来开始在中国的事业,而不是像联合利华那样极力推荐力士香皂。于是类似这样的故事成为许多人的记忆:“我记得我家的 第一瓶海飞丝是我大姨从北京带回来的,那时候可真是当作奢侈品来用的。每次洗完头都把它的盖子盖好,放在我家组合家具的橱窗里。当时商场里卖28块钱一瓶,而我妈的月工资是128块钱。我们全家都觉得用海飞丝洗头的感觉不一样,甚至在年幼的我的心里,这是件 无限光荣的事情,可以向同学们炫耀……” 1980年代,中国南部的经济特区开始活跃起来,但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贫穷之中,人们用外汇券可以在大城市的友谊商店里买到有限的外国商品,许多跨国公司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前摇摆不定、战战兢兢,他们还抱着太多疑问,宝洁却决定大胆一试。 公司首先找到了Berenike Ullmann。1984年,这个出生于日内瓦的瑞士女孩即将在剑桥 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她看到宝洁欧洲公司在校园招聘信息栏里贴出的信息,要招一位熟悉中文、能够经常出差的市场研究员。 她在50多个候选者中被公司选中,第二年,中文名为吴凯的她负责了宝洁在中国的第一个任务—只身到北京和上海市场进行广告测试。据后来出任过宝洁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当时就力推公司进入中国的爱德华·阿兹特(Ed Artzt)先生回忆,为建立在中国的名声,每次以 宝洁字体结束的广告至少被播出了10亿次。 这很显然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数字,但广告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海飞丝上市以后, 吴凯在走访消费者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通过电视知道了海飞丝。她对《第一财经周刊》说:“1989年11月,我们开始进入农村调查,那时候基本每个村子会有一台电视机,晚上村里 所有的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每个人都知道海飞丝。”

关于宝洁公司在中国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宝洁公司在中国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宝洁公司为什么能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 调查时间:2011.06.25-2011.06.30 调查地点:沃尔玛超市、大商新玛特超 市、家乐福超市 调查问题: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问 题,主要调查其成功的原因 调查人:陈慧娟(经济管理学院-市场 营销09-1)

关于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每天,在世界各地,宝洁公司的产品与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发生着三十亿次亲密接触。 一九八八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其中国业务发展的历程。宝洁大中华区总部位于广州,目前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东莞及南平等地设有多家分公司及工厂,员工总数超过六千三百人,在华投资总额超过十亿美元。二十年来,宝洁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宝洁为什么能在中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对其原因做了如下调查—— 一、多品牌战略 宝洁公司名称P&G宝洁没有成为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而根据市场细分洗发、护肤、口腔等几大类,各以品牌为中心运作。在中国市场上,香皂用的是“舒肤佳”、牙膏用的是“佳洁仕”,卫生贴用的是“护舒宝”,洗发精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3种品牌。洗衣粉有“汰渍”、“洗好”、“欧喜朵”、“波特”、“世纪”等9种品牌。要问世界上哪个公司的牌子最多,恐怕非宝洁公司莫属。多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 二、实施知识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宝洁的知识营销是很典型的,在营销过程中打造一系列的概念。在洗发、护发类产品中,这一营销理念被应用到了极致,每个品牌都赋予了一定的知识,打造一个概念,从而给每个品牌赋予以个性。例如,“海飞丝”的个性在于去头屑;“潘婷”的个性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健;而“飘柔”的个性则是使头发光滑柔顺;“沙宣”则定位于调节水分与营养;“润妍”定位于更黑、更有生命力。在广告宣传上,知识、概念的运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有效地阻击了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实施知识营销,则使品牌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增强了品牌的核心价值。 三、建立了出色的组织结构 伴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宝洁的中国员工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如今,在宝洁大中华区,越来越多的中国籍员工担任起重要的管理职位,中国籍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8%以上,宝洁大中华区已成为向宝洁其他市场的人才输出地。 四、承诺做模范企业公民 二十年来,宝洁向中国的各项公益事业捐款的总额已超过五千四百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卫生及救灾等各个方面。例如:宝洁在1996-2005

与中国一起成长——宝洁公司在华20年

与中国一起成长——宝洁公司在华20年 1序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这个长期与外界几乎隔离、发展几近停滞的国家,又重新活跃在了世界舞台上。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整个社会开放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坚持开放、吸引与鼓励外部力量参与改革发展是分不开的。30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到了8526亿美元,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作为外资载体的跨国公司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政府税收,也通过竞争与合作为本土企业带来了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机会。它们的经营方式也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市场上的大量采购活动,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跨国公司通常会以世界标准来要求国内产品的质量,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国内厂商不得不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这种满足世界标准的努力,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中国销售,其产品的高质量和多种类会给本土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竞争会迫使企业为求生存而去学习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效率和业绩。再次,跨国公司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不仅需要打破旧的机制,还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市场机制,而后者往往是更关键、更重要的。改革通常需要借助外力,一方面是因为旧的机制需要冲击,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的机制需要学习。中国正是通过引进外资等开放措施逐渐建立起了这种市场机制。 当然,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相关行业的本土企业会受到一些冲击,一批传统的企业会消失,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是市场竞争和产业调整的正常结果。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发展,任何国家都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新企业会产生。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30年的开放,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成长了起来,不少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和跨国公司齐头并进的实力。 本书研究的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之一。在170多年的历史中,宝洁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高超的营销技术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自1988年以来,宝洁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超过10亿美元,2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中国。作为一个最终产品的制造企业,宝洁处在产业链的终端,其业务对上游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产值、就业、税收等。在过去的20年中,宝洁的管理方法已为众多中国本土企业所学习,其坚持的多品牌战略和人才培养如今在中国已经相当普及。另外,本土的物流、分销、零售、市场研究、广告企业在与宝洁的合作中也得到了发展。 我们对宝洁公司的研究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样的研究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跨国公司,了解它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学习它们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经验和知识来自于成功的跨国公司,但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成功的企业都很相似,赢者善采众家之长。愿本书能为各行各业的读者带去新知新见,为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走向世界贡献绵薄之力。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 海闻 2009年3月

案例3-4: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案例3-4: 美国宝洁公司(P&G)在中国的投资 宝洁公司创建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总部设在美国辛辛那提,全球雇员超过12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法、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在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年度“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宝洁位居第9名,并在日化行业中位居榜首,同时在201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6名。 宝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进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 进入中国市场阶段,即1987~1989年。1987年宝洁公司到广州肥皂厂调研然后选择李嘉诚为合作伙伴。宝洁公司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以69.25%和30.75%的股权比例在香港注册P&G-Hutchinson Ltd.(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简称“宝洁和黄”)。1988年8月,宝洁与广州肥皂厂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公司在中国广州组建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这

是宝洁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真正开始进入了中国市场。 2. “增资集权阶段”,即1990~1998年。1990年,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宣布对广州宝洁增资900万美元而广州肥皂厂没有经济实力增资,导致其所持有的股份缩减至20%。1994年,宝洁和记黄埔公司又进行了两次合资,这既是为了扩大规模也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先是与广州浪奇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后来与北京日化二厂合资成立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同时宝洁公司支付给“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费 1.4亿人民币。在两次合资以后,“熊猫”和“浪奇”两个品牌在市场的份额逐步萎缩,品牌价值逐渐减低,而“宝洁”品牌的地位逐步上升。 3. 宝洁公司独资化阶段,即1999~2004年。在1999年,广州浪奇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人民币4 749万元购回浪奇宝洁的全部股权,利用该厂厂房继续生产洗衣粉;后来在2001年年初,宝洁和记黄埔将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60%的股权转让给香港高力公司,宣告宝洁和黄与广州浪奇彻底分手。同时,在2000年,北京日化二厂提取终止“熊猫“的使用合同,收回使用长达6年的“熊猫”品牌,

宝洁公司战略分析

目录: 一.五力模型及pestel分析二.案例分析 1. 宝洁公司简介: 2. 宝洁公司PESTEL分析: 3. 宝洁公司五力模型分析 4. 结论 三.总结 【分工】 PPT制作:XXX 报告:XXX 演讲:XXX PPT播放:XXX 资料搜集:全组成员

一.五力模型及pestel分析 1. 五力模型是波特提出来的,是指对产业的竞争型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其内容主要是分析本行业中企业竞争格局及本行业与外行业的关系,行业及结构的竞争性决定着竞争原则及采购战略,因此产业竞争性分析是企业制定战略最主要的基础。五力包括: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首先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一方面是由于新近加入者进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进行竞争,是产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是行业生产成本提高,这两方面都会使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但是其威胁程度取决于进入障碍与原有企业的反击程度,决定进入障碍的因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优势,资金需求,转换成本,销售渠道,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手段主要有价格战,广告战,引进产品以及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与保修,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强烈,如有众多或势均力敌的竞争者,行业增长缓慢,行业具有非常高的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行业的产品没有差别或没有行业转换成本,行业中的总体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竞争者在战略目标及组织形式等千差万别,行业对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退出行业的障碍大等等。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有可能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结果导致竞争者竞争,行业利润下降,下列情况下,竞争更加激烈,如1.购买商相对集中并且大量购买,2购买的产品所占的费用或购买量的比例大,3产品属于标准化或无差异化,4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低,5购买商的利润低,6购买者的后向一体化对销售构成威胁等等。五。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威胁主要是提高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 2.pestel分析:是指宏观环境分析,包括确认和评价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人文因素,从而对企业战略目标和选择形成影响。一,政治法律因素,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的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国家所在地区的政局稳定状况,执政党所要推行的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基本政策包括:执政党

宝洁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企业介绍 宝洁公司的全称是普罗克特与甘布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mpany),是1837年由威廉·普罗克特和詹姆斯·甘布尔两人在美国中西部的辛辛那提创办的主要生产肥皂和蜡烛的公司,两人的姓氏作为公司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宝洁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洗涤和护肤保健品制造商。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6位。宝洁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1988 年宝洁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在中国销售的品牌有:玉兰油、海飞丝、沙宣、伊卡璐、飘柔、潘婷、舒肤佳、激爽、佳洁士、护舒宝、帮宝适、碧浪、汰渍等。与其他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工作,1988年正式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城市成立了若干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品牌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两方面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中国化妆洗涤用品市场的抽样调查表明,到1998年5月止,在洗发、美容、洗衣粉、香皂和牙膏五类产品领先的前5家中国品牌和外资品牌中(共25个品牌),宝洁公司一家即拥有8个品牌,占主要品牌数的近1/3,市场占有率分别为洗发类43.1%、美容类13.1%、洗衣粉类28.1%、香皂类27.8%、牙膏类13.9%。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一方面与它的全球市场优势地位有关,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它独具中国特色的营销策略。在品牌营销方面,宝洁公司的独到的前卫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战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1、全面、精准的市场细分 宝洁公司的市场分析(以洗发水为例),不是根据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特征(如,年龄、性别)等,而是依据消费者头发的特性来细分市场。海飞丝,是针对需要去屑的头发;潘婷,是需要营养的头发;飘柔,是想要柔顺的头发;沙宣,想要专业美发的头发。每一个品牌的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并且每个品牌下的产品又有更具体的细分。如,潘婷,是针对缺少营养的头发,又细分为乳液修复系列、丝质润滑系列、强韧防掉发系列、染烫损伤系列等。可见,宝洁公司产品市场细分是全面和精准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市场,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其市场占有率。 2、差异化的多品牌战略 品牌差异化,形成了公司内部的竞争,我们常说“最好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宝洁公司内部的竞争使宝洁公司不断的挑战自我,推动宝洁公司不断前进。 宝洁公司的多品牌战略,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的品牌偏好,提高其忠诚度,使 公司在顾客心中形成实力雄厚的印象,提升了宝洁公司的市场领导地位和品牌美誉度。 多品牌战略,使产品全面覆盖市场,阻止了竞争对手的进入,且各品牌针对各自的竞争者竞争,提升了每个品牌的竞争实力。 3、顾客知识的宣传和积累 普通的消费者缺乏对自己头发的了解以及保养的知识。宝洁公司,针对不同的发质进行的市场细分,使每个产品针对不同的发质,并在产品外包装上有明显的说明,使顾客在选择洗发水的时候能根据自己头发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宝洁在所有的产品上都印上了800免费电话号码,方便顾客咨询各自相关的问题。在顾客知识的积累上,宝洁深入调查顾客

宝洁中国“动机”

一个曾经与宝洁在终端激烈交锋并给宝洁重创的本土同行,如何审视宝洁这个全球洗化大鳄的一举一动?宝洁的中国新策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其对全国经销商的Mc计划,其向低端开拓,其对央视媒体大力度投入,从其一系列中国策略的转变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情景案例 宝洁在其中文网站上雄心勃勃地宣称:到2020年,宝洁大中国区(包括广州宝洁、香港宝洁和台湾宝洁)的销售额将突破350亿美元,赶上1998年全球销售总额! 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经过1992年~1998年的辉煌、1999年~2001年的低迷后,近二年业务有大幅度增长。有迹象表明,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可能又开始进入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期。 对于宝洁大中国区的主要代表——中国大陆市场——实质意义上的中国市场,宝洁的策略到底有哪些转变,新的策略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对宝洁近几年所采取的重大行动和各媒体所报道的宝洁高层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地看出宝洁中国新策略体系的雏形。 立足核心抓大放小策略 这是自2000年6月新的CEO雷夫礼上任后宝洁全球战略调整的方向。表明了宝洁从四面出击的创新策略到立足核心优势资源集中发展策略的转变。 “立足核心”是指立足核心优势资源,包括核心品牌、品类、客户和市场,不断促进核心优势资源的增长并从中获得利润。“抓大放小”是指抓大品牌、大品类、大客户和大市场,资源投入向这些“大”领域倾斜。“立足核心”是其战略思考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抓大放小”是其整合现有业务的行动指南。两者结合形成宝洁战略调整的完整体系。 在这个策略指导下,宝洁挑选了10个销售额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旺销品牌进行重点发展,暂缓或停止研发新品牌,削减新产品研发项目30多个,放弃、收缩弱势品牌及其业务;大举收购其他公司的知名品牌,2001年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伊卡璐”,2003年4月以59亿美元收购德国的“威娜”,通过购并方式获得新品牌或新产品的比重由原来只占宝洁全部新品牌及产品的10%升到20%,并计划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0%;同时将全部的肥皂生产部门包括宝洁最老的品牌之一——“象牙”转手给一个加拿大合同商,将公司的IT管理、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基础设施管理等多项弱势品牌和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作为宝洁全球战略的体现,2002年4月中国宝洁停止生产“润妍”,将“得宝”纸巾业务外包给了四川一家企业;中国区不再承担超负荷的研发任务;管理人员只被要求去全力以赴销售好公司的主要品牌。 这其实是宝洁全球的一个总的战略。这个战略对宝洁中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宝洁许多策略转变其实是这个战略的延伸和发展。 本土化策略 这个策略实际上早就开始,只是在2001年6月罗宏斐接任大中华区总裁职务后,本土化策略有非常大的发展。 一是宝洁大中华区自主决策权力有所加大,决策的本土化进一步加强。原来中国

宝洁全球战略设计地图

宝洁全球战略设计地图 宝洁在金融危机中,在雷富礼正式将CEO、董事会主席宝座让位于麦睿博的情况下,仍有着良好的表现。尽管宝洁全球净销售额(net sales)下降了3%,降至790亿美元。织物及家居护理产品的净销售额下降了2%,降至232亿美元。这是10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看起来似乎结束了连续增长,正在进入下行轨道。 但如果我们分析其财务报告就会发现,其营运利润率(operating margin)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2009财年,总利润下滑了80个基点,(毛利率Gross Margin)降至净销售额的50.8%,但这主要是受物价上涨和能源成本提高以及不利汇率的影响。 而2008年底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宝洁业务有所下降的大环境,相对于一些跨国公司在危机中一泻千里的业绩表现,宝洁的表现已属优异。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宝洁在许多发展指标上都仍然继续发展了前十年优势。 在发展中市场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剥离,终止经营收益(Discontinued Operations)相比上一财年有大幅增长,由2008财年的2.77亿美元升至2009财年的21.43亿美元,这一部分收入多来自剥离出去的业务。这是净销售收入的下降核心因素,美丽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大品牌策略得到进一步贯彻。正如笔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中认为,雷富礼时代制定的宝洁战略仍未过时,仍将长期对宝洁的整体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的指引作用。 2009年开始,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已涌现两个百亿巨头,尽管与宝洁、联合利华全球生意相比仍然力量弱小,但制定更为长期战略的举措需要提上日程。然而本土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应当从何入手?该如何进行?笔者有幸在最早设立战略规划部门的本土日化企业中任职,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承担着关键作用。经过长期的战略研究,笔者发现,本土企业走过的路宝洁们早已走过,本土企业将要走的路,宝洁们也已大多经历。只有研究宝洁们的成功之道,从中找出关键因素,才有可能找到一条持续的成功之路。 一、宝洁的全球战略 宝洁有明确的全球战略,有着明确的战略架构与支持体系,并在各个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去实现其全球战略。 (一)宝洁战略架构 宝洁将其战略架构总结为八点,从宗旨与价值观、目标出发,以CEO主导的策略出发建立优势,以组织架构和系统、创新、领导力、文化作为战略保障体系支持。 1、宗旨和价值观是根本。宗旨是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价值观是正直、信任、领导力、主人翁精神、用服务赢得消费者。

宝洁公司战略分析

宝洁公司战略分析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宝洁公司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国宝洁公司(P&G,Procter & Gamble)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十四年来,宝洁公司一贯奉行“生产和提供世界一流的产品,以美化消费者的生活”的企业宗旨,在华生产出了众多质量一流、家喻户晓的产品。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在中国,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1931年,宝洁公司创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一系统使每一品牌都具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策略,宝洁的品牌管理系统也正式诞生。 1933年,由宝洁赞助播出的电台系列剧“Ma Perkins”在全美播出,大受欢迎,“肥皂剧”也因此得名,于1950年成为美国第一的洗衣粉品牌。 1946年,宝洁推出被称做“洗衣奇迹”的Tide(汰渍)。汰渍推出后的几年里,宝洁开拓了很多新的产品领域佳洁士得到美国牙防协会首例认证,很快就成为首屈一指的牙膏品牌。在1961年推出帮宝适。公司原有业务的实力不断加强,同时开始进军食品和饮料市场-最重要的举措是于1961收购了Folger's 咖啡,推出第一种织物柔顺剂-Downy。 1980年,宝洁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通过收购Norwich Eaton制药公司(1982),Rechardson-Vicks公司(1985),公司活跃于个人保健

宝洁公司在中国成功经营案例

宝洁公司(P&G)简介 宝洁是美国第一大家庭日 宝洁是美国第一大家庭日用品用品生产商,史创于1837年,经营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涤,纸制品,美颜品,食品和饮料,保健品五大类产品。宝洁公司的口号是——“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 宝洁在全球拥有大约十万六千名员工,2001年度的收入为390亿美元。 一、宝洁公司的经营理念 1、注重人才,以人为本 宝洁公司把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历来重视招聘优秀人才,他们向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在历史上,宝洁是最早建立利润分享制度,使员工成为公司主人的先行者之一。此外,宝洁还重视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带给公司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集思广益的环境,以多样话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最优秀的人才加上最好的培训发展空间以及开明的工作环境是宝洁成功的基础。 2、消费者至上的观念 宝洁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以及不间断地开发具有突破性技术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宝洁公司每年运用多种市场调研工具和技术与全球超过700万的消费者进行交流。例如:入户访问和观察、举办消费者座谈会、问卷调查、访问商店、接受消费者反馈信息等。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前,必定先对消费者、市场进行调研。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宝洁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中国的市场调研活动。宝洁公司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市场研究队伍。 3、不断创新的意识 宝洁分布于全球的18个研究开发中心雇佣了超过8300名研究人员。他们来自600多所不同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宝洁每年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这种投资带来了回报,宝洁每年申请近20000项专利,使宝洁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实力的公司之一。 4、建立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宝洁的原则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最佳质量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在业务的各个领域寻找机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双方优势相结合,达到双赢。与供应商协作:全球著名的化学公司罗纳普朗克是宝洁全球最大供应商之一,为了保证其在中国市场的原材料供应,努力促成了该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与客户联盟:与其他机构合作:通过世界牙医学会这样的组织支持全球健康教育项目;与我国教育部合作,从1998年开始进行为期10年的“全中国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 5、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宝洁公司完成援建汶川地震“5个20”计划宝洁员工志愿者远赴千里云南抗旱宝洁希望小学. 二、宝洁在中国的历程 1、宝洁在中国工厂一览

案例5 宝洁公司投资中国

案例宝洁公司投资中国——成功的营销策略 宝洁公司的全称是普罗克特与甘布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mpany),是1837年由威廉·普罗克特和詹姆斯·甘布尔两人在美国中西部的辛辛那提创办的主要生产肥皂和蜡烛的公司,两人的姓氏作为公司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宝洁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洗涤和护肤保健品制造商。 与其他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工作,1988年正式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城市成立了若干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品牌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两方面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中国化妆洗涤用品市场的抽样调查表明,到1998年5月止,在洗发、美容、洗衣粉、香皂和牙膏五类产品领先的前5家中国品牌和外资品牌中(共25个品牌),宝洁公司一家即拥有8个品牌,占主要品牌数的近1/3,市场占有率分别为洗发类43.1%、美容类13.1%、洗衣粉类28.1%、香皂类27.8%、牙膏类13.9%。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一方面与它的全球市场优势地位有关,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它独具中国特色的营销策略。 一、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有机结合 首先,宝洁公司为了掌握中国市场的第一手资料,组织了两批市场调研队伍,一批采用“洋办法”,即西方公司拿手的市场预测、定量研究、定性分析、座谈会、研讨会以及商店调查等方式,另一批则采用人盯人的“土办法”,即派出非专业调研人员深入大江南北、穷乡僻壤,不仅系统研究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而且详细观察他们如何梳妆、清扫、换尿布、刷牙。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宝洁公司一方面把它的品牌换上十足中国化的名称如玉兰油、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碧浪、汰渍等,另一方面针对中国民众热爱大自然,崇尚中草药疗效的普遍心理,在许多产品中加入了天然药用植物成分。例如中草药配方生产的佳洁士牙膏,等等。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促销手段 宝洁公司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在产品的促销方式上,例如,积极参与中国卫生部推动的“全国牙病防治新长征活动”,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线,在广大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口腔卫生宣传,并赠送大量牙科医疗器械和口腔保护用品。1989年5月宝洁公司在推出玉兰油护肤用品前,与广州市总工会合作,向全市女职工免费赠送80万套玉兰

中国宝洁的人才标准和员工招聘

宝洁(中国)公司的员工招聘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P&G),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2000-2001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为392.4亿美元。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75位。全美排名第23位,并被评为业内最受尊敬的公司。宝洁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25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198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宝洁投资中国市场的13年历程。目前,宝洁公司已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苏州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 13年来,宝洁公司一贯奉行“生产和提供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消费者的生活”的企业宗旨,在华生产出了众多质量一流、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停、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己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迄今为止,宝洁在华投资总额已逾3亿美元,拥有约4500名员工。自1993年起,中国宝洁已连续7年成为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上缴税额最多的企业。 一般人只看到宝洁的产品开发、推销和广告,事实上,背后支持宝洁产品掌握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是宝洁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宝洁公司前任董事长曾经说过:“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把我们的人留下,10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在宝洁,人才被认为是比品牌更有价值的资源。 宝洁在全球拥有10.3万名员工,公司现任董事长白波称之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 一、宝洁的最爱:应届大学毕业生 中国宝洁在用人方面,是外企中最为独特的。与其他外企强调有工作经验不同,宝洁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情有独钟。由于我国只在每年的7月份才有毕业生,宝洁才不得不接收少量的非应届毕业生。 在中国,宝洁90%的管理级员工是从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来的。宝洁自进入中国的第二年就开始在高校中招聘应届毕业生,10多年来,宝洁已招收了10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含中专毕业的技术工人)。为什么宝洁喜欢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 首先,宝洁看中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可塑性。 由于应届毕业生刚跨出大学校门,思维没有条条框框,容易接受宝洁的管理模式。宝洁公司不惜每年花费2000—4000万美元从美国本土派遣100多名美国人进驻中国。这100多名美国人带着美国宝洁的商业观念,来到中国招兵买马,用优厚的薪金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招聘最优秀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进入宝洁后便要’’洗脑”,接受美国企业管理思维。现在,经美国宝洁训练出的中国员工,已为宝洁公司在中国攻占市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宝洁喜欢招收应届毕业生与其内部提升制密切相关。 内部提升机制是宝洁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所有高级经理都是从加入公司的新人做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所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新员工对于宝洁很重要,而且是要招到最优秀的人才。 据中国宝洁北京地区人力资源部经理傅旭明介绍说,由于宝洁实行从内部提升的制度,所有的人都是从大学中刚出来,处在同一个起跑线,竞争与升迁的条件是均等的。如果突然给某人从外面聘来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上司,实际上等于剥夺了他的升迁机会,他自然不会心情愉快的。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如果被招聘进来,还是和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享受同样

宝洁公司的分析

编号: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题目:宝洁公司营销策略分析院系:工商管理系 黄千素 111032066 谭华思 111032182 王婷婷 111032189 姓名+学号 吴楚丹 111032196 陈麒彪 111032025 廖德海 111032113 2012 年 5 月20 日

引言 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成立于1837年,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针对这样一个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日化企业,本文将对它的营销战略做出分析与结论。 一、宝洁公司的营销观念 (1)公司的口号 宝洁公司的口号是“宝洁公司,优质出品”。体现了宝洁公司以人为本。 (2)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 宝洁公司采用多品种战略——从香皂、牙膏到感冒药、胃药,横跨了清洁用品、食品、药品等多种行业,和全球化战略。这就意味着,无论顾客到哪里,宝洁都要能满足不同消费体系对产品的不同需求。 (3)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宝洁公司重视平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利益诉求与情感诉求的有机结合。例如它最近举办的“感谢母亲”、“为母亲喝彩”等活动,体现了宝洁公司重视其企业的文化内涵,注重体现关怀与呵护。 二、宝洁公司的市场环境分析 (1)宝洁公司的经济环境分析 尽管我国的物流不尽人意,信息化也还不是十分普遍,原材料价格与运输费用也不断上升,但我国人口众多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化市场的需求潜力是十分巨大的,而且,我国化妆品年销售额迅猛增长,为日化企业带来动力。 (2)宝洁公司的社会文化分析 我国日化产品结构将从基本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日化市场也将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宝洁公益在中国的企业形象良好。 (3)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十五”规划提出发展包含日化在内的轻工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日化行业带来商机;中国政府不断出台规范日化行业的相关法律。 (4)宝洁公司的SWTO分析 1、优势 首先,宝洁公司坚持优越的品牌管理制度,创造独特品牌,品牌影响力大,公众形象好,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第二,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科学的

宝洁中国品牌战略

宝洁中国品牌战略 宝洁中国品牌战略 1、统一品牌策略 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将经营的所有系列产品使用同一品牌的策略。使用同一策略,有利于建立“企业识别系统”。这种策略可以 使推广新产品的成本降低,节省大量广告费用。如果企业声誉甚佳,新产品销售必将强劲,利用统一品牌是推出新产品最简便的方法。 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必须对所有产品的质量严格控制,以维护品牌 声誉。 2、个别品牌策略 个别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产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品牌。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可以把个别产品的成败同企业的声誉分开,不 至于因个别产品信誉不佳而影响其他产品,不会对企业整体形象造 成不良后果。但实行这种策略,企业的广告费用开支很大。最好先 做响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带动个别品牌。 3、扩展品牌策略 扩展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市场上已有一定声誉的品牌,推出改进型产品或新产品。采用这种策略,既能节省推广费用,又能迅速 打开产品销路。这种策略的实施有一个前提,即扩展的品牌在市场 上已有较高的声誉,扩展的产品也必须是与之相适应的优良产品。 否则,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或降低已有品牌的声誉。 4、品牌创新策略 品牌创新策略是指企业改进或合并原有品牌,设立新品牌的策略。品牌创新有两种方式:一是渐变,使新品牌与旧品牌造型接近,随 着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改变品牌,以适应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这种方 式花费很少,又可保持原有商誉。二是突变,舍弃原有品牌,采用

最新设计的全新品牌。这种方式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但需要大量广告费用支持新品牌的宣传。 品牌策略的积极作用 品牌策略的实施对企业有如下好处:有利于订单处理和对产品的跟踪;保护产品的某些独特特征被竞争者模仿;为吸引忠诚顾客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市场细分;有助于树立产品和企业形象;品牌化是商品市场发展的大趋向。 生活日用品品牌策划的基本模式 由于生活日用品的具有消费面广,消费频度高,企业进入生活日用品行业门槛较低。所以,日用消费品行业比较混乱,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想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许多公司采用多品牌,分类品牌的品牌策略,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生活日用品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市场、顾客、竞争对手和相关经济及产业环境等方面进行独立的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当前或潜在的顾客渴望能从功用和情感方面获得某些利益,确定品牌承诺。日用消费品的特点是,同品种的商品多,单件价值较低,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率高,与顾客习惯联系紧密,维系顾客的忠诚度相对比较困难。 品牌就等于顾客,拥有顾客才意味着拥有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是衡量公司品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拥有顾客,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对顾客需求进行研究。宝洁公司成功经历的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以及不间断地开发具有突破性技术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回顾公司历史,宝洁在消费者市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首创了许多目前被广为应用的市场调研技术。 早在1924年,宝洁公司就成立了市场调查部门,研究消费者的喜好以及购买习惯,这是工业史上最早的市场研究部门和在美国工业界率先运用科学分析方法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公司之一。起初,公

宝洁中国惟一自创品牌彻底退市

宝洁中国惟一自创品牌彻底退市 宝洁曾寄与厚望的美发品牌“润妍”还未度过成长期就夭折了 宝洁中国惟一自创品牌彻底退市 见习记者黄浩江蔡一飞广州、深圳报道 宝洁在中国的第一次品牌本土化行动失败了——一个做了3年市场调研才推出的品牌,才两年就在市场上消失了。 近日,记者从宝洁公司得到证实,宝洁旗下洗润发品牌润妍,已经停产退出市场。 “润妍退出市场,是基于宝洁全球战略的调整。”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对外事务部公共关系经理唐勤告诉记者,“对于宝洁来讲,润妍并不是最主要的品牌。宝洁要将目标集中到大品牌大生意上,以便更好地利用研发等资源。” 据了解,润妍品牌是宝洁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第一个属于宝洁自己的本土品牌。它的诞生,经历了长达3年在中国市场的调研,于2000年在中国市场上首先发布,并且曾经在东南亚市场上市推广过。润妍的退出,使得到目前为止宝洁在中国的18个品牌,均是其既有的国际化品牌,这当中就包括了四大洗发水品牌——飘柔、海飞丝、潘婷和沙宣。 记者向多位宝洁人士求证后了解到,自宝洁1988年登陆中国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研发、却又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市场的品牌,润妍是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 此前,宝洁也曾通过合资收购若干本土品牌,如北京的“熊猫”(洗衣粉),广州的“浪奇”(洗衣粉),多年磨合,终告失败。宝洁,在使多个国

际化品牌成功落地之后,又一次与创建本土品牌失之交臂。 润妍曾被寄予厚望 “润妍面市,多少有点‘冲喜’的味道。”一位知情人士这样说。他说的是,润妍诞生于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大背景下。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1990年代末,宝洁全球也是连续几年趋于零增长。宝洁时任董事长兼CEO德克·雅各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提倡挑战极限和创新。在此战略下,宝洁在全球市场上都推出了新产品。与此同时,宝洁中国自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后,三年中销售额呈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一些品牌如合资的“熊猫”渐渐退出宝洁的舞台;牙膏如“佳洁士”,则长期徘徊于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眼睁睁看着“高露洁”扶摇直上;而在中国,已连续多年没有新品牌出现过。 润妍,作为当时宝洁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隆重推出,被寄予厚望。 也就是在上世纪末,中国国内洗发水市场“黑头发”概念大行其道。开路先锋重庆奥妮对市场进行细分,把洗发水分为化学和植物两类,在1997年推出的新品“百年润发”植物洗发露;伊卡璐也把其草本精华系列产品推向中国;就连河南民营企业鹤壁天元也不失时机地推出“黛丝”黑发概念的产品。 真正让宝洁痛下决心的,是老对手联合利华将“黑芝麻”系列产品在“夏士莲”这个老品牌下声势浩大地推出,并迅速对宝洁的一系列既有品牌形成强大冲击。 所以在事实上,一个崭新的立足本土的宝洁品牌,早在“奥妮”强势出击时就开始酝酿,并最终将其定位确定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为了这个

中国宝洁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中国宝洁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必要性:为什么要实行 一,宝洁进入中国时,部门经理基本由总公司委派。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跟不上市场变化。二,明显的文化障碍。外方员工短期内不容易掌握中国复杂的文化背景,难以对中国文化产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三,中外人员劳动力成本相差悬殊。从美国派遣员工的成本比当地员工成本高出几十倍。宝洁中国的这种人才配置机制无法形成文化背景的互动与融合,从而降低了宝洁在中国日用品消费市场的持久性竞争优势的获得。 战略实施 1、大量任用本地员工 本地化的优秀员工队伍及管理人员更能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帮助跨国企业扎根中国文化,为其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宝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年,公司就可开始招聘本地大学毕业生。目前,宝洁新招员工中,有95%都是来自国内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 “宝洁”在中国招聘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作为管理培训生培养的。要想成为“宝洁”的管理培训生,应聘者必须符合全球宝洁一整套的选人和用人标准。在2004年,这一标准升级为“成功的驱动力”。这一标准的内涵是,大学生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够胜任“宝洁”的工作,这三方面是:第一,思维的力量,是指发现机会、解决问题、制定长远规划的能力;第二,人才的力量,指怎样跟不同人才进行合作,领导不同的人才;第三,敏捷的力量,指与时俱进,保持领先地位,并能引导变化。 2、内部提升制度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宝洁公司是在中国为数不多的采用内部提升制度的跨国公司之一。它为员工提供科学而广阔的职业生涯设计。 “宝洁”内部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提升体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绩效管理,“宝洁”对大学生的要求首先是具备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2.设立高绩效的标准,由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其实行一对一的反馈及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